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7上
《妙法莲华经》第七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师念藏文传承)
嗯下面我们讲《妙法莲华经》。嗯这个《妙法莲华经》呐,这次我们讲的主要是嗯鸠摩罗什的译本啊。嗯,那么嗯、嗯我看我们那个法本,给我看一下。啊,(师清嗓)嗯有些人说那个,呃这个,怎么?就我们这个《妙法莲华经》呢是会集的,就是没有说鸠摩罗什,不尊重译者。
天台宗的有些法师说的,我觉得他们自己可能智慧还没有成熟,我们明明法本上呢就是写的鸠摩罗什译。呃,然后呃说是这个天台宗的这个法呢就是不用弘扬就是,就是“我还在”就是他自己说是我还在就是不用来人。但是呢我们都还没有听说过就是,也不一定呃是非要那个呃我们来弘扬。
但是呢嗯,实际上呃有些人呢就是可能自己都是比、我们就是有些呃道理呢,就是比如说我们法本上已经写得很清楚。呃这个呢呃如果是一些会集的话呢,我们也觉得可能不太合理的。但是呢就是按照藏文的话,鸠摩罗什的译本当中呢就是只是调了一个呃,调、调、调个品吧,就是中间,呃交咐品呢嗯在中间就是。然后这个呢,我们放在,我在前面的序当中也讲了就放在后面。就是一般来讲,经、经典也好,续部也好都是这样的。
然后这个提婆达多品呢,就是它是分开的就是。然后这个就中间就是这个品呢,就是藏文当中和汉文当中稍微有一点差错,还有在那个《添品法华经》里面的有一段内容呢,在藏文当中有的,其他的译本当中有的,就是这是加上的。就是所以说呃这个希望天台、天台宗的很多法师呢,也应该再继续研究就是。我知道是有个别法师是应该在世界上是存在的,所以呢,我感觉也是是应该是这个存在。但是呢,呃如果存在就是没有做任何事情的话呢。原来这个也说过吧,就是呃有些人就是死了,他还活着的;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就这祥也不太好。
呃所以我觉得呢,我们这个研究啊,就是从藏传佛教的研究来讲呢,就是很有必要,呃这个呃对汉传佛教也要研究。我呢就是研究这个藏传佛教就是,也研究汉传佛教就。所以呃虽然各教派的、宗派的一些所有的这个传统呢我不是特别地清楚,但是呢我也跟应该就是个别教派当中的有些大德的这种这个不管讲经说法也好,他们的有些呃教义呢就是也基本上就是有些、有些地方的话,我觉得也有相同之处。
所以我在今天呢就是也在这里也讲一下,就是我们这个呃翻译的呢,就是不是我翻译的,也不是其他的译本为主的,而且我这次第一堂课讲的时候呢就是先讲《法华经》的题目,然后讲那个这个《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呢?是鸠摩罗什翻译的。然后鸠摩罗什的整个呃这个介绍呢,就是也做、做过一些这个详细的介绍,就是这一点应该大家清楚就是。
所以说呢,呃我们有些这个道友也好、佛友也好,呃这个有些辩论是很好的,但是不符合的一些理论呢,就是提出来的话,最后可能对自己的这种智慧呢也会暴露就是,对、对自己也不一定有、有利的。就这是我在这里说一下。
然后我们今天就是讲,呃这个《法华经》呐。就是我们这个《法华经》的话可能呃就过一段时间的话,我们呃就可能很多道友啊,就是有不同的一些道友呢,也在这个做一些呃这个整理啊,就是就然后以后的话呢,就是可能我所讲的呢,就是就一般就次第性地就是想那个出来,就出来的话呢你们也应该参考,就是好好的看一下,就是然后,呃也对比,对、对一下就是跟其他的。
我那天也讲了,就是这个呃到唐、唐朝之间的话呢有这么多的这个注疏,然后从唐宋元明清以来的话呢,就是也有很多大德的这种撰著,包括就是近代的一些老法师啊他们也有这个注疏。所以我是可能一方面就是就觉得是以以这个外行,但是一方面的话呢我还是讲经说法这么多年,同时呢我对藏文的这个有些教义结合起来的话呢,可以,也许可能有很多的呃这个参考价值。就是一般我们懂梵文的人跟这个翻译出来的跟梵文比较起来的时候呢,跟梵文里面的原原本本的意思呢,就是也有对照的时候有很多的这种这个新的知识。所以,我的这个呃这个对照的话呢,就是我是按这个藏文的内容跟这个现在这个鸠摩罗什的汉译品呢就是进行对照,就是对照的过程当中,呃就是跟以,以,结合起来就是跟大家讲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呃,大家要这个认真学习。
呃然后我那天也讲了,就是我们这个很多人呢要能做到什么呢,就是做到法华《法华经》呢字面上解释,但不是因为增上慢而自己认为能解释,不一定。就是所以,你真正就是跟这个《法华经》的字面上呢就是能解释,然后意义上呢,就是就可以基本上就是可以思考。啊如果你这一点实在做不到,就根基比较顿的话呢,也可以,嗯,怎么讲啊,就是这个不断地这种这个听传承的话呢,就是也有很多的公案啊。
我以前看、看到过有一个呃故事,就是说是那个《法华经》,呃《法华经》呢就是有一个和尚天天就是念诵,但是这个和尚呢,跟这个皇帝这边需要参政,就是他经常呢就是到、到皇宫里面去。呃,他皇宫里面去的时候,原来没有车,就是他的这个寺院到皇宫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然后他骑着一个、骑着一匹马,就是然后他刚好寺院到那个皇宫去的时候呢,就是经常,就是可能距离、距离不算特别长,然后他就念、念那个《法华经》的就是前面的这一品。就是后来呢就是这匹马都已经这个死了,死了以后呢,呃就是,他这个寺院附近的一个家人呢就是生了一个孩子,而且这个法、这个家人呢就是就、就托梦,就是说是是,就是这个哪个寺院里面的这个和尚的这个那匹马啊就是转世的。然后父母呢,就是刚开始不相信,就是后来到那个寺院里面看,到寺院里面看的时候,确实就是这个呃和尚的这个马呢,就是原来就是就是死了以后这个时间刚好对的。后来父母也是对此深信不疑,把孩子送到寺院里面。但寺院里面刚开始这,这个孩子特别特别笨,就是一直没办法的,后来给他教《法华经》的时候呢,就是第一品就是他很容易学,学出来就是,然后其他的呢都、都不太会就是,因、因为他做马的时候呢就是,就经常听到这个法师背那个第一品就是。所以,呃,即使旁生的话呢,就是得到这个《法华经》的声音也有这么大的这种功德啊。
我还看到一个,呃,有一个人到普陀山,就是到普陀山。他母亲死了,然后他母亲死了以后,这个去、去,好像他母亲死了很、很多年,就超度、就超度,准备超度的时候呢,在寺院里面有一个和尚就是念《法华经》,然后给他做一些供养把母、母亲的名字写上,让他超度。他回来的时候呢就是,他们家里好像有一头牛就是,然后牛呢突然就、就死了,就是后来就是托梦呢,就是说是这个呃他的母亲呢就是,就、就结束了就是她这个做,做牛的那种,这个,因为给、给别人那个超度吧,就是她通过超度的这个能力。然后,然后本来是,什么,我忘了,就是本来是离开那个什么痛苦的,但是那个和尚呢,就是中间边念《法华经》边喝酒就是,所以他喝酒的那种过失呢,就是对她的解脱呢就是产生一定的障碍。后来那个人呢就是又去给那个呃和尚就是说,就是我母亲就是托梦这样,后来呃说是我从此之后再也不喝酒了就是。然后他《法华经》照样念就是,然后酒不喝了,就是也、也有这样的这种真实的故事啊。就这些。
其实,我希望我们很多道友呢就是多看一下一些呃这个汉地的,啊,就包括一些高僧传呐,就是一些历史的话呢,应该是,呃,读《法华经》和学《法华经》、听《法华经》的这个功德啊,就是非常多的。原来我讲《金刚经》的时候呢也是,呃讲了一些这个,这个《金刚经》的感应录吧,就是感应方面的,这样的话呢,我们呃自己呢就是也是对这部经典就是自然而然,啊产生信心,就是我们,咳……嗯,今天都没有热水袋了。(众笑)(师咳嗽)不用啦,算了。
(师喝水)呃,(师清嗓),呃,因为前面呢,呃,佛陀在那个,这个入定当中,这个佛陀入定当中,就出定,出定之后呢就开始,呃讲了这个佛陀的这种甚深的智慧啊,啊就他有密意啊,就是还有这个意趣啊等等。就是这个一般声闻缘觉都很难以通达的,就是声闻缘觉的这种解脱呢就不究竟的,当时佛陀就以偈颂方式也讲了,就是前面就讲了这个道理,那么前面讲这个道理之后呢,下面就是今天我们这个,啊,内容当中呢就是有一个是这个整个声闻,就是在座的这个所有的声闻呢就产生一些疑惑,然后呢就是舍利子就是代表就是声闻大家这个解疑,就是然后就是他就再三地这个让佛陀呢就是就要说法,就是:“您您您那天为什么讲要、这样的,这个要赞叹佛陀的智慧和赞叹佛陀的功徳,然后呃就您,刚开始呢就是佛陀都不开许,然后这个舍利子呢就是就在这里扮演就是比较、呃怎么说啊,就是一直不断地就是再三地求、再三地求就,后来呢终于就是佛陀呢,就是呃就答应了。就是就开始讲这个《法华经》的真实的、真实的内容,啊就所以真实的内容呢可能这个我们下一、下一堂课当中讲。
但是今天的这个内容当中的话,主要是呃这个声闻缘觉就是呃对佛陀的一些甚深智慧呢就是不理解,就是为什么佛陀这么赞叹?就就产生一种怀疑,呃我们呃在闻思过程当中的话呢,就是也有时候有这种怀疑,有怀疑的时候呢应该对法师也好,对个别的一些这个呃道友的话呢,就是经常就是提出这种疑问,就是这个很重要,嗯。(师清嗓)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那么就是下面就是说到,就是说,呃,这、那天我们偈颂已经讲完了吧,就是讲完了以后呢,这个时候大众当中的这个声闻呐,就是呃全部都是已经离开了这个烦恼和离开了就是这种习气的,就是这样的大阿罗汉。包括就是当时这个阿若橋、橋陈如啊,就是这个呃五比丘之一的橋陈如等等,有一千二百个这个呃人,呃以及呢就是声闻这个呃发这个、声闻、啊就声闻,辟支佛的啊,就是就凡是声闻和缘觉吧,就还有就这样、还有这个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和优婆塞啊、就是居士和居士尼。他们都是这样想的,想是:今天呢就是世尊为什么是那么就是特别地去赞叹就是佛陀呃的这种善巧方便,啊就是他的这个。
我们那天不是说按照这个天台宗的观点的话呢,就是权智和实智就是或者是权法和实法就是。所谓的权智呢就是用这个文字和语言来这个表述,就、就给别人就指出的这种方便方法呢就是叫权智,我们说的是方便方法,表示方法就是这样讲。然后实智的话呢,就是真正让让别人呢就是通达就是心灵的这种本来面目的就是这个叫做实智。那呃佛陀为什么是当时如此地这个很重视地赞叹就是这个方便法,就是这么讲,而且佛陀呢所得的法呢,就是也是说是特别特别的这个甚深啊就是,一般的声闻緣觉啊就没办法就是通达的。呃还有呢,呃就是佛陀就是所言的这些呢有很多的这个意趣啊,就是这个意趣很难。其实在这里呃讲了这个三个方面就是,为什么说佛陀呢就是特别赞叹就是他自己的这个、呃宣说三乘佛法的那种善善巧方便,啊就是为什么是赞叹善巧方便?为什么是佛陀就是赞叹就是这个佛的智慧就是才是在这个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为什么说佛陀的这种这个甚深密意呢就是非常难以解的?因为它有了义和不了义,很多的就是秘密和这个意趣啊,这个是一般人是很难以这个解解开的,就是为什么是这样说呢?
就是当时呃就是这个,还有呢一切声闻辟支佛的话呢就是都不能了知就是。刚才佛的智慧也好,佛的方便方法也好,佛的这个甚深密意的话呢,就是都不能就是了知就是,没办法就是望尘莫及。那么佛说的这一解脱的这种意义呐,我等、嗯这个也呃我等得、佛、呃呃得此法到涅槃而尽。本来这个佛陀所说的这些解脱的这个意义的话呢,呃,我们声闻缘觉的话呢,就是认为是已经获得涅槃,获得这个究竟的阿罗汉果位。但今天呢就是呃,这个呃,说是是呃,我们也没有这个达到这个佛的密意和佛的意趣的话呢,就是我们也不知道啊。就是,在这里呢,呃就一方面,呃这个有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话呢,就是,呃,说这个佛陀方面的问题,呃,就也就是说这些声闻缘觉都觉得是佛陀为什么有这么甚深呐,这么多的这种意趣啊,就是,这么多方便方法啊就是,这是他们的一个问题。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疑心,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赞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还有一个问题的话呢,他们产生一种怀疑就是,原来我们自己认为是自己的这种解脱是究竟的。但是呢今天佛陀这样一说的时候呢,好像我们的这个解脱呢还差的很远就是,我们的解脱呢也不究竟的,这样的话对自己的这种解脱呢也产生一种怀疑,啊就是,有,所有的这些大众的话呢,因为佛陀一讲到就是佛陀的智慧是如是如是,佛陀的方便是如何,佛陀的密意是难以解释以后呢,就是大家又产生就是这样的这种怀疑。
那么这个时候呢这个舍利佛啊,就是知道就是整个四众弟子的这个疑心,然后自己也就有同样的这个产生啊,就在显现上的话呢,这本来是他是这个智慧第一就是,不、不应该有很多的这个怀疑吧,对吧,就是佛陀的这个所有的弟子当中的智慧第一的人,他还要有点这个呃,就是不能了解的话,那谁知道就是就,真正了解这个佛的密意。但是他自己也有点未了就是,他自己也就不明白就是,就为什么是这样呢?然后呢,就是他就陈白这个佛陀言就是说是:“世尊啊,什么这个原因啊,就什么这个因缘,什、哦何因何果呢?就是你是如是的赞叹就是特别就是沉重、真、真切、殷重的,赞、赞叹就是佛的就是第一个方便方法就是,无与伦比的方便方法。还有呢佛的这个甚深的,微妙的智慧和难以解开的这种这个密意,啊,就是这个你是为什么的?”他说:我就跟你一直以来的话呢就是,从来没有如是的这个听过就是。他虽然在佛陀面前,就是有些,呃,资料当中所说是已经依止了40年,啊,就是40年。但是呢就是自从他依止以来都是一直都没有深、就因为前面的话呢就比较讲的这个呃,就怎么讲啊,就是比较呃,这个人天、人天法方面的,就是所以我们这个《法华经》呢就是是就是唯一的这个解,宣说解脱一乘的吧,就比较深的,就这样的话呢。他说我从来没有就是这样的这个听过,就是这么甚深的,嗯,就你赞叹自己的方便法,赞叹智慧,赞叹难以解开的这三个问题呢,一直没有这么说过。那今天呢还有不仅仅是我就是,这么多的四众弟子呢,都一种产生这个怀疑啊。就是不像跟往年就是,有以前你一讲课大家都是很,那现在的话很多都就开始产生这个怀疑,那么希望世尊呢就是你就这个当场啊就是给我们就是作这个呃开示。世尊呢就是为什么是赞叹你的这个甚深智慧,你的这个难以解、解释的呃解解说的这种密意和还有呃你的这种方便法门,就是就请你这个宣说啊就是。所以说这是呃,这个舍利子呢代表就是所有的这些呃这个四众弟子呢,就是提出这个问题。
【尔时,舍利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
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
那么下面呢就是舍利子又把他自己所说的这个语言呢,就是用这个偈颂的方式来啊就是跟大家、呃跟这个佛陀面前就是讲的。(师清嗓)(师喝水)(师咳嗽)呃,他说佛陀呐就是是大圣者就是,他的智慧呢就是像这个呃这个太阳的这种光芒照耀于世界一样就是,遣除众生的这个心里的这个黑暗。那么他呢就是很久以来,呃就是这个说法当中的话就是很、很久法呢就是就没有、没有这样这个听过就是。意思就是说,你是很久以后呢就是才是这样说的就是,以前的话呢基本上是是没有这样这个说的。而且今天的话呢,就是自己就是如是这个说自己的不共的这个特点啊,包括这个十力啊、四无畏啊,就无量的这个三昧定呐、呃四禅八、呃四禅八定还有这个八解脱等等等,不思议的这些法,啊就是这是呃这个很多声闻乘当中的话呢,其实是也没有这个说过大乘的就是不共的这个功德就是,这是佛陀具有的就是不共的这个佛的这些很多很多的这个功德。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
还有佛陀呢就是通过这个修道以来,所得到的这些法呢就是一直是在我们整个这个现、就现场当中的话呢就是没有人这个发问啊就是,然后他说说,没有人发问,再说说我也是很难以这个测度,也就是没办法就是问,就是现在一个一个地要问的话呢,就是这个包括舍利子的话呢,就是他就也、也很难这个解释就是,也很难以就是提出来。
【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
那么呃,呃就没有问的情况下呢就是佛陀是自己呢就是无问而说就是,佛陀呢就是自己就是也不知道什么缘起就是,你今天呢就是也没有问的情况下呢就是,因为前面没有问吧,就是你说这个甚深的没有说,只不过是发出这个光是什么缘起啊就怎么什么因缘呐就是。当时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互相对话的时候呢就是可能会说甚深的法,就是就他们这样。但这种情况下呢就是你是这个自己呢就是说,并且呢赞叹你的这种方便就是道行和甚深智慧以及呢就是佛陀所得到的这个甚深密意和一切功德啊,就我们前面讲的这个这些功德。
【无漏诸罗汉,乃求涅槃者,
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
那么所有的这个得到无漏功德的阿罗汉也好、还有这个求呃这个呃缘觉的这些果位,呃还有这个一些菩萨吧就是,这个声闻呃舍利子呢就是,不知道他知不知道菩萨的心意就是,也代表就是菩萨们吧就是,然后求这个涅槃的这些呢,都呃入于一种这个疑惑的网当中啊,啊就佛陀为什么今天就是讲这么甚深的这个呃一些方便、方便方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呃就他就产生一种这个怀疑。产生一种怀疑以后呢,呃就是然后说,呃这个佛呢,就是呃是这个,呃就是为什么是这样的?啊就为什么是这样说?
【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
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
(师清嗓),然后求缘觉的这些比丘,呃,求缘觉乘的就是比丘比丘尼,和还有这个天龙鬼神以及这个乾闼婆啊等等等。他们的话呢,就是也互相对视,也产生这个怀疑和疑惑。啊,产生怀疑和疑惑。大家呢就是都这个就看着这个两足尊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就是希望呢就是愿这个佛陀给我们一一的这个解答和解说。
【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
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
而对这个声闻当中的这个我是,呃这个呃在所有的声闻当中的话呢,就是我是智慧第一,啊就是说是我是智慧第一,佛陀您也是认可的,大家也是经常对我还是比较不错的。就是人人都认为是这个舍利子是智智慧第一。可是今天呢就是运用我的所有的智慧,但是就是也还是产生一种怀疑,就是不能了解就是佛陀您的这个甚深的密意。那么到底是这个究竟法是什么样的,您所所行道的这个究竟方便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啊这是那个佛陀呢,就是他作为这个呃舍利子自己智慧第一的话呢,就是也没办法这个解开佛陀的所讲的这个法。(师咳嗽)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
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
然后呃这个呃佛这个口中所生的这种,因为声闻缘觉的话呢,佛,我们一般这个声闻吧,就是声闻的话呢就是他是什么样的这个方式来得到的呢,就是因为佛陀的这种教言,听闻之后呢获得果位。啊就是我们藏文当中“年图”。就是“年图”的话呢,就是他那个通过听闻呢,就是获得这个,呃,自己的阿罗汉的果位的,就是那么佛陀这个口中所生的这些这个佛子啊,也就是说是声闻的话呢,就是声闻为主的所有的这些大众呢,就是合掌啊就是仰慕就是等待,呃,这个希望呢就是佛陀说出这个妙音,啊,就是当下呢,就是给我们真正的这个,呃,如是甚深的这个法要呢,就是希望佛陀给我们讲。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
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
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
我们这里的这个天龙也好人也好,恒河沙数的这些众生呢都会求这个,啊,这个佛啊菩萨啊,就是还有呢呃就是大,嗯,就是怎么讲啊,就是说有这个八万数的呃这些众生,就是求这个菩、菩、菩提的这些八万数的众生,还有呢就是无数的就是很多这个国家这个呃转轮王,啊就是其实在这里不一定万亿,就是真正的万亿。他这里就很多的这种,这个,呃,不同国土的这个转轮王啊,就是大王啊,就是这些,那么他们呢就是都合掌恭敬心呐,就是愿意听,就是您所讲到的这个圆满的道啊,就是具足的道,也就是甚深的这个呃道缘觉的这个道,就是。这是呃这个第一个问题吧,也就是说是,这个舍舍利子呢,就是代表大家呢就是有有有三次的这个问。就是,这是第一个问,就是,说是你讲这么甚深的法呢我代表大家,我作为智慧第一的舍利子,但是我也的确就没办法知道。就是那这样佛陀就是能不能就是告诉我们就是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么多的众生呐就是一直非常恭敬地合掌的,就是等待就是等待你这个给我们就是细细说。(师清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然后当时佛陀呢就告诉舍利子啊,就是他说啊,就是“止止不须复说”,啊,就是我就不说了、就是不说了,就就不需要说了,啊就是呃就如果说的话就是,它这里我们那天说是:算了算了。有些说是,也可以吧就嗯藏文当中不是很明显的。藏文当中的话呢就佛陀告诉就说:不用说了。就不说了不说了,就是这个意思吧。就是呃如果说的话呢,如果我这个今天讲的这个甚深的法如果说的话呢,那一切世间当中的这个天人和人啊,就都会呃就非常的这个呃惊惊讶、害怕、怀疑。呃就因为这个甚深法呢大多数的人都特别就是难以、难以这个通达就是。大家很害怕就是,产生恐惧心、产生疑惑心。所以呢因为甚深的这些法呢就是实际上是不管是密法也好,这个显宗当中的法也好,那么就是没有一定的这种,呃这个呃呃法器,呃就呃甚深的这些法直接给别人讲的话呢就是都没办法这个接受,啊就没办法接受。所以呢,呃佛陀呢就是从究竟意义上来讲呢就是他应该知道是该说了,但是在显现上的话呢,第一次请求的时候呢就,他就说是不说了啊。啊就如果说的话呢,一切的这种世间的天啊人啊,呃他天人都产生怀疑,那天人产生怀疑的话呢,那其他的什么这个乾闼婆啊就是,这个呃、呃这个阿修罗啊,就是这些都是更不用说了。就是因为天和人呢一般来讲就是他是根基啊,就是对这个大乘呃、对大乘和善法呢就是非常有,有、有这个有缘分的,但他们都如果对甚深法无法接、接、接呃接纳的话呢就是,更不用说这个其他的这个众生。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舍利子,呃就舍利子呢就是他一般呃请求一次的时候呢就是有些不答应啊,还要再三请求就是,但这个一般呃表面上看来就是这是可能有点呃就就不太、不太合理的,但有些比较重要的时候呢也会这样的。
原来那个法王如意宝什么,那个在世的时候我们很多老道友都知道有个叫做索顿管家,索顿管家的话他就经常说:哎在上师面前的话一定要狠狠地求,不然的话呢你、你表面上说一、一句两句就是,一般上师事情很多的,他不会、不会,不会不会在乎的就是应该,该说的事情的话呢应该不断地催,不断地说,不断地说,直一直到答应为止就是这样好。呃然后后来,后来圆寂,呃法王圆寂以后呢就是他去、去那个去印度去了,然后他就依止了,呃他去朝拜一些高僧大徳,然后回来的时候呢给我拿一些加持品就是,我说:“啊你好厉害喔,这么多加持品啊”。“是啊我有经验的,一般在上师面前拼命地求,(众笑)不要、不要脸地求,不然的话呢就是一般得不到的就是,(众笑)这是、这是我算是上师身边就是多年的这个经验就是。所以、所以我这次上去的时侯也是给你带了很多。我就直接说要给你要拿个带个什么东西就是。”他就拿了一大堆的什么唐卡啊、加持品呐,就这样那样。(师清嗓)。
所以有时候呢,可能呃因为我们有些发心人员的话呢,包括、包括我这边的话呢就是有时候就是说、说一句就是。然后,我、我有时候事情也比较多,就忘了就这样了,然后他说给上师就说了,就说了这也没有什么就,很多可能依止上师也好就是,对,包括我们对领导的这种一些这个呃这个互相沟通的过程当中呢,就是有些事情多的或者是很重要的事情呢,你再三地就是把这个事情就是,一直到到这个成功为止吧。当然有些时候可能太那个的话呢,就是也、也不一定就是有效果就是,这个可能要看这个分寸和智慧,就是智慧也、也很重要。(师清嗓)。
那么下面呢就是刚才那个呃佛陀啊就是第、第、第一、第一个这样问您的时候呢,他说这个不能讲,不然要讲的话呢,你看很多众生呢就是会这个恐慌不已的,就是更加产生怀疑的就是,不能讲这个甚深的法。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