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5课1暇满难得
《前行备忘录》【第五课/第一节】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无上密法《前行备忘录》而发心。
共同要义
1、三殊胜法之重要性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殊胜所摄持,此乃趋入解脱三要法。”所以,每当我们在行持一切善法时,时时要记住加行、正行、结行三殊胜法的重要性。这两天我们主要传讲加行,也就是发心,因此时时都要观待自己的内心。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之中曰:“在当今我们具备这么好的缘起下,切勿无义虚度人生,当作清净究竟意乐为妙。”时时都要在加行——发心之上,调柔自己的心。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善法,若要是发心不正,无论所行持的法是远道、近道还是捷径道,都不会成为解脱之因,一切都取决于意乐发心之上,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
如我们每天早上一起床的时候,先反观自己的内心。我们行持一切法时,不管是修直断、上师瑜伽导修、本尊还是前行,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善事,首先必须要观待自己的内心,当发心不正的前提之下,即便所从事的善法有多么殊胜,都非成为解脱之因。因此,如同无垢光尊者所说:“发心、正行和结行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道,也称之为三要法。”一旦要是从三要法当中超越,即便所行持的法有多么殊胜,今生成办解脱的希望可就不大了。
当今我们所从事一切善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办解脱。历代高僧大德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也就是说,要成办解脱,必须要以之上所讲解的三要法(三殊胜法)为要。因此,发心非常重要。
2、见解增上的标志
昨天所传讲的这些,既是在讲解见解,也是在讲解修行,主要的内容就是讲解行为上如何做人,也就是如何守持誓言。当今很多修学佛法的弟子总认为,只要对禅定方面有所了解,一切万事大吉。但是光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历代传承祖师在各个乘派当中都讲解见修行果,要成办这样的见解必须具备如是般的修行和行为为助伴,若缺乏这种助伴,见解可不是你想说深,它就能深得起来的。
常在高原地方乃至在汉地修学的弟子们都知道,我们从初次开始行持善法直至到今天,虽然对见解方面有所了解,但是迅速让见解增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前两三年在行持着一种善法,到达现在的时候还在行持着这样的善法,反观自己的内心,贪嗔痴烦恼有没有减少?由于减少贪嗔痴烦恼的缘故,性格有没有改变?出世间的功德,信心和慈悲心是否越来越普遍?当然偏袒性的慈悲心和信心,在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也少许具有,但当今我们所从事的善法就是为了让他越来越普遍,这才是我们追求解脱唯一不可缺少的力量。那么,当下我们可以反观自己的内心,从事善法乃至成办解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成就在于内心清净
当然,我们都在追求能不能今天成佛?能不能今年成佛?能不能今生成佛……但解脱乃至成佛并不在遥远的地方,也并不在某个据点之上和空间之中,而在于内心清净之上。
如禅宗第六祖慧能大师曰:“一心向善者,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某一个据点上,当心清净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吉珍扎华江措曰,当他已经证悟到究竟果实的时候,每当他到哪一个地方即为西方极乐世界,碰到任何一个人,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都是他今生所修学的本尊。并不是刻意改造的,而是本来就是这样。我们在净观五种圆满时(下面还会讲解),并不是把没有的事情转变成有,当然不是这样的。我们当前不能看见西方极乐世界,是业力沉重的表现。就像往昔安章竹根玛传讲般,当时他把破鞋子拿在手中(对其徒众)说:“此即是雪狮子,若你们都是清净者,可能看见的即为雪狮;但是看不见雪狮,说明你们的业力乃至眼根不净。”如同这个比喻,当前我们不能享受西方极乐世界乃至解脱的一切功德,原因就是习气烦恼沉重。因此,我们所从事一切善法都是为了成办这样的果实乃至消尽一切烦恼。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为妙,不能说我已经行持善法有多少年了,修学各式各样的法有多少年了,念诵的心咒有多少,平常念诵的经文一天不少于多少遍……要记住,光凭这一点是远远不能成办解脱的。
(2)初行者的定义
有时候我们站在一种开玩笑的角度说,会念诵这些经文和咒语,只能说明我们认识到几个字,这并不代表出世间的功德。要成办出世间的功德,并不是这么一个单调性的。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时时教诫我们:“初行者修法并不重要,先要知道该怎么去修学。”所谓的初行者,并不在于(修行)时间长短之上,说自己前天不是居士,今天开始进入佛门之中,因此就成为初学者。当然,这是一位初学者,但是有些即便入佛门十年,对佛法还是不了解的人,仍旧称为初行者。我们把初行者用五道十地来说,五道当中的资粮道、小资粮道为初学者;即便是中资粮道和大资粮道也可以称之为初学者,完全不会有什么过失,因为上面还需要成办加行道、见道、学道和无学道。所以,平常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如何。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针对八万四千个不同的根机传讲了八万四千个方便道。八万四千个法摄于十二部经当中,十二部经摄于三部当中,最终摄于教法和证法两个摩尼宝之中。也就是说,我们现前能否通达八万四千个法门,就看看平常所从事的教法和证法如何。当然教、证二法,在如是短短的时间当中圆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根据自己当前的根机从事一些教法和证法,是必不可缺少的。至于行持这两种摩尼宝见解增长的标志,就是反观自己的内心,看看贪嗔痴烦恼是否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有没有增上?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之中曰:“觉受和证悟很容易错乱,觉受和证悟之见解,有时候见解方面有所相似。但是证悟的时候,烦恼会减少,信心和慈悲心会增长,所以他是普遍性的一种功德。”因此,我们有时候绝不能仅仅随着自己身上的一种感受来树立见解高低,这里头还是有很多错谬。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道理,时时要铭记心中。
(3)法与根机相应
我们这次虽然是在传讲共同法,但也可以称之为共同之不共同法。我们当前所从事的善法虽然是无上窍诀大圆满——直断与顿超,尤其站在法的立场之中说,大圆满乃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没有比他更高的法。但是针对个人的根机而论,当前我们所行持的这些共同法,就是最殊胜的法义,因为他非常适合我们的根机,因此绝不能轻视这些法。对于上等根机的修行者来说,修法是一刹那的事情,但是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成办解脱会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不管是站在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哪一方面,都必须要遵照个人的根机来成办相似的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3、总讲发心的重要性
我们这次所传讲的主要是发心。发心总分为恶念发心、无记发心和善念发心三种。恶念发心分为救畏的发心和善愿发心两种,这两点应该记作笔记并且铭记于心,因为当前我们行持善法,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完全取决于意乐之上。
(1)发心不同,结果迥异
前两天我不是给你们举过例子吗?可能在你们的身边也经历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当前在世上,很多人总认为自己的心地非常善良,即便其他的宗教,也对贫苦者行持解危救难的一些善法。所以,有些没有什么信仰的人,在面对着信仰佛教的居士们时会提出一些疑惑,说自己虽然没有什么信仰,但平常也会根据个人的条件从事一些善法。比如去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不仅仅是中国,可以说全世界的人们都伸出援手。所以,很多人总认为,所做的这种善事,就等同于佛教所提倡的善法,二者没有丝毫区别。不懂善法的人,可能也会这么认为。是的,我们佛教会告诫弟子们多做一些善事,平常心地善良的人也在从事一些善法,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必须要认识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所从事的善法与我们佛教信仰者所从事的善法,表面上看没有丝毫区别,但是佛教具备成办解脱的众多因缘,没有信仰者则不具有。所以,即便从表面上看所从事的善法一致,最终得到的果实天地悬隔。
我也给你们举过这样的例子。以前我在汉地的时候,有个居士说他们家乡来了两个道士,给他们也讲了很多慈悲为怀、救度众生的事情,并且召集很多居士一起去放生。后来他和几个居士一直都在谈论这件事,觉得佛教和道教都提倡慈悲心为怀、尽量行持善法,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多大区别。这个居士就给我打电话问有没有区别。当然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呢?第一、一切法的根源在出离心之上。第二、追求的果位。也就是说,二者所追求的目标天地悬隔。虽然表面上都提倡慈悲心为怀做善法,但是由于基础及所追求的目标不同的缘故,最终得到的果位有天地悬隔之别。所以,绝不能全都混在一起。当前我们讲解这么多法义的原因,就在此上。
我等大恩上师喇嘛仁波切天天都在传讲:“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修学者,初次修法并不重要,先要知道该怎么去修法。”比如说,往昔我们从事过很多善法,但是第一没有出离心,第二没有菩提心,最终没有结行回向,那么即便已经从事了很多善法,但最终得到的仅仅是人天福报,并非成为解脱之因。那我们太亏本了!世上的人都在说亏本的买卖不做,口中虽然这么(说),像这种话已经成为口头禅,但实际当中我们已经做了亏本的买卖。当前我们进入佛门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最终得到的若仅仅是人天福报,那太小了。
(2)暇满人身难得之因
前两天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里人身难得的时候说过,若仅仅得到一次来人间的机会,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当我们从事一些善法,决定可以往生到三善道,人间和天道。但是要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一段时间,讲解共同外前行的时候,讲过十八种珍宝人身的难得之因,第一、持戒。要持别解脱戒、菩萨学处、密宗的誓言。第二、在行持善法当中,要修学六度波罗蜜。第三、要时时发愿,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若具备以上三种因缘,最终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没有丝毫之疑问。
但细致观待我们现前,虽然从事着善法,但是刚刚所传讲的这些真的没有一点污点吗?第一、从小乘别解脱戒乃至密宗的誓言,真没有一点污点吗?若要是有,未来能否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第二、虽然行持着一切善法,那么六度波罗蜜呢?前五度虽然是一些稍许改造即能实现的法,那么般若波罗蜜呢?般若波罗蜜用汉语表示,就是智慧到达彼岸。这种智慧是到达彼岸,而不是在此岸。那么,行持这样的善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不具备这样的智慧,未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乃至想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是很困难的。第三、我们时时都应发愿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有如是去行持吗?可能很少很少。因此要记住,当前我们能获得这样的人身,说明是几千劫、几万劫修善得到的果报,应该更加珍惜这个人身。
所以,在行持一切善法之时,发心非常重要。若要意乐不清净,无论我们所行持的法是远道因法相乘,近道金刚乘,还是捷径道光明大圆满,由于意乐发心已偏邪的缘故,无论行持的法多么殊胜,最终得到的还是顺着自己的意乐而漂泊。若意乐只具备小士道的话,最终得到的只是人天福报;若是中士道的意乐的话,最终得到的只是独自获得涅槃之果位。还是堕入一边。所以,意乐发心非常重要。
(3)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所以,昨天所传讲恶念发心中的两种发心,必须要铭记于心。每当我们在行持善法的时候,都要观待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行持善法的意乐如何,想的是什么,是为了什么。若要是仅仅是一种怖畏之发心,那应该立即断绝这样的念头。若要是能把它再行持于善念之中的话,那当然必须要从事一切善法。若无法改掉的话,那如同昨天所讲解般,还不如回家先睡个大觉,醒来以后看看感觉如何,再做修行还来得及。因为,即便前面做一个修法的形象,对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行持这样的善法又有什么意义呢?当前我们行持一切善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而不是为了什么人天福报,仅仅为了现实生活中口里吃的一顿饭,身上所穿的一件衣服,那为什么不到外面去寻找呢?尤其是在意乐发心不正的前提之下,在山洞中是找不到这样的衣食的,只能到外面去寻找。
讲解这些的最大目的,就是让我们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每当在行持善法时,不管是早上起来打坐,还是平常去放生、参加一个法会,要不到哪个地方去谒见一位导师,时时都要观待自己的内心。我们现前再不能像往昔一般这么漂泊着走,因为生命太无常了,如是行持善法的时间还有多少,我们都能知道吗?谁都不知道。就像这两天我们看见很多死人,都被拉到亚青寺来做超度,也听见很多人在汉地的亲朋好友,一个接着一个从人间消失。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诸佛菩萨在时时告诫着我们,让我们也早点做好准备,因为无常随时都会如是般降临在我们的身旁,当到达这一时刻时再想好好修法,乃至行持很多善法的机会可就没有了。所以,唯一能做得到的就是现在,应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
有时候我们会站在一种悲伤的立场之中说,应该要好好修法,要不对不起自己……若能如是般行持善法者,即便无常呈现在你的面前,我们也可以非常高兴地去面对这件事情。因为活在世上一切缘起具备,乃至现前行持善法当中自己也已经做到了精进,此外再也没有什么办法,那么即便面对死亡也是一个喜悦的事情。所以,在行为当中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
昨天传讲到,当有恶念发心的时候,即便以后从事不了这个善法,也就不要做了,因为对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何必在他人面前走个过程或顾他人的面呢?因为我们当前需要顾的不仅仅是他人的面,需要顾的是阎王爷的面,若过不了阎王爷这一关,即便他人说你多么殊胜,仍旧还是一个空话。因为当我们面对临终这一时刻,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所以,现前需要顾的是阎王爷的面。那能不能把阎王爷转变成观世音菩萨乃至普贤王如来,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当我们现前从事的一切善法,都能站在善念之中而行持的话,那么等两天我们在面对阎王爷的时候,阎王爷即为观世音菩萨,是非常慈悲的一位菩萨,绝不会是一种人人见到感到恐惧的现象,不可能的。所以一切都取决于现前,即当前我们所修行的法之上,应该要细致一点啊!往昔不懂没办法,但现前懂了以后,那就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前面就是拯救这个怖畏的发心。
本日讲法要点
1、善愿的发心
(1)细致取舍因果
【如果自身没有能力消化信财,必将感受燃烧法衣、燃烧钵盂、燃烧铁球、燃烧铁液等等苦果,因此我们一定要断除这种发心。】
第二个是善愿发心,就是完全为了名和利。我们昨天已经说过,修持善法可以得到世间的财物,但若要唯一为了追求世间法,我们也不仅仅需要靠这种方式。历代传承祖师为我们后一代留下这么殊胜的遗教,我们用他去谋求世间的事情太不值得了。所以,这方面还要细致观待为妙。若要是在救畏发心和善愿发心当中行持善法,就是为了谋求世间的利益而贩卖佛法,自身没有能力消化信财,那要遭受什么样的痛苦呢?就是说当你具备很好的意愿发心时,即便当时接受一些信众的财物也能消化,但若不具备力量去接受他人的信物,必将会感受到燃烧法衣、燃烧钵盂、燃烧铁球、燃烧铁液等苦果,就会在地狱当中遭受这样的痛苦。这些都是生前不具备力量而去享用他人信财的罪过,所以,我们是知道因果循环道理的人,以后在从事这样事情的取舍之上,应该要细致一些。
当然,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也曾经说过:“我后一代的弟子即便有多么糟糕,一百个修善的人与之也无法对比。”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当我们穿上法衣以后功德不可思议,但要记住,若要是不调伏自己的内心乃至不守持戒律,光在外表穿一个僧人的衣服,有没有这么大的功德,也难所言。所以,要记住这些道理。因此,我们一定要断除这种恶念发心,对暂时乃至究竟,都没有丝毫利益。
(2)若贪今生非行者
【萨迦派的《离四贪》中说:“若贪今生非行者。”那么,给这类修行人取什么名称呢?就是出卖佛法灵魂者,三宝的败类,僧众的败家子。】
萨迦派在《离四贪》中说,“若要是贪执今生的话,非为修行者。”还是在讲解出离心的重要性。当没有出离心,平常所追求和信仰的,就是世间的福报。因此为了从世间范畴之中超越,前面厌离心是最重要的。下面我们所传讲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就是讲解厌离心。萨迦班智达在《离四耽著之教言》当中说:“若贪执今生非为修行者。”那么,给具有这种恶念发心的修行人取什么名称呢?叫作出卖佛法的灵魂者。堪布昂琼把这种人骂得可不得了,就是出卖佛法的灵魂者,三宝的败类,僧众的败家子。
【为此,我们务必像毒物一样弃离怀有这种发心的人。】
当今我们行持善法,并不是为了做这样的一个人,而是为了迅速成办解脱,如同历代高僧大德一般,这是我们的心愿。那么,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必须依教奉行,教言中的一句一词都要铭记于心。要不光在表面上做个修法的形象,内心之中仍旧被贪嗔痴烦恼所系缚,乃至想谋求世间的利益,那么这并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像这种修行者,在现实生活当中乃至临终和未来,时时都会在痛苦之中。这可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在行持善法当中,这种恶念发心要立即铲除,不能顺着恶念发心去从事善法,即便是一个小小的事情,我们都要搁置一旁。
前一段时间有些居士及一些出家人说,家里人有的身体非常不好,那么自己在修持善法后应该如何回向利益他们?当然,应该想到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当中,已经包括了你们家的这个人,甚至有时候还觉得不圆满的话,也就想到以自家某人为首的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证得佛果。总之,绝不能进入一种私心,若要是进入偏袒私心的话,即便从事的善法有多么大,没有丝毫之利益。即便有功德,也是有限制性的。所以要记住,我们在从事善法当中,发心及回向应该广大一些,绝不能偏袒、狭隘。为此,我们务必像毒物一样,弃离怀有这种发心的自己和他人。当自己怀着这样发心的时候,必须立即铲除;若他人具备这样的现象,并且他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时候,那应该要弃离这样的人。当然弃离并不是说,从此以后彼此间就成为怨敌,而是说和他在一起接触,可能没有多大的意义。
(3)行为善巧方便
这样的做法,在佛教的圣地容易做得到,但在汉地,由于多数的汉族民众不信仰佛教,因此在你们身旁可能会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们在讲解皈依的时候说过,在没有能力救度他人的时候,应尽量保密自己是修行者(的身份)。尤其像很多修法方面的行为乃至一些事情,都尽量不要在他人面前做出,以免引发他人产生诽谤你的行为及语言。因为长时间诽谤的缘故,可能还会动摇你对三宝的信心。这是为常在城市里居住的居士们所传讲的注意事项。
对于出家人来说,我们已经抛弃红尘,现前身心完全投入修法之中,这时候就顾不了他人的面了。我们必须要遵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乃至足迹。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的足迹是什么?独自进入茅棚乃至在寺院当中,精进修法。所以,我们和在家居士应该有很大的不同。但有时候,在家居士由于福报不圆满的原因,若要是过于一根筋的话,可能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如果对佛法的信心非常坚固的话,即便产生一些烦恼,可能都不能动摇你的身心。但是我们都是初学者,当他人起烦恼的时候,可能会动摇我们的心态,我们的心可能会顺着他人的这种显现而飘动,这时候自然会产生烦恼。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修行者必须得有智慧。所以我们一直在讲解,在行持善法乃至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应该要随顺当地。
华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当中不是讲过吗?即便是穿衣还是言语等,都必须要随顺当地。但在随顺当地的同时,自己内心当中要保持的意念,就是佛教的宗旨是不能变的。在保持宗旨的立场之中随顺他人,目的是为了不产生烦恼,所以像这种善巧方便是不可缺少的。
(4)仅求现世名闻利养的过失
【华智仁波切曾经说:由这样的发心驱使,表面上修行声闻乘到大圆满之间的法,纵然在九年之中用泥粘封门来闭关,装模作样孜孜不倦进行依修,可是如果只想自己得一点利养、赞叹、名声,那么修行正法的果就只有这个,除此之外连后世解脱的种子也不会播下。】
往昔我们讲过《自我教言》以及喇嘛仁波切的很多教言,你们平常也可以多去阅读一些这方面的教言,知道在做人过程当中应该怎么从事,这些都非常重要。华智仁波切曾经说,由这样的发心驱使,表面上修持声闻乘乃至无上窍诀大圆满之间的法,纵然在九年的时间当中,用泥粘着封门闭关的话,由于发心不正的缘故,即便从事多少年的修法,乃至修法期间我们感觉多么殊胜,都没有丝毫之利益。装模作样、孜孜不倦进行依修,如果只想得到上面所说的一些利养、赞叹、名声,那么修行正法的果就是这个。即便你当时从事的是从小乘声闻乘乃至无上窍诀大圆满之间的法,最终得到的只不过是这么一点点,并非成为解脱之因。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反观自己。
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即便能得到多少名和利,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往昔在世上,站在世间的立场之中名声、利益很大的人,可多得不得了,但是在面对临终这一时刻,也是带着痛苦离开这个世界的,未来等待着他们的就是恶趣。因此莲花生大师曰:“今生的时间越长,也是少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是无量的。因此,想来生当中不受任何痛苦,现在就要精进修学佛法。”要记住这些道理。我们现前,要时时去做取舍的原因,就是为了在生生世世中获得快乐,光是为在今生得到一些名誉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我们先举个例子吧,从去年的今天到今年的今天,说全世界名声最大的人就是你,但到了今天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可能这个过程,由于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总觉得自己了不起。但到达今天的时候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因为不是说今天以后就没有时间了,以下的时间还会更长,若下面没有丝毫之功德乃至一些意义,那太不值得了。以上的这个,只能说没有丝毫之利益。
若仅仅以这样的发心,即便你在山洞里头闭关九年,不和外面接触,像这样的修行,只能得到一些世间八法,并不能成为解脱之因。除此之外,后世连解脱的种子也不会播下,那解脱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时时要铭记这一点,发心非常重要。当我们行持善法时,都要记住这一点。
往昔,据说在一个山林当中有一位高僧大德时时都在行持善法,功德也很大,当时这一片的很多居士,对这位高僧大德非常崇拜。有一天下午,他的侍者对他说:“明天早上可能要来一批居士谒见你。”第二天早上,这位大德早起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地扫干净,佛像上面的灰尘也擦干净,所有的供品也供上,就这么忙了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当自己坐在坐垫上的时候,他突然想到,自己平常并没有这么勤快,今天怎么突然变成这么勤快了呢?当时想到不是其他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今天会有一批居士来求见他。他今天早上所忙的一切,都是为了在他人面前好看。当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他想自己在幽静山林精进修行,是为了成办究竟意义上的解脱,难道为了这么几个人,顾着这样的面就要从事世间八法吗?心里非常非常难受,这时候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把这些土撒在佛像和供品之上。
这是帕单巴尊者进藏时听说的一个故事。当时帕单巴尊者赞叹,说藏地唯一能积累福报的就是这一把土。在我们看来,地上脏兮兮的土撒在佛像和供品之上,应该是过失,怎么会变成是一种功德呢?就是由于这个意乐发心的原因,因为当他觉察到自己执著世间八法的时候,为了断除世间八法,表面上他把土撒在了佛像和供品之上,实际上,他把土撒在了世间八法之上。所以,由于起到对治力的作用,帕单巴尊者才会时时赞叹他的行为,说积累福报,没有能超胜这一把土的行为。听起来可能有点觉得可笑了,但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发心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平常在行持一切善法的时候都要记住,若要是今天即便你把你的房间,乃至佛堂摆设得多么好看,但完全是为了在他人面前好看的话,那你也可以跑到外面抓一把土往上面撒。因为要记住,我们平常所做的一切行为,必须要舍弃世间八法,与世间八法搅杂在一起的行为,都是在追求世间福报,非为解脱之因。因此,要记住这些道理。
我们今生具备有这么好的缘起,难遇的善知识,我们当今已经遇到了很多;难闻的佛法,尤其是无上窍诀大圆满法(像这种法并不是什么时代都具有),这样殊胜的法,当前我们也与之遇到;身心投入修法,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现前我们已经做到了。在具备这么好的缘起之下,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个人身而成办更高的境界为妙,绝不能再进入到一种虚度人生、无利益的事情之上。即便当下觉得一切做法都值得,但是面对临终时,你就会觉得行持善法才是自己今生必办的一件事情,其外的,只不过是临时骗骗自己而已。在面对临终这么大的痛苦时,只有生前所行持的善法,才能拯救自己。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为妙。
【就比如一个狡猾的人在驴身上撒上野兽毛来出售一样,】
就比如一个很狡猾的人,把一个驴杀了以后,(在)驴的肉身上撒上野兽毛来促销一样。驴肉在高原地方,是一种最下品的食品,没有人去吃它。但是到了汉地完全颠倒了。可能你们会认为在汉地能吃到驴肉,已经是谢天谢地了,驴肉和野兽的肉相比,驴肉应该贵一些。但按照藏地的习惯,驴是一个最下品的一种动物,很多条件好一点的家庭,都不会养这种动物,吃它的肉是绝不可能的。在藏地,没有一个人会去(吃驴肉),快饿死的情况下我就不知道了。所以很多狡猾的人,把驴杀死了以后,要怎么才能把它卖出去呢?就在驴肉的上面,撒上一些野兽的毛,说这个是鹿肉,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动物的肉,这样的话就有人会买。
【这类修法者在驴子般恶劣的自相续上盖上野兽一样的正法毛皮,来贩卖正法,就如同对贩运做生意的世间人,人们叫他“贩子、贩子”一样,对于出卖正法者,人们都会叫他“法贩子、法贩子”。】
这类修行者,当他的发心不正——是恶念发心的时候,自相续如驴子般恶劣,这时即便修持正法,也像在驴肉上面盖上其他动物的毛皮般,只是披上了正法的毛皮。因为肉外面的皮一旦脱掉以后,也就看不出来是什么肉,再把另一个野兽的皮放在上面,就说是这个野兽的肉,很多不知道的人就可能会买。现前很多修行者,依靠贩卖佛法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如同这个一般,这是非常下等的一种行为。我们可以说,从事这样事情的人应该是最下劣的人,一般人绝不会做。当前我们在行持善法的时候,也同样一个道理。在具有世间八法的基础上,贩卖正法谋求世间的利益,就如同刚刚所举的例子一般,是非常下劣的一种行为,我们绝不能按照这种方式而行持,没有丝毫之利益。就如同世间人把做生意的人称为贩子一样,对于出卖正法者,人们都会把他称为法贩子,就是出卖法的人。要记住,当前我们所行持的一切善法,乃历代传承祖师时时行持并且留给后一代弟子的遗教,我们绝不能把他当作是普普通通的事情,乃至为谋求世间的利益而行持,那是最可耻的行为。
我们之前不是举过例子吗?像有些不负责任的儿女,把父母给他留下来的一切,用在没有什么意义、不正当的地方,如是这般,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一代留下正法,我们若为了谋求世间的利益而去贩卖正法,那就是世上最可耻的行为。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这并不是一段时间观待一次,而是天天、时时都得观待自心。
《屠夫真言》中说:“在独自的时候要提起正念,聚众的时候要提起正念,时时要观待自己的正念。”因此,我们把修法分为座上和座下两种,座上的时候不用说,即便是在座下的时候,也应该要提起正念。这些都非常重要啊!上面称之为恶念发心。
恶念发心分为两种,救畏发心和善愿发心。当我们行持善法之前,要观察有没有这两种发心,若具有的话,就看看能不能及时铲除,再树立善念,若实在不行的话,那这样的善法暂时不要去做吧!因为没什么利益。我们所追求的是解脱,行持这样的善法,得到的只是世间的(福报),对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不要说获得解脱,连播下解脱之种子也不能得到,连一少许之因都不会形成。那从事这样的善法,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所以要记住这些。
以上就叫做恶念发心,是三种发心当中最恶劣的一种。若有这种发心,只能断绝并不能改变,说明实在太恶劣的缘故。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