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8下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陀告诉舍利弗啊,为什么说诸佛呢,呃、就唯一的一个大事这个因缘出现于世呢?就其实佛陀世尊啊,就是于这个众生就是开、呃佛知见,啊就是清净呢就是出现于世。就是第一个是开示悟入当中的开,开示什么呢?就是呃,这个佛陀来到这个世界是干什么呢?就我们可能众生呢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生活啊、为了就是迷茫啊,就是,就这样的。但是佛陀就是来到这个世界呢主要是目的是让这个众生呢,就是能这个开、开佛知见。啊,就是、是、就是认识佛的这个知见,使他那个真正就是得以清净。原来不是有烦恼障啊,这个呃、什么所知障啊,就是有无明已经包住了就是,这个打开就是与世间,就是所谓的开。
那么所谓的示是什么样呢,与众生呢就是呃,这个呃、什么呃,就是欲示众生,呃、呃、佛知见就是,那么为了就是对众生呢就是要指点,指示呢就是佛的这个见解啊,所以呢呃出现于世,就是这个是示。
然后呃、什么是悟呢?就是欲令众生呃,这个悟佛知见,也就是说让这个无量的这些众生呢就是,真、这个真正能证悟这个佛的这个知见。
呃那么第四个呢就是,呃、欲、欲他想这个能令这个众生呢就是入于佛的这个见道与出世。啊、所以开示悟入的的话呢,那么这个呃多、多这样讲的,就所以说呢我们呃,对这个呃怎么讲啊就是,呃、分别来讲的话呢就是,他有不同的这个呃解释方法吧。
好像以前临济宗有一个呃禅师啊,就有一个临济宗禅师呢,啊他经常呃也是就是,给、给弟子们呢就是做一些这个开示,但他呢,呃要求大家就是好好的这个修行就是,不要呃,来到这个世界呢就是为了吃饭呐、睡觉啊、聊天呐、这样打发时间的话呢不合理的,一定要这个修行。那一定要修行的话呢,就是根据《妙法莲华经》的一些开示悟入呢,他让弟子们给他回答。
有一次有一个呃叫做是好像是初泉大师吧,就是初泉就是,他那个初泉呢就是问他就是“开示悟入”是什么样的?后来就是刚开始就是他,就、就一直跪着,就不动就是,让他、让他就是跪着,后来好像呃就是就烧了这个一根香,就是因为他没有回答上,二根香的时候又继续问就是,他还没有回答,然后到了这个第三根香的时候呢就是,他说是我现在已经这个呃懂得了,懂得什么呢就是,那就这个禅师一个一个的问就是。
他说你开出什么呢就是,他说是我“开出本有”,呃就开出本有就是,这是就是他。然后,呃,问第二个问题,那你示、示怎么解释呢就是,他说是那个“示出本无”就是,他就本来是就是本有的这种佛性,后来如果真正观察他的话呢,就是本来都是没有。那悟出是什么呢?就是悟出呢,就是他说“悟无有无”就是,他、他悟的是什么呢?就是没有有和无啊。最后他入什么呢就是,他说“入出无碍”就是,这是一个临济宗就是,禅、禅、禅宗的一种,呃,这个比较特殊的表示方法吧。就是、就“开示悟入”的话呢就是也有这种解释方法就是,这个我刚才解、解释呢,稍微有、有点不同的。那么这个开始悟入呢,我在讲的那个讲《坛经》的时候也稍微讲过就是,所以我们这里呢呃、大家也应该知道。
总而言之呢,就是他这个认识心性的时候呢,就是才是真正就是到达最、最究竟的。呃就是原来我们讲那个《坛经》的时候啊,就是当时六祖大师呢就是让那个,(师清嗓)给这个法达呢作、作一些这个指示,后来就是他悟出什么呢就是他说是:诵经三千部,这个曹溪一、一句亡。就是他、他说我诵了这个三千部的这个经呢就好像还没有就真正地这个认识到自己的心的本性,后来那个曹溪呢就是给他说、说一句话:啊什么这个心、心迷就是《法华》,呃就《妙、妙华》呃转,这个心悟呃转《法华》,就是转、转、转那个《法华》。就是他这、这个一句的偈颂呢就是让他、让他真正悟出,最后的话呢就是,呃“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就是。他就、就也就是说: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就是他这样的道理呢就是已经悟出了,啊就是这就是所谓的这个“开示悟入”。所以我们要讲这部经典的时候呢,有时候以禅宗或者说是以、以密宗的这种方式啊来这个呃解释的话呢很好。
其实这个,呃这种窍诀的话呢,尤其是在我们密宗当中的这个《杰珍大圆满》啊,就是《杰珍大圆满》里面呢,呃就讲得非常这个呃细致的。原来有贡智云登嘉措呃嘉、嘉措的一个《杰珍大圆满》的这个窍诀书。还有呢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的。呃最早的是,最早期的这些佛教徒呢,大概是80年代的时候吧,我是呃传过啊。就我们这里可能现在就是还没有死的,有少、极少数人吧就是。很多都已经那个,就是离开这个,离开这个世、刹土就是,也是离开就是整个娑婆的这个世界不知道有没有。所以呃其实在这里面的有些窍诀的话呢,就是应该是从这个《杰珍大圆满》的这个,就是有些是直指心性方面的窍诀呢,非常跟这个《妙法莲华经》的道理呢相似。麦彭仁波切在见解、《幻化网》的这个见解部分,就是抉择这个呃等净无二的时候呢,也引用过这个本经的一些这个教证啊,就是大家可能也、也心中有数。
(师清嗓)呃下面我们呃讲就是讲这个佛陀呢就是告诉这个舍利子啊,就是因为这个诸佛啊就是以这样的这个大事因缘呢就是出现于世,啊就出现于世。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然后佛又告诉这个舍利子啊,就诸佛如来呃实际上是只、只教化就是菩萨的。啊最究竟的意义呢就是他、他并不是诸佛如来的这个最主要的,让他们得到一个阿罗汉果位啊、得到辟支佛的果位啊,不是这样的就是。他最究竟的目的呢就像我们办学的话呢,就是可能最终呢就是让大家都要考这个大学就是,这个呃最终就是可能很多教育的目的呢,就是让大家的这个水平就是达到这个最高的这个境界,就是这是最主要的这个目的。
呃、呃所有的这些所作呢就是,都是为、常为呢就是这一件事情,也就是说一切佛陀的这种这个所作这些的话呢,就是全是让众生呢最后就是得到真正就是获得菩萨的果位。而唯以佛之这个见解呢,就是悟示呃所有的这个众生啊就是。那么佛,其实成佛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这个众生开悟就是,除了这个以外呢并不是,呃让这个佛、佛陀,获得佛陀、呃佛果以后的话呢,让他呃快乐啊,就是让这些菩萨呢就是有吃有穿啊就是,不是这个目的,啊就不是这个目的就是。让众生就是真正开悟,就这是目的。
那么佛陀告诉舍利弗啊就是,如来呢就是呃以这个一佛乘的这个呃方法来就是为众生这个宣说佛法,啊就没有这个其他的乘就是,更不用说二乘啊、三乘啊就这些、这些都是、是没有的。
就是如来呢就是,因为《妙法莲华经》当中主要的是这个,啊究竟哪就是弘扬这个一乘啊,就是呃应该是《入楞伽经》当中讲的吧,就是说是呃什么:“呃无有乘差、无有乘差别,我说为一乘”,啊就没有乘的差别,就是我说只有这个一乘,“引导众生故,分别说诸乘”。呃就是“无有乘差别,呃我说为一乘”,呃然后“引导众生故”呢,就是我说诸呃我、我说什么这个,呃、呃呃什么,呃分别说诸乘,呃就是为了这个引导众生的话呢,就是分别就是说了很多乘,呃就是说诸乘。
也就是说呃本来呢,就是乘呢就是没有什么大乘小乘也好,小乘当中声闻乘、缘觉乘啊就这些,大乘当中什么这个密乘啊、显乘啊,就是这些都是是没有的、就没有乘的差别,但是呃彿陀呢就是说是我只说一乘,就是究竟一乘法门,就是这个《妙法莲华经》的究竟意义呢,就是这个说菩萨乘,就是说佛乘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因为众生一下子,就呃就、就没办法接受,就是所以我们后面呢就是也会有譬、譬喻啊,就是什么这个马车啊、羊车啊、牛车啊,就是就很多的这个车的比喻,啊就是所以跟每个众生的根基不同呢。就是他会引导众生的缘故呢就是说了这个很多乘啊。就是我们经常讲这个,呃在这个呃藏传佛教的密法里面呢,就是讲这个九乘法门,啊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乘,然后这个事续、行续、瑜伽续,还有这个玛哈约嘎乘、阿努约嘎乘、阿底约嘎乘,就是还有些经典当中呢,就是讲乘有分这个无数的。
原来呃法王如意宝讲的那个《直指心性》的,《直指心性》还是《大幻化网》的那个注疏,啊就是那个里面呢就是都有讲了很多乘很多乘,呃就是这样的。(师清嗓)不是《大幻化网》讲,讲一个什么《续部》的注疏,(师喝水)(师清嗓)呃那么佛告诉呃就是,嗯他这里呢就是说呃没有这个三乘和二、四乘、二乘啊等等就是。
所以佛告诉这个舍利弗呢,就是一切十方的呃诸佛呢就是也是如、如是的,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就是所有的十方诸佛呢,就是他最后这个宣说的什么呢,就是唯一一个这个佛乘,啊就是唯一的这个佛乘。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那么佛告这个舍利弗啊,就是过去就是诸佛以无量无边的这个方便方法,以各种各样的譬喻和因缘,还有呢,就是以言辞来为众生呢就是宣说法,就是什么法说的是什么呢,最究竟还是是一乘法门,呃就是一乘法门。所以过去的佛呢,佛有无数的这个佛啊,就这些佛呢他们用种种,用譬喻呀、用方便方法啊,还有有很多的这种这个因缘法、案例呀等等,就是这些呢就是,最终呢就是让众生都大家就是通达这个一乘法,所以呃这个是诸众生呢就是从这个佛那里就是听闻的是什么呢,就是究竟皆一乘,就是也就是一切、一切种智的佛乘,呃就是在呃这些众生都是在如来面前所听闻的就是是究竟的、的这一法门,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那么佛告诉舍利弗啊,就是同样的道理,未来的这些佛呢也会出生于世,但是他们也要照样有这个无量的这个无数的方便方法,还种种的因缘,种种的这个譬喻和言辞,也是同样为众生呢就是演说这个佛法,那说的是什么呢,也是唯一的这个一佛乘,啊就是一佛乘,他们呢就是这些众生也是在佛那里就是听到的是什么呢,就是究竟的这个一切种智。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那呃佛告诉舍利弗啊,就是同样的现在的,就是未来的、过去的、现在的。那么现在的十方无数的、这种无量、啊就是,千万这个亿的佛、佛土当中呢,也有很多这、这个、佛、佛陀世尊呐,就是正在这个住世、转法轮。
他们呢,就是也会这个饶益这个、呃、利益无量无边的这个众生。藏文当中的话呢,就是这个呃什么,饶益安乐众生的话呢,呃、就刚才过去也是,无量无边的众生、饶益安乐众生。那么未来的话呢,就是也是无量无边的众生、呃佛陀呢,就是饶益这个无量众生,好像这句话呢,就是在、呃、前面的每一个每一段的后面都有。就是,呃、就佛陀呢,就是也是是、呃、我们刚才也讲了,就其实《法华》的那个、《法华经》的其他注疏当中也是说过,就是其实佛陀呢,就是成佛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就是饶益呃、利乐有情,啊就是利乐众生。
呃就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就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发愿,“我要这个往生极乐世界啊,我要发愿这个成佛啊,我要发愿这个、呃、菩萨的话呢,就是、要、要目的就是我要度众生。”啊就,哪怕是我们念阿弥陀佛,用转经轮,或者说是给、给别人讲经说法,给别人辩论,给别人、任何事情的话呢,前提呢,我要这个利益众生,而我并不是是,我要恨众生、我要害众生,就千万不能有。就所以我们有些大乘佛教徒啊,就是一定要心地要这个善良,在任何时候呢,保持自己的这种清净的心。啊就是要、要不损害这个众生,嗯,不扰乱众生的心,就是这是我们佛教徒的基本的这个原则啊。
就当然这个过程当中呢,可能有些人会欺负你,有些人呢,就是你、侮辱你,有些人、但这、每一个这种过程的话呢,就是这是最好的一种修安忍的这个机会,如果没有这样的话呢,就是怎么修安忍呢。啊就像这个布施的话呢,没有乞丐啊,就是然后你就没办法这个布施的这个对境呐。持戒的话呢,就是没有杂乱的环境呢,没办法就是守持清净的戒律。同样的道理,就是修安忍的时候呢,要看到这个一些野蛮的这个众生呢。或者说,(师清嗓),对自已的、进行加害的时候呢,我们要保持一种这个特别就是清净,呃就是稳固的这样的心。
包括我们两个人一起出、出门呐,就是一起这个、呃、炒菜啊,就是这样的时候,一个人特别懒惰,就是一直坐在那上面,就是动都不动,今天也是让你做饭,明天也是让你做饭,(众笑),那这祥的话,到最后、就是就就有些人就是。有一个道友说是,“就、他天天这样、就不动,就是我就热了、我就火了”(师笑、众笑)。什么是叫热了,什么火了,呃、(师清嗓),呃然后我、他说,“我就说他了,然后他就不说话了”。就是,我说,“不说话了很好啊,安住啊”。“不行呐,他、他这样不说话,我更气(众笑),就是我,我更不舒服。”(师笑,师清嗓)。
呃、所以我们,呃、的确也是饶益众生啊,就是饶益众生呢就是,希望我们大乘佛教在任何时候呢就是,都会,呃遇到一些这个众生,就是现前一些众生的时候呢,保持这种宁静的这个心态。就是当然作为一些凡夫人可能刚开始,就是比如说别人就是开始呃打你啊,别人就是开始抢你的这种财物啊,就这个时候呢,你可能心里就是不舒服的。但是你可能有心静下来,就是佛陀当年是怎么祥的,就是历代的这些高僧大德是怎么布施身体的,那抢我的这个东西呢,也实际上是、是没有什么的,就是身外之物。就是哪、哪怕是我的身体,就是身体如果被别人就是这个、呃、就谩骂或者是这个捶打的话呢,那我看怎么样。就所以在呃尤其是原来那个“文革”期间呐,我们藏地有很多很多的一些高僧大德们,就是修行当中的一些表现出来的这种、这个功夫吧,就是心里的功夫。当然这种心里的功夫呢,你在学、学习的时候呢,就是要培养,否则的话呢,就像一个、呃、这个呃就是当兵的人呐,就是他平时没有训练就是,真的你到战场上的时候呢,他就更加着急,就是没办法的。所以,有时候我们看这个佛教徒啊,就是心特别急啊,就是特别冲动啊。
然后发、发起来的这种嗔恨心也是是非常非常的严重。当然就极个别的有些人是可能为了示现就是众生呐,就是让他们就是调化啊。就是就可能现一些相,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凡夫的真正的自相的烦恼生起来的话呢,我们还是用很多方法来就是安住,就是这个如树而安住,是吧就是这、这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这里饶益众生呐,就是刚才未来未来佛也是为了饶益众生而讲那个一乘法;过去佛也是是这个为了饶益众生呢,就是说一乘法;呃现在的这个佛呢,就是也是、是,啊,就是现在正在这个在十方这个刹土当中有很多很多的佛,他们也是为了利益、利益众生而说这样的究竟意义上的法。
那么是诸,呃,这个佛呢,就是以无量的这种这个无数的方便法,还有种种的因缘、种种的这个譬喻言辞呢,为众生就是演说这个诸法啊。那诸法说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唯一的这个佛乘,啊,就是唯一的佛乘。
那么,所有的这些众生呢就是从佛那里就是听到的什么呢?就是究竟就是唯一的一切种智佛啊。就是那么佛陀告诉舍利弗啊,就是所有的这个诸法呢,实际上最究竟意义上来讲呢,就是、是只教化这个菩萨的,啊就是也是想以佛的知见呢就是告诉别人,就是开示给众生;啊,以、想以这个佛的知见呢,就是让众生呢,就是真的这个悟入,啊就是证悟;让这个,呃,众生的话呢,就是真正悟入这个佛的知见。在这里面呢也是开示悟入啊,开示悟入的话,他前面的开字呢并不是很明显的。但实际上呢,就是舍利弗是诸佛,呃,但教化菩萨呢,就是但是但教化的话呢就是只教化菩萨;就是也就是说是只这个开、开、开这个,呃,什么啊,就是呃菩萨,啊就是他最究竟意义上呢就是佛陀的这个所化的这个对境呐,就是开示无数的对悟入的对境呢,就是实际上是让所有的众生到达这个菩萨果位、到达佛地。就是这就是我们最究竟的。
因此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呢,我们暂时可能想帮助别人,哪怕是我们在路上就是遇到一个可怜的众生的话呢,就是对他就是少许的这种安、安慰,呃,就是少许的这种安乐呢,就是也是、是我们的一种菩萨行为,但是这并不是究竟的。我们的目的呢?就是让这些众生是真正这个入于佛、佛道,彻底就是断除自相续当中的这个烦恼和这个所知障,啊,就是这个是要目、目标的。所以我们学习大乘佛教的时候呢,每个佛教徒应该要、要想,就是我自己修行是不是成佛,啊,就是成佛?那么我为众生做事情呢,就是是不是让众生就是这个真正得佛啊?
暂时来讲呢,我们还是有必要就是跟这些众生呢,不管是讲那个“心灵鸡汤”也好,就是或者说是,呃,心里的这个呃鸡汤也好,或者是、是什么这个其他的汤啊,就是什么什么三鲜三鲜汤啊、蛋汤啊、紫菜汤啊、白菜汤啊、豆腐汤就是都可以,就是啊如果不是鸡汤的话呢,其他的汤也有就是它的呃,这个呃,好处吧,就是大家都知道,就、就应该有它的这个营养的。但是最究竟的话呢,我们让众生就是应该获得,呃获得一个最究竟的这个果位。
就是所以我们,呃,这次学习这部经典的时候呢,大家每个人呢也是在人生当中就是遇到这样的究竟一乘的法呢,确实是难逢难遇的,就是很、很有这个福报才能这个遇到的。那这样之后呢,呃,就我们应该就是,(师清嗓)呃我们应该怎么说呢?呃就是我们也应该就是用这个“开示悟入”的这个道理。就是从自身当中的话呢就也可以就是这么想。然后我们对教化他人的时候呢就是也是这个从开示悟入,就是应该让众生呢就是趋入这个佛道就是。暂时来讲呢,佛陀也会示现就是对众生就是暂时这个做做饶益的事。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
下面说这个佛告诉舍利弗啊就是他说:“我也是一样的,知道这个众生呢有种种的欲望,而且这些欲望的话呢就是根深蒂固、就是难以拔除的,那么就相当于是已经就是随着他的这个本体一样的。”
呃我看我们贪嗔痴的话呢,应该是对每个人来讲是非常的这种牢固的,啊就这个习气呢就是很坚固就是。虽然暂时呢就是闻思几年呐、修行几年呐,但是一直就是破不了就是原来的这个固有的这种实执啊、烦恼啊、习气啊等等等等就是就这样。
呃后来这个佛陀呢就是也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呢,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言辞、以种种方便力呢就是说法。啊就是知道这个众生呢不好这个教化,就是每个众生的习气呢就是也是非常严重的。
【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
咳(师清嗓)佛陀这个告诉舍利弗啊,就是如此就是得这个究竟一乘的佛乘呢,呃也是是给、给众生呢就是讲这个一切种智的这个佛。那么呃说舍利弗世间十方世界当中呢就是没有这个二乘,啊就何况说是还有这个三乘啊,就这些不可能有的。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但是呢就是我们这个呃佛陀告诉舍利弗啊,就是虽然究竟上是只有一乘,没有三乘,没有更多的乘,没有的。但是诸佛呢就是对于这个一些五浊恶世的众生来讲,啊就是什么是五浊呢?就是劫浊和烦恼浊、众生浊还有这个见浊和命浊啊。就那么这些众生,就是针对这些众生的话呢,那么就是佛陀呢就是还是会说这个三乘的意思。
就下面是,因为我们这个呃虽然这个究竟一乘呢就是对上根众生来讲是非常好的,但是对五浊恶世的这些众生啊就是,所谓的这个劫浊、就是这个劫呃这个很恶劣的,就是这个世间呢就是刀兵啊、饥荒啊等等就是最后。然后还有这个烦恼浊,众、众生贪嗔痴的这种烦恼呢就是也很强盛的。那么众生浊就众生呢就是本身都是是非常这个低劣的。还有见浊就是见浊、见解也是像空性见呐、慈悲见呐就这些都几乎都是很难得到。命浊的话呢,我们这个众生的生命呢也是这个命是比较这个短的,不像初劫的这个时候的那样。
所以从种种方面来讲就是现在这个末法时代的众生也好,这个五浊恶世的这些众生呢,那么就是很难以就是调化就是。
【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所以佛告诉舍利弗啊,就说是这样的这个劫、劫浊乱世啊,众生的垢染呢就非常严重,而且呢有这个悭吝心和嫉妒心啊就是非常的这个呃可怕。啊就现在很多人都是就是有时候经常用、用自己的嫉妒心,以嫉妒心一说话的时候,其实语言呢就是可以稍微加工的话呢就是都可以。就是因为这个我们有一种叫做是语言呢就像是这个画家手里的笔一样的,就是笔在手里的话呢,就是你怎么样就是你画画的话呢,就把他画成一个丑、丑恶的人,画成一个很美丽的人的。作为画师的话呢就是他的这个画笔呢就是在手上的时候,他一下子就可以描画出来。
同样的道理,我们人心里面有这个嫉妒心的话呢,本来是一个好的事情呢你就可以马上描画出,就绘画就描述一个特别不好的。啊就如果你心里有一个清净心和有个恭敬心的话呢,那本来就是比较严重的事情的时候,你也可以就是把它就是做成一个很好的就很庄严的。
所以说我们众生呢,就是有这样的这种这个贪心呐、嫉妒心呐、就嗔心呐,这样的话呢,那么就是做很多这个不善根呢就是他们会、会做的。
所以呢佛陀呢就是以方便方法力呢就是,呃这个一乘的这种这个乘呢就是分别就是说了三乘,啊就是这是佛陀也是针对不同的众生呢,就是知道这些种性一下子就给他讲一个佛乘啊,最高的空性法啊,就这样的话,他们肯定接受不了的,就是因此呢就是给他们都讲了,啊这个三乘的法、啊就是三乘的法。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那么佛告诉舍利子,就是他说,若我的这个弟子啊,自己认为是自己是阿罗汉,自己认为自己是这个辟支佛,那么呃不闻不知佛呃这个,呃他就不听啊,就是不知这个佛如来呢,就是教化这个菩萨啊,那么这个呢,就是不是我的这个弟子,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意思就是说呢,他自己认为是,自己是这个是辟支佛,自己是阿罗汉,但他也不想听,也不想、不想,啊这个呃去了知这个佛的最究竟一乘的话呢,从究竟意义上说,他不算是真正的阿罗汉,从、从小乘来讲呢,就是实际上是他并不是是真正的这个小乘的自己的果位。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
呃佛又告诉舍利弗啊,就是如果比丘和比丘尼啊,就自己认为是阿罗汉,自己认为呢自己是最后有者就是,最后这个究竟涅槃者,而且呢就是不愿意就是发愿呢就是求这个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知道这些人呢就是叫做是这个增上慢人。啊就是我们这个有些小乘根基的人啊,有些可能小乘者呢,就是我只求一个阿罗汉果位,只求一个辟支佛就是,其他的呢就是我就不求这个大乘的,不求三藐三菩提的话呢,那么这种人呢,就可以叫做是增上慢就是。
增上慢是有两种的,有一种增上慢呢他自己没有得果就是,认为是这个我已经得果了,啊就是,得果了,这种人也可以叫增上慢;还有一种呢,他自己已经获获得了这个小乘的果位,认为是这样的,他确实得也得了,但是呢,他不愿意再求这个佛果的话呢,这个也叫做是这个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
那么为什么是这样讲呢,如果比丘啊,就是真正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但是那就是不信仰就是不相信这个法,呃就不可能的,啊就无有是处。也就是说,如果是真正你获得了,真正的阿罗汉果位的话,不相信此法是不可能有的。
除非呢,就是这个佛陀这个灭后啊,这个呃这个佛呢就是呃这个后面的佛呢,没有现前的话呢有这个可能性。
【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啊就为什么呢?因为佛灭度以后的话呢就是像《妙法莲华经》这样的这个大乘经典呢,受持的人呢,读诵的人呢,就是非常难得。啊就这个时候呢,基本上是是没有的就是,佛灭度以后的话呢,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但除此之外呢,就是不会有的,啊就不会有的。
所以呢,就是如果遇到这个其他佛、佛、佛,啊这个其他佛呢就是与这个法啊,就是更加就是快速的这个了知。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佛告诉舍利弗啊,你等呢就是一定要这个相、相信信解呢就是受持这个佛陀的语言,为什么?诸佛如来的话呢,就是从来也是不会有这个妄语,也呃不会有这个其他的这个欺骗众生的语言,所以呢就是从究竟意义上呢没有这个其他的乘就,唯一这个一乘啊,就唯一一乘。
好,就今天呢呃就讲到这里,我还有其他的事情,就后面可能讲的不是很广啊。(师清嗓)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