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5药草喻品24下

创建日期:2023-07-28

  民俗学-法华5药草喻品24下

  【迦叶当知,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彼大云遍覆三千大千国土,于大众中而唱是言:

  (师清嗓)那么就是迦叶就是,你应该这个知道,佛、佛陀告诉他啊,就是如来呢也是是呃同样的,那么出现就是这个世界的时候相当于是这个大云就是,一模、一模一样的,而且他呢就是也发出这个大的这种这个声音呐,就像我们,啊,这个佛、佛陀就是,呃这个出现这个、呃这个云啊,就是出现佛陀的云的时候呢就是降下、降下雨水,降下雨水的时候呢,还是有发出一些大的声音,转法轮呢就是也有一些通过声音来转法轮的。那么,整个普遍于整个世间的这个天界,还有人类,就还有这个阿修罗。

  啊一般佛转法轮的时候呢,恶趣界是比较少的就是,所以他们因为业力现前,啊就动、嗯你们看旁生的话呢就是,它太愚昧了没办法的;地狱、地狱的话呢就是这个天天都是就是感受这个寒热的痛苦,就没办法的;饿鬼的话太饿了就是,没办法的就是。所以有些太笨了,有些是太、太苦了,有些是太、太、太饿了就是。所以我们听法的时候呢,不能太饿了,不然的话,听不进去;也不能太累了就是,太苦了、太苦了也是到时候心不在焉的;然后也不能太笨了就是,太笨的话呢就是,你在虽然一直就是傻傻地坐着,但是你在等会儿下完课的时候,连一个偈颂都不记、记不得就是。所以说像旁生一样就是,特别笨的人呢就是,在听法的时候也不太适合就是。像饿鬼那样就是特别饿的这些人,就没有吃中午饭呐就是,没有,像这类的话呢就是也不行的就是,包括讲法者也是一样的。然后(师笑,众笑),然后、然后、然后什么,就是像地狱一样就是,比如说有一些痛苦的人呐就是,这些也不行的啊就是。

  所以在这里面只是讲善趣的众生就是,就讲天界、人界、还有这个阿修罗,那么这些啊,就这些呢就是,通过这个大云呢就是,普遍于,呃就遍覆于整个三千的这种国土。那么,于这些众生呢(师清嗓),面前呢就是,佛陀也是是长期,呃就是就开始给他们就是宣说道就是。

  【‘我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宣说什么呢?就‘我是如来、应供、正知、呃正遍知、明行足就是,这是如来的这种十种名号啊,就是善逝、世间解、无上士、呃调御士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啊就,那么有、有十个名号吧就是。这是我们讲过如来这个《十名号经》(《十号经》)当中,把这些意义都已解释的。

  呃然后,佛陀呢就是把这个未度者呢就是,令他们就是度化;没有这个解脱者呢,令他们解脱;没有得到安稳者呢就是,让他们得安稳;没有得到涅槃者呢就是,让他们就是得以涅槃就是。所以,佛陀呢就是,在我们这个世间当中呢就是直接宣说。因为佛已经得有这个四无畏的功德,四无畏的功德的话呢,我就是世间应供正等觉,就是直接这样说的。

  我们一般人的话呢,不敢说就是,不敢、不敢说我是法师就是,也不敢说我是堪布,一说的话呢,到时候会不会给我提出一些问题来就是。那这样的话呢,我们有些辅导员都是不说辅导员。“啊,你是在佛学院什么?”“啊,我是一般的普通的,呃,呃,我是一般的普通的弟子,呃我是普通的小沙弥,我是小僧人。”“你是不是法师?”

  “嗯,算不上法师,我是只不过是学了一点,末学很惭愧。”(师模仿对话,师笑,众笑,师清嗓)

  佛陀是、佛陀是可以直、直接这样说的就是,就呃(师清嗓),因为他精通一切,也不会有什么这个外道啊、邪说者啊就是,对他进行反抗啊就是,没有这样的。

  我们自己也是以后有一定的把握的时候呢就是,也不能太谦虚。如果世间人面前太谦虚,这个头啊就是太低得太厉害的话就,别人都觉得是他肯定学得不好就是;你看,也不能太那个呃就昂扬就是,也不能太、不然的话觉得是这个太傲慢了就是。如果你的这个,就在别人面前宣说的时候呢,也稍微就是往前倾一点,否则的话呢,也不能太这样就不、不敢看别人的脸,就一直这样的话呢也不太好就是。

  有些、有些法师的话呢,一坐上法座以后的话呢,一直这样就是,就根本不看就是,就这样(师模仿,众笑),就特别痛苦的样子,啊就是。这样的话,坐在法座上也是,下面的人就是万一拍下来的话也不太好就是。然后,有些呢就是特别傲慢就是,一直是这样(师模仿),就这样(众笑,师清嗓),还要大大的这个念珠也是在挂在这里(众笑,师笑,师清嗓)。嗯,这样的,开玩笑啊。嗯,那么佛陀呢,(师笑)我以前接触过一些和尚就是我就想起来了。

  【今世后世如实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

  (师清嗓)呃,(师清嗓)那么今、佛陀说是今世和这个呃来、来世的这些啊,就是就就全部也知道这个众生的这个根基啊。呃然后,我是呃就因为佛陀呢他直接说是,我是一切这个知者、一切见者、一切呃知道者和开道者呃、说道者就是。

  其实他是在这个《法华玄赞》啊《法华文句》啊,其他当中都有就是不同的,比如说知者和见者的话呢,如果只知道就是没有见道的话也不行的。知的话呢我们理论也可以知道,但亲自要见道亲自要彻悟。还有这个知道者和知、呃开道者就是,这个身体的话呢就是了知以后呢就是应该引导就是他啊,那么就是心灵的话呢就是给他开道,语言呢就是说到,就是他是身语意就是不同的就是。佛陀是一切众生的这个呃真正的这个引道者。

  【汝等天人阿修罗众,皆应到此,为听法故。’

  那么呃说是你们呢,啊就是天界和人类和还有阿修罗的这些众生呢,你们都可以就是呃如果愿意来到这里的话呢就是,佛陀说是你们可以到这里来,呃这个听闻这个佛法啊,就是听闻这个佛法啊。’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佛陀就是直接就是在这个不同的场合当中呢呃都会说这个,你们就是可以来到这里。

  【尔时,无数千万亿种众生来至佛所而听法。

  呃(师清嗓)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无数千万亿的众生呐来到这个佛面前来就是听法。我们一般说法的时候也是是“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就我们这个呃就是一般就是说这个所有的这些众生的话呢,就是说法的时候也是(师说藏文)。

  一般藏地的这个法师们啊就是,在讲经说法之前呢就是也有这样的,就是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个呃不管天龙夜叉也好、这个鸠槃荼也好,还有人和非人的众生呐就是,你们都想来的话呢就是我、我都到这个这里来,我可以呃给你们就是用这个天人的语言、龙的语言就是,只不过是我不懂日语和英语就是,(众笑)其他的语言我都可以讲啊(师笑),我以各种语言来给你们就是宣讲佛法就是,也有这个意思。(师清嗓)(师说藏文)就是《普贤行愿品》里面就是它是一种发愿文就是,也可以这样的。

  但是一般为了表示缘起的话呢,藏传佛教的很多大德,在这个每天宣讲佛法前面的话呢会念、念一个这个颂词就是,并且呢弹这个手指,意思是就是表示就是让大家来就是,佛陀也是他当时呢就是在这个成就以后的话就,尤其是在这个印度鹿野苑转法轮的时候呢就是,都让所有的众生就是有、有、有缘的这些众生呢都、都可以来到这里,那么(师清嗓)呃当时那个(师清嗓)嗯,嗯(师清嗓)。

  【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其所堪而为说法,种种无量,皆令欢喜快得善利。

  呃那么如来呢就是在这个时候就是观是这个众生的根基啊,呃就是哪些是利根的?哪些是钝根的?然后也知道就是哪些众生是精进者?哪些众生是懈怠者?呃随着就是这些众生呢就是,根据他们的这个呃就根基和他们的这个承受的这个能力呢就是宣说佛法啊。啊就是宣说的佛法呢也是是各种不同的、种种无量的啊就是,呃每个众生有上个、呃上中下的就是不同的根基,无量的根基面前呢就是宣说这个无量的这些这个法要。那么呃他们的话呢就是也是呃这个获得了这个欢喜和快乐和这个利益,也就是说这些众生呐就是在不同程度的不同的这种这个范围当中呢就是他们都获得了这个欢喜和快乐和这个真实的这个利益。

  【是诸众生闻是法已,现世安隐,后生善处,以道受乐,亦得闻法。

  那么,(师清嗓)呃,这些众生呢就是,听到了这个佛的这个法以后呢,呃,在现世当中啊就是,在今生当中的话呢,获得了这个安稳快乐,呃,然后来世的话呢就是,他们转生到这个人,人界、天界,呃,这个善趣的这种地方,啊,就善趣的地方。那么通过道呢,就是他们呃因为通过前面的这个道呢,就是修道呢就是,他们感受的就是不同的这种快乐,啊,就是也是是以这个闻法而得到的,也是以闻法而得到的。

  呃,他这里“以道受乐”, “以道受乐”是也可以这样解释。但是藏文当中的话呢,意思是就是他们获得了善趣就,并且呢在这个生生世世当中就是,受到不同的这个利益就是,也也也有这样的啊就是,也有这样的。

  【既闻法已,离诸障碍,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道。

  那么,已经这个获得了闻法以后呢就是,他们就离开了就是自己这个身上的前世的各种各样的烦恼障和这个所知障。那么,在这个佛法当中呢,就是根据他们自己的能力呢,就是接受不同的这个智慧和就是这种等持啊,就等持啊。然后渐渐地呢就是,从这个资粮道到这个最后的无学道之间的,渐渐地这个入道啊,就是渐渐地入道啊。

  【如彼大云,雨于一切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如其种性具足蒙润,各得生长。

  那么,这个大云呐,就刚才就是前面讲的,这种、这个这个天上这个呃出现的这个大云呢就是,它会降下了这、这样的这个雨水。那么,这个雨水对一切的这种卉木和丛林,以及这个药草啊,就药草的话呢,都根据它们的不同的这个界性呢,它会得到了就不同的这个滋润,但各自呢就是在各自的范围当中,它会这个茁壮成长的就是,就得到了。呃,就是就因为,呃,就这个一、一个大云就是,一个降下的这个云呢就是,在各自的这、这、呃这个植物呢,就是它有不同的这个滋润,最后呢就是它有不同的这个成长。

  【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

  那么,同样的,这个如来所宣说的法呢就是,实际上是最究竟来讲是它是一相一味的,就是一个实相、一味一体的,就是就除了这个空性,离四边八戏以外呢,就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所有万法的这个本体呢就是一味一体的。

  那么,这个呢就是,就不同这个反体来就可以讲这个解脱相,啊,就是解脱了一切相,远离了一切相,灭了一切相。我们用不同层面呢,就是可以这么讲。那么,究竟呢就是到一切种智就是,这就是如来这个所说的法的就是真正的这个内涵呐,实际上是在不管胜义当中也好就是,或者说是在众生面前呢,就是可以这样讲。

  呃,“大智无有量,妙法(嗯无)无伦匹,”啊,就是这个大的这个智慧呢就是无有量的,就是这个妙法是不可思议的,“究竟能度彼,生死大海岸。”呃,就是呃实际上是佛陀呢就是真正的这个佛法呢就是,它是就是能这个众生呢,就是过于这个生死大海的,嗯,就是,那么这种生死大海的真正的妙法呢,就是只有佛陀的这个智慧当中这个呃就是流露出来的,那么它呢就是跟世间的任何的一些知识呢,就是无法相提并论,啊就无法相提并论。

  所以,呃他这里也是,究竟至于一切智种(种智),也就是说最后的话呢,就是让众生就是获得了远离了生死的大海就是,已到达了这个生死大海的岸边,究、究竟解脱的宝洲,就这是好像刚才我那个教证是《华严经》里面讲的吧。就是,呃,意思就是说呢,就是佛陀的这种智慧啊,就的确这一点就是我是这样想的,就是你们就最好是就翻翻这个《大藏经》,就是翻翻《大藏经》以后的话呢,就是才知道,原来这个如来的智慧是就是这样的。

  然后呃这个《大藏经》的教义跟那个现在的我们的包括就是这个很多人的这种呃思想啊、就是现在的这个天文地理啊、就是宏观微观的很多的这样的这个学说结合起来的话,才知道是这个呃刚才所说妙法这个呃无伦比啊,就是确实是妙法无与伦比就是,这并不是我们在这里就是这个呃就声嘶力竭的就是有一些空谈就是,或者说是有一些呃这个呃就吹捧啊,不是这样的。就是所以这个很有必要就是大家要看看。

  【其有众生闻如来法,若持读诵,如说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觉知。

  那么在所有的众生呃这个听闻了这个如来的法以后,那么这个不管是这个如果受持也好、读诵也好、或者呢就是呃这个说这个修行也好,那它所得的功德的话呢啊可能我们自己都是不知觉的、啊就是自己都不一定知道。我们读读读一遍这个《法华经》的功德呢就是都不一定知道的,佛、如来的这种呃不可思议。我们看这本书这个到底是什么样的话呢,我们可能很多人都看不出来。啊就是呃别别人问你看这个《法华经》看还是《红楼梦》或者《水浒传》的话,他说是我可能还是要……。我今天看到有一个世间人,就是他们就看什么这个《围城》啊就是,看什么这个呃什么呃就有很多的这个的世间书就是,表面上看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呢的确有很大的这种差别。

  就是《法华传记》里面有一个叫并州的这个呃地方啊,就是那里就是有一个习惯性,很多孩子从小都是让他们就是念佛啊就这样的。然后有一个法师呐就是他就从小呃念这个《法华经》,就是念了这个三千部就是,念得特别多。那么有一天的话呢,就是呃他好像那个呃就就感觉上呢就是他就就做梦还是怎么的,就是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法华传记》里面有的。然后他呃就好像有那个就像玉帽一般的,就是有有这种《妙法莲华经》的很多文字的这种翅膀一样的,然后他就随心所欲的就就飞过去啦,飞的时候呢他想说我要去极乐世界看一看,就然后他到到这个极乐世界,他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呐就是那里有很多很多的这种这个莲花台啊、莲花台,然后那里呢就是有很多这个佛就是。但那个时候呢好像到了这个极乐世界的时候,他原来那个玉帽这个翅膀般的那个莲花经的那些字的、《妙法莲华经》的字呢就全部变成了不同这个佛陀,然后他在那里呢就是见到了很多这个不同的这个地方呐就是有不同的阿弥陀佛,他在那里呢一一去朝拜、一一的去拜那个礼拜,礼拜的时候呢就是呃这个阿弥陀佛告诉他就是,你还是这个去去娑婆世界、就是娑婆世界的话呢就是这个功德很大,就是你读读《法华经》这个功德很大就是。让他呢就是返回到这个娑婆世界啊,返回到娑婆世界的时候,原来呢就是他才知道是这个妙法经的、《妙法莲花经》的这个每一个词啊、每一个字的话呢,就是原来到了极乐世界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不同的佛,就是变成了佛。所以呢我们这个呃也是一定要就是对这个呃这个经文也好、它的功德也好,就这些的话呢有甚深的这个意义、就有甚深的意义,所以说呢我们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就是有些功德啊。

  我们读一遍《法华经》,以前的话呢你看我们很多功、功德书里面也可以看的出来他们是非常重视的,但是现在人是到底是怎么样呢,包括我们有些修行人都是好像不在乎啊,就是这个法本无所谓,上面可以跨越啊,上面就不恭敬啊,就是也有这样的,实际上是这并不是很好的。我看到有些人是好像也很认真的,非常的重视啊,就包括我们每天讲课的话呢,就是都提前都,呃我们现在这个,呃这个什么讲考班的话呢,就是都就很多人都提前看,就是也这是是很感谢你们,就是(师清嗓),对吧。

  【所以者何?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

  呃,嗯,所以,啊就是他就为什么是这样呢?唯有这个如来啊,就知道这些众生的这个,呃这种真正的他们的这个体相,就是啊他们的体性,就是众生的这种根基。那么这些众生的话呢,就是呃念什么样的这个事,就是他忆念什么样的事情,那么,啊就是他思维什么样的事,修行什么样的法,就其实这个事呢也是就这方面呢就是如来是完全知道的,那么就是为什么要念、念这样的这种这个法,为什么要思维这样的法,为什么要修这样的法,就是云何修,就这个也是知道的。那么以什么方法来念,以什么方法来思维,以什么方法来修行呐,就这些呢,而且以什么方法来获得这样的法,就这些全部都知道。

  【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

  就是众生呢就是住于在不同的这样的地当中,那么唯有如来呢就是亲自能见得到,亲自能、能明白。就是所以,呃这个如来呢就是完全知道我们这些众生是通过这个什么样的方式来就是得度,什么样的方式来就是救度,就是这些都清楚的,而我们其他的这个人呢就没办法知道的。(师清嗓)

  【如彼卉木丛林诸药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

  那么同样的就是这些这个卉木和丛林呐、药草啊等等等,他们自己的话呢就是也不知道就是自己是到底是上中下什么样,就是他这个根本不清楚。而如来呢就是知道这个一相一味的法,所谓的这个解脱,就我们前面就是所讲到的这不同这个名称的意思,呃就是解脱也好,解脱相、离相、灭相,或者说究竟涅槃,呃或者说是常寂灭相,呃那么或者呢就是叫这个呃终归于空,啊就是这不是单空,就是也是远离四边八戏的这个这种境界,就是佛教当中就是最强调的呢最究竟的就这么一个法。

  【佛知是已,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

  那么佛陀知道以后呢就是观察,啊就是因为这些众生呢,呃就是知道他们的这个心欲也需要保护,啊就是你刚开始给他直接讲离相啊,就是解脱相啊,就是远离就是一切的这种涅槃的话呢就是他都没办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个众生的这种信心和众生的根基。所以呢就是他,呃就是不即为说一切智,就是他不着急呢就是首先都说一切智。

  我们也同样的,我们有些这个法师的话呢就是也不要呃特别着急的,刚开始让他皈依,皈依完了以后就是呃就给他听这个中观呐,就是听甚深的,不然他就刚刚这个皈依,就是认为是三宝都是有的,然后呢就是让他听一个《中观根本慧论》的话呢,他就就最后就懵了,就是就,啊,就是所有的法都全部都就是通过观察就没了,就是那、那我到底信什么呀?就是然后逐渐逐渐逐渐,就是最后的话呢,噢原来是这样的。就是刚开始是这个佛陀也是第一转法轮、二转法轮、三转法轮,他这么一个特别有次序的,有、有这个阶梯式的,就是这个很重要的,就是所以佛陀也是为了保护这些众生。

  啊就这次学《妙法莲华经》,我觉得很好的,我都想是,应该早一点就讲过的话多好啊,我在20年前讲的话我可能会保护很多人的,呃我有时候也是自己不会保护,就是直接给他们讲大圆满,直接讲中观,就是然后有些就是没有成熟的就毁了(师清嗓),没办法,你们就是应该有机会,以后。

  【“汝等迦叶,甚为希有,能知如来随宜说法,能信能受。

  那么就是佛陀就是说是汝等迦叶啊,就是非常这个稀有的,你能知道这个如来这个随机。因为迦叶呢就是昨天不是四大比丘,就是然后迦叶呢特意以偈颂的方式来给佛陀就是讲了我们声闻也是如何如何啊,就是然后他就讲了很多的这个大乘和小乘之间的一些差别就是,然后今天呢就是回应这个问题啊,就是说:“这个你这个迦叶啊就非常不错的,就好稀有啊,呃就说是,你知道这个原来如来呢就是还是随机说法的,通过这样呢就是才能真正这个能信受”。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随宜说法难解难知。”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如来啊就是佛如来啊这个随机说法的这个道理呢,世间人呢就是很难以就是了知的。呃就很多人的、佛有密意的,佛有这个甚深教义的话呢,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佛这么说啊?就是如果是我们一切蕴界处存在的话呢,你为什么是直接说存在呢?那存在就存在永远都是存在的,他不知道这个现相和实相,也不知道就是众生的根基,哪些人面前就是说有,哪些人面前说是没有,哪些人是究竟的意思,哪些事情是究竟的意思,哪些是就是暂时的这个为了引导不同众生就是。

  所以说这样的这种密意,就是意思就是说是有密意的这样的这个词呢,就是有了智慧以后才知道的,比如说我们学生当中也是这样的,有些有些学生的话老师批评,老师批评的时候呢,有些聪明的学生知道是,“噢!啊这个老师批评呐,就是实际上今天是应该是这样的。”就是就完全知道,比较愚笨的这个学生的话呢,根本不知道就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个有时候是要知道这个密意就是,比如说知道这个上师的密意,知道这个菩萨的密意,知道这个如来的密意,就是这个很重要的,就是很重要的。

  否则的话呢,我们要真正就是如理如实地了解就是甚深的这种教言呢,很难的就是。所以他这里说,呃这个佛陀也是赞叹这个迦叶尊者,“你还不错的,我们这个声闻团体当中你很不错。”为什么呢?因为就是如来的这个嗯真正的密意就是要通达的这种人呢就是在世间当中是不多的就是,不过你呢真正是迦叶尊者,为什么后来佛陀也是是这个接近涅槃的时候呢,把这个佛法呢就是交给这个迦叶尊者,然后迦叶呢就是慢慢慢慢就是传到这个阿难呐,就是有这个七大、这个七大后面的这个传承者嘛,按照这个声闻乘的观点的话,如如来涅槃这个之前把这个佛法全部、呃我们这个佛陀的这个后呃、怎么说啊,就是那个继承人,就是可以这么说,直接把这个法这个传给迦叶尊者的,就是这样的原因也是这样的。

  (师清嗓)哎,今天讲到这里吧,好吧,还可以。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5药草喻品24上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