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5药草喻品24上
《妙法莲华经》第24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啊就我下面呢呃念那个今天的嗯《妙法莲华经》的传承,今天可能念得稍微多一点,然后呃就我们汉文上呢就是讲得少一点。(师清嗓)
(师念藏文传承)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药草喻品第五】
(师清嗓)不要打哈欠啊,(众笑、师笑)(师喝水)(师休息一下)。呃今天讲《妙法莲华经》啊,嗯,今天嗯讲到了《妙法莲华经》应该是卷三,嗯药草品啊,这个《药草喻品》。呃这个《妙法莲华经》,嗯,我看到那个呃《法华传记》里面讲有七品吧,就是有、有、有七品,嗯(师清嗓)。那么这个嗯,我们现在前面已经讲了第、第四品了,嗯那么呃第五品,嗯第五品的话呢就是主要是用这个药草喻,呃就是众生的根基不同吧,就是佛的这种呃这个法雨呢,就是同样地给大家降下,但是呃有些众生呢就是成熟得比较快,有些众生呢就是成熟得慢。就像那个天上降下的雨,但是大地上的这个就是草木啊这个药物啊,就是有些呢就是成熟得很呃顺利,有些就是成熟得比较慢,甚至呢可能在那个降大雨的过程当中,有些就、就,甚至有些小草的话呢就是可能会被这个摧毁啊,就是有这个可能性,所以这是有这么一个比喻啊。
嗯那么在这里呃跟大家也讲一下,有、有个《华严经》、就是这个《法华经》,《法华经》听受的功德啊,呃这个传记当中就是这么讲的。就是以前有一个叫做慧明法师,嗯他是那个从小都是对《法华经》特别特别有信心,然后一直呢就是给别人宣讲,就后来他到一个寂静的地方去,呃但是呢就因为那里就是所化众生都没有,就是他就一个人就是就好像自言自语地讲,就讲的时候呢,就有许多的一些猕猴啊,就是有一些不知、不知名称的一些鸟类,还有呢一些其他的,就是包括一些老虎啊这些动物之类的就是来这个听,就在、在动物界当中啊,就是不管是飞禽还是野兽猛兽,就是都听的听的众生就是比较多,他就经常呢就是在他们耳边就是讲这个《妙法莲华经》。
就是过了好几个月,就是好像三个月吧,三个月以后有一天晚上,就是他呃发现就是在他的这个石洞这个门口呢,就是有特别这个呃明显的这种美妙的光芒。就是在光芒当中呢,就是有一个天子就是他就出现,就是告诉他就是说是我是这个从天界来就是听《妙法莲华经》的,然后你不知道就是认不认识我,以前在你面前听过这个《妙法莲华经》的有一个盲猴,就是盲、就是那种盲目的这个,怎么说啊,就是那种这个呃,有一个猕猴,就是大猕猴,就是猕猴王。那么就是我因为当时你那个就是传这个《妙法莲华经》的原因呢,我就后来就是去世,就是转、转、转生到这个、这个忉利天,那么现在呢,(师清嗓)我在那里,就是最后我用天眼观察的时候呢,就是呃获得了这么美妙的这种身相的话,以前就是获得这个佛经的这个功德,所以我今天呢就是特意呃来一方面感谢你,一方面的话呢我还想呃再这个继续听就是全、全部的《妙法莲华经》,你可不可以呃就是给我这个讲。嗯就然后呃就他说你可不可以用这个八节课的时间来就是给我讲,呃他说我很长的时间呢就是没、没办法听,就是天界也特别忙。
呃(师笑,众笑)然后那个当时那个慧明法师呢就是说是为什么八节课,就是如果要讲的话呢七节课就可以,因为《妙法莲华经》有七卷就是还用七节课就可以,为什么你说是八、八呃八节课。他说本来这个佛陀呢就是这个转法、转法轮的时候,《妙法莲华经》传了这个八年的时间,然后呢呃就是实际上呢以这个缘起的话呢,那么你就八节课的话呢就是我可以这个接受就是听取,后来就是法师也是答应了。
就是后来跟他那个呃有一个,怎么说啊,就是呃也好像讲了一个偈颂吧,就是偈颂的意思是,就是这个妙法莲华、释迦牟尼佛已经这个离开了世间,但是呢,这个就千古的这个法门就是传到这个《妙法莲华经》,这个《妙法莲华经》呢就是非常的这个难以得到的。呃就后面好像说是呃“若闻是法华一句,乃至须臾就是不谤法”(若闻是法一句偈,乃至须臾闻不谤),就是呃不谤这个嗯听闻以后就是不、不谤的话,那么就是三世的这个业力,呃就是三世的业力的话呢,就是都全部这个消失啊就是等等有、有很多就是这方面的这个呃这种教言就是。所以说呢我们这个呃就怎么讲啊,就是后来就是好像那个他就已经这个呃获得了这个天、天、天人的这种八个宝珠,呃然后呢呃就嗯怎么讲呢,就是呃就有这样的这个功德。就是也就是说听闻这个《妙法莲华经》哪怕是听闻了,就是然后呢我们没有呃就谤佛法的话呢就是,就千百万这个呃或者三世当中的这些这个罪业的话呢也可以、可以消除。
就因此呃我今天就是想告诉大家的呢,实际上是这个呃如果有一些呃就是即使你不懂这个法语,但是呢就是呃在动物耳边也好,或者我们有些人呢,可能他就根本不知道就是里面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听就是八节课听一节课的话呢就是也有这个功德,啊就是以后就是我们就是为了就是这个不可思议的这种功德的话呢,就是也可以跟就是呃跟大家就是可以宣说(师清嗓)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 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
那么下面呢就是说呃这个呃就我们就直接就是讲啊,就是直接讲呃这个药草喻、就是药草喻就是那么呃,(师清嗓)(师喝水)呃《妙法莲华经》对,下面就是说这个嗯嗯,在这个时候就我们先讲的那个《药草喻第五品》的话呢。
那么此时尔时呢就是世尊告这个呃摩诃迦叶尊者和还有其他的这个大弟子啊,就是佛陀就是告诉这个摩诃迦、迦叶尊者和还有呃其他的这些大尊者呃,说:这个善哉,善哉啊,就是迦叶呃,这个善说如来、呃你是那个善说这个如来的这个真实功徳。因为前面呃这个迦叶尊者就是也讲了就是很多这个赞叹如来的真真实的一些功德,嗯就你是真正的呃就是能这个说到了呃如来的这个真实的功德,那么正如你这个所讲的一样,就是如来呢就是有呃无量无边的啊就是阿僧祇、就是也就是说呃千百万的就这样的这个的功德,那么如果呃这个你们就是真正用这个语言来说的话呢,实际上是无量的亿的这个劫当中呢呃也是这个说不完的,啊就是无量亿、亿劫当中呢就是也是这个说、说不完的。
呃“一切诸如来,功德无有量”,好像这个《华严经》里面讲的吧,以前、我以前好像用过,一切诸如来,呃功德无有量,呃什么呃“诸余众生类,不能呃不(无)能思议者。”嗯这个诸余众生类,呃就是诸有其他的众生就是诸余众生类,呃不能思议者就是,不、不可思议就是不能这个无能这个思议,就无、不、不、不不可思议的,意思就是说一切如来的这个无有功、一切如来呃一切诸如来,无这个功德无有量,那么这个呃就是诸余众生类,呃就是无、无能思议者,就是没办法就是功德就是去、去思考的意思。(师清嗓)
还有那个《毗奈耶经》当中也是讲了,就是如来的这些功德,包括就是他这个呃用美语来就是给众生说法,就是当机说法就是,根、根,这是结合这个众生的这个根基说法呐,如同、如同蜂蜜一般。
就是我们一般就是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呐,可能有一部分人就是接受,但另一部分人的话呐就是特别不接受啊就是,或者很刺耳啊,就是或者说是啊刺伤别人就是,伤害别人,就是有些是不是故意的,你在这个说话过程当中吧,呃有可能。
我都有时候是讲着讲着法,就是讲着讲着,第二天一看的是就是得罪了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是妤心好意的,也没有怎么就,有时候我可能批评个别人就是,这是我针对性的。可是我批评某个人的话呐,他根本没有什么发觉,还认为赞叹他就是。但是另外一群人的话呐就是得罪了就是就,“啊,我从此之后再也不发心了,你昨天不是,那么多人当中就是批评我,虽然没有点我的名字,但我身边的人都知道是给我给我说的。”(师笑,众笑)所以所以我们我们这个说话的话呐就是都,有时候……我们藏族有一种说法叫做就是,说一句话看一场面的人的面就是,呃就是意思是是说一句话要就是看大家的面就是,不能得罪别人就是,有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我们这个,我们说话的时候呢就是好心好意说,其实很多人都是无法接受的。
但如来呢不是这样的就是,他,不同的这个众生就是,谁谁的话呐就是都可以能这个接受的,就是这样的。呃所以呐就是有很多很多的功德不可思议的,啊,这是第一段。
【迦叶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
那么佛陀告诉那个迦叶尊者啊:迦叶,你应该知道就是,如来呢是这个诸法之王就是。我们前面也讲了就是,如来是真正能这个精通一切这个诸法的这个实相。那么如呃如果这个呃就如来就是所说的这呃、如有这个如来所说的这些语言呐都是是这个不虚的,啊,就是呃都是是非常这个真实语就是,不会任何的这种虚言呐就是。虚空无为、呃什么“虚空无为性变异,呃如来终无呃不实语。”嗯就虚空这个无为法的话呢就是就可能会有变异的就是,啊就是虛空无为性变异就是,虚空无为的这种本性呐就是可能会有变异的时候,但是这个如如来呀,就是如来的这个、如来呢就是终无呃不实语,就如来始终是不会有这个不实的语言,不真实的语言就是就是。
这是好像《月灯三昧经》当中讲的吧就是,如来的这种这个语言呐就是从来都是不会欺惑。不会欺惑的原因呐,我们在这个释量《释量论》等有些论典当中呢也是说过就是。因为他已经断除了这个无明,断除了一切贪嗔。我们相续当中有贪嗔和无明就是,所以我们说时候说话的时候有自私的、有偏有偏见的、有邪、邪见的就是,因邪见引发的这种语言就是,所以呐,我们的这个语言跟如来的这个语言有很大的差别。
【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
那么对一切法呢就是以这个智慧和还有这个方便,啊就是,他对一切法呐就是以智慧为根本就是,用智慧来精通一切法的,然后他要宣说的时候呢,以这个方便的这种途径来宣说的,不是我们,我们是没有什么方便,啊就就语言很直就是。很多人说,“哇,你很不错啊,你的性格很直的,应该这样的,我要向向你学习,以以后有什么事就要说。”结果你一说完了以后就是呃又得罪了一大批人就是,然后然后最后自己也很后悔,啊我以后就不说话,我要禁语就是,呃就是(师笑)禁语也是禁不住就,然后过一段时间又叭叭叭就说起来了。
(师清嗓)所以我们跟这个其他有点不同。就是既要有智慧也要有方便就是,光有光有智慧没有方便也不行,光有方便没有智慧也不行就是,有时候这个呃以前《涅槃经》里面的教证也大家记得到。就是所以说智慧和方便呢就是都需要的。
所以他所说的呢就是都是这个就是说到就是一切智地,就是也就是说这间接可能就不同的众生面前会说不同的语言。但最后的话呢就是让每个众生呢就是达到就是最究竟的这个智慧的本地啊。
【如来观知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又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
那么如来呢就是观知一切诸法之这个所趣。呃也就是说佛陀呢就是他就是观察和了知一切诸法的这个,最究竟的这个实相和最究竞的归宿啊就,就那么也同时也知道一切众生的这个甚深的这个心里的世界,啊就是我们就不知道众生的心理啊。就是呃“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我们这个呃就看到这个人人比较熟的。但实际上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些他就心里面想的一套就是,口头上说的一套就是,行为上做的另一套就是。
所以呢就是呃就我们就没办法知道的,就是如来呢就是一方面知道万法的这个实相,同时呢也知道众生的这个心里最底层的最深层的就是那个这个本来面目。(师清嗓)那么他是这个通达无碍就是全部呢就是了如指掌,又对这个诸法的一切这个万法的究竟实相呢,也是完全明了的。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呢就是,他给众生呢也不同的众生面前就是宣说开示,就种种的这个不同的智慧就是。
所以呃这一点呢我们并不是这个佛教徒啊就是自赞毁他,或者是佛教徒自已认为是这个我们如来如何如何的。就是我们呃特别希望呢就是非佛教徒,先你要去研究一下这个佛经就是。
昨天我们,呃就我跟另外一个堪布,跟一些不信佛教的人这个交往就是,交往的过程当中有一个人呢就是他说,呃是他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就是,到了这个呃印度的一些圣地就是,然后呢他就就讲了一些这个印度圣地的一些故故事。然后那位堪布我们两个说是,噢,他既然到那里去的话呢就是他算从世间方面讲很有智慧的,也希望就是可能他对佛经有所了解,如果佛经有所了解的话呢,有智慧的人应该会不得不不吸引的,就不会不吸引的。
应该因为我们这个人类的这个智慧呢我们也知道。人类历史上留下来的这些这个所有的这些这个著作也好,就是各个宗教也好,各个世间巨人的这个巨作也好。就是这些的话我们也基本上知道这个现有的这个一些文库的这个这些就具有价值的这个一些思想宝库吧,就是那这个时候呢,我们想就是只要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很公正的人很有智慧的人。那么他呢就是以自己的这个智慧,就是去去呃探究就是如来的这个思想的时候呢,就很多问题呢就是可以说是这个呃迎迎刃而解啊,就迎刃而解就是。
我那天也可能课堂上说了吧,就是我跟那个呃就是那个叫什么朱清时是吧,就是那个最近应该不知道是哦哦上网了没有就是。我就特意就是呃跟他就是采采采访吧就是,他、我就问了一些问题就是,我我我问问题的问题呢,实际上我并不是我自己有一些怀疑就是。这些是这些我并不是是因为我对佛教有很有怀疑就是,我要呃就就找一个科学家就是请求他就是他来给我解答就不是这个。但我们现在世间当中有很多人是对佛教是半信半疑,对科学是这个呃全信这个全、是什么这个是是是怎么说啊,就非常这个信任的啊,就是非常信任的。就是那么呃这样的话呢,就是到底作为一、一些科学家,他们、他们是怎么、怎么信佛的?怎么是研究佛教的?他们的这个眼里是这个佛教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时候呢你至少可能会有一种考虑一下:‘啊,这个我也信的科学,他也是科学工作者,那么他对佛教的这个认识是这样的,那么我怎么样?我到底是跟他、跟着他就跟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呢,还是跟着另一群科学家呢?还是跟着这个佛教徒就是。’
所以我有时候呢就是也是是在呃就,现在就是对这个科学有一些贡献,或者说是一生当中就是对科学做、做、做贡献的就是做工作的这些人呢,接触的过程当中我希望就是我们这里还有一群人,就是呃中间啊就是,也、对科学也就是半信半疑、对佛教也半信半疑就是,还没有找到人生之路的这种盲目者就是、自己自以为是非常了不起的这种增上慢、慢者啊,就这些人呢就是希望你们也赶快就是找到自己的人生归宿就。
所以我是目的是这样的啊,就我并不是,‘我现在这个学着学着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就是,然后找一些老头子去问一问’,不是这样的(师清嗓)。你们要知道,懂得我的密意。(师笑,众笑,师喝水,师清嗓)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
嗯(师清嗓),嗯,呃这个佛陀告诉这个迦叶尊者就是,讲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很好的就是。说是譬如大千世界、就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呢就是有很多的这个山川呐、就是这个溪谷啊、这山谷啊,还有什么就是有一些这个土地啊就是,那么这些当中的话呢,就是生长万物。就是包括这个卉木啊、丛林呐,还有这个一些药草啊就是,各种各样的就是。它是呃就颜色形状各式各样的,名称也是各式各样的。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就是在这个山川也好、公园也好、就是在这森林当中的话,有什么植物、什么花都、都有就、就成长的。
【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在天空当中呢就是乌云密布,呃也就是说是呃就是这个天空的这种这个乌、密、密云呐,就是也就是说这个呃、呃它呢就是覆盖就是遍覆这个整个三千大千世、世界。意思就是说是整个大地呢就是有很多的这种植物就是,然后这个天空当中呢就是遍满这个乌云就是,就这个。
那么一时间当中呢就是开始这个降下这个雨水啊,就是呃降下这个澍,就是它这里就“一时等澍”的话呢就是,平等地就是降下那个呃雨水,而且这个雨水的话呢就是全是是非常的这个平等的就是。并不是是呃我们现在的这种天气一样就是,就是天气预报就是南方就是下雨就是,这个北方干燥就是,不是这样的就是。它整个这个地方呢普遍地就是开始降下就是特别大的这种这个雨水。
【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
在这个时候呢就是很多卉木丛林呐,就还有这个药草等等就是,这些的话呢就是有一些这个小根、小茎、小枝和小叶就是,就是它的这个根茎枝叶就是全部是很小的,就像比较这个呃就是就有些山上啊就这样的;有些呢就是也是这个中根、中茎、中枝和中叶就是,也就是它的这个根和茎和中、枝和叶呢就是比较中等的;还有呢就是有一些这个呃大根的、大茎的、大枝的还有大叶的,那么就是果也是很大的吧就是,那个有些可能没有果。
那么这些就是主、各种不同的这个树啊草啊就是大大小小的这些呢,随着这个上中下的这个它们自己的这种不同的这个缘分的话呢,就是接受这个雨水啊就是,可能呃上、就是比如说这个小草和小、小树的话呢,就是它得到的这个雨水也是、也是有一部分;中、中草和中的这个树的话呢,就是它们也会得到的;大的这个树木它们呢,就是也各自都有不同的这个吸收,那么各自都有不同的这、这样的这种呃吸收。
【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
那么这一个云呢就是它降下的这个雨啊,就是一个云,就是这个云呢就是表示佛陀,呃, 云、云呢表示佛陀。然后雨、雨呢就是表示这个法雨,啊,就法雨。那么一个云然后降下的就是一样的这种雨水,但是因为这个相应它的、相应它的各种的这个种姓和根基不同的话呢,就是它生长的这个花果和果,就是花,哦,什么这个呃,它开花结果的话呢就是也是是不同的,啊,就也是不同的。
所以,比如说佛陀当时这个跟所有的众生呢就是转这个八万四千,但是有一、一部分的话呢就是他更熟、呃很快就呃成、成熟了,有一部分的话呢就是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个成熟。包括我们一个上师在一个法堂当中呢有这个几百个人、几千个人就是一起听法、一起接受佛法,但这个时候呢,就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呢就是,他就真正是吸收到这个法雨的这种力量就是,最后自己开花结果的。有一部分的话呢,就是就根本没有什么这个感觉就是。
我们有时候就下、呃什么下大雨的时候的话,我都有时候看我的院子里面就是也看出来,有些花、有些花和有些草的话呢就是因为下大雨,包括今天的雨,我刚才下午也在观察着,就是有一些呢就是就因为这个雨下得比较大就是,好多、好多小草都已经就是就花都已经没有了,有些都是就是现在也是就可以这个滋润呐,就是可以就是有、有这个开花啊就是,有这样的。
所以说这个,有时候是,嗯,就每个人都就觉得,啊我为什么是听了、听了课就是,我没有成就?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是可能跟前世的缘分也有的差别,还有我们即生当中的自己的专注啊、就是自己的这种这个行为呢也有关系,还有呢就是可能跟、跟这个上师的这种加持也好,就是这个呢就是跟这个人有没有这个相应就是这、这也是有、有关系的。
我都有时候看那个有些人呐就是对某个上师很有信心,其、其实这是很好的。以前我们藏传佛教的历史上,比如说法王如意宝他对那个麦彭仁波切和无垢光尊者就特别大的这个信心。像以前智悲光尊者对无垢光尊者特别有这个呃信心的。就是每、每个人好像是对某一个上师呢,就是有特别这个信心的话呢就是,那么这个也是是呃,因为他说的什么语言和什么的话呢,就是他把它当作是佛的语言一样,然后这样的话呢,对他很有这个收获的,啊。如果你对这个上师一点信心都没有,即使他讲最高的这个密法的话呢,‘啊,这个人在吹牛,这是什么呀,这、这个人天天都是在那儿,他、他、他讲的真是我很讨厌死了这个。’就可能有些真的给你好心好意传密法的话呢就是,下面都是特别就是讨厌就是,哎哟,呵,法还没有传完的时候,‘哎哟早一点传完,就我要走了,嗯,真是讨厌,嗯,好、好不舒服啊。’就是这样。就有这个差别的,就有差。就有些人是如果真的是对某一个、某一个人就有信心的话呢,其实有时候是我们这个佛教当中的话呢就是不能有贪心就是,但是有时候呢,对个别的上师有一些就是特别的一种呃祈祷啊,就是特别的一些,这样的话呢,就是也这个加持融入自己的这个心呐就是,加持融入自己的心就是。
我都这方面呢就是,也是跟上师如意宝真的有时候是还是有特别的这种呃信心就是,当时呢,就是我也见过就是世界上的就是应该说是在历史上是最大的一些了不起的这些大德们就是,但是呢,好像跟那个上师如意宝的信心比较起来呢,还是其他的都生不起就是,这也是可能一种这个缘分吧,就是。正因为是这样的话呢,好像得到的这个自己感觉上这个得到的加持呢也不一样的就是。所以每个人可能对这个,呃这个如来的这种这个法雨呢就是也有不同的这个吸收吧,就是。呃虽然就是这同样的这个降下法雨,但是呢就是,下面就是,所得到的这个方式的话呢就是也都不同。
我们普通的一个世间的老师也是这样的,老师同样的给你上课,但是呢这个老师对这些这个班的就是好多学生是很有利的,但那个老师呢,也同样的这个很辛苦的上,但是那些、那一群学生的话呢,只要是那个老师的话就是成绩一直上不去就是,这也是我想从世间上,也看是一种这个缘分和也是跟这个比喻比较相同的。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那么虽然是一个地方所产生的,那么一个雨呢就是所滋润的,而这些草木啊,就是这些花草的话呢,就是,还是有、有很大的这个差别就是。
那个《法华玄赞》里面呢就是说是,那个比如说有病人呐,有病人的话呢就是他同样的这个有三种病人,就是,有一种病人呢他同样的这个吃药和这个看医,但是呢就是,呃,就不看的话呢也,不、不需要,他的病是自然好的;有一部分病人呢就是他只要是依靠这个医生和依靠这个药的话呢会好的就是,没有医的话呢不会好的;有一部分病人的话呢你怎么样吃药,怎么样呃看医生的话呢,好不了的,就是有三种,但是中间的这一类的话呢就是其实有必要的,所以,佛陀呢就是也实际上是跟这个降下法雨的话呢,有些是在佛面前也是是无缘分的众生,就是,佛也没办法度化的,就是,也有、也有就是。
所以(师清嗓),我们那个,呃,就是这个好像那个里面讲的吧,就是呃什么这个,呃,嗯,六祖讲的吧,就是,说是“心地含诸种”,呃什么,啊“普雨悉皆萌。”就是这个呃怎么讲啊,就是我们这个心地的话呢就是其实含有很多很多的种子,呃,然后通过这个雨呢,就是,通过降下的这种雨水的话呢就是,可以、可以让它呢就是、呃就是成熟就是,嗯嗯就发芽,啊,就是发芽就是,心地含诸种就是,呃,普雨什么,普雨悉皆萌吧,就好像是这样的。
所以这里面,我们的这个心里面呢就是其实有种子的,有种子,但关键是这个雨呢就是能不能滋润你,能不能就是让你的这种这个种子呢就是就更、赶快就是成熟,就这个是看、看你的这个缘、缘分,有些这个呃就法师的话呢就是虽然你天天给你这个灌、灌这个雨水就是,不、就你的这个相续呢就是越来越这个,呃,坚强就是,就什么坚固就是,没办法就是,呃,融化就是,也有这样的。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