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中观庄严

哲学-中观庄严科判颂词序号1-116

创建日期:2023-05-18

  哲学-中观庄严科判颂词序号1-117

  《中观庄严颂》

  1、顶礼:(1课)

  宣说稀有缘起道,无与伦比殊胜者,

  令解三有之束缚,佛陀释迦狮前礼。

  忆名能毁无始来,长久卧心有暗敌,

  与童语日文殊尊,无二恩师庇护我!

  邪见暗中各种狡猾伎俩动如闪电恶语舌,

  依胜梵王利刃理智斩断蒙文殊剑灌顶者,

  令印藏等倚傍我见山峦苯波外道之群兽,

  闻名丧胆无所畏惧语狮子尊愿您获全胜!

  2、赞叹、立誓言:(2课)

  彼之妙语精深中观庄严论,

  汇聚十万理证江河之大海,

  千万胜智龙王游戏之彼处,

  劣者我亦满怀喜悦而涉足。

  拥有无等妙慧诸正士,

  亦经策励精进方证悟,

  不失秉承智者优良轨,

  依师宏恩稍析诸法理。

  车乘道轨胜妙理证火,

  虽已暂眠时间怀抱中,

  如焚密林于此重复兴,

  信口雌黄之众当谨慎。

  3全论分二=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4甲一、所说支分:2-32课

  4、1总说著论五本(2课)

  4、2分说由谁所造:作者(2课)+才华(3课)+藏地弘法(4课)+功德(5课)

  4、3分说为谁而著:(6课)

  4、4分说属何范畴:(6课)

  4、5分说全论内容:

  4、5、1外道的观点:分说(7课)+总说(8课)

  4、5、2佛教各派的宗义:经部宗和有部宗(8课+9课)+唯实宗(9课)+唯实宗(10课)

  4、5、3二谛实相:重要性(11课)+区分二量(12课)+安立方式(13课)+二谛一体(14课)

  4、5、4修持大乘=大乘教义(15课)+两种胜义(16课)+智慧境界(17课)+两派抉择(18课)+后得一致(19课)

  4、5、5阿赖耶的见解=六识异体之阿赖耶(19课)+承认阿赖耶(20课)

  4、5、6大乘汇流(21课+22课上)

  4、6有何必要

  4、6、1生起大乘定解(22课下)

  4、6、1、1总说不共的五种观点(23课)

  4、6、1、1、1所量对境为实法(23课)

  4、6、1、1、2自明自证之心识(24课上)

  4、6、1、1、3万法唯心造(24课下+25课上)

  4、6、1、1、4相似和真实胜义=(25课下)+不作意大中观(26课)+正见与语言(27课)+抉择四步(28课)+法相释词(29课)+(30课上)

  4、6、1、1、5意义互不相违=二谛不乱(30课中)+各宗意趣(30课下+31课上)

  4、6、2所谓的“轻而易举”又作何解释?(31下+32课)

  4、6、3如何依此而获得大菩提呢?(32课)

  5甲二、所说论义分二:

  6甲二乙一、真实分析所说论义分四:

  7甲二乙一丙一、名义:(33课)

  梵语:玛叠玛嘎阿朗嘎绕嘎热嘎

  藏语:哦莫坚戒策累哦雪巴

  汉语:中观庄严颂

  8甲二乙一丙二、译礼:(34课)

  顶礼文殊童子!

  9甲二乙一丙三、论义分二:

  1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分三:

  1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认清二谛之理分二:

  1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分二:

  1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一、立根本因分二:

  1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一、真实立根本因:(34课)

  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

  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

  1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旁述分二:(35-38课)[注:此处好象也可以说是“分三”?]

  16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一、分析有法:

  17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二、分析真因分三:

  1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二癸一、分析是应成因抑或自续因:

  1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二癸二、分析是证成义理因抑或证成名言因:

  2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二癸三、分析是无遮抑或非遮:

  2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一辛二壬三、阐明喻理:

  2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建其理分二:

  2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建立宗法分二:

  2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建立离实一分二:

  2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破周遍之实一分二:

  26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破别能遍之实一分二:

  27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破常法之实一分三:

  2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一、破他宗假立之常物:(39-40课)

  果实渐生故,常皆非一性,

  若许各果异,失坏彼等常。

  2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二、破自宗假立之常法分二:

  3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一、略说能破之理:(41课)

  说修所生识,所知无为法,

  彼宗亦非一,与次识系故。

  3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广说彼理分二:

  3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一、以前识之境跟随后者不合理而破:(41-45课)

  前识所了知,自性若随后,

  前识亦变后,后亦成前者。

  3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二、以前识之境不随后者不合理而破分二:

  3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二巳一、对境无为法有刹那性之过:(45课)

  前后之诸位,彼体若不现,

  当知彼无为,如识刹那生。

  3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二巳二、若如是承认则有过分二:

  36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二巳二午一、若观待缘则成有为法: (45课)

  设若依前前,刹那威力生,

  此不成无为,如心与心所。

  37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二卯二辰二巳二午二、若不观待则成恒有或恒无:(45课)

  若许诸刹那,此等自在生,

  不观待他故,应成恒有无。

  3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一寅三、如是遮破常法之结尾:(46-47课)

  非具功用力,许彼立何用?

  论黄门俊丑,欲者观何益?

  3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一丑二、破补特伽罗之实一:(47-48课)

  除非刹那性,无法说人有,

  是故明确知,离一多自性。

  4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一子二、破虚空等总能遍之实一:(49课)

  异方相联故,诸遍岂成一?

  4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破不遍之实一分二:

  4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破实一之外境分二:

  4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一、破粗大之实一:(49课)

  障未障实等,故粗皆非一。

  4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破微尘之实一分二:

  4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一、阐明破微尘之理分二:

  46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一卯一、宣说对方观点:(50-51课)

  许粘或环绕,无间住亦尔。

  47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一卯二、驳斥分二:

  4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一卯二辰一、说明若无分则粗法不成:(51课)

  倘若有者言:位中之微尘,

  朝一尘自性,向余尘亦然。

  若尔地水等,岂不得扩张?

  4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一卯二辰二、说明若有分则微尘不成:(52课)

  若许朝余尘,面另居他处,

  极微如何成,无分唯一性?

  5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说明以破彼微尘而破多有实法分二:

  5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安立因:(52课)

  微尘成无性,故眼实体等,

  自他说多种,显然无自性。

  5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二、建立遍:(52课)

  彼性彼组合,彼德彼作用,

  彼总别亦尔,彼等与彼聚。

  5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破实一之识分二:

  5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分二:

  5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破不共各自观点分二:

  56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分二

  57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一、破无相有部宗之观点分三:

  5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一巳一、建立自证合理分二:

  5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一巳一午一、认识自证之本体:(53+54+55+56课)

  遣除无情性,识方得以生,

  凡非无情性,此乃自身识。

  6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一巳一午二、说明彼为自证之合理性:(56+57课)

  一无分自性,三性非理故,

  彼之自证知,非为所能事,

  故此为识性,自证方合理,

  6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一巳二、说明境证非理:(57+58课)

  境自性他法,彼将如何知?

  彼性他无有,何故知己彼?

  能知所知事,许为异体故。

  6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一巳三、说明无相观点不合理分二:

  6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一巳三午一、说明有相感受外境名言合理:(58课)

  识有相派许,彼二实异体,

  彼如影像故,假立可领受。

  6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一巳三午二、说明无相感受外境之名言亦不合理故极低劣:(58课)

  不许以境相,转变之识宗,

  彼觉外境相,此者亦非有。

  6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分三:

  66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一、破异相一识之观点分三:

  67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一午一、以如识相应成一而破:(59课)

  一识非异故,行相不成多,

  是故依彼力,境则无法知。

  6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一午二、以如相识应成多而破:(59课)

  未离诸相故,识不成唯一。

  6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一午三、否则以境相成异体而破:(59课)

  非尔如何说,此二为一体?

  7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破相识各一之观点分二:

  7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午一、说此观点:(59课)

  于白等诸色,彼识次第现,

  速生故愚者,误解为顿时。

  7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午二、破此观点分二:

  7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一、破意义分三:

  7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一申一、以缘文字之心而不决定:(60课)

  藤条词等心,更是极速生,

  同时起之心,此刻何不生?

  7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一申二、以唯一意分别取境之方式而不决定:(60课)

  唯一意分别,亦非次第知,

  非为长久住,诸心同速生。

  76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一申三、以诸心而不决定:(60课)

  是故诸对境,不得次第取,

  犹如异体相,顿时取而现。

  77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二、破比喻分二:

  7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二申一、安立因:(60课)

  火烬亦同时,起现轮妄相,

  了然明现故,现见非结合。

  7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二申二、建立彼之遍分二:

  8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二申二酉一、说明见忆对境相违:(61课)

  如是结诸际,由忆念为之,

  非取过去境,故非依现见。

  8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二申二酉二、故说明若是结合则不应明现:(61课)

  成彼对境者,已灭故非明,

  为此显现轮,不应成明现。

  8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三、破相识等量之观点分二:

  8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三午一、说此观点:(61课)

  倘若如是许:现见画面时,

  尽其多种识,同一方式生。

  8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三午二、破此观点分二:

  8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三午二未一、建立诸识具多相:(61课)

  若尔虽认清,白等一分相,

  上中边异故,能缘成种种。

  86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三午二未二、宣说无分实一不可能分二:

  87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三午二未二申一、观察所缘无情法则唯一能缘无有之理:(62课)

  微尘性白等,唯一性无分,

  呈现何识前,自绝无领受。

  8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一辰二巳三午二未二申二、观察能缘识则彼无有之理:(62课)

  五根识诸界,乃缘积聚相,

  心心所能缘,立为第六识。

  8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二、破外道之观点分二:

  9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二辰一、总说破明智派:(62+63课)

  外宗论亦许,识不现唯一,

  以具功德等,实等所缘故。

  9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二辰二、别破各自之观点分四:

  9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二辰二巳一、破胜者派与伺察派之观点:(63+64课)

  如猫眼珠性,诸事视谓一,

  取彼心亦尔,不应现一体。

  9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二辰二巳二、破顺世派之观点:(65课)

  于许地等合,立为诸境根,

  彼派所立宗,不合一法入。

  9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二辰二巳三、破数论派之观点分二:

  9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二辰二巳三午一、宣说破斥:(66课)

  力等性声等,许具一境相,

  识亦不合理,三性境现故。

  96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二辰二巳三午二、破遣过之答复:(66课)

  若许事体三,识现唯一相,

  与彼不同现,岂许彼取彼?

  97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一卯二辰二巳四、破密行派之观点:(67+68+69课)

  诸外境虽无,现异种为常,

  同时或次第,生识极难立。

  9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二、以说共同实一之识不容有而结尾分三:

  9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二卯一、破外境耽著为实一:(70课)

  虚空等何识,唯名诸显现,

  现多文字故,明现为种种。

  10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二卯二、破识耽著为实一:(70课)

  有者若承许:识非现种种。

  然不应真立,见害具相故。

  10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一寅二卯三、此二之摄义:(70课)

  故现各种识,何时何地中,

  如彼处异体,一性不合理。

  10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分二:

  10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一、宣说对方之观点:(71+72课)

  无始之相续,习气成熟故,

  虽现幻化相,错谬如幻性。

  10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观察彼理分二:

  10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一、观察彼等之功过:(72课)

  彼宗虽善妙,然许此等法,

  真性或未察,似喜请慎思!

  106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遣除过失之部分——破识成实分二:

  107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一、破真相唯识之观点分三:

  10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一、破相识各一之观点分二:

  10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一午一、宣说相违:(72+73课)

  设若真实中,识将成多种,

  或彼等成一,违故定各自。

  11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一午二、说明无法断除相违之理分二:

  11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一午二申一、安立太过:(73课)

  相若非异体,动与静止等,

  以一皆动等,此过难答复。

  11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一午二申二、说明彼过于承许外境之有相派也同样难免:(73课)

  承许外境事,依旧不离相,

  一切入一法,无以回遮也。

  113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二、破相识等量之观点:(74课)

  倘若承许识,等同相数量,

  尔时如微尘,难免此分析。

  114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三、破异相一识之观点分二:

  11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三午一、安立破斥之立宗:(74课)

  若异相为一,岂非裸体派?

  种种非一性,犹如异宝等。

  116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二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三午二、建立彼之合理性:(75课)

  各种若一性,现为异本体,

  遮障未障等,岂成此差别?

上一篇:哲学-中观庄严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121-128课)小结2

下一篇:哲学-中观庄严科判颂词序号117--195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