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5卷60下笔记

创建日期:2023-07-06

  民俗学-楞严5卷60下笔记

  卷五

  15二五圆通

  15、9九憍梵钵,舌根圆通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呵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60场下部

  1、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骄梵钵提,也叫牛刍比丘,或者牛呞比丘。牛呞,就是反刍。

  牛呞比丘他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向佛足下顶礼,然后陈白佛陀。

  2、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呵病。

  我是有口业的,在过去劫中,我当时诽谤沙门,生生世世当中有像牛一样反刍的病。

  当时僧团里面有一个老比丘牙齿不好,吃的时候一直吞不下去。他当时说快快吃掉,像牦牛吃东西一样的。用这样的语言来挖苦他。因为这个原因,他很多世当中变成牛,到了最后有者的时候,牛的习气还没有断掉。

  3、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

  佛陀给我讲了一个特别的法,一味清净的心地法门,自己的心一味地观清净,马上它的本体得以清净。佛陀对他讲空性清净的不二法门。如果全部味道是一体,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偏袒。法也是这样的。

  通过舌头来嚼,嚼完了以后,所有的这些味道全部融为一尘,这叫做一味。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什么都有,但是最后把它叫成一味,那就没有什么其他的。

  那同样的,所有的法门,如来给我讲的是一味的,不管深的、浅的、好的、不好的,所有的法门是一味的。一味是什么呢?就是空性,不二法门。

  4、我得灭心,入三摩地。

  我得到了熄灭一切执着的一种心,并且入于这样的三摩地。

  5、观味之知,

  我就开始观这种心的本体。不管口里面吃任何东西,因为他反刍,反刍的时候边嚼边观,他在这个过程当中观察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知觉。

  6、非体非物,

  并不是自己的身体,如果身体的话,它是无情的,不可能有知觉,不是身体。

  也不是物,并不是其他的草,所嚼的其他物体。所谓的辣椒也好,甜的东西也好,这些也都不是。因为这些不可能有知觉。好像没有它不行的,但也并不是它。

  7、应念得超,世间诸漏。

  身体和口里面所嚼的这些东西,还有觉知,这三者应该是不可言说的。

  在一刹那间超越什么呢?超越世间所有的有漏法,能所双忘。能取所取,所有有相的法,无相的法,全部都泯灭。

  8、内脱身心,外遗世界,

  从内在脱离了所有的身心,包括五蕴的一切束缚,证得了人无我。遗弃了外在所有六尘为主的一切法,这个时候已经证悟了法无我。

  9、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

  远离了三有,就像是飞禽从笼子里面出来一样,远离一切垢染,得到了法眼清净,得阿罗汉果位。

  10、如来亲印,登无学道。

  如来印证我得到了无学道。

  11、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如果佛陀问我,我觉得最好是从舌根上面讲。舌根是寻找的味道,但是味道相反过来,其实是心性如来藏的本来面目。这样才能知道它的源头,才能知道它真正的真相。这就是第一法门,对我而言舌根是很重要的。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5卷60中2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