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15从地涌出品49下

创建日期:2023-08-24

  民俗学-法华15从地涌出品49下

  【阿逸多,是诸善男子等,不乐在众多有所说,常乐静处,勤行精进未曾休息。

  佛告诉这个弥勒菩萨,就是阿逸多,说是这些,嗯,诸善男子你们这个,呃就是说是这些菩萨吧,就这些菩萨呢,他们就是不太喜欢就是,跟很多人呢就是,说一些是是非非的话就是。这些菩萨就是全部都是同一、同时有一个什么样的这个习惯的话呢就是都有呃,有、有一个呃,啊这样的这种习惯吧。就是说是,呃都呢就是就不愿意就是说一些这个,呃是是非非的。然后长期呢,就是乐于静处啊,就精进地这个修行,呃而且呢就是,呃就没有这个就休息,非常非常的精进。

  【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乐深智无有障碍,亦常乐于诸佛之法,一心精进求无上慧。”】

  也不、不依靠呢就是人和天人就是,就很多的这些散乱的这个人呐,天呐,就跟他们居住。他们长期呢就是呃,非常这个喜欢呃,甚深的这个佛的这个智慧,无有任何障碍就是,就跟这个佛的智慧呢,就他们还是学得比较深就是,呃就常常呢就是乐于一些佛法而且呢就是一心就是求这个佛的这个道,啊就是佛的这个智慧就是。

  这个嗯就像那个(师清嗓)《虚空藏菩萨经》当中也是、也是讲虚、虚空,虚空、虚空藏菩萨,就虚空藏菩萨有一个经典啊,就是这个经典也是说了就是:佛智真实呃,度生死海,就是佛的这个智慧呢就是真实不虚的就是度生死海,速求佛智呃什么呃说、说、说什么呃,得尽诸苦吧。就是说如果我们很快的时间当中求这个佛的智慧的话呢,那一定会是这个离苦得乐啊,就是一定会是得到就是最终的就是真实的这个意义就是。(《虚空藏菩萨经》佛智真实 度生死海 速求佛智 得尽诸苦)

  所以呢,呃就我们呃自己吧,就是自己也是以后呃,怎么讲呢就是还是喜欢就是,就去除这个呃,就是一些邪分别念就是。你看这里是真的也讲了一些呃很好的一个修行人就是。我们有些修行人的话呢,呃对一些世间的这个知识啊,啊还有一些世间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一些没有什么知识的人呢他不愿意接触就是,他尽量地就是深度地这个闻思修行呐。啊就是对一些甚深的智慧方面呢就是他是呃,这个通达无碍的。但一般世间的这些道理啊,就世间的这些知识的话呢就是却没、没有什么感、感兴趣的,啊就是这、这也是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呢,呃就也很重要啊就是。嗯,(师清嗓)对。(师清嗓)

  所以呃我们这个做一个真正的这个修行人来讲的话呢就是将世间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一些呃,道理的话呢就是尽量地这个呃,放弃就是。我们不能完全都是放弃呃,就是比如说你作为一个在家人的话呢,自己的这个生活啊、感情呐,啊工作啊、啊完全这些放弃的话呢就是确实是有一定的这个困难,就是暂时也是可能实现不了。但是呢也不能特别地去执著,啊就是特别地去执著的话呢。好像我们有些佛教徒呢就是的确也比那个,就是没有学佛的人都还要就是,执著也是特别这个顽固、坚固,呃然后痛苦也是很、很强烈。呃就是呃学习这个佛法方面的一些知识的话呢就是根本没有深入到一些呃,这个深就是比较深的这个层次吧。就是没有没有深的层次。应该到了一定的时候呢就是就像这些菩萨一样的,这些菩萨一样。就是对这个寂静地方呢就是有所这个向往,对世间的这些法呢就是虽然你可能会跟这个随顺世间呐,跟世间人一样的就是可能说啊、笑啊,就是可能世间的一些恩爱啊,就是这些都有,但是呢就不要就是特别地这种呃,去在意啊就是。

  呃不存世呃恩爱,深呃深崇离欲德,呃应该是在《佛行赞》里、里面讲的吧。就是佛这个所行赞,啊就《佛所行赞》里面讲呃,呃什么折伏轻躁意,呃栖心寂静处。(《佛所行赞》不存世恩爱,深崇离欲德,折伏轻躁意,栖心寂静处。)呃,就意思就是说这个,我们这个呃,不存这个对世间的恩恩爱爱啊就是,就很多特别特别的这种耽著啊,就是为了这个生命的不舍呃、就是呃生命舍弃也宁可可以的,就是对有些执著一直放不下来的话呢,其实这些作为一个佛教徒特别惭愧啊,就特别惭愧。按理来讲应该就是深深地就是推崇一些呃,就是离开这个呃,什么呃,就是呃,我们世间的这个五欲妙乐啊就是呃,或者说是呃,这个呃灯红酒绿啊,就是各种世间的就是、就是这种呃,世、这种妙欲啊就是妙欲。就是应该真实的一些功德而且完全能折服我们现、现在的这个人们的这种浮躁的这个心,自己的这个心呢就是可以停留在一些寂静、呃安宁、放松、呃洒脱的境界当中的话,你的生活当中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的。但表面上呢你跟世间人一模、一模一样的,就你也需要吃饭,你需要生活,但你内在的这种境界呢就是完全不同的话,作为一个居士也是,我觉得很需要这样的。否则的话我们有些佛教徒呢的确是好像越学越痛苦、越学越执著、越学越呃,就有点麻烦,就是就可能就自己的这种这个人心当中的很多很多的这种负面的东西呢不断地爆发,不断地爆发就是,对周围的这些人呢就是都受到了一定的这个影响的话呢,的确不太好。

  就我们很希望呢呃作为一个修行人呢自己也应该在不同的场合当中呢,虽然我们不能断掉所有的这些呃,这个呃,这个五欲啊,妙乐啊,就这些都不能,但是呢我们也不能就是从来没有闻过任何这个大乘佛教的这些人一样的,就是特别特别地坚固地执著的话,也许可能呃,对你个人来讲也是很有意义的。

  啊就我很羡慕就是这一群菩萨啊,他们还是甚深的这个去修行啊,就是喜欢这个寂静的地方。我们很多的这个在、在家人都可能现在没有这个在,但是呢你在城市当中也是可以有时候反观自己啊,你不要太这个执著了,不要太烦恼了,不然的话呢你自己都可能越、越来越,最后把自己都可能呃,就是整个身心都就搞坏了,就是很可惜的。(师清嗓)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阿逸汝当知,是诸大菩萨,

  从无数劫来,修习佛智慧,

  悉是我所化,令发大道心。

  此等是我子,依止是世界,

  常行头陀事,志乐于静处,

  舍大众愦闹,不乐多所说。

  如是诸子等,学习我道法,

  昼夜常精进。为求佛道故,

  在娑婆世界,下方空中住。

  志念力坚固,常勤求智慧,

  说种种妙法,其心无所畏。

  呃,那么下面就是讲那个世尊呢就是重宣此义啊,以偈颂的方式来。他说这个弥勒菩萨你应该知道就是这些大菩萨呢就是从无数劫以来就是学习这个佛的智慧,那么都是呃我所化的这个,这些菩萨啊,就是我让他们就是发无上的这个菩提心的。那么这些菩萨呢就是都是我的弟子呃,他们这个依止的世界也是这个娑婆世界,那么经常呢就是行这个头陀行啊,就特别就是乐于这个寂静,啊就他的意志呢就是乐于寂静、寂静处就是。愿意呢就是舍弃一些愦闹的就是地方,不愿意呢就是跟这个很多这个人天多的地方呢就是说一些是是非非的。

  那么这些呃,菩萨就是这些、这些弟子的话呢就是学习了就是我的道法,就日日夜夜地,常常精进的,那么为了这个求这个佛道的缘故就是在娑婆世界的下方虚空当中呢就是一直安住。那么他们呢,呃就是意志力就是非常坚固,常常呢就是勤修这个佛的智慧,那么他们在不同的这个生活和环境当中的话经常说一些种种的这个妙法,而且他们的心呐,就无所畏惧。我很喜欢这个颂词啊,呃就是什么“志念力坚固,呃常勤求智慧,说种种妙法,其心无、无所畏”。

  啊就大家呃应该记住这个很重要啊,就是我们这个呃应该做任何事情的话,意志力要坚固就是这个是;然后第二个是要长期地这个精、精进,啊要求佛的智、求、求智慧,我们要有学习的精神;笫三个呢,我们自己懂得的不要太保守了,应该要帮助别人就是,给别人多讲一下啊。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遇到一些困难的话呢,不要有畏惧,不要疲倦就,所以这个是你们很多人(师清嗓),可能记在心里面的话,以后弘法利生也好,修行过程当中的话,也很重要就是。

  有些人说,嗯你很那个呃,呃,比较这个顽固,有些人说你比较坚强就是。不管怎么样呢,我还是有一些可能就我特别喜欢就是有意志力很坚固的人,然后也特别喜欢就是长期精进,不是两三天不睡觉,然后就睡这个十四五天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用的(众笑,师笑)。因为他要想精进就是,两天、三天就是熬夜就是,然后过了以后就补不上就是,过后的话呢,就是已经翻倍地睡觉的话呢,那啊没什么用的。

  还要我自己懂得的这些呢就是,不要就是一直呃,就是一直隐、隐藏就是,尽心尽力地就帮助别人,呃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不要有畏惧,不要有疲倦心,不要有厌烦心。

  我们只要去弘法,只要去利生的话呢,肯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师清嗓),那么这是那个佛、佛陀呢就是讲到那个他的这个菩萨的特点,我们也是间接来讲,是佛陀的这个传下来的弟子,我们自己呢,也应该有这样的坚强的心,精进的心,利乐说法的心,还有呢就无有畏惧的心吧,就是这四个心,大家一定要记住。

  【我于伽耶城,菩提树下坐,

  得成最正觉,转无上法轮,

  尔乃教化之,令初发道心。】

  那么佛陀说是我在那个,呃就是伽耶城啊,就是这个伽耶城菩提树下就是,呃那么伽耶城的话呢,有不同的这个说法,他但应该说是摩揭,呃什么摩揭罗国是吧,就是那个印度现在菩提伽耶的就是,呃那个附近吧,就是一个城市。有些说是孟加、孟加拉的一个国家的一个城市,呃那么不管怎么样就是,凡是这个菩提树下坐这个成佛的时候正等觉,转了这个无上妙法轮,这个时候呢,教化了这些菩萨,啊就是让他们呢,就是发了这个最初的无上这个菩提心。(师清嗓)。

  【今皆住不退,悉当得成佛。

  呃,那么今天呢就是,他们就获得了不退转啊就是,都呃、就将来呢就是成正等觉的就是这么一个呃就是这个功,呃,就他将来就是会成佛的。

  【我今说实语,汝等一心信,

  我从久远来,教化是等众。”】

  那么我今天就是说这些实语,你们呢就是有一定的这种信心吧就是,那么这些、这些菩萨的话呢,我从久远以来教化是等众生。

  就这里面有一个呃,可能下面也会回答的就是,意思就是说,佛陀呢就是一方面就是,他说是我转法轮以后呢,就是让他们发菩提心就是这样的;一方面的话,我久远以来就是教化的。

  其实呃、呃后面也会应该回答的就是,但是这些菩萨呢就是,实际上久远以来,应该是对他、对这个菩萨、呃对这个呃释迦牟尼佛呢是有因缘的就是,应该就是成个他的这个生生世世的弟子就是,应该可以的。但是真正地发呃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话呢,那么佛陀就是这次转法轮的过程当中呢,让他们真实这个成熟的,应该可以这样解释吧。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无数诸菩萨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云何世尊于少时间,教化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大菩萨,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么这个时候弥勒菩萨和还有无数的菩萨呢,心产生怀疑了,啊就是心产生什么样的,从来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怀疑就是,他们就心里面想啊就是:“为什么佛、释迦牟尼佛呢就是,就现在这个成佛的时间是那么少就是,而且教化的众生呢就是那么多,无数无量阿僧祇数的大菩萨,而且他们都是安置在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这是可能吗?”就是。

  佛陀就是你看现在这个成佛都就没有这个很长时间了就是,那这么短的时间当中,他教化了这么多,地、地、地下涌出来的这些这么多的菩萨呢,就是有点这个太多了。然后这些、这些(师清嗓),他们就那个什么,就是刚才那个这个时候呢,就是弥勒菩萨和,还有这些菩萨呢就是就产生这个怀疑嘛,就是产生怀疑。

  【即白佛言:“世尊,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

  呃,呃,并且呢就是,应该是弥勒菩萨说的吧就是,弥勒菩萨,前面说是弥勒菩萨及无数的,好像藏文当中是弥勒菩萨就是问的,他这个白这个世尊说啊就是,说如来呢,呃是以前是这个净饭王的这个王子就是,悉达多太子。后来的话呢,就是出家于这个释迦族的这个王宫的当中啊,就是去这个伽耶城不远的地方呢,坐在这个菩提树下就成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呢,就是大概有、有四十多年了。

  因为如来就要按、按《阿含经》和《俱舍论》的观点的话呢,就是基本上是二十九岁出家,然后六年苦行就是,然后三十五岁以后呢,开始转法轮的话,有些说是四十五年,有些说是四十九年,那这样的话呢,这个《法华经》讲的时候也是讲八年的话呢,就是那么就是全部加起来可能接近四十、四十多年的这个时间了就是。

  【世尊,云何于此少时大作佛事,以佛势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无量大菩萨众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么世尊呢就是,您怎么会说是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当中,做这个这么大的这个……当然的依靠佛的这种势力和佛的功德力的话呢,有是可以有这样的,教化就是如是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就是让他们呢就是将来成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你成佛的时间那么短,你的这种佛力和您的这种功德力呢就是这么多的这个大菩萨,就是就开始这个,成了这个大菩萨就,培养那么多的菩萨的话呢,他们都有点怀疑就是。

  【世尊,此大菩萨众,假使有人于千万亿劫数不能尽,不得其边。斯等久远已来,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植诸善根,成就菩萨道,常修梵行。

  说是世尊呐,呃这些大菩萨的话呢,就是假设有人在这个千百万劫当中数的话都是数不清楚就是,而且不、不得它的边就是,数不完的。那么这些菩萨久远以来,按理来讲,凭我们的这个观察的话呢,久远以来在无量无边劫的佛面前呢就是,肯定种下善根的,都这个成就了菩萨道的,而且他们也是修这个梵净行的就是。

  这是呃就是他们这个,世尊呃什么,呃弥勒菩萨呢就是他们都这样认为的,就不是佛您一个这个度化出来的就,我们还是有点这个怀疑就是,这不是您的弟子吧就是,应该是,看看您……其实他们问的问题还是比较就是不错,您、您、成、成佛都是这么短的时间当中,怎么培养出那么多的……就是有点儿这个不可能吧就是。

  【“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难信。

  说是世尊呐就是,这个事情呢,就我们很难以,这世间人的话很难以相信。

  【譬如有人,色美发黑,年二十五,指百岁人言是我子,其百岁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难信。

  那么他们就讲一个比喻:譬如说有一个人呢就是,就是他这个相貌很端严的,头发也是乌黑的,还有这个刚刚是二十五岁。那么二十五岁的一个人呢就是,他指着一百岁的这个老人就是,说是“这个老人是我的儿子”就,然后这个一百岁的人呢就是,也是指着这个少年人,说“是是是就是,他就是我的父亲就,我就是生于他的”,那么这样说的话呢就是,世间人很难以相信的,你看,呃就二十五岁的呃一个人就是,生一百岁的老人就是,然后互相都承认父子的话呢,那这个事情……(师笑,众笑)。

  【佛亦如是,得道已来其实未久,而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善入出住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巧于问答,人中之宝,一切世间甚为希有。】

  说是佛陀您也是一样的就是,您这次说话就跟一模一样的。(师笑),您就是二十、二十五岁的这个呃年轻人一样的,您的这些弟子呢,像一百、一百岁的这个老人一样的就是,你们、你这个逻辑是呃行不通的哦,你这个逻辑是行不通的哦(师清嗓,师喝水)。

  然后他说是,佛也是如此的,您已经这个成道呢,就是没有很长的时间呢,而且这些大菩萨的话呢就是,已经在这个无量千万劫以前就是,在这个佛的这个道当中呢就是精进修行,入于这个、他们善于这个出定和入定呐就是,无量百千万亿的这个三昧定呢,都这个嗯能够这个精通的。并且呢就是得到大神通啊就,久远呃很、呃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修这个梵净行,并且就是善于能够次第地学习一切佛的这种善法,就是他次第性的,特别特别地善巧就是这个别人的这种问题来回答的,他们真的是人中之宝,一切世间当中堪为稀有的。

  这些菩萨的话呢,就是他们都是是人中之宝,就是“仁波切”就是,呃(师清嗓,师笑,众笑),人中之宝的话呢,就是,就宝,就是如意宝,就是人中之宝。呃有些像“银波切”,有些呃“仁波切”,嗯呵(师笑),有些是“银波切”、“银波切”,你看他们,他们现在很多尤其是到一些美国啊,什么台湾啊,他们的话呢,就是对仁波切的这个称呼都不相同的,“仁波切”“仁波切”,有些是“仁波切”,有些是“银波切”,(众笑,师笑),有些是“仁波切”,(师笑,众笑,师清嗓,师笑)呃,所以他们说是,这些菩萨都是一个个都是“仁波切”(师清嗓,众笑),呃(师清嗓)。

  【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时,初令发心,教化示导,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我等虽复信佛随宜所说,佛所出言未曾虚妄,佛所知者皆悉通达,

  呃(师清嗓),那么呃今日呢,就是世尊你说是你得道的这个时候他们初发菩提心,你所教化的、你所、呃示导的,而且呢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让他们就是安往于这个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那么世尊就是得佛呢就是没有多久,就是能做这么大的事情的话呢,他们说我们这个、像我弥勒菩萨为主的这些呢,就是我还是相信这个佛所说的呃、语言。因为你是从来没有说过妄语,你没有这个说妄语的因,而且佛呢就是无所不知的,您是精通一切一切的。可是呢,呃就弥勒菩萨也是善巧就是就比较,他自己肯定有点怀疑,但是呢……

  我们有些人问问题也是这样的“我倒是相信你,特别特别相信、我信任你,不过呢可能有些人还是对这个问题、对你可能对你,我担心对你不好、我担心对这些人,我自己都是你也知道是我跟你、跟着那么长的时间哟,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不过呢你要考虑考虑,就是肯要好好地给他们回答,不然万一他们有一些误解啊、就这些的话,你不知道现在这个世界是特别特别的复杂,我还是是做你想的,不是什么、我没有什么其他的理由,我就是想(师清嗓)……”

  呃这样的,他们嗯说啊就是说是,呃这个呃仁波切啊,嗯、在哪儿啊,对,这样啊(众笑)。(师清嗓)今、今天可能我们有点超时啊,慢慢讲啊没事(众笑)。嗯(师清嗓)不然如果时间紧的话我就讲不好,嗯在哪儿?

  【然诸新发意菩萨,于佛灭后,若闻是语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业因缘。

  现在的,嗯说是我们这些这个弥勒菩萨这些呃的话呢,就是对您没有什么这个怀疑,应该是完全相信你也不会说妄语,而且呢也你的智慧啊都是我们都知道的。可是有些新发的这个菩提心的这些菩萨呢,就是将来这个你灭度之后的话,如果听到这样的话啊。呃就是说是佛陀这个成佛就是时间这么短,就是而且度化了那么多的人的话呢,可能有点就是不信、就是难以呃生起信心。如果他们不信的话呐,他们可能就是诽谤就是这个破坏这个佛法,就是最后这个罪业的因缘的话呢,也是特别特别的这个严重啊,就是这个破、破、破法的这种罪业因缘是特别严重的。

  【唯然世尊,愿为解说除我等疑,及未来世诸善男子,闻此事已亦不生疑。” 】

  所以说呢我们这次还是这个请求世尊你呢,就解除就是我们这些就是……一会儿说是我们没有这个怀疑,一会儿说是我们这些怀疑,我想可能弥勒菩萨有一点怀疑(师笑、师清嗓)。佛陀在、其他佛经里面就是经常讲,弥勒菩萨是不会有怀疑的,但是弥勒菩萨呢他就代这个别人就是这个发问就是也是是、呃经常也有,其他的经典当中也有这样的。所以他这里说是我们这个解除我们的这个疑惑啊,就是还有这个未来的这些善男子善女子,就是他们的这个呃不堕恶趣呀,就是然后他们闻到这些法之后呢不生、不产生怀疑,希望这个佛陀呢就是给我们这个解答。

  【尔时,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昔从释种,出家近伽耶,

  坐于菩提树,尔来尚未久。

  那么这个道理呢就是下面弥勒菩萨用他的这个、呃怎么讲啊,就是用、用、用偈颂的方式来就是讲的(师清嗓)。呃、(师清嗓,喝水)呃那么佛陀呢就是以前那个从这个释迦族当中呢就是开始出家,呃近、这个伽耶城市的附近就是坐于菩提树下,呃获得了这个呃就是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呃然后后来就是就、就、那么这个到现在的话呢就是时间都是并不是很、很久远的。

  【此诸佛子等,其数不可量,

  久已行佛道,住于神通力,

  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

  如莲华在水,从地而涌出,

  皆起恭敬心,住于世尊前。

  那么这些弟子呢就是呃非常多的,他的其数都呃、他的数目都是不可、不可估、估量的。那么他们就是看起来呢就是一直很长时间以来就是入于这个佛、佛的道,住在这个神通力当中,善学呢就是善于学习菩萨的这个大乘道,而且呢就是不染任何的这个世间的这个法,就像这个莲花啊就是在淤泥不染一样的。那么这些菩萨呢就是从这个地里面就是突然这个涌现出来,就是现前在佛面前就是就供养啊、恭敬呐、住在这个佛面前的。

  【是事难思议,云何而可信?

  佛得道甚近,所成就甚多,

  愿为除众疑,如实分别说。】

  那么这事情呢就是很难以这个相信就是,呃就是、就怎么样想的话呢就是很难以相信。因为佛就是得道的,呃这个成就呐就是这个时间很近,而且,呃成呃、呃,就是这些菩萨呢就是成就的就是这么多,好像从这个比例上的话呢也是很、很困难的。佛就是这、成就这么这个四十几年的话,这么多的这个菩萨就是已经获得这个成就呢,这个很难这个相信,所以为了呃遣除这样的这个怀疑的话呢,那么希望就是佛陀呢就是如理如实地分别呢、就是宣说就是这个道理,不然的话你现在所讲的这个道理呢,确实也是是说不通的。

  【譬如少壮人,年始二十五,

  示人百岁子,发白而面皱,

  是等我所生,子亦说是父,

  父少而子老,举世所不信。

  譬如这个少年就是壮、呃就是壮年呃人呢就是力壮的这个人,呃他年岁刚好二十五岁的时候,他指示百人(岁)的这个呃就是老人呐,就是说是他就是我的这个呃儿子。而且这个百、百岁、白发苍苍的、满面皱纹的这个人呢就是他也承认就是,说是我就是这个二十五岁的这个孩子。然后他们父子呢就是互相都、啊这个承认呐。就是百岁这个老人呢说是我是父、我的父亲是二十五岁;二十五岁的这个年轻人呢就是说是,我的这个儿子呢就是一百岁的话呢,那世间人也是是很难以相信。

  【世尊亦如是,得道来甚近。

  是诸菩萨等,志固无怯弱,

  从无量劫来,而行菩萨道,

  巧于难问答,其心无所畏,

  忍辱心决定,端正有威德,

  十方佛所赞,善能分别说,

  不乐在人众,常好在禅定,

  为求佛道故,于下空中住。

  世尊也是同样的道理,你看你得道的呢就是那么短的这个时间,而您所培养出来的这些菩萨的话呢,意志力坚固、无有怯弱心呐,从这个无量劫以来可以说是他们行了这个菩萨道的,呃巧于这个、善巧于回答,呃而且他的这个心呐就是无所畏惧,呃安忍心啊就是这种对法和对这个、呃一切的这种安忍心呢就是特别的这个坚决,相貌这个端严有威德力,啊就是有这个威、威、德、德、呃度化众生的威德力吧。那么十方菩萨都是、十方、呃、呃这个佛都是是已经赞叹就是、就他们这些这个菩萨的这个所有的这些行为等等(师清嗓)。

  那么就是他们呢就是也是善能分别,就是就不像一个初学、初学的这个菩萨就是善能分、分别,呃他们呢就是不乐于这个众人当中就是经常就是说一些这样那样的。长期呢就是住在寂静的地方就是,喜欢这个禅定求佛道,呃那么他们经常呢就是住在这个下方的世界的虚空当中呢就是闻思修行。(师清嗓)

  【我等从佛闻,于此事无疑,

  愿佛为未来,演说令开解。

  若有于此经,生疑不信者,

  即当堕恶道。愿今为解说,】

  呃他这里说我等呢就是,因为、呃听到了这个佛的这个这些话之后的话呢,呃就我们这些菩萨呢就是没有任何的这个怀疑。呃但是未来的一些新菩萨呢就是不好说的,所以呢就是呃就希望这个佛陀呢就是对未来的这些呃众生呐、就是遣除这个怀疑的话呢,你一定、一定要演说就是让这个解开这样的这个谜。如果于这个经典呢就是他们呃产生一些怀疑,就是《妙法莲华经》的这个内容啊就是产生一些怀疑,没有这个呃生起信心的话呢,以这个罪业、弥天大罪,他们直接会堕入到三恶趣当中,感受无量无边的这个痛苦。所以呢就是为了就是解脱这些众生的话呢,就是世尊就是、呃今天在这里呢就是为这个、呃、大众的这个利益呢,就是解说就是上面所讲到的这个密意。

  【是无量菩萨,云何于少时,

  教化令发心,而住不退地?

  呃让这个、呃这个呃为什么这样的这个无量的菩萨呢就是,为什么在那么短短的时间当中呢,就是您让他们就是发这个菩提心,而且他们都获得了这个不退转的这样的果位啊,就是这个道理呢就是您一定要告诉我们,不然的话呢就没办法了。就是所以正在这样问的时候呢,这一集呢就已经这个结束了。就是所以中间要打一个广告啊(师清嗓,师笑),是吧,这一品下面应该是呃就是如来寿量品吧就是应该会讲。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15从地涌出品49上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