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中观庄严

哲学-中观庄严104笔记

创建日期:2023-04-15

  哲学-中观庄严104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甲二、所说论义=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丙一、名义(7,33课)+丙二、译礼(8,34课)+丙三、论义+丙四、尾义

  丙三、论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戊一、认清二谛之理(11-140,34-96课,含九个小结)+戊二、遣除于此之诤论+戊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戊二、遣除于此之诤论=己一、略说无过之理(143+144,97课)+己二、广说彼义

  己一、略说无过之理=庚一、能推翻辩方观点(143,97课)+庚二、无以反驳之理(144,97课)

  己二、广说彼义=庚一、遣除于胜义之诤论(97-109课)+庚二、遣除于世俗之诤论

  庚一、遣除于胜义之诤论=辛一、远离四边之胜义中无有承认之理(148-155,97-102课)+辛二、遣除于彼之诤论

  辛一、远离四边之胜义中无有承认之理=壬一、宣说具有承认之相似胜义(149+150,97+98课)+壬二、宣说远离一切承认之真实胜义(151-155,98-102课)

  壬一、宣说具有承认之相似胜义=癸一、以教理成立(149,97课)+癸二、彼之名义(150,98课)

  壬二、宣说远离一切承认之真实胜义=癸一、略说(152,98课)+癸二、广说(153-155,99-102课)

  癸二、广说=子一、说明胜义超离言思之境(154,99-102课)+子二、说明言思是世俗之行境(155,102课)

  辛二、遣除于彼之诤论=壬一、辩论自性若是空性则成众生皆现量通达+壬二、辩论若空而不现则成谁亦不证悟故因无义(160,103+104课)+壬三、辩论无自性不成宗法等故所立与因之名言不容有

  壬一、辩论自性若是空性则成众生皆现量通达=癸一、辩论(158,103课)+癸二、回答(159,103课)

  160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一辛二壬二、辩论若空而不现则成谁亦不证悟故因无义:

  以能断增益,能知之能立,比量能了知,瑜伽王明见。

  2、相续中的烦恼非常严重,对治它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以此可以压制烦恼,但不能彻底根除;另一种方式,依靠中观和因明共同因、不共因的的推理,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推证观察,则可以完全打破自相续中的实有执著,这才是彻底根除。

  3、了知佛法最后真正的结果,就是不畏惧、不痛苦、不烦恼。如果没有达到这种目的,就已经失去了正法的价值。此处说“失去”,并不是指听闻修持佛法无有功德。闻思修佛法肯定是有功德的,比如听闻这部《中观庄严论》以后,虽然在遇到痛苦、恐怖、烦恼的时候没有用上,但听闻佛法的功德乃至生生世世也不会耗尽。所以,大家应该将价值和功德区分开,佛法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呢?就是使我们相续的烦恼减少。

  4、静命论师在《自释》的最后也是发愿:“愿我享境受用遣昏暗,真实正理伴随正智慧,为利他众恒时敬依止,文殊菩萨纯净之莲足。”希望我能够真正享用如幻如梦般的一切万法,完全遣除盲修瞎炼的昏沉痴暗,真实的理证智慧和悲心能够伴随我终生,为了利益他众而恒时恭敬依止文殊菩萨纯净的莲足。《现观庄严论》从头到尾都在讲:一切对境全部都应了知为如幻如梦。

  5、殊胜境界,普通凡夫人很难见到,唯有真正的瑜伽王才可以现见,以下从本体、分类、释词与遣争四个方面,对现证无我的瑜伽现量加以说明。

  6、因明中讲到四种现量:意现量、根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尤其在《量理宝藏论》第九品里面讲得比较广。

  7、瑜伽现量的本体是什么呢?

  瑜伽现量一般是圣者的智慧现量,依靠它可以清晰了知无我的境界,这就是瑜伽现量的本体。或者说,所谓的瑜伽现量,并非如眼识、鼻识的现量一样依靠根产生,而是通过修行,在清净等持中产生的一种能够无误了知对境的无分别有境。

  普通凡夫人没有好好修行,不会产生瑜伽现量,只有声闻以上的圣者才具有瑜伽现量。

  8、瑜伽现量的分类有多少呢?

  如果笼统地分,则有声闻、缘觉与大乘圣者三种现量。或者,声闻和大乘各自又分为有学瑜伽现量与无学瑜伽现量,再加上缘觉的无学瑜伽现量,总共有五种。上述五种现量,分别又可以分为后得有现和入定无现两种,因此共有十种。佛陀虽然入定与后得无二无别,但是,就像《宝性论》所讲的一样,可以将尽所有智称为后得有现瑜伽现量,而如所有智就是入定瑜伽现量。

  9、佛陀和菩萨是如何了知的呢?

  对于世间一切法,佛陀和菩萨是如何了知的呢?如果能够了知,是不是佛菩萨已经有分别念了?不会有这种过失。从佛陀尽所有智或者有现瑜伽现量的角度来讲,他对世间的一切所作所为能够无余了知。《极乐愿文》中也说:阿弥陀佛在六时中可以完全照见每个众生心中所生的分别念,这就是通过尽所有智来了知的。《俱舍论》中也讲过:“罗汉麟角喻佛陀,次见二三千无量。”声闻阿罗汉、麟角喻独觉以及佛陀,分别可以照见二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以及无量世界。

  10、无现瑜伽现量

  所谓的无现瑜伽现量,佛陀如所有智的入定境界已经完全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而声闻只证悟一个人无我,缘觉则在证悟人无我的基础上还通达了色法无自性。

上一篇:哲学-中观庄严103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