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15从地涌出品49上
《妙法莲华经》第49课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师清嗓)
(师念藏文传承)
(师清嗓,师休息一会儿,师喝水)
呃我们,呃等会儿念完《普贤行愿品》完了以后,学院的道友又稍微停下,啊有一点点事(师清嗓),呃,(师清嗓)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刚才应该发心啊。(众笑,师清嗓)呃我们前面嗯听传承啊,听传承呢也很重要,但是我们可能网上的有些道友呢,就个别的人不是特别的重视,呃我也理解。呃因为他们可能对这个传承的重要性呐,都不是嗯特别在意,而且以前也这个这种习惯呐概念呐都没有,就是这样一来的话,可能大多、大多数人认为是就只是把这个《妙法莲华经》的内容,呃或者说它的意义,就了解就可以,这个所谓的传承啊加持啊就这些方面,有些道友呢可能不是特别的在意,嗯有这个原因。
嗯但呃这是有两种情况,有一、一、有一部分人呢,我们这里有一些学术界的吧,就他们是只是这个了解一下法义,就是这个《妙法莲华经》的究竟的思想是什么,它呃的这种观点呐就是跟那个其他宗教的思想,有没有相违之处,有没有相同之处等等,他可能这个分析的主要的侧重点呢就是在这些方面的,像这些人来讲也可以,就是只是听听课而已。然后我们真正的一些佛教徒的话,除了这个呃理解法义以外,就是我们要承认就是还有一种所谓的这个传承啊,就像我们呃这个传戒的话呢,就是它也有一个这个叫戒体,那么这个就是传戒人呐,他这个相续当中给大家得到的。
所以一般这个讲佛经也好,讲论典的话,最好传讲者呢就是也有真实的传承。真实传承的话呢,那他相续当中的就是相当于是戒体那样的,这个法的这个法脉的就是加持和智慧和还有他的悲心的这种相续呢,不断地可以这个植入到你的相续当中。那么这样一来呢,就是对你个人而言的话,一方面以后呢,你有机会给别人传授的时候呢,中间如果没有间断的话你有资格传授;如果间断的话呢,当然是你给别人传授的这个道理呢,也是是残缺的,就不是这个呃完整的,啊就这一点就是大家应该呃要、要明白。就是所以这是我前面就是稍微提一下。那么总体来讲的话呢,我们这个《妙法莲华经》大家这个学得呢,就是很、很不错的,就是很重视啊。因为我们这个一年多的课程,就是一般来讲呢,可能很多人就是呃这个慢慢慢慢会退失的,但没有退失就是,反而呢,就是有很多人可能也有这个增、嗯就是加入啊。以前那个五千个人退、退出去的人当中的话,有些人回来了也有可能。(师清嗓)呃(师笑)
呃下面我们就是讲那个《法华经》当中呢,呃先讲一下就是一个简单的这个公案呐。就是一个是呃,对,就是呃持诵《法华经》的人呢,就是遇到了任何的呃这个包括有些呃以前这个罗刹啊,夜叉啊就是这样的这种非人的危害,那这些非人的危害呢就是也可以得到这个解脱。
就是说是有一个人他就是这个经常这个持诵《法华经》,一个出家人一个比丘,啊就是。呃后来呢就是因为呃有一个罗刹女,就是她在他面前呢就是显现一些美女的相,然后经常呢勾引他就是。后来呢,呃就是他跟她一起呢就是发生这个关系,就是然后呢他自己呢就是也非常伤心,那这个时候呢呃这个罗刹女就是又让他就是有点这个可能像魔力、魔的这种加持力一样的,呃让、让他呢就是一种这个昏厥吧,然后就是就带着他就是在虚空当中飞。一般我们呃很多这个罗刹、罗刹女的故事的话呢,就是她带人直接飞过去,汉传佛教当中也有,呃历史当中也有,藏地也是这样的。
那么当时她在那个空中就是带着这个僧人,就是就飞、飞越的时候呢,就是当时越过一个寺院的上空,寺院里面呢有人这个念那个《法华经》就是,那么这个声音的话呢就是依靠一种缘起力,就是传到就是刚才那个呃昏迷不醒的就是这个僧人的耳里面,然后这个时候呢就是他就默默地就好像,因为他自己也是以前诵《法华经》的,就是他这个声音呢就是提醒让他也默默地念,最后,他刚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一点点,后来呢可能那个就是这种缘起力吧,就是他就他也想念起来了,念了以后的话呢,他、他开始诵、诵《法华经》的时候呢,那这个罗刹女就是就带不动了,就是他的身体越来越沉重了,就是然后呢她实在没办法,就是最后呢就是让他扔在这个寺院的门口,就是然后就罗刹女自己就离开了。
离开以后呢,就是这个僧人呢就是比丘呢已经醒过来了,但醒过来了以后呢,呃就他本来呢就是很想就是在这个寺院里面呆着,因为他离开他原来的这个地方的话已经有两、两千里啊,就是两千里。就是很远的地方了,那么回、回去的话呢就是很难。那这个时候呢,就他自己也特别苦恼,就是因为要进入呃寺院里面的话呢,就是好像自己、就是自己确实也没有这个清净的戒律,没有资格呢就是跟僧众共住。就这个时候就是他特别苦恼的时候呢,他们的这个上座比丘呢,上座比丘呢就是说开许就是让他可以住。他说你这个被呃魔女就是诱惑的就是这种神志不清的话呢,实际上戒律呢就是没有破,就是所以他呢就是允许就是摄受他。就是后来呢就这个、这个比丘呢就是住在这个寺院当中啊,就然后呢又不断地这个弘扬和修行这个《法华经》。啊就是也这是一个也是一个真实的这个故事啊,就是有这样的这种呃这个公案。
就是所以呃就平时我们就是也在这个、在、在什么,在生活当中也好,就经常带着一些法本啊,经常念、念《法华经》的话呢,呃的确是呃能这个就驱除很多的这种非人啊就是外魔啊,就是还有一些呃不吉祥的这个兆,啊就不吉祥的很多事情呢就是可以遣除。
啊就现在很多我们的这个居士团体当中,有些也在念《法华经》就是,包括有些我们的这个各个班的这个法师的话呢,法师的状况都不同的。凡是我们世界上的每一个团体都是这样的,主要的这个尊者呢呃是起一定的作用。比如说我是带班的堪布堪姆的话呢,我对《法华经》很有信心的话呢,我劝大家“哎,我们要不要念个《法华经》?”大家说“好!”就开始、开始念的。如果我对《法华经》不一定那样的话呢“呃嗯就没事就慢慢来吧,以后来吧,再说吧。”就这样的话呢也不一定。就是这是我们也呃理解,就每个人的这种心态啊就意乐啊都不、不相同的,包括我们世间的老师也是也是是一样的。就所以我们这次的话呢也没有要求让大家非要就是念呐读啊写啊,但是这个是自愿,就是那么以后呢啊大家也知道这个《法华经》确实是在这个所有经典的当中,就是它有不可思议的这个功德啊,就是这样的道理。(师清嗓)
那么接下来我就讲这个,我们这个昨天呃前面的话呢就是已经呃讲到了,啊就是呃这个,(师清嗓)呃也就是说是,呃这个释迦牟尼佛就是当时那个,呃就是面前呢就是来了很多这个呃这个眷属啊,就是说是他们来这个弘扬。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佛陀就是说是不用你们来就是,我自己有这个呃佛菩萨,啊就我自己有菩萨就是来这个弘扬的,呃当然我昨天有些语气上面的话可能稍微呃说开玩笑吧,比如说这抢位置啊,竞争力啊,其实在诸佛菩萨面前不应该用这些词。
但是有时候呢我就为了就让大家呃这个听课的时候,个别人呢不要打瞌睡就是,所以有时候稍微呃就是气氛活跃一点,所以以后就是整理笔记啊,就是这个时候呢就是最好是有些词啊,就是在用的时候呢就是要、要中性一点。否则的话呢呃可能再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的话呢,就是也许我可能有些文字直接这样写下来的话,也许可能呃不一定很适合。因为现场的一些讲、讲话跟那个后来的这个文字呢就是有一定的差别啊,就其他的我们可能我也并没有什么就是真实的,对佛菩萨什么他们有什么。
但是有时候我们按照世间的有些呃概念来讲一讲的话呢,就是稍微可能大家都明白一点,那么这样的话昨天呢就是已经讲了,那个呃这个就是佛的这个下方世界呢,就是来了很多的这个呃菩萨啊,就是这个菩萨呢就是昨天都刚刚那个就讲完了就是。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当时、当时是这个弥、弥勒菩萨啊对,呃(师清嗓)呃那么我们前呃就呃前面是弥勒菩萨就是他这个发问的是吧,我(师清嗓)呃嗯我看是这个对呃这个是呃对弥勒菩萨就是他代表就是八千个菩萨,呃然后以也、也就是说是是这个问了就是,这样的这个事情吧,对吧。
【尔时,释迦牟尼分身诸佛,从无量千万亿他方国土来者,在于八方诸宝树下,师子座上结跏趺坐。】
呃然后呢呃就是还有呢就是下面紧接着就是在这个时候呢,呃就是因为呃、呃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分身,啊就是这个法华坛城就是。也就是说是法华呃这个呃这个呃法会,就是这个呢还没有散就是,没有散的话呢当时释迦牟尼佛的分身,分身就是来自这个八方的这个世界的,这个无量的这个千万亿国土来的这些佛呢,就是都已经在就是还、还在就是。昨天我们也讲了就是那个呃,各个的这个菩提树啊、菩提树下有宝座上,那么当时这个释迦摩尼佛的诸佛分身呢,就是从无量呃无边千万亿的这个,他方的国土当中就是来的,呃也就是说是呃于这个八方的这个东南西北四方四隅的呃宝树下,就是菩提这个宝树下呢,他们都坐在这个师子座就是金刚跏趺坐,就是这些佛。
【其佛侍者,各各见是菩萨大众,于三千大千世界四 方,从地涌出住于虚空,】
那么在这正在这个时候呢,就是这些佛呢就是都有这个侍者就是,那天也讲了,那么这些侍者的话呢就是也各个都见到就是,这个地下啊就是就涌现出就是这么多的大菩萨,呃(师清嗓)那么于这个三千就是大千世界的这个四方呢就是,其实这些菩萨就是出现的时候,不是在一个地方就是,应该在各个不同的这个世界当中呢就,也就是下方的世界当中出现。那么从这个地呃,从这个大地当中呢就是,涌现出住于虛空的时候呢,这些这个侍者呢也感到非常的这个稀有,啊就是然后呢呃就他们就问那个各自的这个呃,因为在各个菩提树下呢就是有很多的这个佛,佛尊跟前的话呢有这些侍者就是。
【各白其佛言:“世尊,此 诸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大众,从何所来?”】
那么这些待者呢就开始这个问,呃问那个自己的这种这个如来啊就是说是世尊呐,就是那么这些无量无边阿僧祇数的这个菩萨,就这么多的这些大菩萨呢就是,到底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他们也有也有这个疑问就是。昨天这个弥勒菩萨代表呃这些八千菩萨的时候,那也说是这些这个菩萨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就是他们呃这、这个修的法是什么就是,他们的这个国土是什么等等就是,问了很多问题吧。那么同样的就是这些这个分身佛的,呃这个那么多的这个佛的侍者呢,可能佛应该明白就是没有、没有怎么呃说就是,佛、佛呢就是呃就没有问,然后菩萨们呢就是,毕竟是他们对这个大千世界的很多的奥妙的意义呢不一定非常精通的。
那么这样以后呢就是他们就开始问,(师清嗓)那么这些菩萨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这个时候呢就是诸佛啊就是这些佛呢就是,都各个都告诉这个自己的这个侍者,啊就是所以佛、佛呃,这个诸佛呢就是在智慧当中是都是是一味一体的,所以他们都非常非常的这个明白,那么他们都各自的这个的弟子呢就是,也就是说侍者呢告诉他们。
【”尔时, 诸佛各告侍者:“诸善男子,且待须臾。有菩萨摩 诃萨,名曰弥勒,释迦牟尼佛之所授记,次后作佛,已问斯事,佛今答之。汝等自当因是得闻。”】
他们说是呃这诸位善男子啊,就是你们呢呃就稍许就是停一停就是,不要着急啊,就你们就不要问问题,呃就不、不要那么着急就是。现在这件事情是呃大家都在关注着,弥勒菩萨也在问着。(师清嗓)呃所以呃有、有这个菩萨摩诃萨都,呃就菩萨摩诃萨就是叫这个弥勒菩萨,呃也就是弥勒菩萨如果你们不认识的话呢,释迦牟尼佛所授记的,也是释迦牟尼佛过了以后的话呢,就是他就是当佛叫弥勒佛就是。就这位特別了不起的这个呃尊者啊,就是这个菩萨,他已经正在跟这个佛陀呢就是问这件事情就是,佛陀的话呢就是也很快的时间当中就是会回答这个问题的,所以你们呃就等一等就是。然后这个时候呢你们就可以听就是,你们就不要问我们就是,你们就呃就就是不要问我们就是。
要问那个就是弥勒菩萨正在问那个呃释迦牟尼佛就是,那么释迦牟尼佛给大家回答的时候呢,就你们就应该听这个释迦摩尼佛,到底这些菩萨是从、从哪里来的就是,这个时候应该是很清楚的。(师清嗓)
其实我有时候自己看那个经文的时候也在想就是,佛的这种呃智慧和这些呢就是特别就是,像我们一般的这个所谓的电影电视的话,可能根本比不上他的这个精、精彩就是,有时候很、很、很有甚深的意义。再加上的话呢,呃应该不管是他的长行文也好,他的这个颂词的话呢就是那种文、文采非常好就是。以前的这些翻译家、译者啊,译者的话呢也很了不起的,呃而且这个佛、佛、佛经的这个结集者的话呢也是很了不起的。
所以我们现在的一些文字来,呃让我们把这个长行文就是用偈颂的方式来表达的话,也许可能我们很费劲的。我们有些人认为是,啊古人的文化如何如何不好,其实你真正用这个,呃就不管是从诗学的角度也好,辞藻学的角度也好,或者说是其他的一些呃这个呃就是用这个古文诗词,就是各方面来这个比、比较的时候呢,确实里面有很多这个甚深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呢,呃就不但是要学习,可能现在的一些这个现代式的知识和现代式的一些弘法的方式。同时的话呢也应该就是,呃就要弘扬或者是学习就是传统的这个已经佛经的这种呃这个这种它的文笔也好,它的这种呃文法啊,就是也有很奇妙的这个他的风格吧,就是以大家也应该、应该可以清楚的。(师清嗓)
那么这这时候呢就是就刚才那个准备呃就这些菩萨就是,就这些菩萨准备问这个佛的时候呢就是,狒陀呢、就佛陀们呢就是告诉自己的侍者,你们就可以直接就是听那个释迦牟尼佛就是,给弥勒菩萨回答的就是这个呃道理就可以了。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善哉,善哉,阿逸多。】
那么这个时候呢呃就这个、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呢就是告诉这个弥勒菩萨啊,就是“善哉善哉,就是阿逸多”,“阿逸多”是我们不败者。呃不败、不失败,就是不败,呃就是“玛彭巴”,“玛彭巴″是那个呃就一般就弥勒菩萨的另一个译名吧就是,他有不同的这个名称,就是说是“阿逸多”,”阿逸多“是,一般是那个梵、梵语、梵语就是,梵语“阿”是那个“不”的意思,然后呃“逸多”呢就是败、失败、败吧,不败。呃就是呃也就是说“弥勒”的话呢也是是呃他翻译出来的话,“慈氏”,就是就慈悲的、慈悲、慈悲者,就是“宣巴”,“宣巴”的话呢就是慈氏,呃它也、它也是梵、梵语就是,但两个都不同的名称吧就。
【乃能问佛如是大事。】
所以弥勒菩萨呢,(师清嗓)他就告诉弥勒菩萨啊就是:“你这次这个问的问题呢就是非常好就是,你、你对这个佛问的问题呢是这个呃大事事迹就是,这个是问、问的。”有时候问者还是很、很有差别的就是,问的问题、问问题者特别有智慧,呃能掌握分寸的话呢就是,如果他所、所问的对、对象、对境,啊是个非常有智慧的话,他能挖出很多很多的这个智慧。如果这个提问者呢就是他问得特别的呃浅显呐,甚至可能是就是不问甚深的意义就是,只是得罪这个别人(师笑)、对方的话呢,问不出什么就是,所以说这个问问题的人呢就是还是很、很、很重要的。
有时候我们呃就接受一些采访的时候呢就是,首、首先就是呃这个、这个采访的人他自己就是这个学问呐很多方面还是很关心的就是,他对很多人问问题是非常不错的话呢,那就如果跟他一起对话是可能有一些意义的;如果他问问题呢就是特别肤浅的话呢,好像那个呃就是就得出来的这个结论呢就是也不是很好的。一般来讲就是,他们有些特别成功的这些记者啊就是,这些的话呢就是要呃、比如说跟一个人要对话采访的话呢,要一年之前、两年之前就是,像西方呃国家的有些特别成功的这种呃新闻记者的话呢就是,他们还是准备得特别特别的充足啊就是。(师咳嗽、师清嗓、师喝水)
【汝等当共一心,被精进铠,发坚固意。】
呃,(师清嗓)嗯,所以就是,你看这个佛陀呢就是也肯定赞叹就是弥勒菩萨,呃然后说是:“你这个问的问题呢就是很好的,那么下面呢就是你们这个呃就专心致志地,啊就是应该非常这个精进的,披上铠甲,精进的铠甲,呃那么发这个坚固的这种嗯,发心吧就是坚固的心啊,就发这个坚固的心,那么这个是呃也很重要啊就是”,因为佛陀马上要回答这个问题,要马上回答这个问题的话呢,我们如果这个听者呢就是不、不、不认真地听的话呢,呃他所回答的也没有什么用的。然后他不精进的话呢就是,他所回答的这些内容呢就是也、也就是用不上的;还有他没有这个坚固的心的话呢就是,这个时间就是不长的,刚开始稍微记一下,然后再过了一段时间呢就根本不知道就是问了什么,答了什么就是。
问问题的话,有、有些是、有些人问问题呢就是只是玩儿一玩儿而已就是,他、他到底说什么,自己也没有深入地去考虑,就只是顺便就是“哦,我问了没有问题呐,我问了问题就是”,有些人只是为了就是给别人面前说是“我对某个人问过问题就是”,除此之外呢就是没有呃特别地去考虑。
有些呢就是真正在生活当中,在修行当中,在世间当中呢就是,他遇到了一些这个怀疑,而且这种怀疑呢就很长时间都是真的没有解决,这样一来呢就是他可能问出来的是还是有一些、就有一些意义。
所以佛陀呢就是也告诉他们就是就说是:“我要这个马上回答的话呢就是,你一定要很精进的、坚固的这种心态,就是然后呢就是很专心的。”其实这些呢都很重要的。我们这个,虽然我们弥、不是弥勒菩萨啊,呃但是呢我们一般就是后学者呢就是,这些都是可以就完全都、完全都可以应用就是。
所以一般的一个上师也好,就是堪布、堪姆、法师,不管是任何演讲者,他演讲的时候呢,自己要、要专注,精进,还有呢就是有一颗坚固的心就,这三个很重要。坚固的心有的话呢,以后他所讲的这个道理可能是呃过了这个几十年就是,甚至临终的时候他还记得清清楚楚的就是。所以呢,以前我们藏地的很多的这些老、老大徳啊,就是这些高僧大德,他们的话很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的时候,在某个上师那里就是听过什么课啊,当时是他怎么讲的啊就,有些可能记在这个书里面的,有些没有记在,记在心里面,但是到了这个呃七八十岁的时候还是记忆犹新的就,非常随喜。
【如来今欲显发宣示诸佛智慧,】
所以你看佛陀当时要求他们呢一定要记住。那么如来呢就是想准备把这件事情呢就是就告诉啊,就是也就是说是如来呢就是准备这个宣示就是佛的这个智慧。
【诸佛自在神通之力, 】
那么佛的智慧是什么呢?就是他这里说,如来这个自在神通之力啊,就是藏文里面说是游舞力就是,也就是说佛呢就是在众生面前呢就是显示各种各样的这个神、神变、神通的这些密意啊就是,这些道理的话呢也要讲。
【诸佛师子奋迅之力,】
然后如来呢就是对这个师子奋迅之力,“师子奋迅”的话,我们像《现观庄严论》的时候呢,也讲一个等持吧就是。实际上是狮子就是它就是先就是趴着,然后就是它、它开始跳崖的时候呢就是,它的整个呃这个身上的这毛都是竖立起来的,这个时候呃其他的这个群兽呢就是都非常的这个害怕就是,它、它有一种勇猛之力、无畏之力啊就无畏之力。所以呢就是,一般这个狮子、呃就是这是如来的这个无畏的这个大智慧的这种力量呢就是要这个宣说。
【诸佛威猛大势之力。” 】
还有呢就是佛的这个威猛大势力,就是佛的威猛大势力的话呢,也就是说是,他这个宣扬什么呢?就是宣扬这个降伏就是一切魔众啊,然后呢就是降、降伏就是很多的这个,包括我们的这个烦恼啊、就是分别念呐,就这样的这种智慧。其实这里“力”的话呢我们讲那个佛的十力的时候呢就是,都是用的这个智慧当中啊就是用在这个智慧里面。
因此他这里呢,呃好像那个法华这个宣赞(《法华文句》)还是法华什么里面就是说是,是未来过去现在就是,说是呃这个过去的这种,神通力呢就是讲的是过去的,然后这个奋迅、奋迅之力呢是现在的,威猛之力呢就是是呃这个呃未来的吧,好像呃,凡是这个三世当中对应的就是,这、这样也、也可以。但实际上呢就是说呃佛陀呢就是就用他的这个智慧,就是让众生呃就无有畏惧,呃降伏烦恼,获得这个自在智慧的这么一个道理呢就是,马上就是跟、跟大家要讲就是。
所以这里面呢就是实际上是他有很多的回答的这个甚深的意义呢就是在这里面。因为弥勒菩萨也在怀疑就是,其他的这个,弥勒菩萨他自己倒好像没有就,但是呢就是他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吧。然后其他的菩萨就,包括这个呃这些佛的这个侍者的菩萨呢就是都有怀疑的时候,佛以这种方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当精进一心,我欲说此事,
勿得有疑悔, 佛智叵思议。】
那么下面用、世尊以这个偈颂的方式来就是讲这个道理。呃(师清嗓),呃(师清嗓)呃所以呃就是,下面呢就是、就是说是呃一定要就是一心的就是精进啊就是,我要啊就是说这个上面就是这些这个问题啊,就是你们应该心要专注,心不专注的话呢就是,说了也是到时候就是可能都不会就是留、呃存留的。那么,你们呢就是不要有这个怀疑,和或者呃藏文当中说是不要有退、什么怯懦的心啊,就是非常怯懦的心就是,怯懦的心的话呢可能就是没办法接受吧。呃就是那么,佛呢就是可以说是有这个不可思议的这种这个智慧,啊就是佛的这种智慧呢,呃就应该是很难以测度,呃难以测度就是,呃、是、是、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呢,呃佛在这里呢就是首先讲,就是一定要专注就是,不要这个有疑心。
就是那天有一个,我看、我听到有一个什么,台湾的一个教授吧,就是他讲一些世间的道理的时候,他说中国人的疑心是最多的。就是他这个怀疑跟谁都不相信就是,他的这个怀疑心是呃对谁都就是产生怀疑,如果别人对你好一点的话呢,就是他也怀疑就,“为什么他对我好就是,应该这个人是有目的的”;如果别人对你不好的话呢,“为什么是这样?”就是,他疑心是最多的一个……呃但不知道就是,就可能全世界的人疑心,不仅仅是中国,我看西方人也是疑心很多。“为什么这样?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就所以他一句、呃一、一个问题的话呢,就是往这边看,“为什么这样?为什么这样?为什么这样?”(师清嗓,众笑)
所以有时候可能就是我们这个一般凡夫人的话呢,呃确实对真理呢就是不太这个相信就是,然后非理呢就是他特别就是相信就,呃就相信就是。然后,呃就对真理呢就是经常产生、产生一些怀疑。
呃所以这个佛呢就是根本不相同的,佛有不可思议的智慧,呃“佛智不思议,一切皆圆满,呃得自在无畏,人天等归依”,呃应该是这个大乘密呃呃什么密严经(《大乘密严经》)里面就是。佛(上师念诵藏文),应该有、有这么一个经典就是。这里面讲佛的智慧是呃是不可思议的,就是他就是一切的功德、智慧都已经圆满了,啊就佛的这种功徳。我、不像我们一样,我们功德和这些都没有圆满就是,虽然我们有些人认为是自己大学毕业了,但是大学毕业的话呢就是可能整个智慧和整个世间的知识的话呢,你所、所懂得的不是很大的,小小小小的,就是可能可以说小学毕业一样就是。所以我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相续有一种傲慢心呀。
但佛在整个世间当中就没有畏惧的。我们世间人呢就经常在这个生活在一种不安全呐、畏惧啊这些当中,为什么呃就就大家都皈依这个佛的思想和佛的智慧呢?并不是我们佛教徒赞叹的这个道理而已,其实非佛教徒现在也是,可以在这个佛的智慧当中找到很多的这个无有畏惧、离苦得乐的一些境界啊。就这也是是这个原因就是。
所以呢,我们就是首先呢就是尽量的就是,大家呢遣除自已的这个怀疑,对佛的不可思议的智慧呢进行去呃探索和这个研究啊,就是去研究。
【汝今出信力,住于忍善中,
昔所未闻法,今皆当得闻。】
那么(师清嗓),他说如今呢就是你们应该就是拿出你的这个信心的力量,啊就是。住在这个安忍和这个善、善的这种力量当中吧就是。因为佛陀要讲这些的话呢,一个是要有信心,就要有这个像谛察法忍那样的,对佛法真正能接受的这样的这种智慧。那么佛呢就是,这个昔日无有的就是前所未闻的一些道理呢,就是今天开始要讲,啊就下面都会讲的。那么你们呢就是应该会呃欢喜地就是就听着。
就我们每次那个听任何的课啊,就是这样的时候呢,其实有些道理的话可能前所未闻的,有些呢就是前所已闻的,但不管怎么样呢,就是都有一些新的收获和利益就是。所以呃在这个听受的时候呢,就是大家一定要很认真地这个对待就是,这是很重要的。
【我今安慰汝,勿得怀疑惧,
佛无不实语,智慧不可量,
所得第一法,甚深叵分别,
如是今当说,汝等一心听。”】
那么,佛说我今天呢就是安慰你们,你们就是不要有这个怀疑和畏惧心。那么佛就是不会呢就是说这个妄语就是,应该呢就是说的这个真实的这种语言,而且这种智慧呢就是不可估量的。原、原因是什么呢?他已经就是这个积累了很多资粮,断除一切障碍,获得了第一法,也就是说证悟了就是一切万法的真正的本来面目的胜义谛。那么这个甚深的法呢,就是没办法以这个分别念来就是进行揣测啊。所以如今呢就是给你们就是讲这个甚深的这个意义,因此呢你们应该就是很好地去、呃一一地、一心一意地去听受啊,就是去去听受就是。
所、所以在这里呢,佛陀把这个真实的,一些这个智慧的这种理念也好,就智慧的甚深的道理呢都已经讲了。佛不说妄语,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呃这个知道,就佛相续当中没有这个说妄语的因、因。佛可以能精通一切万法,原因是什么呢?就他具有这个、呃这个什么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完全通达一切万法的这个呃真相。
就那么这个有些人觉得到底有没有真相的话呢,我们可以就是佛所讲到的,包括一切万法的般若空性的这些胜义、胜义谛的道理呢,我们世间的任何一个学者和智者呢就都可以去探索。真的探索的过程当中呢,我们都可以发现。我都遇到过很多东西方的自己认为是自己特别了不起的一些学者啊,就是所以在从世间层面来讲是他是最顶层的这些人,但实际上他们对佛的这个一些胜义空性方面的进行观察和对话的过程当中呢,的确最后自己好像在这个道理上呢就是不得不、不、不不承认。啊就是有有就是有这样的,呃就这不是呃光是存在而已就是,确实很多人只要你讲道理的话呢,就是在这些客观的这个事物的呃这个相也好,它的本体就是进行观察的时候呢,可以与佛的智慧比、比较啊就。
不是、不是我们说是:“啊,佛是一个古老的这个一个学者,他曾经有过的,但现在呢我们只是跟他相信而已。”不是这样的!他的这种智慧呢,现在完全都是已经留在文字上,就是就呃存在于世间。那么这样的话,我们不说佛的智慧,龙猛菩萨的这种智慧,呃呃《中观根本慧论》里面(师清嗓),的每一品的这些观察方法呢,我们任何一个学者面前来去进行,帮他一起、一起观察的时候呢,他不得不承认。就是所以,我原来讲那个《中观根本慧论》的时候,好像很有那种,很想找到一个那个破这个呃空性的这么一个学者和傲慢的这个增上慢者,呃但是呢就是一直没有、没有、没有找到就是。
也许是我们自己的这个佛教徒的增上慢,但是我好像觉得,呃应该是像这些这个包括我们的呃这个《中观根本慧论》的每一品的这个观察方法啊,比如说这个接触就是怎么样不存在的,那么就是呃这个有为法怎么不存在的,就这些道理呃如果跟世间这有些、有些认为、有些认为就是有些唯物论啊,或者是那些呃觉得是这个这些万事万物真实存在的,在这些人面前我们用道理来说,我们不说是用信仰来说,那这个时候知道呢,知道就是佛的这个智慧是不是不可思议啊,就是这样。(师清嗓)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我今于此大众,宣告汝等。阿逸多,是诸大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阿僧祇从地涌出,汝等昔所未见者。】
那么,这个时候世尊呢就是说了这个偈颂之后,弥勒菩萨啊就就马上这个呃,嗯(师清嗓),嗯呃嗯,嗯(师喝水),嗯对就是(师清嗓)。那么佛说说这个偈颂之后呢,就是弥勒菩萨,呃就告这个弥勒菩萨就是,说是:我今天呢,呃就是在这个大众当中就是宣告你们呐,就是说是弥勒菩萨啊,就是是这些菩萨摩诃萨数、也就是说是无量无数阿僧祇数的这些菩萨呢就是,从这个地里面涌现出来的。那么你们呢就是,以前都是从来就是,没有见过这些菩萨。
【我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导是诸菩萨,调伏其心令发道意。】
实际上是这些菩萨呢,呃是我的这个娑婆世界啊就是,在我的这个我成佛以后,在娑婆世界当中呢,呃就是得到了就是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也就是说我成佛之后,佛陀当时说是这些这么多的菩萨呢就是,我就是说是,我成佛之后呢就是,让他们安置于这个就是,正等觉的这种菩萨的这个因地的这个位置,那么教化呢就是,这些这个菩萨就是,我所教化的,所这个教化和导、呃这个是开导的就是。所调伏就是他们这个,呃调伏他们的这个心就是,让他们呢就是,发这个,呃,呃阿耨多罗三藐三、这个发菩提心的啊就是,这个发道意,发、发菩提心的。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惟分别,正忆念。】
那么这些菩萨呢就是,在这个我的这个娑婆世界的这个下方的世界的虚空当中呢,就是都一直安住着,啊就是当时释迦牟尼佛说。那么这些菩萨,因为就那、那天不是问他就是说是是,这些是哪里来的就是?到底是他是什么身份的?他的这个,呃,什么这个文化背景是什么样的?这个什么啊(师笑)等等等。这样很多呃弥勒菩萨问的话呢就是,他说是,这不是什么其他的,就是我的眷属。呃就是呃这个,然后他们所学的是什么呢?他们所学的是经典这个读诵、通利。啊就是经典的这个读诵,藏文当中说是,呃还要这个读诵啊就是,他们、他们经常是经典的读诵,还有这个接受一些传承,啊就是,藏文里面有个接受传承。还有这个“通利”的话呢就是,他记、记得就是听闻这个也就是说是,听闻这个、呃听闻这个佛的这些呃道理。还有思维就是其中的这个意义,呃,然后,“正忆念”的话呢就是,不断地这个修行。(师清嗓)
那么这里呃,这个通利和思惟分别,还有正忆念呢就是,在汉传佛教当中的有些,呃里面呢就是,把它对成这个闻思修行。我觉得这样也、也是很好的,就是那个窥基大师啊、就窥基大师的《法华玄赞》里面呢就是讲了,就是说是“通利”这个闻慧,啊就是通利是闻慧,然后这个“思维”呢就是思慧,“忆念”就是修慧。呃就是这个我们呃像《忠言心之明点》里面讲的一样,就是呃我们经常呢就是,也是用这个产生这个闻慧,然后思慧,然后修慧,就是这三、三个慧吧。也就是说,我们经常讲的这个闻思修行,啊就闻思修行。
所以呢,这种闻思修行的话呢,释迦牟尼佛说,我这个下方的这个世界当中的这些佛的话呢,啊就也在这个闻思修行就是。所以闻思修行呢,我们不要认为,是我们这个,呃这个只有娑婆世界的个别的道场需要,或者所谓的闻思修行呢,只有藏传佛教的呃藏传佛教的个别的,呃什么呃这个佛教里面呢就是提的就是,汉传佛教没有闻思修行,啊这种说法是不能、不对的,就是一定要闻思修行。我们现在呃也是非常地这个提倡啊,就是提倡什么呢?凡是道场都要有闻思修行就是,如果呃道场没有闻思修行的话呢,说明这是道场呢就是,只是名称而已。我们光是一个呃这个建筑的话呢,其实建筑是世界上是非常多的,呃就我们到了什么意大利啊法国啊,就这个时候呢就是,他们几百年几千年的建、建筑的话,全部是这个完好无损的,以及非常的这个庄严的,一直在、在在这个城市当中啊,就保护得特别特别好,不像东方、东方的各个国家,不像这样的。
但我们建了一个寺院建了一个道场,噢,花了几个亿,几千、几千万,那么结果呢就是,里面就是就什么闻思修行都没有的话呢,那么这个可以叫做是空道场就是,以后,我们在坐的各位呢,也是是佛教的这个可以说是栋梁人物就是,以后肯定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但是你了不起的话,最多是给自己修一个特别的,富丽堂皇的这个宫殿就是,然后呢,呃整个道场里面的话呢就是,连什么就是除了念一点经文以外,就是什么都没有的话呢,那是不对的啊。
就是释迦牟尼佛下方的这个世界当中的话呢,那么这些菩萨也是,平常做的是什么,就是昨天弥勒菩萨问:“这些菩萨到底是在做什么?他们从哪里来的?”然后,释迦牟尼佛回答说是,这些住在下方,就是我的眷属,但他们经常做的是闻思修行,并没有天天修道场啊、卖门票啊,或者说是像那个藏传佛教一样的就是,今天也要修寺院的,然后又要去化缘,又要去去那个又去化缘,就是天天去化缘就是,其实我都是这样认为,藏传佛教的很多寺院呢就是,现在金钱倒是不是就是最重要这个最缺的,就是现在最主要是这个传承呢,不能、呃不能这个丧失下去,就不能就是断、断传承。否则的话呢就是,一个呃、呃,怎么讲啊,就是这个传承呢就是断了一个世纪的话,或者六十年的话呢,从此之后这个传、传承就完全是没有的,啊就是。
什么杜兰特是吧,就是《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就是他在那个书里面也是说了,就是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文明的话呢就是,只要是一个世纪当中,就是断了的话,那这个永远都是这个传承和这个文明都已经死完了。所以我是非常担心就是,现在这个藏传佛教的很多的,固有的这些特别好的闻思修行的传承呢,很多人都不去、不去这个去争取就是,就要非要就是争取修个什么塔啊,就是修个什么。啊当然这些是佛的这个所依就是,佛法,佛身,呃什么这个佛像啊,佛、佛什么那个呃经堂啊,还有这个佛塔。就这些一方面讲很重要的,但另一方面呢就是跟闻思修行比较起来,接受传承和传、传道就是,相结、比较起来的话呢,那就不算什么。因为你这个寺院再怎么好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这个是,跟其他的建筑物基本上是是相同的,如果这个寺院是特别的这种破烂,但是里面有一些真正的高僧大德,或者是里面的这个闻思修行的传承呢,不断地有的话……
其实我们佛学院的话呢,原来法王如意宝在世已经接近这个二、三十年呐、就是二十多年,那么这个过程当中的话呢就是,全部都是住在这个茅棚里面,就是应该全是住在,这个草、草皮房子里面,培养出来就是很多、很多的这个人才就是。所以有时候道场呢,就是不一定非要是,它的这个质量啊,它的特别的这种精美啊,就这些都是有也可以,如果有因缘具足的话呢,这是一个积累资粮的功德的一个,啊平台就是,也是可以的。但没有呢就是也不会损失什么,如果在道场里面没有这个传承,没有闻思修行的话呢,那佛的真正的这个慧命呢就是,没办法就是延续下去。所以,我们在这里呢,也是大家应该要要知道啊就是,按照这个法华啊就《法华经》的这个呃玄赞,啊就是窥基大师的玄赞(《法华玄赞》)的意思的话呢,就是这个“通利”就是解释为是闻慧,然后思维呢就是解释为呃思慧,然后这个“忆念”呢就是,解释为什么呢?解释为这个修慧就是。所以汉传佛教也认为呃就是这个闻思修行就是,啊就是,闻思修行。所以,佛呢就是,当时这个他的下方世界的这些人呢,也是主要是,这个有这样的这个闻思修行。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