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观如来品释
第二十二观如来品
他宗说:生世的相续是存在的,因为如来存在。世尊在三大阿僧祇劫或七大阿僧祇劫中不断精进,积累资粮达到究竟,具有利益众生的唯一所为法相,以种种行相以爱众生胜过爱独子无余摄受的大悲心牵引,他也是在诞生之处,与其他众生一样共同享用地水火风药树,经过长久时间证得遍知果位。获得遍知之智,出有坏佛陀无余了悟诸法真如实相,为此称为如来。假设生世的相续不存在,那么如来也不存在,他不是一生证得如来果。所以生世的相续存在,因为如来存在。
驳:对于无知极其严重顽固者的种种想法,虽然这般遮破,可是由于十分长久串习所致仍旧不能遣除、毁坏,你们因为极度无知才理解成生世的相续不断流转,极其漫长。假设所谓的如来自性存在,那么以长期现前成就的缘故生世的相续就存在,可是所谓的如来少许也得不到有实法的自性,只是你们的无明大眼翳丧失慧眼,如同见二月等一样颠倒执著所谓的如来完全可得罢了。既然如来自性不存在,生世的相续又怎会存在?
下面说明为何如来自性不存在:
非阴非离阴,此彼不相在,
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
假设有个实法的“如来”,那么他是蕴的自性——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自性还是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五蕴的自性,或者是二者以外的自性?前面的五蕴,是施设众生的因,是这里所要分析的,而后面的五蕴并不是,因为这些不是能遍并归集在前者范围内。假设如来与五蕴他体,那么如来是有五蕴还是五蕴有如来?或者像天赐有财物一样如来具有蕴?若加以分析,则一切情况下均不存在。
如何不存在呢?
蕴不是如来,为什么呢?“若燃是可燃,作作者则一”,在此也可类推成“若蕴是如来,作者业成一”。“设若蕴是我,则成有生灭”,这里也可类推成“若蕴是如来,则成有生灭”。由此可见蕴不是如来。
现在说明如来也不是蕴以外的他法。为什么呢?如同“若燃异可燃,离可燃有燃”及“不观待他故,能燃因不生,发则成无义,如是业亦无”,此处也可类推成“若蕴异如来,离蕴有如来”“不观待他故,近取因不生,发则成无义,如此业亦无”。同样,也可类推“若异于诸蕴,无有蕴法相”。蕴等与如来不是他体的缘故,如来中有蕴不合理,蕴中有如来也不合理。关于两方面的道理,《入中论》中云:“于诸蕴中无有我,我中亦非有诸蕴,若有异性乃有此,无异故此唯分别。”如来也不是具有蕴,《入中论》中也已讲过:“我非有色由我无,是故全无具有义,异如有牛一有色,我色俱无一异性。”应当了知,虽然实际这五个方面都可包括在自性他性里,但观待坏聚见的流转,龙树菩萨宣说了五个方面。如果这般以五相分析如来与蕴的关系,则均不并存,如何有本性呢?所以照见了如来在一切情况下均不存在,龙树菩萨才说:“何处有如来?”那就是指丝毫也不存在。由于如来不存在,因此也就成立生世的相续不存在。
对此,有些人说:因为会有所说的过失,所以也不能说蕴是如来,也不是与蕴异体,也不能说如同雪山上有森林一样如来有蕴,也不是像森林里有狮子一样诸蕴有如来,也不能说像转轮王具相一样如来具蕴,因为这些都是承许一体他体。那是什么呢?
不可说安立如来与蕴一性或他性,所以此理对我们来说不会有妨害。于此解说:
阴合有如来,则无有自性,
若无有自性,云何因他有?
假设不可说佛陀出有坏与蕴一性或他性,是依靠蕴安立的。那么就如同依于蕴而假立的影像一般无有自性,无有自本体,既然自性中无有,那又怎么会依靠蕴——从他法中有呢?不存在的自本体石女儿观待他法存在不合理。
如果认为:虽然如同影像不是以自性而存在,但观待面容与明镜等他法而存在。同样,如来虽然不是自性而存在,但依靠他法的蕴而存在。
驳:这样一来,就会成为,
法若因他生,是即非我有,
若法非我者,云何是如来?
假设承许如影像一样依靠他法而有如来,那么如来就如影像一样不该说有本性,说自性不合理,因为本性的这一词是自性的别名。如影像般无有本性无有自性,如何有如来呢?如何说由无倒之道而来呢?
此外,假设这是指如来有自性,那么观待他的自性蕴的自性就成了另外的有实法,依靠他法而成了如来。既然如来无有自性,那么诸蕴怎会成为他性呢?下面说明:
若无有自性,云何有他性?
离自性他性,何名为如来?
只要无有自性,就没有他性,如果是法,要么是自性,要么是他性,所谓的如来,怎么会有除这两种安立以外的他法呢?所以,如来自性不存在。
此外:
若不因五阴,先有如来者,
以今受阴故,则说为如来。
假设认为:不可说如来与蕴是自性与他性,是依靠五蕴才安立的。
驳:那么在没有依靠、没有受取诸蕴之前就有个所谓的如来,依于蕴才合理,就像与财物他体的天赐先成立才能取受财物。可是假设不依蕴就有个如来,那么他现在才依于蕴,依靠蕴而成立。可是,不依靠蕴的如来并不存在,否则一切情况下分析就成了无因:
今实不受阴,更无如来法,
若以不受无,今当云何受?
意思就是,不存在的缘故,如此何时少许也不取受蕴,那时依于蕴而有如来的说法显然不合理。如来在近取蕴之前不存在,少许也不取受,谁也没有取受,那么他的近取也就不成为近取,下面说明:
若其未有受,所受不名受。
无有无受法,而名为如来。
如此谁也没有取受的缘故近取就不成近取。由于没有近取,所以近取者也就毫不存在,因此说“无有无受法,而名为如来”。
若于一异中,如来不可得,
五种求亦无,云何受中有?
经过分析探寻如来,则与诸蕴一体中无有,与诸蕴他体中也无有。由于不存在一性与他性,通过所依能依、彼此具有五方面寻觅都无有,根本不存在的如来如何能以近取来安立呢?为此,如来自性不存在。
这种分析不仅只是对如来,而且:
又所受五阴,不从自性有。
色、受、想、行、识近取五蕴也不是自性存在,因为是缘起,并且在《观五阴品》中已详细遮破。
如果认为:虽然不是由近取的自性中存在,但是由因缘本性他法中存在。
驳:那也不合理。下面说明:
若无自性者,云何有他性?
石女儿自性不存在,他就不能由他法来安立。所以,近取也不存在。另一种情况,近取,它无有自性,因为观待近取者。由于不观待近取者就无有近取,所以自本体成立的近取并不存在。
如果说:假设近取不观待近取者的自性成立不存在,那么就成了观待近取者。
驳:即便这样,可是“若无自性者,云何有他性?”近取于自法中不成立、不存在的自性,如何能由近取者他法而存在呢?所以,近取也不存在。
现在说明如何建立的意义:
以如是义故,受空受者空。
在一切情况下分析,近取是空性、无自性,近取者也是空性、无自性。
现在说明如何以近取五蕴安立如来?
云何当以空,而说空如来?
以不存在的近取来安立不存在的如来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依于蕴安立如来的说法不合理。
他宗说:呜呼,我们已绝望!本来我们是米食斋、足目派、裸体派、胜者派等,被自己的妄念假立的恶见千丝万缕之网所捆缚,由走向涅槃城的正道中退失,不能逾越轮回旷野极难行走的道,对指示善趣与清净解脱道心不欢喜。然而,依靠如来的杲日无余遣除外道宗教的黑暗,他指明随同善趣与清净解脱的正道,宣说妙法的璀璨光芒无余普照诸方,使种种所化众生智慧的莲花绽放,佛陀成为如实宣说诸法之真如义法器的唯一无垢明目,作为所有众生的无等依处,具足十力、四无畏、佛陀不共法无垢圆满功德。如果皈依他就有希望解脱。可是现在你们拿“以如是义故,受空受者空。云何当以空,而说空如来?”等来说明如来自性不存在,就是断了我们解脱的希望。为此,与根除如来大妙药树的你们进行辩论。
答复:对于你们这样的众生,我们才绝望。尽管希求解脱的你们舍弃了其他外道教义而皈依无误导师出有坏如来,却无法堪忍与外道诸说不共的殊胜甚深无我狮吼声,以至于以自我增胜信解而贫乏,被种种恶见毒蛇所缠缚,随行颠倒之人,由此相应前往无尽的轮回旷野。如来并不说我与蕴何时都存在。如云:“具寿须菩提,佛陀亦如梦如幻。具寿须弥提,佛陀之一切法亦如梦如幻。”我们怎么会有别人所指责的过失呢?我们不是说始终如来都无戏论。
此外,宣说如来无自性,承许为无颠倒之义:
空则不可说,非空不可说,
共不共叵说,但以假名说。
这一切虽然都不可言说,但如果不予以宣说,那诸位证悟者就不能证悟如实存在的自性,所以我们站在名言谛而于名言义,在所化众生前特别增益也说空与不空,既空也不空,既非空也非不空。为此说“但以假名说”。应当了知,世尊以某种密意宣说空性等,那是以假立我来说的。如经中云:“汝此去如幻,如戏亦如梦,无我众生命,了知一切法,如阳焰水月,空寂无生理,不知众漂泊。悲尊以方便,百理令趋人……”这一切都是说如来无戏论。不仅如来不具有空性等四边,而且:
寂灭相中无,常无常等四,
寂灭相中无,边无边等四。
世尊宣说了十四无记法,即世间常有、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这是第一类四法。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第二类四法。如来灭度后有、如来灭度后无、如来灭度后亦有亦无、如来灭度后非有非无,这是第三类四法。身是命、命是身(即命与身是一体),命是他法身亦是他法(即命与身互为他体),这十四法,世尊没有表示,为此称为无记法。以所说的道理,证明如来自性寂灭,体性空性,无有空不空等四边,同样也不具有常无常等四边。由于不具故如同石女儿的蓝色与白色一样,世尊没有授记世间四边。如同如来不具有这四种一样,如来也不具有有边、无边等。
现在说明如来灭度后有等四种分别也不存在:
邪见深厚者,则说无如来,
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
耽著严重者,以强大的执著生起如来存在的分别念,并对如来涅槃,进行分别:如来灭度以后不会不存在,如来不可能相续中断,如此分别作为见解。
自性空的缘故,何时也没有如来:
如是性空中,思维亦不可,
如来灭度后,分别于有无。
如同妄加思维虚空中有图画一样,意思就是说这种分别法并不存在。为此,如来自性寂灭,无有自性,超离一切戏论,智慧浅薄者才分别常无常、有无、空不空、遍知非遍知等。
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
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
戏论是有实法的果,如来无有有实法,怎么会人于戏论呢?因此,如来超离戏论。是无生的自性,自性不成他法的缘故无有灭尽。邪分别者,以自我假立的垢染使心有垢,以种种非真实的妄念差别而对如来佛陀出有坏这般进行戏论,他们以自己的戏论毁坏,不会见到功德圆满的如来。所以,如尸体般的他们见不到此论中所讲的如来,如盲人不见日。因此,世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见诸如来。诸佛见法性,导师是法身,法性非所知,彼者非能知。”为此,安立如来是众生世间所假立的。
如同有情世界无自性一样,类推器世界也无自性:
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
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
关于众生如何无有自性,在《观因缘品》等中已宣说。经中云:“常无生法即如来,一切法皆同如来,凡愚心者执著相,行持世间无有法。如来无有漏,是如善法影,此无如来者,世间见影像。”《般若经》中也说:“尔后彼等天子问具寿尊者须菩提:“圣者须菩提,彼等有情如幻抑或非幻?”具寿须菩提告彼等天子言:“天子,有情如幻。天子,有情如梦,天子,如是虚幻与有情彼等无二,不二。如是梦与有情彼等无二,不二。天子,一切法皆如幻如梦。预流向亦如幻如梦,预流果亦如幻如梦,如是一来向、一来果、不来向、不来果、阿罗汉向皆如幻如梦。阿罗汉果亦如幻如梦。辟支佛如幻如梦,辟支佛本身亦如幻如梦。真实圆满正等觉如幻如梦,真实圆满正等觉本身亦如幻如梦。”尔后彼等天子问具寿长者须菩提:“圣者须菩提,真实圆满正等觉亦如幻如梦否?真实圆满正等本身觉亦如幻如梦否?'须菩提答言:“天子,涅槃尚且亦如幻如梦,何况余法?'天子问:“圣者须菩提,涅槃亦如幻如梦否?”须菩提答言:天子,设若有超胜涅槃之一余法,彼亦如幻如梦。如是梦与涅槃此等无二,不二。'”
月称论师亲造之《显句论》·第二十二观如来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