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8 第三十八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解释颂词: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2、“一华开五叶”,有哪
查看更多2023-03-20
民俗学-坛经(索)10付嘱品37 第三十七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六祖教诫门人,弘扬佛法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2、著相和执空,分别有哪些过失? 【修行类】
查看更多2023-03-19
哲学-中观庄严77 第77课 按照中观派的理论进行分析时,假相唯识宗的观点在名言中非常不合理,前面已经讲了真正认知对境不合理,下面讲假立认知对境也不合理的道理。
查看更多2023-03-19
哲学-中观庄严76 第76课 前面已经讲了,按照假相唯识宗的观点,外境行相根本不存在的话,你们这种独一无二、像水晶球般的识怎么能感受外境千差万别的种种行相呢?面对这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5 第75课 前面已经讲到了,唯识宗异相一识派的观点不合理,因为外境具有各种各样的形象,心识却是一个本体,这种观点与裸体外道没有差别。颂词中引用珍宝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4 第74课 巳二、破相识等量之观点: 倘若承许识,等同相数量, 尔时如微尘,难免此分析。 倘若说:外境行相有白、红、蓝等八种颜色,那么,执著它的识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3 第73课 前面已经讲了,相识各一派的观点,不仅在胜义中不合理,而且在名言中也非常不合理。因为他们认为外境行相是一个,执著此种行相的识也是一个,也就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2 第72课 有关阿赖耶识的问题,对于我们宁玛巴自宗来讲非常重要。本来中观与密法的见解,或者说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释迦牟尼佛的所有教法都是圆融无违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1 第71课 前面经部宗、有部宗以及外道的观点已经破斥完毕,下面讲“破许外境不存在”的唯识宗的观点。 大家应该清楚,唯识宗可以分随教
查看更多2023-03-18
哲学-中观庄严70 第70课 前面已经广讲了外道和内道所承认的实一之识根本不存在的道理,现在对这两个问题加以结尾。 寅二(以说共同实一之识不容有而结尾)分三:一
查看更多2023-03-17
哲学-中观庄严69 第69课 无论印度还是藏地,外道与佛教都是经常发生冲突,麦彭仁波切说:这可能也是一种缘起。因此,如果对佛教有非常大的损害,则应该以教理等各种方法来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9宣诏品36 第三十六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菩萨所欢喜的四法有哪四法? 2、“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
查看更多2023-03-17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5 第三十五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什么是佛说的真常之道?什么是佛说的真无常义? 2、依年龄而分,沙弥分为哪几种? 【修行类
查看更多2023-03-15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4 第三十四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弟子对上师过于赞叹是否合理?为什么? 2、解释原文:正剑不邪,邪剑不正。 【修行类】 1
查看更多2023-03-15
民俗学-坛经(索)8顿渐品33 第三十三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神秀大师派谁去曹溪听法?是如何嘱咐的? 2、解释偈颂: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
查看更多2023-03-15
民俗学-楞严4卷41 第41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今天讲《楞严经》,明天没有课,下个礼拜的话,跟前面一样的。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