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3
哲学-中观庄严15 第15课 《中观庄严论释》当中,从外道一直到中观应成派之间,对胜义谛和世俗谛如何承许的道理,前面已经作了简略介绍。 讲到这里,有人不免心想:作为
查看更多2023-01-22
哲学-中观庄严14 第14课 在《中观庄严论释》总义当中,麦彭仁波切在前面讲道:“所有经论当中安立二谛的方法有两种。”所有,也就是指很多。比如说:所有的人
查看更多2023-01-19
民俗学-坛经(索)6忏悔品23 第二十三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什么是忏?什么是悔? 2、按大乘共同的解释方式解释颂词: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
查看更多2023-01-19
民俗学-坛经(索)5坐禅品+6忏悔品22 第二十二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什么叫坐禅? 2、什么叫禅定? 3、分别解释什么是自性五分法身香? 【修行类】
查看更多2023-01-19
哲学-中观庄严13 第13课 《中观庄严论释》的总义当中,麦彭仁波切已经讲到了抉择中观见解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观察。 我们也不要认为:以世俗谛作为观察对境,其观察的
查看更多2023-01-19
哲学-中观庄严12 第12课 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中观庄严论释》的总义当中,前面讲依他起时,麦彭仁波切引用“菟丝草”这一比喻作了说明,教诫我们一定要分开
查看更多2023-01-19
哲学-中观庄严11 第11课 现在我们正在讲《中观庄严论释》的总义部分。上面已经阐述了外道以及内道声闻缘觉乘和唯识宗对二谛的观点,今天继续讲有关二谛的重要性。
查看更多2023-01-19
哲学-中观庄严10 第10课 现在正在学习《中观庄严论释》的总义,也就是《中观庄严论》所讲的内容,前面已经大概叙述了胜义谛和世俗谛的道理。关于二谛,由于各宗派的智
查看更多2023-01-18
民俗学-坛经(索)4定慧品21 第二十一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请分别解释无念、无相、无住。 2、‘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此文出自
查看更多2023-01-18
民俗学-坛经(索)4定慧品20
第二十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解释原文: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
2、何为一行三昧?
【修行类】
1、六祖是
2023-01-18
哲学-中观庄严9 第9课 现在正在宣讲《中观庄严论释》的总义部分。在这里,首先要通达胜义谛和世俗谛,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学习中观和俱舍的时候都讲过,大家应该会明白。
查看更多2023-01-18
哲学-中观庄严8 第8课 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总义部分当中,现在正在介绍外道观点。尽管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持顺世外道观点的人
查看更多2023-01-18
哲学-中观庄严7 第7课 按照那烂陀寺班智达的传法方式———造论五本来讲,第一个问题,这部论典的作者是谁;第二个问题,这部《中观庄严论》为什么样的
查看更多2023-01-17
民俗学-坛经(索)3疑问品19 第十九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解释偈颂: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解释偈颂: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修行类】
查看更多2023-01-17
民俗学-坛经(索)3疑问品18 第十八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为什么有时说娑婆离极乐很近,有时又说很远? 2、请解释原文“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
查看更多2023-01-17
哲学-中观庄严6 第6课 麦彭仁波切按照那烂陀寺班智达的传统,以造论五本的方式宣讲了这部《中观庄严论》。其中“由谁所造”,也即《中观庄严论》的作者&m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