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3
民俗学-极乐愿文104 第一百零四课 在如今的末法浊世,众生积累了许多佛制罪和自性罪,从很多人的行为来看,死后必定会堕入恶趣。往昔佛陀曾取了少量尘土放在指甲上说:&l
查看更多2022-11-23
民俗学-极乐愿文103 第一百零三课 下面继续讲祈祷佛菩萨遣除违缘的道理。 首先看一则度母的公案。依靠祈祷度母遣除违缘的故事在藏地特别多。以后方便的时候,我
查看更多2022-11-23
民俗学-极乐愿文102 第一百零二课 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根本,如果受持他的名号、向他顶礼,就能解除八难、十六难等世间的一切灾难。 有些人认为,念阿弥陀
查看更多2022-11-23
民俗学-极乐愿文101 第一百零一课 戊四、发愿自己最终成佛: 愿我寿命尽立即,于彼刹或他净刹, 获得无上正等觉。 愿我在极乐世界的寿命完结后,依靠福慧二资圆
查看更多2022-11-21
民俗学-坛经(慈)智慧品5[3-3] 【《六祖坛经》释义 智慧品 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莫百物不思!当令念
查看更多2022-11-21
民俗学-坛经(慈)智慧品5[2-3] 【《六祖坛经》释义 智慧品 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 “若识本心,即是解脱”,如果我
查看更多2022-11-21
民俗学-坛经(慈)智慧品5[1-3] 慧灯之光《六祖坛经》释义5,智慧品5 各位佛友,大家晚上好,现在我们开始讲今天晚上的课。 首先请大家发菩提心,我们每次听课之前、打
查看更多2022-11-21
民俗学-极乐愿文100 第一百课 现在正在讲极乐世界的功德,大家应该一边思维这些功德,一边发愿往生净土。发愿往生净土很重要,如果我们现在不发愿,生病或者临终时要想到
查看更多2022-11-21
民俗学-极乐愿文99 第九十九课 在思维刹土功德而发愿中,总说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别说。 己二(别说)分二:一、器世界之功德;二、情世界之功德。 庚一分三:一、
查看更多2022-11-21
民俗学-极乐愿文98 第九十八课 在听课的过程中,身体的威仪要如法,内心要具足恭敬心,应当放下一切琐事、专心致志地听闻。在《大圆满前行》中,闻法规矩中讲到:首先要发
查看更多2022-11-18
民俗学-极乐愿文97 第九十七课 庚四、愿赴其他清净刹: 以无碍神变,愿上午前赴, 现喜具德刹,妙圆密严刹。 往生极乐世界后,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可以很快获得一
查看更多2022-11-18
民俗学-极乐愿文96 第九十六课 在发愿往生后所获之功德中,昨天讲了愿获得妙相随好身,下面讲愿断除疑障。 庚二、愿断除疑障: 因疑不往生,于五百年中, 虽具乐
查看更多2022-11-18
民俗学-极乐愿文95 第九十五课 己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无解轮回海,如罪犯脱狱, 愿义无反顾,趋往极乐刹。 无始以来,众生沉沦于无有解脱的轮回大海,愿我们像
查看更多2022-11-18
民俗学-极乐愿文94 第九十四课 如果想往生极乐世界,就不能贪执财富、亲人甚至自己的身体,这些贪执会障碍自己往生,因此人活着时就要通过各种方法息灭贪执。下面继续
查看更多2022-11-18
民俗学-极乐愿文93 第九十三课 下面讲发愿不贪执亲友与财食。 食财亲友朋,无常如梦幻, 愿毫无贪恋。 饮食、钱财和亲友皆是无常的,犹如梦幻一般,愿我们对此
查看更多2022-11-17
民俗学-坛经(慈)智慧品4[3-3] 【《六祖坛经》释义 智慧品 各自观心,令自本性顿悟。若不能自悟者,须觅大善知识示道见性。】 “各自观心”,大家应该去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