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3卷36
第36课
(听打稿,仅供学习方便)
我们今天继续讲《楞严经》。
前面大家应该记得,讲到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十八界以后,当时阿难问:“佛陀不是在很多的经典里面讲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怎么现在说,也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什么意思呢?”
佛陀就告诉阿难尊者:“其实我前面说的因缘生,是对声闻、缘觉,对小乘者而讲的。现在我用第一谛的观点来讲,这样的因缘生也好,自然生也好,这些都不存在的。
那如果不存在,因缘产生是怎么解释呢?其实解释很容易,四大和合的因缘生呢,它有它的一个原理。但是我说的非因缘生、非自然生呢,也有原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诸法因缘生”,可以说的。在世间的名言当中,确实也是诸法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的。但是如果真实义来观察的时候,因缘和合的道理,其实也是没有的。不管是从地大也好,火大也好,水大也好,还有风大、空大还是见大、识大等等,这样来解释的时候,都不可靠的。
所以我们下面进行分析。大家应该记得我们上一节课当中,把地大因缘而产生的道理,已经讲完了,今天我们就讲火大。
佛陀告诉阿难: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下面我们分析地、水、火、风里面的火大。
“火大的本性,火大实际上也是无我的。
藏文和其他里面也说“无体”。
“火大其实没有一个自我的本体,没有体性,它完全只是依赖于诸因缘而产生的。”
其实“诸因缘而产生”,像以前其他的有些经典里面所讲的,只要是因缘而产生,这些法都不可能真正有实性的。“诸法众缘生,故自无定性。”诸法从因缘而产生,它决定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性,不可能有的。
那么火性是什么呢?是依靠因缘而产生的,所以它不可能有它的体性。怎么没有呢?下面让他观察。
“你观察一下城中,如果还没有做饭的人家,那一家准备做饭,在厨房里面用炊爨开始烹调,厨师开始做饭。”
做之前,必须要生火。如果没有火,什么都没办法。有一次我想自己煮个面,煤气怎么样打也是不能打开,就没办法。然后怎么办?是不是在电炉上做,结果面也找不到。原来有些人害怕老鼠弄脏了,锁在不知道什么箱子里面。所以什么都没有吃到,火也没有,面也没有,回来只有揪糌粑。
所以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的,要想做饭,做饭的时候,他“手持阳燧”,阳燧应该指的是火镜,或者以前说的依靠那个,对着阳光。以前我们小的时候,把瓶子的瓶底切出来,然后对着阳光,下面放比较干燥的牛粪,一下子就可以冒出火来。
火镜,然后依靠阳光,这两个因缘具足的时候,阳光照射到这里,然后就可以出现火,相当于是这样的。
“手里持着阳燧,或者说是铜镜,在太阳面前,可以依靠艾草求火。”
这样的因缘,如果观察也是不可能得到的。
然后佛陀告诉阿难:
阿难,名和合者,
“同样的,名和合者也是这样的。”
依靠火镜和依靠阳光、依靠艾草,未经观察的时候,好像火可以显现的,但是你真正去观察的时候,这种和合也得不到。怎么得不到呢?
“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
下面也是当场的一个比喻,说是:
“阿难啊,我们所谓的和合,就像我和你们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现在聚集在一起。那么现在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我们叫僧众,僧众和合在一起。”
但是这也是未经观察的一种说法,如果真的去观察的时候,
“‘诘其根本’,我们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和僧众,如果你真的去寻求它的根本,去观察,其实这一千二百五十个,各各都有自己的身体,都是分开的,没有什么和合的。而且每一个比丘,他所生的地方,有些可能已经多少岁,有些是年老的,有些是年轻的等等。还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种姓,自己的种族,还有自己的名字。”
这样的话,我们所谓的和合僧众,大家在聚集一起,但是你各自去分析的时候,确实各自都分开的。如果各自的分开,各自的分开的上面没有一个因,那和合也是不可能有的。
中观里面有很多观察的方法。
下面就讲一个比喻:
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卢频螺,迦葉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
“我们僧众当中,如舍利佛,他是婆罗门种姓的;优卢频螺尊者,是迦葉波种;乃至阿难尊者,瞿昙种姓。”
光是从种姓方面讲,肯定长相方面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舍利佛,舍利,我们藏文当中是室利罗。它是一种鸟,鹙鹭,它眼睛特别好,所以舍利子母亲的眼睛,就像那个鸟的眼睛一样,特别好,圆圆的特别好。后来人们都以相似的理由取名为舍利。他是舍利的儿子,所以叫舍利子。
在印度的传统当中,很多都是因为母亲取名也有。现在西方,克林顿.希拉里,希拉里.克伦顿,也有夫妻的名字在一起取名的,也有这样的。但藏地和有些地方,以父亲为种姓,这样取名的也有。
还有优楼频螺尊者,翻译出来好像是木瓜林,木瓜林尊者,他也有一些相似的名字。他是什么呢?迦葉波种姓,也叫做龟(Kurma)族,是吧,龟是乌龟的龟。他实际上是印度的,包括印度教,吠陀派。他们说是世界创始者有七大仙人,七大仙人之一。所以说他后来的种姓叫做迦叶波种姓。
藏文当中是迦叶,波字没有,是不是掉了?不知道,应该可能需要吧。他是迦叶波的种族,就像婆罗门种姓一样的。
“乃至阿难”,乃至阿难尊者,阿难尊者是根嘎沃(藏音),意思是大家都欢喜。翻译出来叫做庆喜,庆祝欢喜,为什么呢?当时他降生的时候,他父亲刚刚听到了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
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是29岁出家,在尼连禅河旁边苦行六年。35岁的时候,释迦牟尼佛35岁的时候成道。在菩提迦耶成道。当他成道的那个消息传到他们家族当中的时候,刚好阿难尊者已经降生了。
他长大以后,应该是佛陀55岁的时候,他开始成侍者。然后一直到佛陀圆寂,80岁或者81岁。阿难尊者他承侍了佛陀二十五年,应该是承侍了二十五年。当时佛陀圆寂的时候,阿难也是四十来岁。他是20岁的时候当佛陀的侍者,他是佛陀最小的一个堂弟。
他是瞿昙种姓,瞿昙怎么讲?我们《中论》当中也是讲“瞿昙大圣主”,龙猛菩萨最后有一个顶礼句。
瞿昙,藏文里面叫果达玛(藏音),有些藏文当中是果达两个字,有些是果达玛,外道称呼佛陀的时候:“果达玛”,好像特别不恭敬的。
瞿昙,好像是甘蔗种姓,为什么说甘蔗?以前是《菩萨本生经》有些经典里面说,其实他的家族整个来源好像是一个仙人,他老了以后,最后走不动了,他的弟子把他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挂在树上,然后去找食物去了。找食物去的时候,有一个猎人,看到认为可能是一个鸟还是什么的,然后就开始射箭,结果流下了血。血流淌的地方,长了两棵甘蔗树,甘蔗树被日光晒、晒、晒,最后好像,怎么讲的?日光晒了以后,好像就出现两个童子和童女。后来童子叫甘蔗王,释迦族的种姓的开始就是这样的。
刚开始叫做是果达玛,或者也有这样的,后来好像那个童女成了他的王妃。
所以有时候整个历史来讲,反正我们讲《如意宝藏论》的时候也有,人类最初的中心,也带有神话的色彩。还有一些也是有比较奇奇怪怪的。
所以说,释尊的种姓,如果解释起来,有些觉得不是特别的理想,所以外道就经常也是叫果达玛,直呼他名字,这样的也有。刚开始叫甘蔗主,或者说瞿昙主,这样的,但后来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叫释迦族。
刚开始鹿野苑五比丘的时候,当时五个比丘,看到释迦牟尼佛来的时候,大家都是很不恭敬的:“啊,瞿昙你来了。”大家对他特别不恭敬,但后来才发现佛陀已经成就了。
所以在这里,阿难尊者,实际上是瞿昙种姓,瞿昙种姓也叫做是甘蔗族种姓。
刚才说和合,实际上真正去观察的时候,所谓的和合是不成立的。
佛陀告诉阿难:
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
这三个,“刚才说火是依靠这样的因缘和合而产生的。那这样的话,手里持着的火镜也好,前面用的阳燧,是吧?”
有时候可能为了不重复,藏文当中都是一样的。
“火的这种镜子对着太阳,求火的时候,火如果产生,那这个火是从刚才那个阳燧或者是火镜当中出来的?还是艾草当中出来呢?还是从太阳当中出来?”
我都记得小的时候,当时我自己基本上记得到的时候,火柴是很少很少的,火柴很少的。每个人腰带上有一个小袋子,根据富裕程度,如果富裕,上面有一些银子的花儿,这样的。如果不富裕,那个叫做火镰、火石还有一个叫火燧,火燧是艾草,都装在里面。
本来我想今天PPT给你们看一下。现在很多藏地,包括结婚的时候,装饰,其实是这些上面多加一些银子而已。男士一般在身上带的有两个口袋,一个是装打火器的,打火的那些用具。还有一个,装针线,有一些。一般女士身上,到时候给你们可以看一下。现在不是女士经常用银子、金子做出来的那个长长的钩钩,挤牛奶的时候把奶桶挂在自己的腰带上,必须要有这样的两个勾,然后把奶桶这样挂上以后,不会掉下去,不然双手都要挤牛奶,知道吧,挤牛奶是这样的,有些挤的很快的。
后来它就延伸银子做的,金子做的,现在很多装饰品是这样的。所以那个火器,可以说是打火器。我们以前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火铁跟艾草小小的放在这里,然后上面有火石,白色的,然后对它进行摩擦,进行摩擦的时候,火星散发,火星落到艾草上面的时候,然后就开始出现烟烟,烟烟马上变成火,更多的其他比较干燥的东西放在那里,然后就吹,马上火就生起来了,跟非洲的做法基本上形式大同小异。
以前应该也是这样的,艾草和火镜,火镜可能是火铁,还有火石,它是依靠阳光来取火的。取火的时候,以前有一些是依靠阳光来取;取水的时候,依靠月光来取水。以前的传统当中是有这样的。
那么这样的话,佛陀问,火从镜当中来的,还是艾当中来的,还是日当中来的?
阿难,若日来者,
“那么如果是从日当中来,”太阳当中来的话,
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
他说:“如果太阳当中来,太阳的阳光照射以后,手里面的艾草都可以燃烧起来。那这样的话,实际上阳光普照到整个大地的时候,那‘来处’的包括一些树木,林苑,还有花草这些都是会经过的,那这样的话,它们也都应该焚烧。”
这也是一种推理。如果火真的是从阳光当中来,阳光与其他的干燥物同样也是接触的。这样接触的话,它既然对艾草可以燃烧,那其他的包括树木,外面的草物,这些为什么都不燃烧?确实它能烧,而且阳光也是射到其他的物体上面,为什么这些不说焚烧?
这是一个观察。
第二个方面:
若镜中出,
“如果你说不是从太阳当中来的,从刚才手中的火镜当中来的,”
自能于镜出燃于艾,镜何不镕?
“如果火是镜当中来的,镜有燃烧性,它对艾草都能燃烧,它自己的本体为什么不会燃烧? ”
艾草是可烧的东西,如果它真的是火的本性,火镜一直在自己本体当中住着,这样短短的时间当中跟它摩擦的时候,把艾草都烧得完,那自己为什么不烧,这样的。
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
“你手里持着火镜的时候,你感觉上肯定是没有什么热的本性,如果这样,那怎么它自己的本体会燃烧呢?也没有的。”
因为我们手里面拿着的火镜,它肯定不是燃烧性的,不是燃烧性的话,它自己的本体是没办法融化的。如果它没办法融化,为什么它是跟其他的艾草一起就会焚烧。这个道理,是一种反问。
第二个观察方法。
第三个方面的观察:
若生于艾,
“如果火生于艾”,
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
如果说是从艾草上面产生,“那何必借助太阳和火镜,这两个都是要相结合,不需要它们嘛,因为艾可以产生火。”
可以产生火,只是拿一个艾就可以了,在那里都可以产生火。所以现在的艾草垫呐,这些也不敢用了,如果这样,它不需要其他的因缘,火是在艾草当中自己产生。
这样的话,实际上也是不合理的。
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
那你再详细地去观察一下,阿难尊者你再观察一下。
“火镜放在手里拿着的,然后太阳挂在高高天空当中,艾草它本身是地里面长出来的,一个是在人的手里,一个是在天上,一个在地上,这样不同范围的三个不同事物,那火怎么从远远的地方,悠悠荡荡的来到这里来,跟他们结上缘,然后产生火?”
这个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说,如果真正是因缘而生,那因缘而生的这种观察也可以这么说,如果用义理观察的话,其实所有我们世俗法当中的包括种子和苗芽之间的差别也好,原来是依靠火镜而产生,现在我们用打火机或者是用火石当中产生的这些火,其实是很奇妙的一种因缘。
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
“因为太阳和火镜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现在地上的镜子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多少公里,非常遥远。这样它们两个因缘和合根本没办法的。所以火光不应该无中自有。”
怎么会是无缘无故而来?因为他们两个之间接触,他们两个之间会合,他们两个之间的这种因缘,怎么会来的?怎么来的?所以这个确实也是很难用义理来说服。
那到底是什么样呢?下面真正的火的本性实际上是这样的。这个分析,前面地大的时候也说了:
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他说:“其实你们凡夫人,根本不知道这个道理。其实所谓的火,在如来藏的本性当中,它有火的这种本性。火的本性实际上是空性的,这种空性在因缘具足的时候,真火可以显发,可以显现的。”
那显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清净和本然,藏文当中是自性、光明,可能清净是自性、空性方面讲的。光明是本然的。
意思就是说:“火的本体空性和自性光明的这样的因缘,周遍于整个法界世间当中。”
所以现在为什么火在因缘具足的时候,它可以燃烧起来,但是火的本性是找不到。这个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我们的法界如来藏,如果要说得深一点,跟如来藏和法界,或者是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这个道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如果这个你没有搞懂,再怎么样千言万语,始终是没办法说得特别清楚,肯定很难清楚的。
所以刚才讲我们众生不知道,其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者说是“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这个道理,我们说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或者说光明的道理也是一样的,“现空无二”或者说“明空无别”,等等,这些道理是一样的。
这样的道理: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那么火的本性周遍于法界的原因,“随着众生的心应该产生各种不同的所知的量。”
因为我们众生,可能地狱众生它看到火燃烧它的身体;天界众生,看到火是甘露的本性,或者说有清净众生,包括火,是父母的本性,这样的。
所以你看火,因为每个众生因缘不同,有一个汉地大师做的,叫做《性善恶论》当中讲,地水火风的很多的道理都讲了。比如说缘火,修善法,那么这样后来它出现各种正业,正业依靠火,对你自身,比如说带来各种各样的光明、快乐等等。还有它的依业,那也是整个环境出现光芒、七宝,像极乐世界的这种依靠火大而成熟的各种清净的现象。
如果是缘火修恶业,产生恶业的话,那它的正业,实际上出现地狱的火,饿鬼的火,很多燃烧自己身上的火,等等。如果是依业,环境上也出现各种各样的,外在全部都是火焰。
包括我们现在在座的人也是地水火风的感受是不同的,有些人讲火还是挺好的,对身体的滋养也好,包括吃饭,吃的饭呐,什么都热一点呐,包括我们的光明,灯对你带来的温暖、开心、快乐、光芒,就这样的。
但有些人业力不同,火可能给你带来,比如说高血压,发热,或者说是高烧,还有包括灯火,有些人是一开灯就眼睛根本不行。
同样的一个火大,但是它带来的这种快乐和痛苦跟我们的业有关系,这里“随众生的心”呢,火的本体,在如来藏当中,它是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但是随着众生的业呢,在它面前显现的,带来的这种快乐和痛苦的因缘确实是不同的。
所以火大对大家带来的这种快乐很重要,当然也是跟我们造的善业和恶业有关系的。
我在想,这几年我们学院的电,都还算是可以的了。以前是我们火大方面还是很费力的,捡牛粪,采树丫丫。我看你们现在,虽然可能火大要用的话,要钱,但是开电炉啊,吃饭啊,很多都是什么,有些人是条件太好了,微波炉、电炉、电磁炉、煤气啊,各种各样的。一个人,各种各样的条件,跟我们刚来学院的时候——确实我们当时的煤油灯,我们最幸福的是煤油灯的煤油还有一点。煤油慢慢慢下来,火大的光明就没有了,我们还是很痛苦的,又要步行去县上买,再背下来。
现在我们这里光是到商店去买都是很痛苦的,人有时候好像什么都可以随着它的因缘来的,稍微一天晚上没有灯:“哇!为什么没有灯?为什么?这是什么原因,你们这些发心人员,这些电工,为什么是不好好弄好?”
其实有些时候真的要爱惜,尤其我希望我们有一些道友也好,不管是公共的灯也好,这些的一定要珍惜。
像以前去新加坡,比如说你在厨房里面干个什么事,然后回来到卧室这边,他们马上说厨房里面没有关灯,没有关,就这样的。我们这边,好像一晚上,好几个空房子全部开着灯,其实这是很浪费的。应该是你去厨房里面的时候,把厨房里面的灯打开。然后你离开厨房的时候,应该关灯,包括你有牛粪棚,卫生间什么。
我们这里有些人好像没有节约的概念,人家那新加坡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以前是四小龙国之一,但是他们还是很重视,西方很多国家也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包括经堂也好,还有很多自己所用的电器,不用的时候,必须把它关掉。
不然我们僧众每年,确实是包括电费,去年我们电费最后都是用了好几百万,最后解决这个问题也是谈了好长时间的。所以不管是电也好,还是很多方面,应该是来之不易。
像我们甘孜州的高压电,整个过电,其实在修的过程当中,我听当时的领导说每年都死特别多的人,因为在山上做比较高危的一些工程,在路边也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驴,它们运那个水泥钢筋也是很痛苦的。
所以我们现在上课的时候都是不用自己的灯,或者是我们晚上看书、背书的时候,不用像以前的高僧大德那样点一点香,点一点酥油灯来看书,你开灯很理所当然的。其实这些也是很不容易的。
尤其是我们现在学院的光明,我们这边的发心人,我们真正用了六、七年的时间,前一段时间我们后面稍微有一点收尾的工程。可能这边发心人员,前一段时间也跟大家商量了,看看怎么样。我们中心区有个别的工程没有做完,我们可能还要继续。
现在除了特殊的有些情况以外,基本上是所有的电压是特别稳的。而且我们的线,这些,以前我们的电,稍微里面开个什么高一点的电炉,用什么电器,保险丝马上就坏了。
现在我们还是用的是,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包括它的线,闸刀,还有我们里里外外的高压电和低压电的电杆,现在总体上是可以的。当时设计的时候,我们也担心是不是不美观呐,是不是不安全呐等等等。但是现在总体上是可以的。
所以火大,胜义当中是没有的。但是世俗当中随着众生的心,我们还是每个人都是也有应用的。
佛陀告诉阿难:
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
他说:“我们世间人应该知道,比如说一个人拿着火镜,在那里依靠太阳照射,在那里,火都可以产生。”
“遍法界执”,这个原因是什么?如果遍满法界,我们去求,憨山大师还是谁,“遍法界执”,把执解释成求,因为遍满法界了,其实火的本性有的,只要我们去接受的时候:“满世间都可以产生火的,整个遍法界都有地、水、火、风的本性,这样的话,满世界当中,不管那里,这个因缘都是可以有的。”
起遍世间,宁有方所?
“遍世界当中哪有一个固定的方所?”
这里有火,这里没有火,是没有的。在任何一个地方,因缘具足的时候,它都可以产生的。就像我们人,如来藏当中它有很多的智慧。所以再笨的人,让他学英语,让他学日语,让他学藏语,让他学汉语,让他学什么样的技术、技能,他多多少少都会学一点,因为他的如来藏当中有这样的这种资源,这个原因。
同样的道理,法界当中,地、水、火、风的这种本性,它的这种性有的。所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这样的因缘具足的时候,火大可以产生的。
就像我们众生,现在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因缘具足,善的因缘具足的时候,善的火就可以出现的。就像我们喇荣,现在好的因缘具足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灯。如果我们有恶的一些因缘具足,可能会发生火灾,或者说是变成饿鬼的焚烧内脏的火,或者说地狱的焚烧内外的这种火,有可能的。所以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
你看这里也讲了“起遍世间,宁有方所?”主要是什么呢?
循业发现!
“随着众生的业,它就现前的。”
随着众生的善业,现前火大,变成让你得到快乐、光明。然后随着你的恶业,火大的这种因缘就变得让你痛苦、不快乐、焚烧这样的。所以: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
“其实世间无知、惑,都是因缘或自然性而生,这些都是心识分别的这种计度,我们分别念的这种妄想所导致的。”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只要你言说,你开口说话的话,其实用语言来表达是很难的。真正火的本性,远离四边八戏的。”
不可能用语言和一种分别念进行描述,或者说是表示的,真正它的本性是这样的。
所以佛陀给阿难说,真正的火是这样的,你也没办法说的,我也没办法说的,但是暂时众生妄想分别念面前,可以说它是因缘而产生也可以说,自然而产生也是可以说的;不是自然也可以说,不是因缘也可以说,怎么说都可以,但实际上火大的本性就是这样的,
这是对火大的一个分析。然后下面我们跟水大也分析一下,好像这个也不太难,基本上逻辑推理都是一样的。
佛告诉阿难: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
“水的本性,实际上是没有固定的,它的流息,无有恒常的。”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水,它肯定不可能是恒常的,不可能是常有的。
下面讲一个比喻,几个仙人。
如室罗城,迦毗罗仙、
“迦毗罗仙,头发是黄色,黄发外道,头发是黄的,这样的外道仙人。”
斫迦罗仙
“还有叫做斫迦罗仙,斫迦罗仙叫圆轮,可能形状上面讲的,是圆圆的轮子。”
他们觉得整个宇宙世界,是一个圆圆的东西,圆满的,所以他的观点上面这样分析的。
还有一个仙人叫:
及钵头摩
“钵头摩他叫做莲池,莲花池,在莲花池的旁边生活、修行,所以叫莲池,也叫做钵头摩仙人。”
还有一个叫做是:
诃萨多
“诃萨多,叫事水仙人,意思是他在河边生活、修行。”
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
“他们这些幻化师,他们求水的时候,‘太阴精’,应该是依靠月亮,应该是月亮的精华,应该是月光,还有用幻化的药,这两个结合起来开始求水的。”
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
“那么这些大师,‘白月昼’,应该十五还是上弦月那个时候,手里拿着‘方诸’,方珠的诸器,珠子的珠,方诸意思是水镜,刚才靠着太阳的是火镜,方诸实际上是取水的一种器皿。好像南怀瑾写的方诸,如珠子一样。珠子应该是一个水镜,这个当中,月中求水。
当然刚才依靠太阳的光芒来求火,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接受。但是这个可能——当时因为很多依靠幻师,依靠幻师也有这样求水的现象。因为现在不是很普遍的,依靠月光来求水。虽然月亮是水性,太阳是火性。这个包括历算,包括易经呐,很多当中都是这样说的。但是清凉是有的,有没有真正流水,也许可能因缘具足的时候应该是有的。
也没有说是所有的人,可能幻化师,依靠各种幻化,依靠水珠子,在月光下,依靠月亮的精华,水可以产生。
不过现在的科学家和现在的很多分析家,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因缘可以创造。这也并不是不可能的现象,因为我们自己不懂:“这个不可能!”不能这么说,我们自己没有看到,就说不可能,不能这么说。
所以我们虽然没有看到过,对着月光,然后取水,这种现象没有看过,但是应该是有的。
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
“刚才那个水镜当中产生还是空中产生,从月亮当中产生的?”
然后告诉阿难,
阿难,若从月来,
“如果你说是月亮当中产生,”
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
他说如果是月亮当中产生,“那么遥远的地方的月光,让那个珠子里面的水,珠指的应该是刚才的水镜,这里面的水都可以出来,那月光经过森林、草木这些,为什么是?刚才那个珠子当中都是可以流水,那经过草木、园林,这个时候应该也是可以‘吐流’,可以流水的。”
流则何待方诸所出?
“如果是流水,为什么要等待方诸?如果是月亮当中或者是刚才所有的林木当中出现水,那你为什么,何必呢?何待方诸所出呢?”
不流,
“如果你说不流,”
明水非从月降。
“你就应该明白了,水不是从月亮当中降的。”
最后推出来是这样的。这是第一个。如果从月亮当中出现,那不合理。
然后:
若从珠出,
“如果从珠子当中出现,”
则此珠中常应流水,
“如果珠子当中出来,因为它是水的本性了,那有了珠子之后,经常都是可以流水了,”
何待中宵承白月昼?
“那为什么是一直等待十五的那天晚上,月亮圆圆的时候,才可以出现,没有必要的。”
这是第二个方面的观察。
第三个方面,空的观察,是不是水从空当中出现的?
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
“如果你说是空性当中产生,那空性是无边际的,水也应该无边际的。”
如果水无边际的话,
从人洎天皆同滔溺,
“空无边一样的,水也无边,从人间到乃至天界之间,所有的这些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全部都是被水淹没了。”
因为空无边际的,没有一个不遍及的,那这样的话,空遍及的地方,水也遍及,水遍及的地方,那我们人世间全部都是被水已经淹没了,出现大水灾一样的。
云何复有水陆空行?
那这样的话,“为什么是分水陆空三个方面?”
有水的地方叫水的区域,没有水的地方叫陆地,还有空间,为什么是有这样的辨别呢?
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
“阿难,你好好观察一下,月亮在天空当中运行,然后珠子在你的手里面,还有承着珠子的水盘,有些人就开始托盘做准备,那这样的话,水为什么流到这里来呢?”
月亮在天空当中,然后水珠在有些人的手里面,然后水要流下来,下面可能专门也要托盘子的人。这里‘本人’,好像圆瑛大师还是什么,本人是指的是幻化师,这样说的。但也有一些人的注释当中说是本来在的人,拿着盘,在准备着,预备着,也有这样的解释。
意思就是说,你好好的观察以下,月亮在天空当中,珠子在人的手里面,然后再有些人拿着盘子:“快来水,快来水,呜呜呜……。”一直准备,如果这样的不同的分开的因缘,水从什么地方流到这里来?根本没办法的。从义理观察的时候,没办法的。
原来是用水、火这样来说的。其实现在我们确实是声音也好,视频也好,包括电视电影这些,因缘是非常奇妙的,只要具足的时候,能显现的。但是真正用义理观察的时候,也没有办法。
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讲密法,讲的时候,他不是后来眼睛看不到吗,就手里拿着录音机,因为他讲法的声音录在磁带上,就给他放。
当时法王如意宝,到国外去,一个讲很多年的小录音机,后来我得到了,得到以后,我现在放在朵芒寺的法王如意宝的纪念馆里面。那个磁带也是很小,经常法王一边拿着这个收音机,然后说你看这里面放个什么,当时青海的有一个歌手,叫德贝,后来他也死了。他说德贝的歌声,德贝人住在青海,然后这里发出来的声音。有时候法王灌顶的时候,或者讲一些窍诀的时候,把德贝的藏歌放一下:“你们想,听一下,看他歌手在那边,然后声音在这边,这个小箱子,怎么会把声音集合起来的,这个因缘是怎么来的,这叫做是奇妙的因缘,‘有因则生,无因则灭’,这个道理是这样的。”
法王当时还是经常用小录音机来讲。这里也是这样的。
比如说我们所谓的这种水,现在我们学院里面的水是很大的问题。前两天我去了解了一下,原来我们这边管的有一个管道,然后他们喇嘛那边管的一个管道,好几年前分的,结果他们的管理不好,全部都堵塞了。我们这边算还是可以的,但是现在还是不行的。你看三期公寓,一、二期公寓,有时候水大,怎么因缘具足都流不出来。很多道友都有点,比较灰心,不知道怎么样。
我看我们这边还是有个别的懂一些水工程,虽然你们很辛苦,但是可能还要再想一下。这么多的僧众,我是比较担心,未来我们水大,一直是因缘具足的情况下,在如来藏当中是有的。但是我们业力显现,有些地方的如来藏的水一直是流不出来。
有些地方,像龙泉水附近,这些的如来藏当中的水还是可以现前,但有些地方好像现在上午有,下午没有。我们几个公寓本来还是可以的,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具足的,但是水大,经常添麻烦的。
本来我们一期、二期,也是前一段时间开了好多次会,准备在旁边,准备做一个蓄水的不锈钢的、一个大的蓄水器,但是也要考虑很多的问题。
所以人类生存,有时候确实是——有些人的如来藏的水,随时都可以流出来。有时候人的如来藏的水不但流不出来,有时候还是不干净的。种种情况。
我的意思,看看我们这边的道友们,虽然有个别的,包括我们这边的有个别道友还是人力、财力一直在弄,但是有时候弄的效果,一直是好像越来越这样的。所以有时候我们现在学院里面,真的,人如果多了,这样以后,可能很多修行方面,生活上面,管理方面,现在我们还算是可以吧,至少是我们有个别的人一直是努力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在做,一旦这些无常了以后,不知道怎么样。
但这个应该是也有因缘的。大圆满前行里面说是什么,反正有很多相似的语言。
这个水大从何而来的?
月珠相远,非和非合,
“月和水珠两个之间的距离那么遥远,非和非合。”
不应水精无从自有。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道理应该是一样的。这是前面用在水方面。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下面会讲月光童子的公案。《楞严经》后面还是有很多讲这方面的。
一处执珠,一处水出,
“一处拿着水珠,一处地方可以出现水。”
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遍法界执,满法界生,
“只要遍法界中有这个界性,只要我们去求,那满法界,在那里都是可以有办法,只要是你的如来藏当中的水性,因缘成熟的时候,干地也是可以,在沙漠里面也可以出水的。”
如果你的如来藏的水干了,没有因,你去哪里都可能干渴的。
这个确实有差别的,包括我们在一个世界当中,还是有差别的。比如说是一栋楼里面,一个人的这种因缘好,水是一直不断的;有一家的因缘不好,那不管它的水管——其实我们自己修水管,这些自己也学一下,不要天天都是:“你们给我修水,你给我修电。”好像别人无条件的给你服务一样的,你自己也是。我们以前学院的,所有的保险丝,这些烧了,我都当时是保险丝很多都收在一起,方便,一个烧了以后又拿出来一个,把它接上。自己去修,当电工,哪有给你服务的人。
自己以后还是自己会,好好的弄。不然他们几个发心人员,确实有些专业人员也是很辛苦,他们也是需要睡觉的,需要修行的,需要闻思的,并不是专门到这里来给你打工的,对吧。
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不管在哪里,有业的这种因缘,会显现的。”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个意思好像比较明白,可以逃嘛,对吧。
这个讲到这里。
来源:微信公号意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