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量理宝藏5品观所诠能诠25-29科判颂词182-203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182、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所诠与能诠之证知方式)分三:
183、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一(破他宗)分二:
184、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一己一(破许自相为所诠)分二:
185、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一己一庚一、破许境自相为所诠;(第25+26课)
个别派系谓瓶等,外境自相是所诠。(第25课)
过去未来非所诠,彼者无有自相故。
若依名言诠自相,眼根等则无所需。
外境无有关联故,诸根不能执相属,
衔接所谓彼即此,乃伺察故是遣余。
最初应用关联时,虽已指示自法相,(第26课)
然于共相取名称,为用名言而立名。
若根能取杂语义,即使无名亦应知。
若谓随从根门意,见名混如无分别,
否则见觉境异体,了知外境不现实。
有无分别之二识,顿时取一照了境。
纵次第取然速疾,故诸愚者执为一。
186、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一己一庚二、破许识自相为所诠。(第26课)
识亦乃为自法相,是故命名不应理。
187、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一己二(破许共相为所诠)分二:
188、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一己二庚一、破许种类共相为所诠;(第26课)
若谓词语不诠别,类总所诠故无过。
189、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一己二庚二、破许名言义共相为所诠。(第26+27课)
外境无总设若有,于彼命名无需力。(第26课)
谓予与总有联系,自相命名知自相。
弃无必要能力总,于真自相立名称,
若言自相无边故,
无法立名此亦同。
雪域派与声闻宗,许名言义真所诠。(第27课)
于不相应行立名,如何了知无关色?
犹如诠说瓶子中,不能了知无关牛。
若谓虽然无关联,相同错乱而取境。
相同致误则时境,偶尔错乱非皆误。
此乃恒时错乱故,非由相同致错谬。
190、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二(立自宗)分三:
191、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二己一、法相;(第27课)
由名所知与能知。
192、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二己二、分类;(第27课)
由讲用者之差异,各各有二共有四,
讲时分析而精通,入时误为一体得。
193、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二己三(抉择彼义)分三:
194、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二己三庚一、建立名言共相真实所诠无有;(第27课)
外境与识为自相,二种共相乃无实,
此等四者非所诠,故胜义中无所诠。
195、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二己三庚二、无事而错乱命名之理;(第28课)
分别本性即错乱,浮现名言义共相,
于彼耽著为外境,彼即假立名所诠。
196、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二己三庚三、错乱应用而得照了境之合理性。(第28课)
迷乱习气熏染故,命名之时混合立,
名言时亦如是知,故虽错乱亦真实。
197、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三(除诤论)分五:
198、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三己一、遣与许真实共相为所诠相同之诤;(第28课)
谓名义若未遮他,则成有实为所诠。
胜义之中虽不遮,显现遮遣乃迷乱。
不许共相为迷乱,是故岂能同彼等?
199、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三己二、遣与许识自相为所诠相同之诤;(第28课)
若谓诠说分别像,则成心识为所诠。
自相反体非所诠,错乱假立乃无实,
是故为令世人入,于分别像立名已。
200、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三己三、遣与许不相应行为所诠相同之诤;(第29课)
谓若遣余总立名,则与不相应行同。
义共相若成实体,汝真实然为无实,
是故知无遣余境,则无所诠与能诠。
201、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三己四、遣若无所诠则成灭绝名言之诤;(第29课)
谓无所诠错乱妄,是故毁坏诸名言。
以错乱式取自相,是故名言实合理。
202、甲二乙一丙三丁三戊三己五、遣许错乱之关联不需要之诤。(第29课)
借助术语知关联,错乱关联无所需。
自相以及义共相,二者误解为一体,
纵于此三立名称,然无错乱无真名。
于此自相及共相,误为一体令趋入,
命名老人立名称,依此错乱取外境。
203、总结偈:(第29课)
名言真实所诠无,耽著所诠乃自相,
误为相属而实行,取境士夫不受欺。
量理宝藏=甲一、入论分支+甲二、真实论义+甲三、造论究竟之事宜。
甲二、真实论义=乙一、从总反体抉择所知+乙二、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乙一、从总反体抉择所知=丙一、所知境(1品)+丙二、能知识(2品)+丙三、彼识知境之方式。
丙三、彼识知境之方式=丁一、总及别之证知方式(3品)+丁二、显现及遣余之证知方式(4品)+丁三、所诠及能诠之证知方式(5品)+丁四、相属及相违之证知方式。
丁三、所诠及能诠之证知方式=戊一、破他宗+戊二、立自宗+戊三、除诤论+总结偈(203)
戊一、破他宗=己一、破许自相为所诠+己二、破许共相为所诠。
己一、破许自相为所诠=庚一、破许境自相为所诠(185)+庚二、破许识自相为所诠(186)
己二、破许共相为所诠=庚一、破许种类共相为所诠(188)+庚二、破许名言义共相为所诠(189)
戊二、立自宗=己一、法相(191)+己二、分类(192)+己三、抉择彼义。
己三、抉择彼义=庚一、建立名言共相真实所诠无有(194)+庚二、无事而错乱命名之理(195)+庚三、错乱应用而得照了境之合理性(196)
戊三、除诤论=己一、遣与许真实共相为所诠相同之诤(198)+己二、遣与许识自相为所诠相同之诤(199)+己三、遣与许不相应行为所诠相同之诤(200)+己四、遣若无所诠则成灭绝名言之诤(201)+己五、遣许错乱之关联不需要之诤(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