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前行备忘

前行备忘录5课2暇满难得

创建日期:2021-12-22

  前行备忘录5课2暇满难得

  《前行备忘录》【第五课/第二节】

  本日讲法要点

  1、无记的发心

  【无记的发心: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只是会求求法,并没有什么追求的目标,

  无记之发心,就是说行持善法没有丝毫目的。比如,有人说今天来了一位高僧大德,说他们要去谒见这位导师,有些人也就跟随着他们去看这位导师。他人在导师面前供些哈达,结一些缘,并供养一些财物,也就跟随着供养一些。但是即便从事了这样的善法,但由于内心是无记的状态,所以也就不会有什么利益。

  一般来说,修行人在精神提起来的时侯,行持善法时无记的状态较少,那什么时候最容易发生呢?就是在早上刚起床的时候,你们可以回忆一下,是否是这样?早上一起来迷迷糊糊的,口里虽然在习惯性地念诵,先发心:“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一切种智大觉果位。”口里虽然在念,但心里在想什么也不知道,完全昏昏沉沉的,也不知道口里在念什么。有时候可能是发心,又变成念莲花生大师心咒了,又变成念这个经、那个经的,这就叫无记之念,完全没有什么目标。

  在迷迷糊糊状态当中修直断,就这么眼睛闭上安住一下,就叫直断。要记住,还不如早上好好睡个觉,何必起来就这么走个过程?你这个过程让谁看?我想早上谁也不会来你家里看看你起来没有,修法怎么样等等。要是有人看的话,那只有做一个形象,即便修不了法也只有坐坐,不然怕他会(打香板)。像汉地,据说在禅院你要是不坐的话,会有监督的人拿香板往你身上打过来。但是我们早上的时候,即便你睡觉还没起来,也没人看着你。但就是为了走个过程,怕第二天早上被上师问到几点起床,不好意思说是九点钟起来,所以六点钟起来。但六点和九点期间是怎么修的呢?就这么修的,所以没有丝毫之利益。要记住,我们现前可不能欺骗自己,没有丝毫之利益。因为我们现前都不是三岁的小孩子,已经知道我们从事的一切事情意味着什么,没有什么目标的行持,那何必去追求这样的事呢?所以,这就叫做无记之念,并没有什么追求的目标。

  【就好比人熊模仿人、狗追着行人或者射空箭一样,既没有善的分别念也没有不善的分别念,华智仁波切说:这种无记发心连解脱的种子都播不下。我的上师说:既没有善的发心,也没有恶的发心,就是播下解脱的种子罢了。

  这个就好像是人熊模仿人(人熊指的是猿人),人在前面行走,猿人(人熊)就在后面模仿你的行为。但是它模仿你并没有什么目的,就是看到你在前面走,它觉得样子很好看,所以就在后面模仿。或者狗追着行人,比如我们出门的时候,有时候十几条狗在后面跟随。这些狗并不知道你会不会给它们一点吃的,没有一点目标,只是人在前面走,它也就跟在后面走,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当我们行持善法的时候,绝不能这样,一点利益都没有。

  有时候有些人会说,从汉地到高原地方,有些是为了求学佛法,但也有些就是觉得好玩,当时对佛法并不是很了解。到了高原之后形成了一种助缘,对佛法开始产生兴趣,觉得这也是进入佛门的一种方便。可是可以这么说,但要记住,当你在高原地方去谒见导师,乃至去朝拜神山,由于没有一个目标的缘故,当时的行为也没有丝毫之利益,(后面的行为另当别论)。就如同一个人往空中放箭,空中没有一个目标,因此就叫做乱放箭,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这都叫做无记之发心,既没有善的分别念,也没有不善的分别念。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这种无记发心,连解脱种子都播不下。”就是说像这种无记之念发心,即便行持善法,也不会播下一点成佛的种子,不会形成他的因。但是堪布昂琼的上师喇嘛龙多曾经说过,在这种无记之念发心的摄持下行持善法,应该有一点点能播下成佛种子的功德,就是说即便具有也是一点点。所以,我们以后在从事善法时,首先要观待自己的意乐,原因就在此上。

  当不具备一种好的发心时,即便行持善法,念诵经文乃至早上四点钟起床禅修,直至到达九点钟,五个小时的时间也没有丝毫之利益,还不如好好睡个觉。因为早上睡得多些,可能中午就不需要再睡,因为汉族人有午睡的习惯,可能是早上起得过早的原因。有的三、四点钟起来,过于太早了,有五点多起的,也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我想还是早点起来,三点钟可以起来,但细致问问自己这个过程的效果怎么样,是不是天天对着墙在点头?要不前胸的衣服全部被口水打湿了,还在那边打呼睡。要是这样的话,那早上起不起来,我想也没有丝毫的利益,还不如好好睡个觉,等没有昏沉的时候再起来的吧。在能护持正念的前提之下,早上早点起来当然好,但是迷迷惑惑的状态当中,早点起来可没有什么意义啊!所以就如同昨天所说般,从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全都走个过程。

  以前我在禅院的时候就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时候禅院当中,大部分都是和尚,三年之中我们又不能出院,所以每次几个和尚晚上一起说话说到天亮,第二天早上,又不敢在房间里头说话,就开始修自己的法。所以早上天还不亮的时候,吹螺声响了,就说开始要打坐,这时候我们就散开自己打坐,当时昏沉得可不得了。想想并不是一个晚上,有时候会连着三个晚上都不睡觉。后面的时候,天哪!我看到有一个和尚眼睛睁着就可以睡着,就已经昏沉到这个地步。当时我们也在念一些仪轨和心咒,但即便在念诵,完全就是个瞎念。当时我好像在念诵一种心咒,就在念诵这个心咒的时候,可能是太困的原因吧,一下又变成另一个心咒。一醒来的时候,怎么在念这个?又返回来。因为这个需要数量,要念诵多少多少遍,所以在迷迷惑惑状态当中,知道口里在念的并不是自己需要念的咒时,那怎么办?又从开头念,又开始进入昏沉阶段。有时候莲师心咒变成观音心咒,有时候还在念什么《度母颂》、《如意成就祈请颂》,天哪!完全就是疯子的行为。

  所以以后要记住,当我们在早上乃至平常行持善法当中,要是这样的话,没有丝毫利益,完全就是走个过程。那这个过程让谁看呢?在空房间里头,可能就是墙壁上有几个画,要不谁在看你?没人看你,何必还要走这么一个过程?起不了丝毫作用。因此,应该要加把劲,早上早点起来,也应该要提起正念,即便当时昏沉很重,可以少穿点衣服,或者用冷水洗洗脸等都好。但是很多汉族弟子,一方面可能是对医学常识太了解的缘故,要不就是对身体太执著的缘故,有时候讲解“早上起来后昏沉若很大的话,那能不能少穿点衣服?”“这不行,我会感冒的,这样的话我会风寒的。”“那下面的垫子能不能垫少点?”“不行!那这个坐在上面,我腿就很痛。”所以,前怕虎后怕狼的修法,永远修不好的。历代传承祖师断绝昏沉的方法是什么呢?平常很少穿衣,下面的垫子也不是很平,目的就是为了断绝昏沉。修行是一门苦行,对于初行者来说,这时候绝不能形成前怕虎后怕狼的行为,要是这样的话,我们的法永远修不了。包括我在内,我们天天都在说,胖的人晚上少吃点饭,但是有些说:“上师,不行,我早上胃痛得实在受不了。”你就这样天天下去,胖人晚上尤其吃得多,第二天早上打坐只是走个过程,决定提不起精神,没说的。所以,要记住这些道理。

  刚刚所讲解的就是无记之念发心。若要是在这样昏昏沉沉的状态当中行持善法,没有丝毫之利益。这是初次开始行持善法之前的一种心态。其次,我们现前在座者都是在修学禅定,那么现前反观自己的内心,你的禅定是否形成了一种无记之念。我想大部分的禅定可能就是这样,当我们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突然进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状态之中,在不知道的状态当中半个小时过去了。这叫什么?这叫无记之念。要不当时五根已经遮止,感觉到好像有点明了,但实际当中这个明了仍旧是迷惑状态,还叫做无记之念。要注意啊!以无记之念摄持的善法前行乃至善法正行,都不能成为解脱之因啊!所以天天都在讲解。初次开始行持善法前,应该怎样提起意乐,在行持三摩地的时候(应该要知道什么叫三摩地),从初次开始行持三摩地,乃至究竟果实胜观之境界,这个过程应该怎么往上走?修行都有一个次第。就像你们前两天从汉地到亚青寺的时候,都有一个过程,没有过程一下就能到达亚青寺,暂时凭我们现前的这个身躯乃至我们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所以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从事什么样的事情,都有这么个过程,那修持善法当然就不用说了。要记住,这不光是行持善法之前,平常在修持禅定的时候,也要铭记心中,绝不能让自己的禅定进入无记之念啊,无记之念不能成办什么果位。这以上称之为无记之念。若有无记之念的话,应该当场改变这种状态来行持善法,因为它没有像恶念发心这么恶劣,所以可以改变它进入善念。但若要是恶念发心必须断除,再起第二个念进入善念之中,因为太恶劣的原因。无记之念相对恶念来说,还是轻一些。

  2、善的发心

  【三、善的发心:包括小士道的发心、中士道的发心和大士道的发心。

  善的发心包括小士道发心,中士道和大士道发心。

  (1)小士道的发心

  【(一)小士道的发心:希求自己从三恶趣解脱出来,获得人天善趣的果位,

  现前看看自己的发心站在(哪一个士道之上)。即便是善念发心,善念还要分为三个层次——小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希求自己从三恶趣解脱出来,获得人天善趣的果位,如是追求者称之为小士道。小士道修行者,他虽然知道三恶趣即为过失,即为过患之处,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三善道的人天福报,若要是为此而行持善法者均称为小士道。要记住啊!

  现前看看我们的出离心如何?我们若只是畏惧三恶趣而追求善趣,那就说明我们还是站在小士道立场之中。与汉地本具有的教法——道家,没有多大区别。很多道教的寺院当中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和各式各样善趣的一些仙和神。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即便他可以讲解一些做人的道理、见解等,但是最终目标还是成仙成神。他的出离心也只是畏惧三恶趣、追求善趣,这么一个希求心,所以就叫做小士道。要记住啊!

  【为此目的而修行声闻乘到光明大圆满之间的法。可是,获得善趣的远道近道捷径,由补特伽罗的意乐所致,不会成为证得佛果的因。

  为此目的而修持声闻乘到光明大圆满之间的法。可是,获得善趣的远道近道和捷径道,是由补特伽罗的意乐所致,不会成为证得佛果之因。刚刚所说的这个是什么呢?指的是由于当时他的发心,就是他的出离心只具备畏惧三恶趣而追求善趣的想法,因此即便他行持的法是远道法相乘、近道金刚乘、捷径道光明大圆满法,最终得到的果实还是顺着这个补特伽罗凡夫的意乐而走,绝不会形成获得解脱之因。

  远道因法相乘、近道金刚乘和捷径之道光明大圆满,都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的方便,而且这些还不仅仅是方便,也是智慧。但若是只具备这样的意乐,即便从事的是这么殊胜的法,结果还是会顺着这个凡夫的意乐而走,绝不会形成解脱之因,要记住这一点哪!当前很多修持善法的弟子总认为发心不重要,自己修的法才重要,自己修的是大圆满,那今生就能够成佛了。不是这么容易的,完全取决于他的意乐。要记住,即便就是善念发心,若为下士道的话,无论你修学什么样的法,终究不会成为解脱之因,不会成为证得佛果之因。

  【怀着这种发心的人即使守持二百五十三条别解脱戒,身穿三法衣,也不会胜过俗人的想法,因此只能算是一个具戒的人。

  就是怀着这种发心的人,即使守持二百五十三条别解脱戒,身穿三法衣,也不会胜过一个俗人的想法。即便你所行持的这个戒律有多么清净,但是你的意乐仍旧站在下士道当中。就比如说,我们询问一般的众生,会喜欢地狱吗?都会说不喜欢。喜欢饿鬼道吗?也不喜欢。喜欢当驴或者是猪吗?不喜欢。因为是旁生道,因此很厌离。那喜欢什么?人间还是挺好,天堂也挺好。像这种俗人的想法,仍旧是站在下士道的立场之上,即便他所行持的戒律有多么清净,也只能算是一个持戒的人,想成办解脱非常困难。因为解不解脱,完全取决于这个人的发心意乐之上,要记住啊!

  我们在座的出家人,不管是男众还是女众,尤其汉传佛教,女众也已经受了比丘尼戒。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众,现在都持着自己的戒律,但要记住的是,当我们行持这样的法之前,自己的意乐发心如何呢?若不是恶念发心和无记之念发心的情况下,就要观察这个善念发心是下士道、中士道,还是上士道?若为下士道的话,即便你现前所守持的戒律有多么清净,最终所得到的就是人天福报,非成为解脱之因。所以清净意乐非常重要,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所以堪布昂琼说:“即便身穿三法衣,也不会胜过俗人的想法,因此只能算是一个具戒的人。”并不是什么圣者,因为他的内心还是与庸俗同道,并没有转变成圣者之心。要记住这些啊!

  【同样,如果观修生起次第实有的寂静本尊,结果将投生到欲界天,如果观修实有的忿怒本尊,会转生为魔和热札魔。

  同样,如果观修生起次第实有的寂静本尊,什么叫实有的呢?像生起次第着重提倡要具备四钉,最后一钉叫“法性不变密意钉”,指的是禅定。若不具备禅定者,即便修学本尊也是实有的,因为不懂禅定的道理。像比如说,尤其是清明形象,还有提念清净和坚固佛慢等,都是生起次第的一种要求,但是由于不具备禅定的缘故,即便修学本尊也就变成一个实体性的。天天说,你观阿弥陀佛观得怎么样,我观上师观得怎么样等等。即便观想上师与本尊,都成为一种实体,这都是缺乏禅定乃至很多教法理趣的缘故所致。

  若只具备下士道之发心,即便当时修学的法是生起次第实有的寂静本尊,结果将投生到欲界天,不会成为解脱之因。天哪!修本尊也不能成佛吗?第一,你的意乐发心,已形成下士道;第二,由于缺乏禅定的缘故,在行持生起次第当中仍旧站在实有之上,所以最终果位只能到欲界天。要记住啊!如果修忿怒本尊的话,会转生为魔和热札魔。热札是一种罗刹魔,专门吃人的一种魔鬼。因此,意乐发心非常重要。当然,在行持生圆次第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知道生圆次第的理趣,不是观个本尊就叫生起次第,调个气脉明点就叫圆满次第,不是这么容易的,里面含摄着很深奥的道理。

  【华智仁波切亲口说过:“如果观修张着嘴巴、瞪着眼睛的本尊,会变成鬼。”

  华智仁波切说:“如果观修张着嘴巴、瞪着眼睛的本尊会变成鬼。”就像当前很多修学者打坐,口也张着,眼睛也瞪着,天哪!一看“非常殊胜”,就如同变成忿怒本尊一般,但实际当中已经快要成魔啦!所以现前汉族弟子,不是非常喜欢用金刚橛吗?这时候就要开始往心间刺金刚橛的时候。光凭外表的形象,是很难成办本尊的,也无法成办我等所追求的究竟果实。像这种类似的情况可多得不得了,尤其现前这个时代。

  往昔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末法时代,以戒为师。”小乘别解脱戒乃为佛教的核心,也是佛教的精髓,当前我们佛教兴不兴盛完全取决于别解脱戒。那其外的菩萨乘和金刚乘在以后没有小乘别解脱戒的时代会少许具有,就是教法会具有,但是证法会越来越少了,由于不具备这样根机的缘故。现前称之为末法时代,自称为瑜伽士的人比比皆是,你们看他们的形象,平常不洗澡,头发乱乱的,身上穿的衣服也不整齐,手里拿着个金刚橛,吃饭用的碗是天灵盖,一看到就令人感觉非常惊讶。但是要记住的是,若意乐发心不正,即便表面当中做出来形象,临时我们觉得有多么地特别,仍旧是世间的行为,与出世间毫无关系。所以,以后我们在行持善法过程当中,时时要铭记这一点。

  当然像各式各样瑜伽士当中也有很多清净、具德的瑜伽士,这是具有的,但也有很多假冒瑜伽士的名号而欺骗众生者。这样的现象现在和以后都不会少,因为这也是末法时代的象征。什么叫末法时代呢?末法时代并不是在哪个地方显出“末法时代”四个字出来,不会的,他的象征就是欺骗众生的行为乃至烦恼越来越沉重,这就是末法时代。因此要记住,不管我们行持善法,乃至在依止一位导师的时候,都必须要从他的意乐当中去观待为妙,不要仅仅观待他的形象,没什么意义。行为很容易欺骗众生,意乐永远不会有改变。所以华智仁波切说:“张嘴瞪眼修持本尊,也很容易成为魔。”

  【同样,怀着这种发心去观修本来清净直断与任运自成顿超,如果以积资净障摄持,将转生到无色界四处和色界十七处;如果没有以积资净障摄持,只会变成老鼠和马熊,而别无出路。

  同样,怀着这种发心去观修本来清净直断与任运自成顿超,就是说下士道的发心当中,即便修持有多么深奥的直断与顿超,如果以积资净障摄持,将转生为无色界天四空处和色界十七天。在平常行持善法时也积累一些资粮、消除一些障碍,当然没有达到圆满,即便从事的善法是直断与顿超,由于意乐发心为下士道的缘故,最终获得的就是无色界天四空处和色界十七天,四禅支分为十七天,会投生到这样的地方。我们当前行持善法的目标,是为了成办解脱,那么前行的意乐发心非常重要,要记住这些啊!如果没有以积资净障摄持,就是没有积累福报,也没有消尽自己的业障,那即便行持什么样的善法,结果只会变成老鼠和马熊,没有其他的出路,这就是他最终的归宿。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发心必须得正。

  在三种发心当中,善念发心不可缺少。但善念发心当中的下士道和中士道,并非是我们现在所行持乃至所追求的意乐,所追求的应是上士道意乐。至于上士道,在下面也会细致讲解,这些过程要记住。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说:“初次修法修行并不重要,先要知道该怎么去修学。”你们这两天,若细致听闻了这个法,以后行持善法时也就不容易走错路。即便一天行持善法的时间只有五分钟,那我想两天就十分钟,功德越来越增长,绝不会进入偏道之中。若要是不懂这些道理,即便天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行持善法,但也不一定就是正法,说不定会进入偏道中越走越远,最终形成非常大的障碍,最终三恶趣就是我们的归宿。因此,这些道理都非常重要。

  【正如萨迦班智达所说:“愚者修行大手印,多数趋向恶趣处。”

  正如萨迦班智达所说:“愚者修行大手印,多数趋向恶趣处。”像不知道什么是真正大手印的人行持这样的见解,多数进入恶趣道。指的是什么呢?天天在一个无念的状态当中。我们把行持的禅定总分为清净分和安住分两种,此时由于不懂这些道理的原因,清净分无法体现,只在一个安住分上。即便安住分能满足你的心愿,但最终堕落的地方就是三恶趣,会转生为冬眠类的动物,像蛇、青蛙、熊等等,在冬天几个月的时间当中不吃不动,呆在一个无念的状态之中。我们现前行持这样的善法,若不以积资净障摄持的话,最终堕入(三恶趣)就是我们的归宿,可能就是旁生道的冬眠动物,这当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应该要知道,这样做可能就会这样,应该要知道这些理趣,非常重要。

  【我们必须断除这样的发心。如云:“若贪轮回非出离。”

  我们必须要断除这样的发心,就如《离四耽著教言》中所说:“贪执今生非为修行者,贪执轮回非为出离心。”以上是对下士道的讲解。

  (2)中士道的发心

  【(二)中士道的发心:发现六道痛苦的自性犹如火坑、罗刹洲、剑锋以后,追求自己从六道轮回之处解脱出来,达到声闻缘觉的寂灭果位而实修远道等(等字包括近道捷径)。但是,获得声闻缘觉阿罗汉果位的远道近道并不能成为证得佛果的因。

  中士道发心,发现六道痛苦的自性犹如火坑、罗刹洲、剑锋以后,追求自己从六道轮回之处解脱出来,达到声闻、缘觉的灭尽果位而实修远道等(这里头等包含于近道和捷径之道)。但是,获得声闻、缘觉、阿罗汉果位的远道、近道,并不能成为证得佛果之因,由于当时的意乐发心在中士道上。中士道的发心是畏惧三恶趣和三善道,三恶趣就不用说了,但对三善道也一样厌离。因为即便人间和天堂有暂时的快乐,终究还是会形成遭受痛苦之因,还是一个痛苦之处,还是在痛苦的范畴之中。认识到这个境界,所以厌离六道轮回,而独自追求涅槃的果位。

  有时候可能会问,独自获得涅槃果位,那么涅槃果位的境界应该很高吧?境界确实很高,如同患了天花病的人,从此再不会得第二次天花,就是说已经从六道轮回当中超越,再堕落到轮回当中是不可能的。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但声闻、缘觉的涅槃果位并不具备菩萨的功德,乃至佛的境界,所以当下自己还没有达到永恒不变的快乐,当下也不能救度有情父母,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此处主要讲解的就是这方面的过患。所以在中士道意愿发心下,即便所行持的法是大乘、金刚乘或光明大圆满,也并非成为捷径证得佛果之因。原因是什么?因为发心已经偏了,是中士道。

  【无等阿底峡尊者住在藏地期间,有一天早晨用餐时,对坐在面前的佛子仲敦巴说:“哎呀呀!”仲敦巴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尊者说:“在印度,我有一个修黑班则的弟子,今年步入了声闻灭道。”仲敦巴问:“依靠黑班则法怎么会入于声闻灭道呢?”尊者说:“不懂得以补特伽罗的意乐来修行,依靠黑班则法能引入到地狱中去,也能引入到饿鬼中去,也能引入到旁生中去,也能引到佛地,因此修行的方法或修行的心态比所修的法更为重要。”

  无等阿底峡尊者住在藏地期间,有一天早上用餐时,对坐在面前的佛子仲敦巴说:“哎呀呀!”仲敦巴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尊者说:“在印度我有一个修黑班则的弟子”,“黑班则”指的是什么?是喜金刚的意思,就是无上瑜伽部的修行者。“今年步入了声闻灭道。”就是说小乘的见解之中。仲敦巴问:“依靠黑班则法怎么会落入小乘的法之中呢?”尊者说,“不懂得以补特伽罗的意乐来修行”,初次开始的发心乃至调伏内心的很多方便,开始趋入偏道所致,而堕入小乘之中。就是修行者的意乐,要知道,这个意乐不仅仅是当时的发心,乃至以下调顺烦恼的整个过程,都含在意乐中,就是这个意乐决定的。依止黑班则的无上瑜伽部的法,能使这个修行者引入到地狱之中去,也会引入到饿鬼道之中去,也会引入到旁生道之中去,也会获得佛的境界。因此,修行的方法和心态比所修的法更为重要。就是初次开始修法之前的这个意乐,乃至在调顺烦恼的整个过程当中,烦恼调顺的如何,比我们所修学的法更为重要。所以,先要知道该怎么去修。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天天告诫我们:“初行者修法并不重要,先要知道该如何修。”原因就在此上。

  当前在汉地的一些汉族乃至高原地方的藏族修学者,初次对法无论理不理解都先搁置一旁,就在一位法师乃至活佛、堪布面前得到一本书,第二天就变成居士说:“我要开始做功课。”但是,你这个功课该怎么做知道吗?“这个知不知道都一回事,我就把他念下来就完了。”因为《金刚经》自己天天还在念,《金刚经》、《阿弥陀经》,要不《地藏经》、楞严咒,《楞严经》还有点多,可能一天念不完,但不管是怎么样,都尽量去念诵。要是在高原地方,上师瑜伽导修、本尊、护法、烟供、火供、会供、《一子续》等各式各样念诵,可多得不得了。功德当然会具有一些,但主要还是要反观自己的意乐啊!法虽然殊胜,但是由于修行者不知如何修法的缘故,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也有可能性。

  当前我们行持善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那么不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行持,法把我们堕落到三恶趣的话那太冤枉了,因此,绝不能当这个冤死鬼。所以每当我们在行持善法之前,时时要反观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啊!

  【如云:“若贪自利非发心。”如今上上下下的人都说“为了临终时不害怕不迷惑,我要修行修行”,这种发心归根到底就是谋求私欲的心态。

  如云:“若贪执自利非发心。”这也是《离四耽著教言》当中的第三个教言,若要是贪执自己的利益,谋求世间事业,当然是自利的一种表现,那不是发菩提心。所以,他并不是上士道发菩提心,即便具备有中士道,但并不圆满,要记住这一点。如今上上下下的人都说:“为了临终的时候不害怕、不迷惑,我要修行。”这种发心归根到底,就是谋求私欲的一种心态。是否是这样?有时候要反观自己的内心。当然口说出这么一句话,不一定全都是一种私心,可能有些是建立在救度众生的基础之上,因为先不救度自己,怎么具备有救度众生的能力呢?所以在行持善法时,自己和众生同时行持,可能有这样的发心。但有些可能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若要是单纯为了自己,称之为中士道。即便你所行持的法,是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当中的直断与顿超,最终还是无济于事,趋向的就是独自获得涅槃的果位,并非具备解脱之功德。这一点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就是中士道。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

上一篇:前行备忘录5课1暇满难得

下一篇:前行备忘录5课3暇满难得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