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14课3皈依
《前行备忘录》【第十四课/第三节】
(3)诚挚信
【三是诚挚信,对业因果虔诚信受。】
三是诚挚信,对业力因果虔诚信受,对业因果已经生起坚定之信念,做恶业会带来痛苦,做善事会获得快乐,完全对因果生起坚定之信念,称为诚信。应该有这样挚诚的信心,若要是不具有的话,我们的信心很容易转变。这是第三种信心。
(4)信解信
【四是解信,不管是对佛的解信、对法的解信还是对僧的解信,都必须清楚地知道其原因,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对“无上本师即佛宝……”】
第四种信心,这里叫解信,也就叫做信解信。不管是对佛的解信、对法的解信还是对僧的解信,都必须清楚地知道其原因。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对“无上本师即佛宝……”三宝的功德生起坚固之信念。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讲解的,对三宝的信念不仅仅树立在外表形象之上,而是明确认识到佛宝法宝和僧宝的功德,因此它不会退转。
修法与根机不相应
前面的诚信和后面的解信都树立在诚信当中,就是已经完全了解到这些道理而生起坚固之信念。现前我们的信心是怎么样的呢?平常在面对一位导师、一个法时,是否仅仅依靠表面而生起信心,那这种信心很容易退转。这些道理要了知,不要光觉得是信心有什么不了解的,文字上面的信心没有什么可不了解的,但是内在生起的信心可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悟解到,我们必须要反复观察、理解为妙。
这次讲解《前行备忘录》的原因就在于此上,虽然里面所传讲的一句一词有时候与共同法非常契合,但共同法是成办不共同见解之基础与方便道,在行持一切更高法的修学道中,前面的这些基础绝不能轻视。我们都在说自己是密宗的弟子,那什么叫做密宗呢?密宗分为几种层次?密宗针对什么样的根机,传讲什么样的教授,必须要通达。现前我们是针对次第根机而传讲方便教授,那方便教授初次开始进入佛门时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等等,若连这些都不懂,就像当今很多修学密宗的弟子以及很多导师也如是传讲,说什么样的书都不看、什么样的教言都不听,这是唯一修学密宗的方式。尤其在顿超当中说要背舍九法,口中念诵、身做礼拜乃至用意念改造的一切行为都抛弃,天天就修自己的法即可。但要记住,你是否是具备这样上等的根机?你是否如同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般,前面不需要走个过程,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词句时即能开悟?不可能的,不要说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便已经背诵下来,但内心世界仍旧那么坚硬。第一次进入佛门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坚硬,但为什么越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越坚硬呢?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的根机不如慧能大师,那现前要怎么去行持?必须法与根机相应。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不能融契,仅具道貌之相,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法与根机不相应的话,即便你从事的是什么善法,也无实义。现在很多人说自己以前依止过哪位导师,导师给自己印证的见解不是口耳传承,也不是表示传承,而是心印传承。你说高不高?很高,但是反观你的内心见解已经很高吗?觉得自己的见解还不错,平常可以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天哪!平静状态适用范围太广了,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当中,都在平静状态当中树立见解,所以法与根机相应非常重要。但有些说,我也没有细致把我的根机说给导师听,导师就直接说让我修上师瑜伽导修,但这个是否有不圆满的显现,因为导师并没有那么了解我的心。但要记住的是,当你在行持上师瑜伽导修的过程当中,你若为中等根机以及上等根机的话,在修持外相上师相应法的时候,就不需要多长的时间就可以通过这关。但是可能是由于我耳朵福报太浅的缘故,我怎么没听见修持成熟口诀法乃至上师瑜伽导修的弟子,在刚开始修法时,突然就达到了内相和密相者。怎么这么稀少呢?这是由于你的根机导师不知道的原因所致,还是由于你本身就是下等根机的原因。以后在行持的过程当中,法与根机要相应非常重要。
是的,初次我到亚青寺的时候也如是这么追求,“上师为什么要给我讲那么多法?能不能讲一个法,我明天就开悟。即便不能在涌泉下长个法轮,头上长个肉髻,不能长个肉髻,长个包也可以,就可以代替一切。圆满像佛一样的肉髻,在一两天的时间当中可能不会成熟,但相对来说,头上长一个小小的包也可以代替一下。”我也这么想过。但这个现实吗?一点都不现实。达摩祖师初次到汉地的时候传的是最高的法,但是由于法与根机不相应的缘故,不要说开悟者了,下面所谈的就是一切议论:为什么达摩祖师不传法,谁得罪达摩祖师了?可能是谁在达摩祖师面前说了什么话,要不达摩祖师昨天过来的时候都是带着笑容,今天怎么一上座的时候二话不说、坐了一下就起座走了呢。要记住,法与根机不相应的话,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
当今在汉地如是行持的导师也挺多,因为在汉地相对来说并不像藏地一般,稍许有一些胡作非为,因为汉族人不懂。有些说这就叫做密宗,上面再加上一个秘密的话就觉得非常殊胜,说你修的这些法谁都没修过,什么从天上降来一个经书……天哪!都高兴得不得了。前两天也有居士拿着一些心咒说:“上师这个心咒很好,听说你的身体不好,念这个心咒可能比较好。”我知道你们的心决定是好的,但是我也知道诸佛菩萨没有丝毫之区别,心咒也没有丝毫区别,呈现不同的心咒和本尊,并不意味着本尊和心咒有什么区别,而是为了救度不同众生而呈现不同的形象而己。
前几年汉地呈现过一个什么教法,他们不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还在行道之中并没有开悟,他们的见解是最高的。那我们只能说“前面这些法仍旧在行道之中还没有圆满,所以观音菩萨、莲花生大师他们都在行道之中”,哪有这样的现象?所以要记住这些道理,诸佛菩萨示现不同的形象,是为了救度不同的众生面前而示现,并不意味彼此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因此我们以后在行持过程当中,应该要细节一点。刚刚已经说过,法与根机要相应。
这两天有人问我,他母亲去世了,现在在何处,需要念什么?我怎么知道,应该去问个有神通者。我没有神通,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像刚到亚青寺来的很多弟子可能内心当中都会想:听说亚青寺传讲无上窍诀大圆满直断与顿超,是一切法最高的境界,那我就在这个暑假期间到那边去求成熟口诀法,会不会两三天之后就能开悟了。即便开悟不了,可能头上也会长出个包来。要记住,法与根机不相应,即便你千里迢迢跑到这边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要说跑到这个地方,你全世界转三圈也找不到这样的法,即便有这样的导师为你传讲也起不了丝毫之作用。法与根机相应非常重要。有些可能想,若是这样的话太失望了,前两天虽然有一种力求心想在亚青寺得到一个好一点的法,现在看来这些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回去的时候还是失望回去的。不需要失望,刚刚已经说过,你现前已经通达这个法义,现前回到家的时候若能面对现实修学佛法,那你的见解会日益增上。这就是以上所传讲的四种信心。
好好反观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信心如何,若要是信心不圆满者,我们就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培养信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要多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第二在知道一切教法之后,身口意三门要投入修法之中去消尽一切烦恼。信心不能增长的最大过失,就是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原因。我们平常行持一切善法,都是为了培养信心,所以多修修法。从这两个角度当中去培养信心,你的信心会日益增上。就不会像以前一般,见到上师时仅依靠外在的贤善与慈悲来树立信心,这种信心一点都不可靠,现在已经知道应该要怎样行持。
【三宝的功德有所了解,明晓三宝尤其是上师不欺惑这一点后诚信不疑。】
对三宝的功德有所了解,诚信三宝绝不会欺骗我们,三宝之总集导师也不会欺骗我们,这是决定性的,不需要生疑。前面必须要认识到这些道理,在汉地有时候真是这样。但我在汉地的时候绝不会说这句话,即便这些弟子所依止的导师什么样,我也会说不知道,没有什么必要。华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当中说过,很多人指责的人你不要一个人去赞叹他,这样的话还会带来很多烦恼,很多人赞叹的人你不要一个人去指责他,这样你还会带来烦恼。由于这个教言的缘故,所以在汉地即便很多弟子怎么依止导师,我都会说“只要具有信心者即能成办解脱”,绝不会讲解谁的过失。但现前我们在讲法过程当中,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传讲,因为这也是做善知识的责任。
刚刚已经说过,当今在汉地很多导师不按照这种要求行持,平常依靠地狱和天堂来控制着一切居士,若要是不听从他的教言,那你只有下地狱,若要是听从他的教言,天堂即在你的前面。但是这样的教言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符合吗?有时候并不符合,因为里面已经搅杂着这位导师的私心。这时候我们必须要看透他。这些道理知道一些非常好。
由于汉地不是全民族信仰佛教,虽然佛教历史比藏传佛教更悠久,但是由于历史上出现过几个大曲折的原因,当今汉地的佛教,你说是一种形式化的话,当然也不切合实际,也有很多很好的法师等等。但是相对于佛教很兴盛的地方对比,我们在座的弟子都知道,尤其有一些大城市里的寺庙现前已经商业化了,和尚穿的服装也变成一个工作服,早上开始上班的时候就把和尚的衣服穿上,敲锣打鼓地开始超度众生的灵魂……当然也有很多像四大名山当中,不仅仅是外表当中的密意,在修法当中具有功德者的导师也很多,相对汉地佛教最兴盛时期,现前的佛教是很衰败的。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些不如法的导师也就越来越多了,用不同的方式欺骗着信众。这两年可能汉族弟子由于受到的欺骗太多的缘故,所以人人都开始长个心眼,有时候也要分析一下导师等等,相对来说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欺骗。像以前在汉地,家破人亡乃至更大烦恼的事情比比皆是,以后我们在座的弟子们都要铭记心中。我们行持善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
前两年我在汉地的时候,有一天很多居士来求见我,其中有一个居士在我面前放了一个大包就走了。当时我以为里边就是一些好吃的食物。但到下午他们一打开的时候,里面什么身份证、汽车的钥匙、存钱的卡号……一包全都是这些东西。我想这个人会不会弄错了,把这些东西放在我这里,急忙按里面的电话号码让他们给打过去。他说,这些都是供养导师你的,他想好好修法。天哪!一个真正行持善法的人,初次对导师乃至佛法虽然有上面所讲解净信,但是也不需要这么做。那天我就告诉他:“明天你自己必须过来把这些东西都拿回去,你现在行持善法,也不是说必须要把这些全都消尽才称之为真正修行者的行为,也不是这样的。”第二天他说他不要了。我说:“我才不要你这些东西,你全都拿走。”第二天拿走以后,我告诫他说:“今天幸亏你碰到我,要不碰到另一个的话,可能把你身边所有的东西都会拿走。”等两天你真的还会有这么大的信心吗?不会的,这两天可能只是一种清净信,当听到这位导师乃至这位导师传法的时候,突然生起一种坚定之信念,所以现前若能为这位导师做什么我都能做得了。但是这个信心很容易转变,等两天转变的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这位导师早已经跑了,你到哪里去找啊。所以我就告诫他:“以后行持善法时可不能这样,当以后你真正想出家的时候再说。”去年我又遇到了他,他说,上师去年你讲得非常好,现前他遇到什么样的导师,都不会再做这样冒失的行为了。现前如是这样的汉地居士也有一些。
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些心理,但时间长了可能就开始起一些烦恼。为什么很多人说会受到欺骗?可能都来源于它。第一次并不是说你完全不具备信心,可能短暂性的信心是具有的,要不你决定不会这么做。在行持善法过程当中,要记住刚刚所传讲的一切道理。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把他称之为末法时代的象征,仅仅依靠外表而依止善法者比比皆是,我们可不能这样。
当然,我今天着重讲解这些的缘故,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座的弟子会这样。因为我们以后要成为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之怙主,有些说:“不可能的,我不会这样的,我现在只是好好修法而已。”那请问你在行持一切善法的时候,前面是如何发心的呢?愿救度一切众生均能证得佛果。那现前很多众生都在遭受痛苦,你该怎么办呢?我想愿天下一切众生都能获得佛果。但是否有点虚伪啊?在具备能力的时候,当然我们得为众生做一点事业,但这个也要对照自己的见地和时间来树立。总的来说以后我们还需要行持善法,因为现前能不能把这个佛教的“火”炽盛起来,完全取决于我们现前在座的所有僧众,乃至行持善法的一切修行者。因为我们说过,依靠其他的力量永远衰败不了佛教,也永远兴盛不了佛教,不管是衰败还是兴盛都要依靠行持善法的这些信众和修行者。
佛教犹如狮子的尸体一般,狮子是一切野兽之王,当这个狮子死去的时候,其它的野兽谁也不敢吃狮子的尸体,因为它是野兽之王。慢慢的这个狮子的尸体开始腐烂,从里面生出虫子,慢慢慢慢的尸体就会消失。佛教依靠其他的理论来推翻是不可能的,是决定灭不了的,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佛教是最伟大的科学,在哲学领域也是最伟大的哲学,诸多的科学家、哲学家都在赞叹佛教。那就说明佛教是一切理论之王,靠其它的理论是毁灭不了佛教的。佛教为什么会衰败?就是行持佛教者自己内部相互争斗,行持善法当中不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行持,因此佛教就会越来越衰败。那怎么能让佛教兴盛起来呢?靠其它的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即便“殊胜”也只是形式化,真正能让佛教兴盛起来的,就要靠行持佛教的修行者,若行持的善法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圆满符合,如是行持下去的话佛教就会越来越兴盛。我们在座的弟子,就是未来兴盛佛教的制造者,所以以后在行持善法过程当中,绝不能“好像是这样”“大概是这样”,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一点都不符合,要注意绝不能这样。要是这样的话,我们今生想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
你们看这两天真的我的身体糟糕得不得了,这个本来是我讲完法的时候要说的事情,今天可能你们在座的弟子们即便有多么大的事情,今天下午还是让我休息一下,今天下午我真的讲不动了。我昨晚上发烧、又拉肚子,天哪!就跑了一个晚上。后面已经发汗到什么地步,穿的衣服裙子乃至铺盖下面的床单等等,就好像从水中捞出来一模一样,出了那么多汗。刚刚我在喝水的时候就跟旁边的人说:“天哪!我在喝水的时候,好像就在旁边倒水一样,好像没有到终点站。”这是什么原因?可能就是脱水的原因,今天我非常非常的劳累。下面就这样,但我们有的是时间,只不过是这两天刚到的一些居士想这两天多亲近一下,但你们也知道,我这个该死的身体真的不像我们平常想的一样。但不要紧,还有很多很多高僧大德我们可以去作依止。
(二)总说皈依的学处
【怀着真诚的信心而皈依者,就叫三皈居士,】
怀着真诚的信心而皈依者,叫做三皈依居士,我们都已经受过三皈依居士戒。在接受皈依戒的过程当中,要知道它的学处。皈依的学处分为三所断、三所修、三同分,以及阿底峡尊者所传讲的五种支分之戒律。可能有些会说,这可能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学处,汉传佛教不一定会这么行持,要记住,阿底峡尊者所传讲的可是藏传佛教授戒的一种支分,但是前面的三所断和三所修是本具有的戒律,后面三同分是行持密宗者必须要行持的戒律。所以要记住这些道理。说以前我在哪里学是学过,但不是这么说的,我现在该怎么守持?都必须这么守持为主,因为后面的支分戒律,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护持上面的根本戒律。我们在行持别解脱戒的时候,根本五戒其外还支分了很多戒,支分戒律虽然不能直接破根本戒,但若要是不守持的话,慢慢慢慢可能就会把根本戒破掉,所以我们必须要护持这些支分戒。比如像一棵树,不仅仅要保护它的根,还要保护它上面的叶。为什么?因为要是有很多虫子长在叶子上面,两三天内可能对这个树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时间一长,由于上面越来越干枯的原因,就会影响到它的根。因此当叶子上面出现一些不好的状况时,你必须及时要解决它。所以我们在行持三皈依居士戒的时候也要记住,我们所护持的是一样的戒律。
不仅仅是这个《前行备忘录》,还有《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初学悦耳宝藏库》等等都讲了关于戒律这方面的内容。以前我在汉地时,为了方便弟子们阅读,就写了一本《诸法之精要——皈依》,很多人手中应该都有,但是不要光把它放在书架上,应该要多看几遍,要知道什么叫三皈依居士戒,这些要懂。可能有些没有,但不要紧,像你们居士等两天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留给一方师,请一方师从汉地给你们寄过去,这样一来也就不需要带着书走。尤其你们已经看到,在高原地方由于交通相对来说不方便,所以从汉地带一些书上来非常不容易。昨天深圳上来的居士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书,几秒钟的时间就全都发光了,又不够了。这两天又正在打电话看有没有人往上走,能不能再带一些书上来。所以在高原地方拿书非常困难,要是在汉地需要多一点的书,我们可以在汉地寄过去可能更方便一些。
【也就是前文中《皈依七十颂》所说“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的意义。一开始没有皈依之前,就不存在以戒守护相续的情况,如果没有受戒,也就谈不上守戒,】
总之要知道这些戒律,也就是前文中《皈依七十颂》所说:“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外道教乃至一切宗教都可以受戒律,但是若不受皈依的话,并不是内道教的善戒,要记住是这样的。一开始没有皈依之前,就不存在以戒守护相续的情况,如果没有受戒,也就谈不上守戒。这个相当于什么呢?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两个人,一个人往昔没受过什么戒,一个人已经受过戒,受戒的这个人从此以后不杀生,守持不杀生戒,另一个人天性善良也不杀生,两者从不杀生的角度当中来说是一致的,但二者最终得到的果位是否相同呢?当然不同,有天地悬隔之别。一个善良的人他虽然不杀生,没有罪过但也没有功德,因为他没有什么可守持的戒律,一个守持戒律之后,一切不杀生的行为都在积累福报,晚上睡觉的时候不杀生,白天在行持不杀生法的时候不杀生,都称之为一种功德,就有这么大的区别。
我再给你们举个例子,常在亚青寺居留的弟子都知道,我们年年在授完八关斋戒以后要讲一遍共同外前行,讲完以后就开始修七天的破瓦法,修完破瓦法最后一天要受一次灌顶。在灌顶期间,很多导师、活佛都拿着不同的加持品放在头上,你必须要发个誓,比如:从此以后你念多少经,要不不做某种恶业,都要发个誓。当时我初次在亚青寺的时候人数也并不是很多,我看到有些和尚说:“我从今天开始不杀天上的龙、不杀雪山上的狮子……”我在想:“天哪!这些人在说什么,让你去杀你也杀不了。”有些说,他不去杀老虎,“天哪!你想去杀老虎,老虎不把你杀了已经谢天谢地,你还不杀老虎。”但是这些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往昔我们没有持受戒律的时候,天上的龙谁也杀不了,不是吗?让你去杀你也杀不了,但是下面你已经持了这个戒,我从此再不杀天上的龙,从此以后不杀天上龙的一切行为都称之为善法功德,在积累着福报。其外这个不杀天上的龙,是由于他杀不了天上的龙,所以没有这方面的罪过,也没有什么功德。刚刚所说的就是这么个区别,持戒非常非常重要。
现前我们在座的弟子都已经受了三皈依居士戒,其中也讲解“皈依法,不损恼有情众生”,绝不能杀生这一条戒。往昔我们在没有受戒的时候,虽然你从小一直就是一个很善良的人,绝不杀生,但是不杀生只能说你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没有杀生之过失,也没有功德。但从持戒那天开始,你已经在心目当中持了这个戒,我绝不杀生,从此以后不杀生的一切行为,包括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是在积累着福报。为什么出世间的法能在短短时间当中成佛?比如说无始时来至今我们所造的罪业可不得了,但是靠今生的修法力量就可以证悟佛果,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的方便太殊胜了。就像刚刚所说的持戒般,他可以这样去持戒,因此一切不杀生乃至不做恶业的行为,都叫做积累二种资粮。二种资粮有时候在无意当中也会积累。在诸佛菩萨面前放一些水果,要不这样点个香等等是在积累福报资粮,即便不从事这样的善法,平常只要不做这些恶业,已经持过戒的弟子,他都在积累福德资粮,在无意当中。要记住持戒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初次为什么要受三皈依戒,原因就在此上。
【倘若没有守戒,就无法修行一切道法。】
但又要知道皈依戒的学处是什么,学什么都要懂什么才对,只走个过程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倘若没有持戒,就无法行持一切道法。因为前面不具备这种持戒之功德,那即便行持一切道法,可能也不能迅速成办这样的果位。因为由于修持的善法太单调的缘故。我们必须要从全方面来成办这样的果位,才可以迅速成办。
【假设以四种信心中的诚挚信或者不退转信为基础,从自身而言具足信心,那么对境没有好坏之分,就像老妇女依靠狗牙而成佛的事例一样。】
假设以四种信心中的诚挚信或者不退转信为基础,从自身而言具足信心,那么对境没有好坏之分,就像老妇女依靠狗牙而成佛的事例一样。说以前有一个老人家,她的儿子经常去印度去从事商贸,老妇人知道印度是佛陀的故乡,所以就叫儿子给她带一点佛陀的加持品回来,但是儿子没有一次记住。有一天母亲就告诉他:“这次你要是不带一个加持品回来,我就死在你的面前。”儿子从印度回来,快要到家的时候才想起了这件事,“完了,母亲的依托我又给忘了,该怎么办呢?若像以前一般说我忘了的话,这一次母亲可能就得死了。”所以非常紧张,往四处望着的时候,看见有一个死狗的狗头,急忙从里面拔个牙齿下来,用各式各样的哈达包上拿到母亲的面前,说“这是释迦牟尼小时候的乳牙,这样的东西在印度也很难找得到,由于你太虔诚的缘故,因此有这么好的缘分得到这个加持品。那你就把它作为你所皈依的对境吧。”老妇人从那天开始,就把这个狗牙放在清净的高处天天做祈祷,就呈现出很多很多瑞相,在狗牙旁边出现很多舍利子,平常在佛堂当中有很多彩虹等等。老妇人在圆寂的时候也获得解脱。是由于狗牙加持力太大的缘故,而令这个母亲成办解脱的吗?当然不是,就是由于老妇人信心强烈的缘故。所以要记住,信心非常重要,若要是具有信心者,即便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善法都可以成办解脱。
因此我们以后在行持一切善法时,不管是直断还是顿超,信心不可缺少。我们在讲解《显密之差异》的时候,不是讲过敬信的重要性吗?若要是不具备敬信的话,即便是行持密宗者,也可能会犯戒。犯戒最好的对治方便就是要净观,还是讲解信心,因此信心非常重要。
在座的弟子时时都要观待自己的内心,当然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现前信心非常圆满是不可得的,但要记住这个信心的重要性。因为当今我们行持善法并不是谁强迫的,由于我们宿世有这样的因缘而进入佛门,当今行持善法也并不是说我们没有什么目标,而是为了成佛。那成佛的因是什么?就是信心,所以应该要培养这个信心为妙,时时都得培养。
今天我们只讲了两页,讲得一点都不多。可能很多弟子们都在说,上师你的身体这么坏,今天不讲解就不讲解吧。但我想今天不讲解,一天就又过去了,即便讲得有多么少,还是讲解一些再说吧,因此就讲了一点点。但是今天真不能讲得太多,要不我怕明天再躺一天的话,就又没有什么意义了,应该不间断地讲下去最好。今天有点累,那今天就讲这么多吧。
今天所传讲的这些法,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绝不能轻视。这次我讲解这个法并没有走一个过程,要是念个传承的话,真要不了多长时间。虽然我的文化不高,因为我只上过五年级,所以很多字感觉有一些难,但现前由于与你们长时间接触的缘故,相对来说没什么可不认识的字,要是只是念的话,我想一两天就念诵完了。但是我并没有走这个过程,我想要得到一个传承也不需要在我面前,在哪一个导师面前都能得到。这次讲解进度虽然不快,但是讲解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倒没得说的,因此就这么做下去吧。
今天我们就讲这么多。还有一点,今天要修成熟口诀法的这几个弟子,即便我今天有多么不舒服,但你们的这个成熟口诀法我今天必须得讲完。我已经给你们承诺了,有四五天的时间,要不今天不传讲的话,初次开始接触导师的人都觉得,上师的承诺难道就是这样的吗?说讲就讲,说不讲就不讲,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但这个倒不可能。我想今天是是初一,一个好的缘起,祈请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就如同初一到十五的月亮一般,日日增上,让我们的见解日日增上。所以我一直就让你们等待着初一的时候,开始讲成熟口诀法。今天下午我就给这几个弟子讲。
下面就开始做回向。愿此时所成办的一切善法功德和过去所成办过的一切善法功备,与未来即将要成办的一切善法功德,与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聚集一起,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证得圆满佛果。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及历代高僧大德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