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观庄严9笔记
一、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结文(195,128课)
甲一、所说支分=乙一、总说著论五本(2课)+乙二、分说由谁所造(2-5课)+乙三、分说为谁而著(6课)+乙四、分说属何范畴(6课)+乙五、分说全论内容(7-22课)+乙六、有何必要(22-32课)
乙五、分说全论内容=外道的4种观点(7+8课)+内道的4种观点(8+10课)
二、释义
1、无有眼病的人见到的海螺是白色的,这就是胜义谛、胜义所见;有眼翳的人所见的海螺是黄色,这叫世俗谛、世俗所见。因为海螺的真相并不是黄色,白色才是真相,也即真正的胜义谛。所以,不论是心还是外境,如果所见是真正的本来面目,就叫做胜义谛;如果所见是虚妄的现象,就叫做世俗谛。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别,大家应该清楚。
2、有部和经部认为:时间方面的无分刹那和外境方面的无分微尘必须存在;如果这二者不存在,万事万物的显现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3、有部与经部的论师们只不过是缘众多极微尘与刹那心识聚集、刹那生灭自性的此近取五蕴而想当然地认为是我而已,
从最究竟的观点来讲,有部和经部也不承认“我”是存在的。那么,所谓的“我”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他们认为:如果详细观察,其实“我”是众多微尘和刹那心识的积聚,是具有毁灭性的一种法;在未经观察的情况下,众多微尘和刹那心识积聚的五蕴,被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是“我”。
这就是有部和经部的观点:依靠理证智慧详详细细分析时,所谓的五蕴只不过是许许多多的微尘和刹那心识的积聚,依靠此五蕴积聚的“我”根本不可能存在,而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则是存在的。在小乘《阿含经》或其他经典中都是如此承许的——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应该存在,而所谓的“我”,在还未证悟无我之前,每个众生不可避免地对五蕴假合执著为“我”,但以智慧进行剖析时,“我”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为什么外道所说的“我”不存在呢?因为外道所承许的“我”是常有的、 享受万法的,这种“我”与众生自认为存在的五蕴假合的“我”,其法相完全不同。
凡夫众生所谓的“我”,只不过是把五蕴的聚合执著为“我”。而外道承许的“我”,是常有的、自在的、独立的、享受万事万物的,它是一切万法的根本,或一切万法的创造者,这种“我”绝对不可能存在。因此,这两种“我”绝非一体。
因此,佛教与外道之间,在“我”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上有很大差别。不管是外道的哪一个宗派,他们都认为“我”肯定是存在的;而佛教当中,即使最低层次的有部宗和经部宗,他们在胜义当中观察时,所谓的“我”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有部和经部认为:所谓的胜义谛就是最细微的微尘和最细微的心识,这二者必须存在。所谓的“我”在两种极微上是空的,不可能存在,而两个极微其实也是无常的、刹那性的。
4、唯识宗的观点是什么呢?他们最主要的观点,可以包括在三大法——遍计法、依他起、圆成实当中,依靠这三种法,可以涵盖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
他们所承认的三种法到底是怎样的呢?能取所取所摄的一切法,就像外面的毛发一般显而无有自性——虽然显现,但真正去观察时,没有一丝一毫的自性,这就是遍计法,也叫做世俗谛。
各种如毛发般的能取所取是依靠什么显现的呢?依靠自明自知的依他起——阿赖耶识而显现的。
所谓的遍计法——能取所取所摄的显而无自性的一切法,在依他起上根本不存在,从不存在的这一角度叫做圆成实,也叫做胜义谛。
对于唯识宗的胜义谛和世俗谛应该如此观察:现在的瓶子、柱子等外面万事万物的所取显现,与执著瓶子、执著柱子的能取显现,这些迷乱的显现就叫做遍计法;这些显现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心——自明自知的阿赖耶识,也叫做依他起;在依他起上,万事万物的假象遍计法丝毫也不存在,就是所谓的圆成实。
实际上,由于唯识宗承许自明自知的心完好无损地存在,在这上面,遍计法根本不可能存在,因此也可以称之为他空派。
唯识宗认为:除心识以外的微尘以及万事万物都是不存在的。这一点,他们是依靠遮破微尘的理证进行推理的。《释量论》和《中观庄严论》当中,都讲到了唯识宗最强有力的一个理证,就是对六种微尘进行观察的推理。还有因明中讲到的显现理、俱缘理,通过这些推理,可以推翻所谓的外境存在这一观点。
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众生迷乱心识前显现而已,实际上,外境的无情法根本不可能存在。这就是唯识宗的观点:万事万物的一切显现全部是迷乱心的自现而已,根本不可能存在单独的外境。
各种各样的山河大地究竟是如何显现的呢?显现的来源就是唯识宗所承认的依他起,也就是说,没有被能取所取染污的、如水晶珠一般清净的心。这样明清的阿赖耶识相当于无有垢染的宝珠一样,在每个众生的相续当中具足。所谓的依他起被不同习气染污以后,整个外面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显现。
5、唯识宗与小乘在承许实有的现基上没有什么差别。因为他们也认为:自明自知的心识或者轮回和涅槃显现的本基——依他起心识一定要存在,也就是说,显现万法的基一定要存在。佛教当中,唯识宗和小乘虽然在承认“我”方面与外道存在很大差别,但在承认现基方面没有多大差别。
6、小乘(有部和经部)认为:无分刹那和无分微尘必须存在,不然,就像没有毛线的氆氇一样,万事万物也不应该存在了。
而唯识宗对于无情法已经抉择为不存在,但是自明自知的依他起心识一定要存在,否则,万事万物就会如同空中的鲜花一样,有从无因无缘中产生的过失。
而中观自续派认为:唯识宗所承认的依他起和小乘所承认的两个极微都是不存在的,但是,万事万物显现的一种现分应该存在。
这些观点都是不究竟的。也就是说,除中观应成派的观点以外,其他的中观自续派、唯识宗、经部宗、有部宗,还有世间上各宗各派的外道观点都不合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万法显现时一定要有一个法作为“现基”,如果这一“现基”不存在,任何法都将无法显现。这种观点,就是中观应成派的所破对境,将中观应成派称为显宗至高无上的宗派的原因也在于此。
中观应成派认为,需要将所有的现基、所有的根源一并拔除。希望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这部《中观庄严论》,挖掘其中的深义。这样一来,自己的修行也好,对世界的了解也好,对于整个佛教的深奥道理等很多方面,依靠《中观庄严论》这一钥匙完全可以打开。
7、这就叫做依他起心识,与缘起的含义相类似。
学习《中论》的时候也介绍过,不是缘起的法一个也没有,不是空性的法一个也没有。清净的因缘具足时,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也是可以现见的;不清净的因缘聚合时,所有不清净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也是可以现见的。中观宗所承认的缘起,与唯识宗所承认的依他起基本相同。
遍计法=迷乱显现、依他起=缘起、圆成实=空性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