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落万念迹 > 勤勤拂

囤教证(751-800)

创建日期:2022-07-27

  囤教证(751-800)

  751、C、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入中论》

  佛陀的寂灭法身虽然没有分别念,但一样可以饶益有情,就像如意树和摩尼珠尽管没有分别,也可以满足祈祷者的愿望,佛陀亦以报身在十方世界众生未空之前恒常不变地广施利益,然而唯有远离戏论者能够见到。

  752、F、佛陀无灭度,佛法恒住世。------《不可思议经》

  佛陀是无有涅槃的,佛法也是无有隐没的。某一时段的教法期圆满,只不过就像阳光不照在这里,而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一样,实际上佛法是真理和解脱的妙用,这种妙用是永远是不可能离开的;佛陀的观照也永远不会离开的。

  753、R、如以智慧方便所摄持,无勤获得如来智菩提。------《摄集经》

  显现、空性不能脱离,如若二者未脱离,则会于无勤之中获得正觉菩提。

  754、C、除令有情喜,何足报佛恩?------《入行论》

  除了令有情欢喜以外,哪有能报答佛陀恩德的事?只有让有情欢喜,那才是佛最欢喜的事,因此在生活中要经常做对众生有意义、令众生欢喜的事。

  755、B、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涅槃经》

  看不到后世,就会在短短几十年人生中得过且过,觉得很多恶事也是可以做的。

  756、R、若已证二谛无二,则趋法法性无二,于此则可称之为,住于大圆满之见。------荣索班智达

  证悟胜义谛与世俗谛无二,则已经趋入有法与法性无二之境地。何为有法与法性无二?在凡夫众生面前,唯一见到柱子之法,却无法见到柱子之法性,可是真正了知“二谛无二”这一道理之后,即能趋入有法与法性无二的境界。若能趋入法与法性无二之地,则此人已经安住于无上大圆满的真实见解之中了。

  757、S、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中观根本慧论》

  佛陀最初成道时,了知此种甚深微妙法不是钝根的对境,因此显现上并未马上转F轮,后来经天人请求才说法。为什么要这样显现呢?就是为了说明凡夫人的知见远不是甚深空性的境界。

  758、X、心性无边故,乘数亦无边。------《楞伽经》

  众生的分别心无量无边之故,乘的数量也无量无边,

  759、T、天王帝释请问佛,菩萨慧行如何勤?蕴界尘许不勤作,蕴不勤即菩萨勤。------《般若摄颂》

  帝释天王请问佛陀:“菩萨行持智慧波罗蜜多时,如何能做到精勤?”佛陀告诉他:“蕴界处少许都不缘取,就是菩萨最好的一种勤作。”因为蕴等在本性中不存在,智慧也缘取不到,如果证悟了这一点,就是真正的加行。实际上,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只有以不缘的方式来修,才是真正的修。因为万法的本体都是空性的,以空性了知空性的方式来行持。

  760、Y、一切行为喜,此喜价难估。------《入菩萨行论》

  一切行为都以佛法来饶益众生,让众生欢喜,这是任何价钱也买不到的。世间人用钱财买到车、买到房子、买到官位就会特别欢喜,但其实这不一定有很大意义,真正有意义的就是用佛法来饶益众生。

  761、Z、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说法者坐在高位,自己坐在很低的位置,具足寂静温良的仪态,(无有傲慢、野蛮、愤怒等不好的神情,)以欢喜的眼光看着说法者,(而不是愁眉苦脸,或者一直埋着头,也不知道是在看小说还是干什么,)听课就像饮用甘露一样,信心充满、非常欢喜,(而不是痛苦、难受,一直看表等下课,)应当如是专心闻法。

  762、D、大乘说无生,余说尽空性,尽无生义同,是故应忍许。------《中观宝鬘论》

  大乘将所有法抉择为自性无生,小乘说诸法刹那灭尽、人我空性,尽智和无生智的意义其实是同一的,因此应该对大乘予以认同。

  763、Z、诸佛之色身,由福资所成。------《中观宝鬘论》

  三清净地菩萨为成就自己将来的清净刹土而修积资粮,这也是他获得色身的唯一因缘。

  764、R、若既不生复无知,谓有依他起自性,石女儿亦何害汝,由何谓此不应有。------《入中论》

  倘若承许依他起既是自性不生,又没有任何量能知,而同时又说万法有一个依他起自性,那等于说石女的儿子也有一个实体了。一切万法本来跟石女的儿子没有什么差别,你为什么只承认万法的依他起实有,而不肯承认石女的儿子实有?难道石女的儿子对你有什么损害?还有什么其他理由说他不应该存在呢?

  765、Z、纵然有大海,离开波浪时,所化众生前,佛陀恒不离。------《毗奈耶经》OR《百业经》

  大海当然是不可能离开波浪的,但假使大海有离开波浪的时候,佛陀也恒时不会离开有缘众生。

  766、Y、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入行论》

  依靠人身的船,才能够渡过轮回苦海,这个人身非常难得,因此愚痴之人不应天天睡懒觉,否则将人生白白耗尽就太可惜了。

  767、R、若不立名称,世间皆迷蒙,故佛巧方便,诸法立异名。------《楞伽经》

  如果没有安立名称,那整个世间就会变成迷乱蒙昧,所以具有大慈大悲心的怙主佛陀,就对事物安立了名称。因此,佛陀在佛经当中,安立了四谛、三宝以及五道十地等法相、果位的名称。

  768、Z、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中观庄严论》

  自宗他派所承认的一切万法(有法),无有自性(立宗),远离一体及多体之故(因)。远离一体多体、无有自性、自他所承认的一切诸法,这三者实际上是一个本体,但有些人不知道一切诸法无有自性,或说本体是空性,但是我们通过与空性一个本体的远离一体多体,就可以了解诸法空性的道理。

  769、C、慈等愚无违,非极治罚过。------《释量论》

  慈等与我执不相违的缘故,并不是究竟的对治法。

  770、C、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量理宝藏论》
       慈悲心不违我执!慈悲心好是好,但是并不能完全根除我执。修无我与我执直接相违,修慈心、悲心就没有这种力量。

  771、Z、众生福德熟,智慧根亦利,若为现度缘,即时得解脱。------《无量寿经》

  众生福报成熟时,智慧和根机都很利,如果为他显现度化的因缘,即时就能获得解脱。

  772、W、唯佛薄伽梵,慧日大圣尊,能破我等疑,真实归依处。------《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佛尊是真正的大圣者、大觉悟者,他的智慧日光能破坏众生的我执(本来无我而执著有我)、实执(本来无实而执著实有)、怀疑、贪嗔痴等一切烦恼,故在这个世界当中,他才是真实的皈依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773、F、佛语最第一,佛语无过上,微细事悉无,是为语最上。------《月灯三昧经》

  佛陀的语言最高第一,没有能超过它的,因为它连最细微的事物都洞彻无碍,宣说得清清楚楚。

  774、Y、于相续假法,恶见谓真常,积集假法中,邪执言实有。------《中观四百论》

  对同一相续的假法,愚痴之人以恶见说它是真常之法;对众多因缘积集的假法,愚昧无知的众生以邪执说它是实有的。
      对由众多支分组成的假法,如瓶子、车、房屋,本来无有任何总体存在,而人们以邪执的缘故,在这些聚合中安立种种假名,并执著其真实存在。

  775、F、佛知作不作,应说不应说。------《中观四百论》

  佛陀完全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知道哪些众生面前应该说什么,哪些众生面前不应该说什么。

  776、Y、由我执力,诸烦恼生,三有轮回,无容解脱。------《俱舍论》

  由于将自身心五蕴执为我的串习力,则会产生诸多烦恼,比如缘悦意境生贪,缘违逆境生嗔,缘不苦不乐境生痴,这样就不可能从三有轮回中获得解脱。具体说,以我执造作大品贪嗔痴三毒罪业则转生地狱,造作中品三毒罪业则转生恶鬼,造作下品三毒罪业则转生旁生,以我执造作相应我慢之善业则转生人间天界,造作相应嫉妒之善业则转生非天。

  777、W、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中观四百论》

  无常法一定有坏灭损害,有坏灭损害则非真正的安乐,故说凡属无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可能有人会想:虽然诸法皆无常,但身体等在刹那变灭中也有安乐存在。其实,所谓的安乐虽然不是由寒热饥渴等苦缘所生之苦苦,但也不离乐境坏时所生之变苦,及无常迁动之行苦,因此也是苦。而三界轮回中的法皆是无常法,故三界轮回全都是苦。

  778、F、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大智度论》

  以信心能入于佛教,以智慧能度越轮回、获得解脱。所以,没有信心不行,不可能入于佛教;有了信心还不够,一定要有智慧,否则也不可能超越轮回。

  779、X、许心自性恒光明,彼客尘过而染上,法性心外之他心,非是光明说自性。------《经庄严论》

  心的自性恒时具足光明,但彼已被客尘过患所染,故除了心的法性之外的他心都不是所谓的光明,因而说自性光明。正因为众生的明心已被客尘所染,故皆不能如实照见。自相续的贪嗔痴只是偶尔的客尘(故可遣除),而真心并非如此,心的本体丝毫也未被染污过。

  780、G、高高山上云,自卷自舒,何亲何疏;深深涧底水,遇曲遇直,无彼无此。-----慧南禅师
         高高山上的云,自己卷起来后、自己舒展开来,根本没有亲疏之分;深深山谷里面的水,遇到外境时而变成曲的、时而变成直的,根本没有彼此的分别。我们的心也应该这样无有束缚,若能如此便可现见本来面目,因为在本体上根本不可能有像执著那样的自性。

  781、Y、因爱生忧,因爱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涅槃经》

  依靠爱而产生忧患,依靠爱而产生恐怖,如果远离了贪爱,忧患、恐怖等痛苦怎么会存在呢?

  782、R、若从内心悟,本无生法性,于溺轮回众,自然生悲心。------龙猛菩萨

  如果真正证悟了一切万法本来无生的法性,对沉溺在轮回中的众生,自然而然会生起悲心,因彼等未通此理而沉溺故,它阐述了悲心跟空性无违的见解。

  783、Q、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六祖坛经》

  执著对境叫做烦恼,如果对对境没有执著,这叫做菩提。

  784、G、观法如知幻,观生如入苑,若成若不成,惑苦皆无怖。------《经庄严论》

  菩萨了达诸法如幻,视投生如入花园,故而现前人天安乐的自在圆满时,不必惧怕为贪等所缚,现前人天身及受用之衰败时,亦无有由诸痛苦引生之怖畏。

  785、L、老病死诸苦,圣人永灭尽,依业烦恼生,诸菩萨无彼。------《宝性论》如魏译

  生老死病等所有痛苦,圣人已经永远灭尽;依靠业和烦恼受生,菩萨是没有的。那为什么他们会示现生病、衰老、痛苦等呢?是为了让众生明白寿命无常、轮回痛苦等真理。

  786、H、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有我执有业,有业亦有生。------《中观宝鬘论》

  一切业都以执五蕴为我而产生,因为有了我,就会为了离苦得乐的目的,而进行取舍。因此,唯有证悟空性、断除我执,才能终止轮回。
       有了我执就会不断造业,造业就不可能从三有中逃脱,一切的过失罪恶应该都堆积在我执上。

  787、H、何者尽毁一切暗,引众脱离轮回泥,顶礼如理说法佛,对法藏论此详说。------《俱舍论》世亲论师

  能够摧毁世间一切痴暗,引导无边众生脱离轮回淤泥者,唯是释迦牟尼佛。在此顶礼如理宣说一切佛法深义的佛陀,并立誓详细宣说此对法藏论。

  788、C、乘二理妙车,紧握理辔索,彼等名符实,大乘之行者。------《中观庄严论》静命论师

  如果我们乘坐抉择二谛的观察世俗量和观察胜义量的妙车,紧紧握着二量的理证辔索,就可以称为名副其实的大乘行人。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真正的大乘修行人必须要明白胜义谛和世俗谛的道理,如果没有通达二谛的真理,仅仅口头上说“我是大乘修行人”,那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789、Z、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中论》

  因为一切诸法没有自生、他生、共生和无因生,所以全都是无生。

  790、W、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中论》

  一切万法全都是因缘而生,也全是空性。

  791、W、无不齐全因,何故果消失。------《释量论》

  全部因缘没有一个不齐全,那它的果怎么会消失呢?

  792、R、若诸佛出世,若佛不出世,一切法空性,说名为他性。------《入中论》

  诸佛出世也好、诸佛不出世也好,一切诸法的本体就是空性,它就是一切诸法的法性,也就是胜义的法尔。虽然在迷乱者面前有各种各样的显现,但这些都如梦幻泡影般不真实,它们的本体唯是明空双运的法界实相。

  793、R、若诸根是量,圣道复益谁?------《三摩地王经》

  如果诸根是量,那圣道还能饶益谁?凡夫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正量的话,圣道就没有什么用了。如果没有瑜伽现量,这些超胜的境界是谁来了知的呢?难道你有能力否认历史长河中真实存在的无数圣者?所以,瑜伽现量是存在的。

  794、Z、宗法彼分遍,是因彼为三。------《释量论》法称论师

  宗法、同品遍和异品遍三者全部齐全才是真因的法相。所以三相齐全才是真正的因,应以这样的因来进行推断。

  795、Y、于此若无有,真实世俗梯,欲上胜义楼,智者非应理。------《中观藏论》

  相似胜义的单空一定要具足,否则就没办法到达真实胜义,因为没有楼梯却想上高楼,智者一定会说这不合理。

  796、W、无患六根所取义,即是世间之所知,唯由世间立为实,余即世间立为倒。------《入中论》

  没有任何过患的六根所看见的法,就是世间的所知,这样的所知法唯有观待世间根识才能安立为真实世俗,而了知这样的所知法的识,无疑就成了世间的真实量。如果六根都有过患,那无疑就会观待世间而将其所了知的法安立为颠倒世俗;而缘取这种所知义的识,自然也就成了非量。

  797、S、生等无有故,无生等亦无。------《中观庄严论》

  生住灭等不存在的缘故,观待它的无生、无住、无灭等也不存在。

  798、Q、秋季夜晚之水月,澄清无垢河中现,水月空虚所取无,一切诸法如是观。------《三摩地王经》

  一切万法无实的比喻,如是作观。在讲诸法无实时,用水月来比喻,以此就能对现空无别的道理产生定解。
       这是现而无自性方面的一个比喻。在很多佛经、论典中都认为:秋天的天空特别纯洁,皎洁明亮的月亮也是非常美丽,当它映射在澄清无垢的河水中时可以显现水月的影像,但是,水月和虚空均不能成立为所取,一切诸法也应如是观察。

  799、L、涅槃唯一谛,诸佛所宣说。------《六十正理论》龙猛菩萨

  倘若对二谛穷究到底,就是远离一切戏论、不可分割、独一无二的真谛。唯有一谛乃涅槃,这是诸佛之所说。

  800、Z、智者自观察,愚者随声奔。------萨迦班智达

  愚者的话,他没有什么正理,听说这个上师很好,就跑到这个上师那里去;听说那个上师不好,是假上师,他就马上开始诽谤,这非常可怕。

上一篇:《解义慧剑》一年一读句

下一篇:囤教证(801-850)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