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落万念迹 > 略略结

泛听《中论》小结

创建日期:2021-10-07

  泛听《中论》小结

  1、品科判

  全论=甲一、首义(乙一、宣讲论名+乙二、译礼句)+甲二、论义(第1-27品)+甲三、末义

  甲二、论义=乙一、宣说见解而顶礼(丙一、宣说中观见解+丙二、顶礼宣说者)+乙二、抉择宣说中观之见(第1-27品)+乙三、忆念恩德而顶礼。

  乙二、抉择宣说中观之见=丙一、宣说缘起特法(第1-25品)+丙二、宣说缘起空性(第26观十二因缘品)+丙三、证悟缘起之功德(第27观邪见品)

  丙一、宣说缘起特法=丁一、宣说主要特法(第1+2品)+丁二、宣说其他特法(第3-23品)+丁三、断除太过(第24+25品)

  丁一、宣说主要特法=戊一、观因缘品(第1观因缘品)+戊二、观去来品(第2观去来品)

  丁二、宣说其他特法=戊一、抉择法我空性(第3-8品)+戊二、抉择人我空性(第9-12品)+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第13-18品)+戊四、抉择时间为空性(第19-21品)+戊五、抉择轮回为空性(第22+23品)

  戊一、抉择法我空性=己一、破法我之自性(第3-5品)+己二、破法我之能立(第6-8品)。

  己一、破法我之自性=庚一、破处(第3观六情品)+庚二、破蕴(第4观五阴品)+庚三、破界(第5观六种品)

  己二、破法我之能立=庚一、观染染者品(第6观染染者品)+庚二、观三相品(第7观三相品)+庚三、观作作者品(第8观作作者品)

  戊二、抉择人我空性=己一、破人我之自性(第9观本住品)+己二、破人我之能立(第10-12品)。

  己二、破人我之能立=庚一、破人我之比喻(第10观燃可燃品)+庚二、破人我之所依(第11观本际品)+庚三、破人我之能依(第12观苦品)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己一、破有实法之本体(第13观行品)+己二、破彼之能立(第14-18品)

  己二、破彼之能立=庚一、破有实法之作用接触(第14观和合品)+庚二、破因缘之能生(第15观有无品)+庚三、破暂时缚解(第16-18品)。

  庚三、破暂时缚解=辛一、破轮回之本体(第16观缚解品)+辛二、破彼能立之因果(第17观业品)+辛三、宣说趋入真如之方便(第18观我法品)

  戊四、抉择时间为空性=己一、破时间自性成立(第19观时品)+己二、破彼之能立(第20-21品)

  己二、破彼之能立=庚一、破承许时间为能生果之俱生缘(第20观因果品)+庚二、破承许时间为果之生灭因(第21观成坏品)

  戊五、抉择轮回为空性=己一、破轮回相续之果(第22观如来品)+己二、破轮回相续之因(第23观颠倒品)

  丁三、断除太过=戊一、断除无有四谛之太过(第24观四谛品)+戊二、断除无有涅槃之太过(第25观涅槃品)

  2、《中论》概况

  2、1《中论》=《中观根本慧论》,是龙树菩萨用梵文撰著

  龙树菩萨=龙猛菩萨,译法不同,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现终于确定。

  《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之“圣者龙树菩萨略传”:(回到人间)之后,龙树菩萨便利用从龙宫收集的珍贵檀香,建造了千万佛塔等(各种所依)。因为这一切都得益于龙王的大力协助,所以,尊者从此便被世人尊称为“龙树菩萨[龙猛菩萨]”。

  2、2《中论》藏译本:可靠

  奉拥有殊胜自在妙智之具德大国王赤松德赞之圣诏,印度中观大论师,堪布杂加纳嘎巴达(益西娘波),与主校比丘焦若·鲁坚赞译师共同翻译、校勘并订正。

  该论共二十七品,四百四十九偈,共计一卷半。

  之后,于克什米尔慧美继鸿城(妙臂城)中心的仁亲卫寺(藏宝寺)内,克什米尔堪布——大智者哈萨玛德(夏波洛珠),与西藏译师巴擦尼玛扎(日称),于(克什米尔)国王帕巴拉(圣天国王)年间,根据与克什米尔版本相符之《显句论》,再次进行修订。

  随后,于拉萨大昭寺殿内,印度堪布嘎那嘎瓦马色及国卡(金铠)与译师(巴擦尼玛扎),(依照东西方各类版本)再次进行大校。

  2、3《中论》汉译本

  师传讲之所依的颂词,大部分是依照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文,少部分与藏文版本差别较大的颂词做了改动。已改处+建议改处,均有明示。

  2、4《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

  麦彭仁波切写的《中论》笔记,多弟子前赴后继整理成释文。

  师译成中文,2004年四月初八译竟,重校于2007年四月二十九日。

  这是师传讲《中论讲义》最重要的参考释,每堂课后部分,师会把该释相关文字读解一遍。

  2、5《中论讲义》

  师传讲114课的文稿,对大白话口语作了书面化处理,定稿于2008年三月。

  师参考了众多前释,特别是宁玛派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萨迦派主要依果仁巴尊者的注疏+格鲁派主要依宗大师的注疏《理证海》+月称论师的《入中论》和《显句论》。师基本上按照前释传讲,个别地方也明示创新。

  师大量引用了《显句论》,使跟学者对《显句论》念念不忘,由此因缘,师历时八年把《中论释·显句论》译成中文,于2019年2月19日圆满。今年出版后,师传讲了每品1-2个代表颂词释。这些颂词全部入选“《中论》一年两读句”,时时拂拭。

  3、泛听《中论》概况

  3、1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佛佗→→龙树菩萨之《中论》→→鸠摩罗什大师译之《中论》→→月称论师之《中论释·显句论》→→麦彭仁波切之《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法王传讲→→师汉文传讲之《中论讲义》

  《中论》颂词甚难,根本不懂密义,如坐火箭,直接昏;《中论释·显句论》+《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之译原文甚难,太费劲,如坐飞机,常晕机;《中论讲义》是师之大白话,能懂易解。哈哈哈,咱骑着师造的电动车,游了两遍宝山,风景甚好甚好甚好。

  3、2第一遍游宝山

  学《中论》前,对此论一窍不通,大量的碎片信息,指向此论很难。深难的知识,只有用长期熏陶来对治。当时只找到114课MP3,安排在烧晚饭的时间听,大约每天能听1小时,一周听一课。

  开始的课程,听懂得很少,能写成笔记的内容就更少;几个月后听出名堂了,整课的思路基本上能记录下来;中后部,听起来已经不费力了,但也没有减少资源,或快速行进。全程一个字没看,只靠耳根,连猜带蒙,费脑子,因为必须听懂后才能以语言记录。

  《中论》前部分产生了思维震撼,是新建思维基层平台,必须要投入“时间”。如同功夫=方法+时间,少了时间资源的投入,功夫肯定不会成的。114周听完114课,“从没有忘记过对自己的承诺”。

  3、3第二遍游宝山

  潜意识中,囤货“《中论广释》58课”就是《入中论》的课件;事到临近,才发现还是《中论》课件,以为是师略讲58课版;以此乌龙缘分,那就再学一遍《中论》。

  开听第一课,觉得与两年前听的114课版好象差不多,仔细对比,哈哈哈,囤货“《中论广释》58课MP4”就是囤货“《中观根本慧论》114课MP3”的前58课,后面59-114课没有。囤货不够用了,必须满世界再找课件。运气很好,及时从503.im/找来了《著作29中论讲记上》+《著作30中论讲记下》;从微信公号“文殊密语”找到了《中论广释》之59-114课字幕视频,第二遍游宝山得以顺利进行,以眼根为主,从文字上过了一遍。

  3、4不虚此行

  两遍《中论》宝山游,以行云流水,轻舟过山结束。能去考试吗?不能,考试要求按传承上师的思路和语言复制,而咱都是自己翘起八怪连猜带蒙的思路和语言,根本不能应付考试,咱也没本事去挣学分+拚堪帽子耶。自娱自乐,自疑自解,咱得了《中论》的灵魂就行了,不虚此行。

  3、5后念观望

  想当年,郑和把几十年造船资料全部存入国家图书馆,后被一顶帽子以不善心烧了精光。后人只能连猜带蒙复建了宝船,外观的确高大上,为遗址公园挣个门票搓搓有余,但能否下洋过海,哈哈哈,鬼知道。所以,信息在官道和野道都要保存才更可靠。

  官道信息,可以下载私囤,而且拿了就能用;野道信息,要多一道评估程序,而且不能下载私囤。59-114课字幕视频没能下载私囤,下一回再学《中论》,不知道能否再现,此事还得后念观望。

  希望官道海纳百川+群英荟萃,野道繁荣昌盛+私产官享。

  4、主要公式

  定位是“直奔如来真实义”,先留120条扬春雪“《中论》一年两读句”,时时拂拭,每年至少点卯两次,有些颂词因师常作为教证而很有交情。

  再留几个下里巴公式常参,话粗理不粗,思俗义不俗:

  4、1“自性”超过金刚石硬度→→万法空性→→因缘显现

  中观观点:中观之“自性D”=超过金刚石硬度→→没有任何物质的硬度超过金刚石硬度→→任何物质都没有“自性D”→→任何物质都不存在→→万法空性→→万法因缘如梦如幻显现

  《四百论》“若有任何法,都不依他成,可说为实有,然彼皆非有”,其中“不依他成”的大白话就是“超过金刚石硬度”。自己本身固有的、如如不动的、无法改变的法才叫自己的自性。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众生观点:对“自性”的定义马马虎虎,模模糊糊,只要具有“橡皮泥”硬度就叫“自性”,橡皮泥随缘变迁成万事万物,因为橡皮泥实有存在,所以万法存在。

  4、2无生=四不生=自生+共生+无因生+他生

  中观观点:破四边生=金刚屑因

  如果自己产生自己,就存在1生没有意义+2无穷生的过失,所以自生+共生不可能;如果无因生,就存在果不观待因而产生的过失,所以无因生不可能;

  破他生:(1)自生不成立,他生是与自生观待而立,所以他生也不会存在。

  (2)万法空性,因是空性,不能产生实有的果;果是空性,实有的因也不能产生空性的果。

  (3)如果万法有自性D存在,因为自性D具有“超过金刚石硬度”,不被任何因缘所动,永无变迁,不可能被他生,所以他生不成立。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法不从自生,亦不从他生,不从自他生,云何而有生?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从自他生,何有颠倒者?

  自作及他作,共作无因作,如是说诸苦,于果则不然。

  非但说于苦,四种义不成。一切外万物,四义亦不成

  众生观点:万法因缘而他生。实际上一切因缘而生的法都是空性,所以他生不立。

  4、3三时不立=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中观观点:过去的法已经灭完了,未来的法还没有产生,两法都不存在。现在的法用微分法,没有“正在”的那一刹时或一分尘;或过去与现在之间+现在与未来之间,接触与不接触,“现在”都不存在。

  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众生观点:“现在”是存在的。

  4、4三法不立=三轮体空

  中观观点:作者A1+作A2+作业A3,两两或两三,同时+非同时都不成立,

  若同时成立,则作业已经成立,无需再作、再有作者;

  若非同时成立,(1)三法是观待而立,个法不能单独存在,作业不成立时,作或作者是不能提前成立的;(2)一个动作只有一个自性,只能成立三法中的一法,如果成立了“作者1”,那么因为“作1”不成立,所以“作者1”也不会成立的。

  因业有作者,因作者有业,成业义如是,更无有余事。

  见可见见者,是三各异方,如是三法异,终无有合时

  众生观点:作者A1+作A2+作业B3成立,所以三法可以同时非同时都成立。

  实际是作者A1+作A2+作业A3是一个系统,作者B1+作B2+作业B3是另一个系统,作者A1+作A2+作业B3,是跨系统的迷乱,仔细观察不是这么回事。

  4、5由A→→B不立

  中观观点:以能立等同所立破=万法空性→→A空性不存在→→B空性不存在

  以空辩论时,若人欲答辩,是则不成答,俱同所立故

  解说空性时,若人言其过,是则不成过,俱同于所立。

  众生观点:因为A成立→→所以B成立

  4、6因生果不立

  中观观点:(1)因法里有果法(已有果无需因)+无果法(因集无果)=不能生果法,所以因生果不成立。

  (2)因与果同时(已有果无需因)+非同时(因果观待而立)=不能生果法,所以因生果不成立。

  (3)因与果接触(已有果无需因)+不接触(无因生)=不能生果法,所以因生果不成立。

  (4)果空(实因不生空果)+果不空(已有果不可变迁)=不需因,所以因生果不成立。

  果不空不生,果不空不灭。以果不空故,不生亦不灭。

  果空故不生,果空故不灭。以果是空故,不生亦不灭

  众生观点:因生果=鸡生蛋+蛋生鸡

  4、7众生观点:(万法,人我)100%=常/一/无边(灵魂) N% + 断/异/有边 (五蕴) M%,

  灵魂在六道轮回中是一体、常有、无边存在的;五蕴随缘是异体、无常断灭、变迁有边存的。

  中观观点:因为五蕴断/异/有边存在,→→人我不是一体、常法、有边;

  因为灵魂常/一/无边,→→人我不是异体、断法、无边;

  因为断/异/有边与常/一/无边 相违,不能存于一法上,→→人我两俱+两非都不成立。

  所以万法+人我离四边、离一切边,胜义中空性不存在,名言中因缘显现无欺作用。

  佛授记弥勒未来成佛,这是为了名言中破“弥勒异体存在”,弥勒菩萨与弥勒佛不是异体,都是一个弥勒不是别人;不是建立“弥勒一体存在”;

  佛说自己于释迦菩萨时与弥勒菩萨是同师同学,因为比弥勒菩萨努力,所以比弥勒菩萨先成佛。这是为了名言中破“弥勒一体存在”,弥勒菩萨与弥勒佛不是一体,弥勒菩萨不是弥勒佛,是经过努力后才成的弥勒佛;不是建立“弥勒异体存在”;

  弥勒不是一体存在、也不是异体存在、也不是两俱存在,也不是两非存在,以空性而缘起安立。

  五阴常相续,犹如灯火焰。以是故世间,不应边无边

  空则不可说,非空不可说,共不共叵说,但以假名说。

  常无常等四,本寂何处有?边无边等四,本寂何处有?

  5、感恩

  5、1感恩师传讲《中观根本慧论》!

  在以佛佗为独资股东的合并报表上,所有的资产、权益都归佛佗所有,无需分别哪师、哪寺、哪院。“恩不言谢,因法跟随”。

  5、2感恩制作法宝的莲友!

  在以师为独资股东的合并报表上,所有的资产、权益都融归师海,无需分别是谁制的音频、是谁作的视频,是谁守护的官道、是谁勤拓的野道。“以心相应,以法安住”。

  6、回向

  以我闻思佛法的功德,回向给上师,愿师多一刹休息,少一刹劳累,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以我闻思佛法的功德,回向给制作法宝的莲友,愿你们修行顺利,生活安乐!

  以我闻思佛法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同我一起离苦得乐都获佛果!

上一篇:泛听《妙法莲华经》小结

下一篇:泛听中观四论总结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