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万禅香 > 胜观彻却脱噶

8 虔诚与悲心 《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祖古乌金

创建日期:2023-08-27

  8 虔诚与悲心 《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祖古乌金

  《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

  音流瑜伽研究微信公号

  作者:祖古·乌金仁波切

  译者:杨书婷

  八 虔诚与悲心

  1 方便与智慧相融

  2 具虔诚与悲心,与诸佛相应

  3 悲心如土壤,信心如雨水

  4 对上者具信,对下以慈悲,安住无散中

  1 方便与智慧相融

  我们透过方便和智慧(般若)的结合,而达到全然证悟。这两方面从不同法乘来说,会有不同定义。以经部法教来说,方便为悲心,智慧为空性,将悲心与空性相融为一,我们便获得真实且全然的证悟。

  续部法教则将方便层面等同于生起次第,智慧层面等同于圆满次第。将这两种次第相融为一,我们便获得真实且全然的证悟。

  依大手印而言,方便层面为那洛六法,智慧层面为大手印修持本身,两者各称为方便道和解脱道。将方便和解脱相融为一,我们便获得真实且全然的证悟。

  以中观来说,方便层面为世俗谛,智慧层面为胜义谛。将这两种真谛相融为一,我们便获得真实且全然的证悟。

  最后,在大圆满法教,方便层面称为“任运”(自然显现的自性),智慧层面称为“本净”(本初清净的本质)。将本净和任运,即“且却”(Trekcho,彻却、彻确,立断)和“妥嘎”(Togal,脱噶、托嘎,顿超)相融为一,我们便获得真实且全然的证悟。

  所有这些对相融(union,双运)的不同臂喻有另一个层面,且让我们用飞机的例子来说明。若要飞机翱翔天际,就必须有各种不同且必要的完整机组零件,还要有懂得组装这些零件和操作让飞机飞翔的人。如果你有技术良好的工程师或飞行员,却缺少适当的零件,飞机就飞不起来。反之亦然,如果有了完整的机组设备,却缺少飞行员或工程师,也不足以让飞机起飞。唯有当所有方便和智慧的因素都结合相融时,飞机才能翱翔于天空。

  我曾在先前的章节中提到,从无始以来,佛性一直在众生之内。佛性并非我们透过努力或禅修所达成的新事物,而是本初就以我们的自性而在。佛性连瞬间都不会与我们的心分离。只因为我们不认识佛性,才会迷失在轮回之中。这种由于对我们自性的无知而造成的迷失,并非只发生在几个生世而已,而是从无始以来一直如此。直到如今,我们的自性、这证悟的本质,都仍遮盖在层层厚重的无明和烦恼之中。现在我们必须认识这个自性本貌,不要有任何遮蔽。不过,仅是认识自性还不够,我们必须让这种认识能够稳定,而这要透过将它融于修行之中,因为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佛性本身并不熟悉,无可避免地将会再三落入烦恼情绪的掌握中。据说:“你可能认识自己的本质,但若你对其不加以熟悉,你的念头将会像强大的敌人一般不断的生起,而你则会像婴儿在战场上那般无助。”

  另外有一句话说:“除了仰赖两种资粮的积聚和具德上师的加持,其他的方法全都是妄念。”积聚两种资粮的目的,是要清净我们的遮蔽。了悟佛性的方法,则依靠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此信心并非只是应酬的话语或陈腔滥调,而是打从内心深处的那种真实和至心的虔诚。佛教对空性有大量的讲述,空性被视为相当重要且深奥的主题。然而,除非我们亲自体证空性且不断加以熟悉,我们对空性的想法,每年可能都会依当时智识上的空想而变化无章,而我们也不会有多少进展。那么,我们要如何让个人的体证有真正的进展呢?而这主要就是透过对三宝的虔诚。诸佛的悲心事业犹如正在等待接住有情众生之钩,而该众生要乐意且开放或与这悲心的音调相应。如果我们具有信心和虔诚,我们便如同可以让铁钩套住的铁环;但假若我们既封闭又缺乏信心或虔诚,我们便如坚硬的铁球,就连诸佛的“铁钩”也难以套住这颗铁球。

  这并非诸佛没有悲心,或刻意漠视某些有情众生。诸佛的悲心和事业好似天空中的阳光,是无有偏私且遍布一切的。但是如果我们像个面朝北方的洞穴,阳光就不可能照到里面。我们需要具有信心和虔诚,才能与诸佛的悲心力相互连结。如果我们没有这些性质,便无法开放自身与其连结,如此,诸佛也就无法帮助到我们。

  2 具虔诚与悲心,与诸佛相应

  证悟的境界全然超越概念,其中无喜无悲,并不会因为受到他人的取悦而开心,也不会因为遭遇恶意的对待而产生难过的情形。成佛的状态超越所有这些,因此诸佛对有情众生并无偏爱,每个众生都象是他们自己唯一的小孩。诸佛证悟事业的悲心之“钩”,全然无有偏私且遍布一切,就像从太阳放射出来的阳光那般。

  觉醒状态的悲心,超越偏私和距离二者。就好比根本没有偏见的阳光一样。阳光不会只照射在某个国家而跳过其他国家;阳光没有概念,不会想到:“我要照耀那个地点,这个地方让它黑暗。”诸佛的悲心也超越一切的距离。想象你放个镜子面对太阳,就在这么做的瞬间,太阳的光耀立刻映射其中。诸佛的情况亦然:我们想到诸佛的当下,他们就会注视我们,诸佛的悲心之光便碰触到我们。

  证悟的境界超越时空,甚至能够将弹指之间转化为一劫的时间,或者把一劫的时间转化成为瞬间。证悟者的注视眼光从未排除我们,我们也从未离开他们的视线之外。一切诸佛菩萨、勇父空行等等的证悟状态,即是法界体性本身。这种了悟之境据说为“一味”,等同于其本质的清净自性。一切不同的佛陀就如同在一个房间内点燃的不同油灯,个别的油灯虽然分离且相异,光本身的自性却是不可分别。

  诸佛的心,其状态为法身本身;我们的心,其自性亦为法身。正因为我们具有相同的本质,所以能让我们和所有觉醒者直接联系。若缺乏信心和虔诚,就好比我们自心的法身自性被包覆在遮蔽之中,可是在你以虔诚心开启的当下,你就会领受到诸佛的加持。

  证悟者的法身有如油灯,且其火焰是明亮燃烧的;有情众生的心之法身自性,则好像灯芯还未点燃的油灯。因此,要让证悟者的悲心和加持进入我们,这很重要。联系我们与证悟状态的,就是信心和虔诚。若只是想:“我只要担忧能否认识心性就好”,却同时对真正的证悟状态不生起任何信心,这对我们的进展不会有多少帮助。

  要在认识心性的修持上有所进展,对证悟者生起信心和虔诚、且对未证悟者生起悲心,是极为重要的。要对一切有情众生生起悲心的缘由之一,是因为他们毫无例外地都曾在过去世做过我们的母亲。想象我们用各种办法将整个世界搓成许多小小的球粒,并且计算其数量,这些球粒的数量依然比我们过去世所有母亲的数量来得少。六道有情众生之中,没有一个不曾是我们的母亲。这是我们何以在法教中总是一再听到这个的原因:“一切有情众生,我的母亲们……”,或“我的母亲有情众生们……”实际上,一切的有情众生都是我们过去世以来的母亲,这是真实不虚的。

  母亲为何会如此特别?当我们出生时,我们完全无助且不会照顾自己,因此我们绝对要仰赖母亲。她是在一开始远比父亲照顾我们更多的人。父亲当然也可能慈爱,但和母亲的慈爱并不相同。母亲会给予婴儿持续且无条件的爱与照顾,她对婴儿比对自己更加关注。事实上,母亲不断在拯救婴儿的生命:若母亲抛弃了婴儿,婴儿就绝不会存活。婴儿是那般的无助。

  有些人对于悲心的性质感到困惑、且想要知道这个字的意涵。这里有个例子:想象母亲就在你面前,而她的身边都是屠夫,他们切下她的双手、双腿和双臂,挖出她的眼睛,切下她的耳朵和鼻子,最后还砍下她的头。看到你的母亲被切成碎片,你会有什么感觉?你是否会觉得悲痛不已且心如刀割?那种情绪就是悲心。此时此刻,我们可能仅仅能思及自己现在的母亲,然而事实上,一切其他的有情众生,无论他们是谁、甚至是动物,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现在和他们分离,不过是因为时空的缘故。如果我们真的深信于此,又怎能不对一切有情众生生起悲心呢?

  一切有情众生都只想要快乐,没有人想要痛苦。可是因为贪、瞋、痴三毒,众生只会为自己引发恶业,并打造一条笔直通往下三道的途径。过去,我们的母亲有情众生这般前往此三恶趣;如今,他们还要再度前往;未来,他们仍将继续走在同样苦痛的道路上。如此思量,我们怎能不生起悲心?由此引发的情绪,就是所谓的悲心。如果我们一再为了自己的愉悦和利益,转过头去、抛弃我们所有的母亲,想着:“我要做些禅修,达到证悟并得到快乐”,那么我们算是哪种人啊?难道这不是无情无义的行为吗?

  3 悲心如土壤,信心如雨水

  没有肥沃的土壤,种子就长不成花朵。悲心就如肥沃的土壤,信心的加持则如由上而落的雨水。当心性修习的种子栽植于悲心的沃土中,并加上我们因虔诚而得到的加持之雨,种子将自发成长。

  真正具有悲心的人,自然诚恳且正直,对于伤害他人的恶行将会回避退却,因此,他会自动进展且生起许多功德。如果我们具有悲心,自然就会留意自身举止的因果,我们将会谨慎小心。缺乏悲心的人容易变成谁都不顾的江湖医生,这种骗子只会取利于人,却绝对不会进步。

  对证悟者缺乏信心,就好比把种子栽植在干枯的土壤中,种子怎么可能生长?然而,当种子遇到沃土和雨水,发芽和生长就无可阻挡。最终,那颗躺在光秃秃岩石上的种子,既无沃土,亦无水分,数年之后依然一样,不改变也没进展。

  单单坐着并说:“空的、空的,这个心是空的!”这样修持是不够的。我们若想要真正的进步,为此,信心和虔诚是必要的,悲心则不可或缺。少了虔诚和悲心,我们就坚硬僵化如同某个眼见佛陀飞越天际之时还说“那又怎样!”的人。或者我们会像某个观看另一个生物被剁碎到开膛剖肚且内脏外挂,还说:“我才不在乎!”那么我们的修行就无异于躺在光秃岩石上的那颗种子,不可能生长。当这类麻木不仁且毫无信心的人见到佛陀飞越天际,他会想:“他们可能只是屏住气息或是耍些把戏。”类似这样,当他看到另一个人被切开,他就说:“这是他们的业,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在这里很好。他们的痛苦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有这种态度,禅修就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进展。

  这里还有另外的例子可以说明何为缺乏信心的人。比如说我们告诉某人有关美国式的生活型态,例如漂亮的房屋和小玩意儿等等,另一个人或许会回答:“我才不相信。我从未到过那里,也没看过那些,所以这些事情不可能存在。你在骗人:只要我没看过的,就不存在。”这听起来或许是可笑的,但是很多很多人都说:“我没见过任何净土,所以那些并不存在。我没见过任何地狱,所以没有这种地方。”

  我不会像这些人这么想的原因,是由于我相信我的伟大导师释迦牟尼佛。他能够清楚觉知三世并看到六道有情众生,以及十方一切佛刹。由于他深奥的智慧,我认为他所说的一切都全然真确无误。在释迦牟尼佛与我之间,有着我也绝对相信的伟大上师传承,这种信心一路延伸到我的根本上师,而我对他是打从内心深处地全然信任。我完全相信这些人,不觉得其中有谁曾经撒谎。

  从释迦牟尼佛以来,有无数其他的修行者也对这些证悟者的法教具有相同的信任和信心。经由如此功德,他们能够获致伟大的成就。他们可以飞越天际、穿透固体,而且即身成就而全然证悟。如果我们因为自己无法透过感官而经历这类事情,便不相信诸佛的宣说,我们就无异于这种人——当有人告诉他:“这个山丘后面有些村庄。”他回答:“没有啊,因为我没见过。”这听起来如何?不觉得听来觉得很愚蠢吗?

  往昔的许多修行者都相信佛陀所说的:“上方有净土,而下方有恶趣,其间为我们自己的业行之力。”他们信赖证悟者的话语、菩萨的宣说,以及根本上师的口传教示。他们受到信心的激励,将教法付诸实修,并藉此获得了悟。事实上,他们不可能不成就,也不可能不利益无量的其他众生。这也不仅是从以前传下来的古老故事,而且到今天都还在发生着。

  如果我们只是靠着个人且有限的经验来度量一切,我们当然会说:“我没看见什么净土,所以没有任何净土。我没看见什么下方的地狱,所以没有任何地狱。如果我现在做坏事,也不会突然结束此生而进入恶趣。根本什么也不会发生,也许我的行为没有什么后果。”不过,当我们要评价这类陈述时,幸而我们有比自己的有限知识还多的仰赖者:我们有圆满证悟者的话语,以及伟大传承上师的话语。曾经有、也的确依然有无量无数的修行者,因为他们对诸佛的信任而获得成就。这就是我们何以必须对那些法教完全信任的原因。

  4 对上者具信,对下以悲,安住无散乱之中

  我自己从未以这具身躯到过任何净土,所以我可以说,依照我个人的经验,是没有净土的。同样地,以这具身躯,我从未到过地狱,所以我可以说,是没有地狱的。我也可以说,我的行为没有业力后果。若非有三种圆满的度量,我必定会怀疑所有这些事情。这三种圆满度量包括诸佛之语、大菩萨之言,以及我们根本上师的口传教示。由于这些缘由,我自己可以说,我对这些事情毫不怀疑,且对这些法教完全信赖。这种信懒,使得经由佛法修持而达至成就是有可能的。相反地,要是我们继续犹豫不决且对佛陀法教生起怀疑,便不可能成就。

  且看这个例子:我的一手拿着一颗巨大的钻石,另一手握着一块厚厚的玻璃。我说:“这其中有一个是钻石,你要不要用非常低的价钱买下钻石呢?”现在,你并不确定哪个是钻石、哪个是玻璃。由于生起怀疑,你只能说:“我不知道,我还是不买吧”,这样的话,你永远不可能买到钻石,无论那是多么好的交易。这就是陷入怀疑之中的样子。

  简要来说,我们需要对证悟者具有虔诚、且对未证悟者具有悲心。具备这两者之后,主要的修习是什么呢?就是安住于无散之中。当我们忘了心性且被带着走,散乱的恶魔就等着袭击。但若有虔诚和悲心,认识心性的修持便会自动增益。许多人前来告诉我:我试图禅修多年,但是什么都没发生,我一点儿进展都没有。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使用有效的方法、正确的方便。我们可能对于认识心性有知识层面的了解,但若未结合信心与悲心的方便,我们就不会前进。我们可能知道如何组装和驾驶汽车,但若没有必要的零件,我们永远都无法开车上路。

  请将这个法教持守于内心深处,最核心的正中央,而非边缘或某一边。请这样想:“那个老藏人说了,虔诚和悲心是必要的。我将把这个谨记于内心中央。”我很久以前就想说这些了,不过我觉得有些人还是比较愿意听我讲述。因为这两个要点极为重要,因此我觉得应该要反复强调。

  这里我所告诉你们的是真话。我对大家是诚实的。如果你依照我在这里所讲述的方式来修持,那么每一年每个月甚至每一天你都会有所进展。到了最后,谁都没办法把你拉入轮回或阻挡你成就证悟。

上一篇:7 修(应用)《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祖古乌金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