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万禅香 > 胜观彻却脱噶

3大圆满心髓引导释要(下)彻却与脱噶《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创建日期:2022-09-16

  3大圆满心髓引导释要(下)彻却与脱噶

  《藏密大圆满法选集》邱陵

  微信公号:音流瑜伽研究

  大圆满心髓引导释要(下)
《藏密大圆满法选集》目录

  第二节 正行

  一、立断(彻却)

  (一)三前行——使未通达者通达

  1寻断分别

  2寻心的界限

  3观察心的生、住、去

  (二)指示正行

  1三种守护

  ①住

  ②动

  ③住动俱无

  2如何坚固所得

  ① 护持无散乱之念

  ② 保持任运而修

  (三)增长三解脱习力

  1五毒自解脱

  2五门自解脱

  3六识自解脱

  二、顿超(脱噶)

  (一)夜瑜加

  1加行

  2正行

  (二)昼瑜伽

  1三门要仪

  ①身要仪

  ②语要仪

  ③心要仪

  2智慧自显之道

  ①能显的根要

  ②显现处的境要

  3四步境界

  ①现见法性显现

  ②觉受增长显现

  ③明体进诣显现

  ④穷尽法性显现

  第三节修持课程和口决

  一、修持课程

  二、心要口决

  (一)噶马宁体大圆满摄颂

  (二)仰的三虚空相应口诀

  (三)噶马第三代祖师让蒋多吉口诀

  (四)身眼心三不动口诀

  ┅

  大圆满心髓引导释要(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第二节 正行

  一、立断(彻却)

  (一)三前行——使未通达者通达

  1 寻断分别

  观察身、语、意三者,何者能到处漂流游荡?何者能隐蔽又能显露?何者能趋向于过去、现在、未来?那一个为主要?如是且问且观,应知心为主要。

  2 寻心的界限

  观察此心由于能作一切,所以叫做“我执”,即固执我身为一实体,然则身、语、意是一还是三呢?若为一,则如没有此心,身亦应无。如身为有形的物质所生,则心与语亦应如此。语有音声,则身与心亦应有音声。若非一而是三,则身与语应离心而有言语行动。如上作种种观察,便能知一与多数、是与非,一切均由心所显现,并无实质。

  3 观察心的生、住、去

  观察能执我之心,最初由何而生?现在住于何处?以后向何处去?如此观察,则知心的生、住、去均无自性,其体性离开认识,明空朗朗,非言诠可以表达。此处观察,与前说并未重复,盖前由境观而无实体,此由心观而抉择体性。

  观察能寻之心与所寻之心,为二或为一?此心形状,为圆形或为方形?此心颜色,为红或为白?若以此心为空,则观能思想者又如何而有?

  又观察住时之心,于动中有否?当其动时,心住其中否?再观察此二者是一还是二?由于善为观察,于一刹那间,能知任何能寻所寻并无分别。遥远观照,这种无分别的体性,无相明心,就会顿然显露。

  (二)指示正行

  1 三种守护

  ① 住

  住为心的庄严。

  《宝炬续》云:

  “安住三种自性上,

  嘎打(本来清净)义理即现前。”

  像须弥山一样安住,乃是形容身不动,金刚跏趺坐。像海一样安住,是形容目惟注视前面一二尺处,毫不动摇。安住明体,是说入定于自然状态。如是安住,则心的隐显、善恶、取舍等戏论,随即清寂,而能住于明空俱生智慧本来的自性上。

  《札坦举根本续》云:

  “于嘎打体性智上,

  仅名言无明亦无,

  超越一与二数量,

  法性任运无分上,

  唯依假名而说智。”

  《自显续》云:

  “超出常断之二边,

  四边垢秽自寂静。”

  就在这个时候,修观觉受的乐、明、无念发生。像心体赤露,明而不灭,赫赫朗然,是为明相。在此明上,境与心及所修能修都没有了,是为无念。同时自然地住于本来实际,名为乐。

  此后观想通达如前,境与心所领纳的次第刹那显现,已经没有了任运,完全由于自心而显现。

  由于观想通达而显现的乐、明、无念,本来就无境界,名为明,因为能明、所明都无分别,所以名无念;而明空不二所得的快乐,名为乐。

  ② 动

  认识散乱为心所显现的,叫做动。其实,散乱即是动。

  《庄严摩尼宝续》云:

  “无灭之力随显现,

  即彼显现自解脱,

  如说解脱无言诠,

  但未解脱亦无有。”

  譬如海波,由海而显,没有离开海水,心所起的妄念,没有超过本来自然清净界,所以随着生起的分别,并没有前后去来,能于自显之中而自消灭,此即是解脱。由于分别为自然之显现,则能超越出取舍、隐显的境界,不须对治,犹如盘结的蛇,自能解脱。

  莲华生大士云:

  “云与烟雾及蒸气,

  虽生亦从虚空体,

  仍然归化于虚空。”

  分别生起,不视为过失,也不跟随它而去,就会不散乱而安住。对所生一切妄念,应知为心之所显,不应遮断,随其任运,则能于妄念初生时得到解脱。

  ③ 住动俱无

  如海波显现的,是住而又显现的种种境界。动而离开执着相,等于没有执着。

  虽然从外面显现种种境界,但并不能使心动摇。从内亦可显现种种境界,若离开执着,则像梵母所生子,梵母清净,其子亦清净。于是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虽然领受种种外境,但不必拣择、遮盖和整治,仍像婴儿之识一样。即使领受和分辨了所显的境界,亦像盐入于水,自能消化寂静。

  这样,对于上述显现的境界,心若证得无执着,就能通达内外空性。

  《佩带解脱心要续》云:

  “观内外本空解脱。”

  以上心住,则定本然。动则为智慧所显。在无执着的范围内,种种境界的显现,并不超越自然,不必断除,不必对治,自能解脱。

  总之,解脱亦有多种,自显现自解脱,称为无执解脱;如降雷霆,为顿然解脱,显现与解脱同时,为显空解脱。

  2 如何坚固所得

  ① 护持无散乱之念

  以上仅仅通达认识本来面目,若未修习坚固,尚未究竟。初修者切须护持无散之念。譬如劣马在未驯伏时,骑土须不懒散,而驯伏之后,若骑士散乱则有堕马之患。所以,应以护持无散乱之念为要。

  《口授藏续》云:

  “虽识本面,

  无圆满修习,

  如战场婴,

  被分别仇虏。”

  ② 保持任运而修

  经云:

  “若于修持任运而无修,

  法界之上修不可得故。”

  这是说,保持任运而修。应在身、语、意内宽坦不散乱之时而安住,不须猛厉执持,但亦不可放浪松弛,成为凡夫俗子。

  若要增长修业,则除用三虚空相应瑜伽外,当于无云无风的清朗虚空时,身具七支坐法,内观自心澄空,专注脉道、诸轮,心注于眼的远通水光,眼根凝视于虚空,心亦定于虚空,不散乱,凝神朗然,澄湛镇定,宽坦而住。

  最初修持时间不宜长,修习后渐次增长。在下座时,不可猝然而起,保持任运的觉受,缓缓而起。在未失座上所得的明体及无散乱、无执着时,行住坐卧、衣食、言语及无论作何事,应保持不散乱的正念。

  (三)增长三解脱习力

  1 五毒自解脱

  五毒指贪、嗔、痴、慢、嫉等妄念。当它们显现时,持续观想明空体性,宽松安住,则能于本来明空性体俱生智上解脱。因为一切显现都来自本觉智慧,不必断除,不断即断,只有住于自性本体上自能解脱,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对治、摧毁或解脱。

  五毒所以能自行解脱,因为它们在根本上是不存在的。行者只要认识它们本来就是智慧,它们并没有自性,不必去执着它们,就会把毒药转成醍醐。

  2 五门自解脱

  五门指眼、耳、鼻、舌、身所引起的执着,也是只有观想明空的体性,宽松而住,才能得到解脱,是为法身本来清净大解脱。

  3 六识自解脱

  六识指色、声、香、味、触、法的感受所引起取舍贪嗔之念,也是惟以观想明空体性,宽松而住,也就能在本空大离根本上解脱。

  《云海论》云:

  “三毒五门六识诸境界,

  随显本来解脱住本元,

  无断无住法性上解脱,

  无缘大王无执自显现。”

  这是说,因无数的烦恼所起的妄念、分别等,由于道一切都是无生自解脱,则抛开分别,执着,便能解脱。譬如空心草,知一茎空,则知茎茎皆空。又如插不树(西藏树名),知其根收缩为团,其余亦可类推。又如知一滴水具湿性,则知一切水皆具湿性。”由于知道妄念可于一刹那不生,自能解脱,则知一切妄念,都是无生,自能解脱。

  由于知道一刹那妄念无生,决定自行解脱,名为决定惟一之法。若舍此刹那之心而向外寻求,并无他法,故名为指示本来面目。妄念之体性,因自能解脱,故名为无畏自解脱。

  二、顿超(脱噶)

  (一)夜瑜伽

  1 加行

  设一黑房,约两手平伸见方,在外围墙侧开一门,关闭时使不通日光。房上应开通气之洞。备褥垫为坐卧之用。

  

  黑关修行的房间(据《图解大圆满》)

  行者在黑房中禅定,先观想自己心中莲花座上现火炽的红色(梵文些)字,放出光芒。光芒返回,自已变成马头明王,身红色,忿怒带喜,周身装饰庄严,右手举雪亮弯刀,左手在胸前持头颅壳(颅器),心间日轮上现出(梵文些)字,外面有咒鬘围绕,安住于旋绕炽燃的智慧火焰旋绕之中。接着念咒语:“嗡些啤吗打之打班渣佐达哈也叽哇玉鲁玉鲁吽呸”108遍。

  这时,从自己心种子字(梵文些)及咒轮,放出炽燃的智慧火焰,驱除一切障碍。火焰返回,变成金刚帐幕等,想诸魔障不能坏,如是观想密处守护轮(脐下四横指处)。

  此后观修身内外一切皆空,在虚空中显现白色莲花,花胚为绿黄色,上现出月轮座,刹那观成金刚萨埵趺坐其上,在空中显现犹如水月,或如镜影,其身晶莹,右手持水晶金刚杵当胸前,左手持银铃置于胯上,相好圆满,身上有庄严装饰。

  从自己顶上观想根本上师,乃至普贤等诸上师,行上师相应法。尽力修持后,观想诸祖师一一收入于根本上师。观想根本上师为自己行四灌顶后,再观根本上师与自己融为一体,无二无别。

  2 正行

  身具威仪,两足应交叉,右足前,左足后,脊椎挺直,两肘置于膝上,大拇指、食指、中指相合按压上眼皮或缓缓捏双眼边,则光的白、黄、红、绿等色明点,闪现为白灰色,或纯正白色,有格的网纹,或孔雀毛似的翠色,就会显现出来。这时,可不再使用手指压捏,保持心不散乱,用心观之。

  若心有散乱,复如前再修。

  按上法修持,唯观诸色体空,归于法性,则所显光,逐渐增强增多,乃至广大无比,全都是法性所显,没有边际。法性就是诸法(一切事物)的本性,也就是实相、真如、自性的别名。法性显现种种明点之后,就显现四步境界,即:现见法性显现;觉受增长显现、明体进诣显现,穷尽法性显现(详见前文《大圆满心髓讲解》及本篇昼瑜伽)。

  (二)昼瑜伽

  昼喻伽乃修持六种光明以见智慧的显现。这六种光是:肉团心光、白柔脉光、远通水光、界清净光、本觉智光(六光解释,见上文《大圆满心髓讲解》)。

  1 三门要仪

  ① 身要仪

  《札坦举续》云:

  “身者如三身坐式,

  长时修持不逾越。”

  这是说,身体三种坐姿与三种观式,切不可逾越:

  法身狮子坐法:如狗蹲坐,两足底相合,二膝外张,两手金刚拳置于两足之内地上,上半身如狮子伸昂,喉稍伸直,眼仰视不动,惟注视鼻端虚空。

  

  报身象卧坐法:伸身体伏于垫上,两膝相合,二肘置地上,两掌托腮,手指竖直,脊推端直,目斜视虚空。

  

  化身仙人坐法:于座上二足踝骨相触,蹲踞而坐,两手置于腰际交抱,或抱二膝,脊推端直,凝眸下视于虚空,或两手托腮。

  

  ② 语要仪

  最初短时间禁止言语,以后渐渐加长禁止言语时间,暂时停止修法念诵,不与他人谈话,仅以姿势表示意思,最后将一切念诵断除,犹如哑巴。

  ③ 心要仪

  心应缘于法性界,即以眼及无散乱的心,观看外界虚空空寂,于是内清净法界光显现明空。

  2 智慧自显之道

  ① 能显的根要

  根要,即运用眼根观看的要领。智慧住在心中,犹如瓶中点灯,光明灿烂遍布身体诸脉,这是显现光明的根据,也是光与明点的本源。心与眼有脉相联,像白丝线,亦像水晶管,通过两眼根而显发智慧之光。行者以上述三种姿势,注视太阳之下三、五尺处。

  《涅槃后续》云:

  “根要上下斜而观。”

  这就是两眼根观日光的要领。

  ② 显现处的境要

  境要,即使境界显现的要领。

  《涅槃后续》云:

  “根要离于诸障碍,

  虚空离碍境当现”。

  这是说,行者处于虚空空寂之境,就离开了境界显现的障碍,通过眼根远通水光,就能远见虚空;在清净寂静的高处修持,则光明自当显现。

  ③ 显现明体的气要

  气要,就是运用气的要领。

  《涅槃续》云:

  “气明和缓智当成”。

  这是说行者唇齿不触及,气不由鼻孔出,而由口缓缓吐出,吸入时则保持(忍住)一些气在外,即出气长而吸气短。《涅槃续》又云:

  “明要系于金刚链”。

  这是说,外虚空界寂静如镜,则内界清净光就以光明的金刚链的影像特别显现出来,行者就应毫不动摇地注视之。

  综合以上所述,行者上午宜用法身狮子坐法,正午宜用报身象卧坐法,下午宜用化身仙人坐法。长时间修持,宜用化身仙人坐式与看式较佳。于无风无云的寂静虚空,行者在早晨坐看西方,下午看东方。若与太阳光相对,则早晨看东方,下午看西方,当对太阳下三五尺之寂静虚空,专心注视时,心就应像住虚空一样。由于以全神贯注的专一之心而观,自身肉团心光内,显现本来清净界的光明,即是本来父母所生的不动光。这种光明本体清寂,自性任运,譬如瓶内之灯,自发光外显。由肉团心经两耳后再通两眼之智慧脉为白柔脉光,两眼处的智慧脉为远通水光;从眼根出外界虚空,初出眉间即显出遍满的青色光,为内界清净光,逐渐增长如虹霓的五色光辉,具有细明点,如投石池中,波纹荡漾,为明点空光,又称圆空光。

  此后,显现红色圆明点,其中有明体金刚链,如马尾结,或如珍珠项链,或如花鬘,不甚明显,且易动摇。行者缓缓观看金刚链,可以将之摄于法性之内,但心切不可动摇,专一而定。

  外面所显现不减,内亦不为执着所染污,安住于难以言诠的本来自然状态,能使境与心相合无间,则四步境界逐步显现。

  3 四步境界

  ① 现见法性显现

  行者初出眉间的内界清净光,先现青色光,然后增长如虹霓,或如孔雀毛的翠色,其中显现明点空光,具足圆光微细明点,复现明体金刚链,如极细金线,弯曲不直。依此种境界而观,若能执持不动,则最初显现如星的明点,白闪闪,具足五色光,每三个明点相会合其间,是由眼根以内能量所见,称为现见法性显现。

  此为第一步境界,主要在初见明体金刚链。

  ② 觉受增长显现

  行者于第一步境界,观法界明体,暂显暂隐,经精进修持,则法界明体脱离眉际,具五色光,纵横显现,如半璎珞、莲花、格网、日、月、城舍等,乃至光满一切刹土而显现。

  接着明点渐增大如豌豆、镜、碗、盾等,明体金刚链亦如流星,或如疾飞禽鸟、奔驰的野兽,或如旋飞采蜜之蜜蜂及徐徐而行的家畜。如上增长渐渐明显坚固,同时于明点之内,显现半身或全身的金刚萨埵等佛像,乃至安住无动摇,这是觉受增长显现。

  此第二步境界,主要在于观看金刚链及其他明点的觉受增长,并见到佛像显现。

  ③ 明体进诣显现

  显现出的光明与明点,其中显出毗卢遮那佛五方佛等集团佛像及其刹土,遍满虚空。

  以上面前所显光明,虽然不与行者本身相联,但行者所得到的觉受,是这些光明及明点不再转动,不必修整,并无变迁。

  行者自心归于光明,遣除迷乱,断除一切习气。

  ④ 穷尽法性显现

  明体显现,已于前三步境界中显现已尽。到达这第四步,外面一切显现,都能收归自心。此时,可以说,外,所显增长觉受尽,内,幻化身之法尽;密,六识分别心尽。也就是功德圆满,即身成佛了(四步境界,详见《大圆满心髓讲解》)。

  第三节 修持课程和口诀

  一、修持课程

  一般来说,天未明即起床,修四加行,主要为上师相应法,因为只有上师加持力才能修定(彻却)。修上师相应法后,可修拙火(气、脉、明点),再修彻却,如此可得宽坦任运而定。日出后修脱噶,下午亦修脱噶。

  修脱噶时,最初用化身仙人坐式,注视太阳下二三尺处,目不动摇地看清净界光在显现虹霓之光中,现明点空光如盾,其内显现金刚铃、金刚链。

  时间稍长后,继续以法身狮子坐式向上观,以报身象卧坐式横视,以化身仙人坐式向下视,则见清净界光内,法性所显具足五色光,且见光所显的圆动明点及明点所显幌动的金刚链。若未见法性明点,则须以两眼相等观察为要。见到以后,应引而斜视之。观察的轨则是于上如狮子纵视,平直如兔斜视,即如放箭直射而观,然后稍降于下,如象而观。晚上,用法身狮子坐式,观想肚脐内有四瓣红莲花,其上现(梵文阿)字若火炽燃。当暖气渐渐上升触及头顶上号(梵文杭)字,即降注白菩提,尤如加了油一样,于是火力增长,白菩提降到肚脐,即观想火猛烈燃烧,烧除一切习气病气,若觉极大安乐,则住于安乐之中,修空乐不二定。

  临睡前,法身狮子坐式,观想心中有一白色(梵文阿)字,头顶梵穴中亦现一白色(梵文阿)字。由心至梵穴有一串四(梵文阿)字,光明照澈。观想由梵穴中网(梵文阿)字依次渐收其他网(梵文阿)字至心中(梵文阿)字,化成光明。于是行者如狮子而卧(或以趺坐代替睡卧)。这是修睡光明之法。次日醒时,念哈哈哈三声,法身狮子坐,吐浊气三口,观想心间白色(梵文阿)字分出另一(梵文阿)字,心中仍有一(梵文阿)字在,分出的(梵文阿)字冲出头顶,离头顶约五尺高。稍入定后即修上师相应法等。

  以上为日夜恒常修持的功课。日夜修持明空,为一切修持的最胜者。

  《明体续》云:

  “明空离一心修持,

  是为一切胜修持。”

  二、心要口决

  (一)噶马宁体大圆满摄颂

  藏密红教历代祖师解释大圆满心髓的著作有多种,例如,比马拉密渣尊者著有《比马拉心要》,莲华生大士著有《莲花心要》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噶马心要》,为大宝法王噶马巴所著,集合了以上二大《心要》的奥秘。噶马宁体,即大圆满噶马心髓之义。本颂为噶马第三代祖师让蒋多吉得到比马拉密渣尊者传承加持后所著,他把大圆满心髓的修习要点作了高度的概括,其全文如下:

  南无比马拉密渣(皈依无垢友尊者)

  具戒得灌心成熟,

  发出离与大悲心,

  脉气明点极精进,

  通达诸法离戏论,

  于静处狮子与象,

  及仙人坐为身要。

  上下及隅不动观,

  空性与明当显现,

  所显增长与到量(进诣自性),

  以本觉智慧之光,

  穷尽法性得究竟,

  一切佛所证心要。

  以上所颂摄密义,

  一切续部此为上,

  让蒋所示应当持。

  (二)仰的三虚空相应口诀

  三虚空会合瑜伽修持法已见前文,这里介绍的是其口决:

  修自性定与光明,

  到此非究竟证得,

  不修更不能证得。

  即修即是细分别,

  不修分别更粗劣。

  无有微尘量修因,

  心应刹那无散乱。

  如上所述,修持三虚空会合瑜伽心应宽坦,住于无散乱,不用猛制念头。如是修三虚空相应瑜伽,于无云无风净虚空出现时,身住七支坐,以内心虚空契合之。

  ① 外境——无纤尘的虚空(以契合内心本净虚空)。《广明本续》云:“心住于外空,内光则显现。”

  ② 内脉——修白柔脉光、远通水光(注视外面本净虚空)。

  ③ 密——合上二者,无有缘,无有修,惟不散乱,以适意(凝神)、安定、明显、宽松四要素,而成三虚空相应。

  (三)噶马第三代祖师让蒋多吉口诀

  本口决为贡噶上师于30年代东来汉土传法时,命人从藏文翻译而来,以作为修习大圆满心髓之用者。本口诀主要论述修习彻却于明空不二的第一刹那定住之法及成效。口诀全文如下:

  敬礼一切胜妙上师和诸正士,希求三世诸佛之密意,须知法身大手印,名称甚多,无非说自己的心。若不知自心体性,而能不起妄念,自云我的心,我的心者,极其难也。当知尽其所显,即是明体。生死涅槃一切法,无有能超过于此明体者,此为经、律、论三部精华。于彼若能受持,毫无可修,但当凝然,定于本明上而已矣。如此是大手印耶?非大手印耶?决无用疑。是好耶?是不好耶?亦无用管。彼妄念分别,如云堆聚,不可随之,就此凝然之本明上而定,宽坦以住,从此无用修持。如是数数修习,于后时分中,认识妄念分别,任运通达,而离根依一切贪着,本然解脱于一刹那,拔除无余习气,即此名佛。以一刹那现差别智,此为大手印最精要语,诸妙上师已成就后之微妙口诀,此外更无有他,可断言也。对于非器,不可指示。自弃密门,则不得加持。应常时忆念,我于此无有差谬,惟依上师加持。

  彼于大手印未学全者,如此胜妙口诀,不可与之。此为让蒋多吉于稳沙让滚所述者。

  (四)身眼心三不动口诀

  这是说身住三种坐式而不动摇。身不动则脉不动,脉不动则眼不动,眼不动则气不动,气不动则心不动,心不动则断除能动分别相续,得明体自住的利益。

  眼看三式,不应动摇。所谓明体之要为脉,脉要为眼根,眼根之要为光也。脉不动则眼不动,眼不动则光不动摇也。

  心不动,不起妄念,由是得法界明体无分别的利益。

上一篇:3大圆满心髓引导释要(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下一篇:1密海寻珍记(代序)《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