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遍在的清净《如是》上祖古乌金仁波切
微信公号:愿您永具菩提心
遍在的清净(直读版)
虽然“金刚乘跟大乘的目标”是相同的,但是,“金刚乘”远比“大乘”甚深。
“金刚乘”提供众多法门,包括“观想寂静尊忿怒尊”“供养”“礼赞”“念诵咒语”“散放和融摄光芒”等。
“金刚乘”困难少,专门针对较高根器的人设计。
这是“金刚乘特别崇高”的原因。
一、圆满三席的面向
“金刚乘”不是某种发明技巧的巧妙系统。
寂静尊跟忿怒尊的本质,展现为“我们身跟心的造作”,展现为“五蕴”“五大元素”“五根”的本性。
“这些本尊”也被称“圆满三席”。
“三席”指,
“佛父”“佛母”是“五蕴”跟“五大元素”,
“男菩萨女菩萨”是“五根”,
“男守门女守门”是“时”跟“信”。
他们就是“圆满三席灌顶诸本尊的主”{班杂萨玛雅}这句话里所说的“圆满三席”。
在《玛哈瑜伽》,迎请的是“圆满三席”,但是,真正意义指“我们当下状态的清净面向”。
第一席指,“五蕴”是“五部佛父”,“五大元素”是“五部佛母”。
“识蕴”是“不动佛”,
“色蕴”是“毗卢遮那佛”
“受蕴”是“宝生佛”
“想蕴”是“阿弥陀佛”
“行蕴”是“不空成就佛”
也就是“不动佛”是识蕴的本然清净,“毗卢遮那佛”是色蕴的本然清净,“宝生佛”是受蕴的本然清净,“阿弥陀佛”是想蕴的本然清净,“不空成就佛”是行蕴的本然清净。
“地大”是“佛眼佛母”,
“水大”是“金刚佛母”,
“火大”是“白衣佛母”,
“风大”是“三昧耶度母”,
“空大”是“法界自在佛母”。
第二席指,“感觉根基的八大男菩萨”及其“相对应的对境的八大女菩萨”。
第三席指,行为和感官,有时候被形容为圆满的“男忿怒守门”“女忿怒守门”,有时被形容为“四信”(四种信仰)和“四时”(四种时间)的“本然清净”。
“四大男守门”分别是,甘露漩明王,马头明王,不动明王,尊胜明王。
“四信”是,“恒常”“空无”“自我”“概念”四种见解。
“空无的见解”指“完全没有东西”,
“自我”指“想着我”,
“概念”指“土是土”“水是水”等等。
“四大女守门”是“过去”“现在”“未来”“无定时”四时。
“四信”是“行为的力量”,“四时”是“业的力量”。
因为“密续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大,因此,“这些本尊”能以不同方式组合。
可以在《密续秘密藏》《续部幻网经》等,找到所有细节。
二、本尊是不是存在
在某个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死亡,“我们的真如智慧”(我们的真正本性)会往外展现。
通过修持,了证“我们身体的本尊”,肯定有利益。
因为在死亡时,“这些本尊的身相”会在中阴展现。
“修持顿超”逐渐进入“四相”时,“这些本尊”也会显现。
有人认为,“本尊”是某人发明出来的,不是真正存在。
相反,我们无法声称,“寂静尊”“忿怒尊”不存在,因为密续云:
“本觉”住在“光明宫”。
“本觉”指“本初清净”,跟“它自己任运显现的光明宫”无别。
这是“显现为色身的法身”,也就是“由报身化身构成的色身”。
“法身”是“超越造作的本初清净”,“色身”指“任运显现”,无别于“本初清净的本尊身相”。
不是“没有任何本尊”,“本尊”是“本初清净”跟“任运显现”的双运。
“本觉的觉醒状态”居住在“光明宫”,“本尊们”从“光明宫”显现出来。
虽然“本尊们”是从“我们的自性”显现出来的,但是,我们仍然把他们观想为“来自外界的众生”。
这是“金刚乘的善巧法门”,也是“根器最敏锐者的迅捷之道”。
“我们的本初状态”不像自然界的空间那样完全是空的,没有什么要去完成。
我们可以了证“本尊”,因为,“本尊”是“我们自己的光明”。
“圆满次第的目的”是“了证本初清净”。
“生起次第的目的”是“了证任运显现”。
“一般人”跟“金刚乘修行者”的差异,就在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持。
一般人没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持。
从这一点来说,一般人跟“牛”没有太大差别。
死亡时,熟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人,会有大利益。
重复这个重点:“生起次第”是“任运显现”,“圆满次第”是“本初清净”。
重点是,“任运显现”跟“本初清净”是无别的。
“我们身体”是“佛的坛城”,这是为什么“根器最敏锐的人”能“生起本尊”“了证本尊”。
“修持仪轨”就是结合“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方式。
《玛哈瑜伽密续》包含在《阿努瑜伽》中,《阿努瑜伽》包含在《阿底瑜伽》中。
《阿底瑜伽》包含在“仪轨修持”中,仪轨包含在“你的实修”中。
所以,你能通过“仪轨修持”迅速“积聚资粮”“清净障蔽”。
即使一本简短仪轨,也包含“甚深金刚乘系统”的所有重点,包含非常重要非常深奥的事物。
我们都能实际体验到“诸佛的身语意”跟“众生的身语意”。
“佛的三身”(本质,本性,能力三金刚)是“我们的佛性”本具的面向,这是它们跟“一切众生身语意”的连结基础。
没有“本质本性能力三金刚”,就没有“佛的坛城”。
没有“身语意”,就什么都没有。
但是,它们完完整整的包含在“五蕴”“五大元素”“五根”中。
“修行者”可能把焦点放在某种虚无上,坚称什么都不存在。
如果“我们的本初自性”是空无的,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
我们就会如同“空虚的虚空”,什么都体验不到,事实不是这样!
“认识如是实相”的方法,是 “金刚乘的善巧方便”。
我们运用“法门”,来了证这一点。
一切事物,都是“遍在的清净”,这是“金刚乘的观点”,这种方法不是“想象”“捏造”,不是把“非”想成“是”!
事实上,“一切显现的事物”都是“遍在的清净”。
“万事万物”“所有世界体系”“所有众生”等一切显现的事物(意指“觉知者”跟“被觉知者”),全都源自“三身的领域”。
所有事物都起源于“三身”,在“三身的领域”生起,然后再度返回消融入“三身的领域”,这是“遍在清净”的意义。
这不是“去相信某件不真实的事物”,不是“把木头想成黄金”。
“把黄金看作黄金”就是“了知如是的面貌”。
一旦进入“金刚乘”,“修持遍在清净”就是“修持真如之道”。
“佛陀”从一开始就清楚了知“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
“经典的系统”没有提及“遍在清净”,是因为这不适合那种类型的个人观点。
这是“佛陀”没有在佛经“教导遍在清净”的原因。
如果人们不知道“事物的如是面貌”,不知道“事物是遍在的清净”,就会认为“土只是土”“火只是火”“水只是水”。
从一开始,大门就被“偏见”封住了。
“一切事物”跟“遍在的清净”是一致的,都在“广大无边的三身”内“生”“住”“灭”。
三、开展三种三摩地
如果你必须想象自己现在修持的“生起次第”,那么,这种“生起次第”,仍然只是一种模仿。
你模仿的想着,“这是真如三摩地”“这是心性”。
“报身”从“法身”开展出来,这就是“明光三摩地”,“本然觉察”的面向。
两者无别就是“种子字三摩地”,也就是“慈悲的化身”,“化身”从“空性跟慈悲的双运”中生起。
不论我们生起真正的或模仿的“生起次第”,在修行之初,我们需要开展“三种三摩地的结构”。
然后,开展“能依”跟“所依,也就是“宫殿”跟“本尊”。
渐渐的,我们越来越习惯这种“修行方式”。
在仪轨末尾,要把“原本开展的事物”融摄回去,“化身的面向”融摄入“报身”,“报身”消融入“法身非造作的领域”。
一切都消融后,又再度生起。
“融摄”跟“重新生起”这两个阶段的目的是,摧毁“常见”“断见”。
消除“相信一切事物恒常不变的常见习气”,消除“相信一切事物都不存在的断见习气”。
拥有“金刚乘观点”,非常重要。
“金刚乘”指“金刚车乘”,“金刚”指“不变”“不可摧毁”。
对一般修行者而言,“生起次第”如同“实物的仿制品”“面具”“画像”,如同挂在墙壁的[莲师]画像。
这不是真正的[莲师],因为[莲师]住在铜色吉祥山净土,但是看起来像[莲师]。
“一般的生起次第”是“真正的生起次第”的相似品。
虽然是类似品,不是真品,但是,也不完全是虚假的。
因为,“生起次第”是“看见事物真实面貌”的有效练习,不是把事物看成其它东西。
“圆满次第”是“真正的事物,”是“见地”,是“本然状态”。
修持无二无别的“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有不可思议的深刻意义。
“众生”时时体验“不净现象”,为了把“不净现象”转变成“清净现象的觉受”,我们修持“生起次第”。
“生起次第”的基础是“圆满次第”,是“法身的了证”,是“见地”。
当“色身”再度融摄入“法身”,就是“果”,“色身”住在“法界”。
这是“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双运的甚深意义。
念诵仪轨的字句时,我们进入“种子字三摩地”。
“本尊的坛城”从“种子字三摩地”开展出来,这也是一切事物真实面貌。
就“我们的修行”而言,“种子字三摩地”是“心创造出来的”。
“我们的心”之所以创造“种子字三摩地”,是因为从一开始,“一切显现的事物”都是“佛的坛城”。
“金刚乘修持”在于“了悟事物的如是面貌”,也就是“所有显现的事物”都是“佛的坛城”。
这是修持仪轨的原因。
新译派拥有相同的基本意义,跟旧译派,没有差异。
在宁玛派(旧译派),有《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三内密续。
在萨玛派(新译派),有《母续》《父续》《无二续》,以及最精华最秘密的“精要续”。
这些层次,包括“时轮金刚”“喜金刚”“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大幻化金刚”等本尊。
“本尊”有不同名号,但是,在基本原则上,没有差异。
四、修持仪轨
净化串习和迷惑
所有仪轨,都具有“类似一切事物生住灭”的主要架构。
所有实相,都从“三身”开展,“法身”了无造作。
“报身”如同彩虹,具有“大人相”“随形好”。
“化身”以“金刚身的形式”显现,具有“六大元素”。
“三身”依序从前者展开,也就是,“报身”从“法身”展开,“化身”从“报身”展开。
然后,以相反的顺序融摄。
“圆满次第”是起源,“生起次第的修道”是修持“了知事物的如是面貌”。
首先,“佛土”从“空性”中生起,“天宫”位于“佛土中央”。
我们观想,在天宫中有“主尊本尊”,以及主尊本尊的“寂静尊和忿怒尊眷众”。
他们如同“太阳”跟“太阳散放的光芒”。
在“观想本尊众”(他们是三昧耶尊)的细节后,他们受到“所有证悟者身语意三金刚”的封印,并且分别以{嗡阿吽}为标志。
然后,在你说{嗡}{吽}{章}{舍}{阿}时,“本尊们”接受“五佛部”的“加冠”“灌顶”。
接着,迎请“智慧尊”从“法界密严净土”降临。
“本尊就是我,我就是本尊”,它是相同的意义,“本尊们”无别的融入自身。
我们念诵一句咒语,请求“本尊”降临入座。
咒语的意思是:通过“四无量心”,请无别的住留。
这通常跟{杂吽磅霍}{卡亚瓦卡}合诵。
接着,从事“意供养”。
在这种“坛城”中,没有“二元分立”,“行供养者”是他本身的化现,回过来,向自己行“自供养”。
在某些天道,情况确实这样。
比如,魔罗[噶惹旺秋],居住的“他化自在天”,那里的天众,用意念制造感官欢乐来享受。
接着他们把这些欢乐消融,然后,让它们再度展现。
“修行者”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化现“无数无量的供养天女”,携带“各种感官欲乐”。
“供养”之后,是“礼赞”。
这如同,为了清净“世俗的串习”,邀请一位重要人物,筵席款待,“奉承”“取悦”他之后,再提出你的要求。
这种供养,是为了达到“身的成就”。
其次,是通过“持诵咒语”达到“语的成就”。
持咒有四种面向:“亲近”“全然亲近”“成就”“大成就”。
通过这四种面向,修行者可以成就一切。
持咒后,修行者可以加入“会供”,来修补“违犯三昧耶的过失”,重新连结“跟本尊的关系”。
修行者也向“护法”呈献食子,“护法”压制“邪恶的力量”。
繁复仪轨,也包括“马头明王三鸣”,也就是会供后的马舞。
“马头明王三鸣”显示“觉醒心的究竟状态”,被形容为“解脱三门”,完全超越“过去”“现在”“未来”的造作。
“三鸣”能究竟平息“所有邪恶力量”,防止它们造成“了证障碍”。
仪轨最后部分是“融摄”跟“重新生起”。
如同一切事物从三身生起,“整个坛城”再度“返回消融三身”。
“坛城”逐渐融摄入“天宫”,“天宫”融摄入“诸本尊”,“环绕的眷众”融摄入“中央主尊”,“主尊”融摄入“心间种子字”,最后,“种子字”也消融,你安住在“非造作的空性”。
然后,你再度以“本尊的身相”展现,从事日常活动。
结束这座修法前,念诵“回向文”“祈愿文”“吉祥偈”。
这些仪轨修持的主要部分,非常深奥。
通过这些修持,来净化“串习”跟“迷妄”,“遍在清净”是事物真正本质。
“胜者们的身语意”普遍存在轮回涅槃的一切事物中,众生只是暂时不知道这个事实。
众生把“清净”概念化为“不净”,给“清净”贴上“不净的标签”。
“本初清净”是事物的真正本质,从一开始就是“清净的”,原本就是“证悟的”。
五、生起次第的真义
“本初清净”完全没有不净,那是“遍在的清净”。
问题在于,我们犯了“没有认识心性”的错误,众生只是暂时“没有认识心性”。
一旦太阳照耀,“黑暗”就不复存在。
“轮回”“涅槃”的一切,所有的“存在”跟“寂静”,都是“大清净”。
这是为什么“金刚乘”这么甚深的原因。
“新译派”“旧译派”对“什么是本尊”的看法,没有差异。
没有一个本尊,不包含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事业部”“佛部”五佛部之内。
“成就本尊”是根本的目标。
如果不知道这心性,“生起次第”基本上受到阻碍。
为了成就本尊,必须知道“自己要成就的本尊的本质”,这称“认识要成就的本尊”。
本尊的“名号”“颜色”“特征”可能不同,但是,本尊事实上都是,“本初清净”跟“任运显现”的双运。
这样一来,“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就包含在“立断”跟“顿超”中。
如果没有认识心性,“生起次第的修持”如同砌砖,变成一种“辛苦的工作”!
如果知道“什么是如是”,那么,“极大量的恶行和障碍”都可通过“生起次第”净化,这是“净观之道”。
要了知起源,所有的世界和众生,都是从“广大无边的三身”中生起,三身不在那边,三身遍及一切。
如果不知道这一点,就像砌砖,一次砌一块砖,或者只是幻想,只是一种想象行为。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以“开展真如三摩地”为起始,“心性”是“真正的真如三摩地”。
除非了解“遍在清净”,否则,“生起次第”会变得过分单纯化。
坐在那里想象“什么都没有”,想象“一切都是空性”。
然后,努力想象“现在有一个坛城”,运用想象力,一步步“建立坛城”。
这样的修持,建立在“物质的观点”上,类似建造豪宅,邀请一群富人,本尊们都有“手”“脚”“脸”,穿着特别的丝衣。
为了取悦他们,你端出“珍奇供品”,恭维奉承,让他们感到欢喜。
然后,他们给你某种事物,当作回报。
这是某些人对“生起次第”的了解。
要对“生起次第”有更深了解,了解“遍在清净”是唯一办法。
“五大元素”是“佛母”,“五蕴”是“佛父”,所以要一再说明,“遍在清净”是要了解的主要重点。
因为“了解本初清净”非常重要。
一切事物都具有“本初清净的本质”,不是通过修行达到的,它揭露事物“真实的初始面貌”。
此时此刻,“一切众生的心”都是“觉受跟空性的双运”。
这正是,“普贤王如来”跟“普贤佛母”的双运。
1、“毗卢遮那佛”意思是“化现的相”,指“可觉知的色相的所有觉受”。
“五蕴”所体验的色相,无别于“空性”本身,这种本质,称“毗卢遮那佛”。
2、“语”是“阿弥陀佛”,意思是“半化现者”,比如声音,也无别于“空性”。
3、“意”是“不动佛”,意思是“不可动摇”。
“觉察的本质”也就是“识蕴”,也无别于“空性”。
4、“所有功德”是“宝生佛”。
5、“所有的事业和互动的本质”是“不空成就佛”。
虽然“蕴”指,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团东西。
但是,“五蕴”全都具有相同的本质,也就是“五方佛”。
世界上每一件事物,都是由“五大元素”构成,“五佛母”是一切事物的本质。
这样一来,我们无法找到任何,不是“五佛父和五佛母的坛城”的事物。
这就是“遍在清净”的意义,没有一件事物不是“遍在的清净”。
这是“生起次第”的真正意义。
对于“宫殿”“严饰”“供养佳肴”等,所产生的过份简单化的观点,完全跟“世人的串习”连结。
“具有虹身的本尊”没有“远近的概念”,不会因为“受到赞美”而欣喜。
我们完全是为了“自身利益”而行供养,以达到“积聚资粮”“净化恶业”。
要清楚了解“金刚乘”的甚深意义,请完全了解“这个修行”的原则!
如果用“唯物的方法”修“生起次第”,不会有太大效益。
六、仪轨修持的步骤
仪轨可能分为几个部分。
正行部分,“修行者”建立“三种三摩地”的基本架构。
“真如三摩地” 是“法身的面向”,是“本初清净”的意义。
“明光三摩地” 是“报身的面向”,是“任运显现”的意义。
“种子字三摩地”是“化身的面向”,是“本初清净”跟“任运显现”的无二无别。
这是“开始仪轨修持”的方法。
接着观想“能依”,也就是“天宫的坛城”。
以及观想“所依”,也就是“本尊的坛城”。
把“心”专注在“所有本尊的细部”,并以“身语意的种子字”给“本尊们封印”。
其次,用“五佛部”的“五个种子字”给“本尊们”加冠,并且让“本尊”得受“本尊灌顶”。
到这为止,“修行者”一直观想的是“三昧耶尊”。
在这之后,迎请“智慧尊”从“法界佛土”降临,给“三昧耶尊”加持。
“智慧尊”抵达,无二无别融入你的自身,如同“水融入水”。
其次,是“外供养”“内供养”“密供养”。
“外供养”以“普贤菩萨供养云”为例。
“内供养”是,以“甘露”“赤血”“食子”为代表的感官欢乐。
“密供养”是“大乐跟空性的双运”。
“究竟真如供养”是“法界跟无二明觉无别”的供养。
接着,从事“礼赞”。
“供养”跟“礼赞”,都是由自身化现的供养天女执行,她们双手拿着供品,进行礼赞时,一边“起舞”“结手印”,一边“唱礼赞文”,赞诵寂静尊跟忿怒尊的“身口意功德事业”。
结行部分,供养天女,再度融摄入“修行者自身”。
到这为止,已经完成生起次第“身的面向”。
接下来是“语的面向”也就是“持诵咒语”。
持诵的意义,不外乎“本尊”“咒语”“三摩地”。
通过“咒语”,认识到“自己所见的一切”都是“寂静尊跟忿怒尊的身相”。
“听到的一切”都是“寂静尊跟忿怒尊的声音”,也就是“咒音”。
“一切众生的心性”都是“无概念的状态”也就是“无念明觉”,本质是“无碍的空觉”。
虽然“本尊”以“不可思议的身相”显现,但是,在本质上,“本尊”跟“本初虚空和本初觉醒的双运”是一样的。
这完成“语的面向”。
就“生起次第”而言,“所有现象”“所有本尊”“所有在轮回涅槃显现的事物”,都在三身的领域“生起”“住留”,最后“融摄入”三身的领域。
没有任何事物,发生在“三身”之外。
为了按照这个原则来修持,在仪轨的起始,通过“三种三摩地”,让一切事物从“三身”开展,然后,再让一切事物,返回消融入“三身”。
“返回消融”到本初虚空,然后“再度生起”。
所有显现的事物,都是“寂静尊”跟“忿怒尊”的身相。
所听到的声音,都是“寂静尊”跟“忿怒尊”的声音。
所生起的“本然明觉”,都是“寂静尊”跟“忿怒尊”的“意”。
接下来是“回向功德”跟“祈愿”,最后有“法身”“报身”“化身”的四句吉祥偈。
结行再度提醒我们“三身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