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万禅香 > 胜观彻却脱噶

18 行(行止)《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祖古乌金

创建日期:2023-10-18

  18 行(行止)《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祖古乌金

  《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

  音流瑜伽研究微信公号

  作者:祖古·乌金仁波切

  译者:杨书婷

  行(行止)

  见地由高处开展,行止从低处而上

  见与行一致

  如何避免落入修道陷阱

  无有散乱的无修

  见地由高处开展,行止从低处而上

  以见、行两个层面来说,我们应该要“行从低而上”,即行止要从最底层开始而逐步向上。这个意思是首先要修持声闻乘的法教,接着是菩萨乘的法教,最后是金刚乘的法教。从最底层开始而逐步向上,此即是行从低而上。我们首先从转心四思量来做,接着修持不共前行,其后为本尊修持,最后则以三胜观为结。此三胜观为大手印、大圆满,以及中观。

  如我早先所说,佛陀是以这个方式来描述他的法教:

  犹如梯阶般,

  汝应按步修,

  精勤吾深法。

  切莫跳阶行,

  当渐次至终。

  如同幼儿者,

  渐次展体、力,

  佛法亦如是,

  入门为起阶,

  直至臻圆满。

  依照佛陀的教言,我们应当依基本法教一致而行,就如同我们爬楼梯一般,要从最底层开始。我们不可能从最高层开始爬楼梯,而是必须从第一步开始。

  另一方面,见地则应该从上方开展,这就是为什么接下来会这么说:“但见由高而下”。想象在你上方所开展的一座顶篷或一支阳伞,见地应该要以这种方式从上方而下。

  我们必须谨慎,因为有一种把这个基本准则曲解并将其上下完全颠倒的方式,以致行者被误导的认为见地从下而上、且行止从上而下。这个意思是行止根据最高的法乘,所持见地却从最低层开始,称为曲解法教。我们应该要得到最高的见地,但同时之间,行为却应像声闻乘行者,接着是像缘觉乘行者,再慢慢地像菩萨乘行者。以行止来说,就要从最底层开始,没有别的选择。你不可能看到哪里有什么教导会说:“要持守声闻见或甚至更低的见地,同时要做得像个大圆满瑜伽士。”真正重要的准则是这个:持守见地越高越好,行为却要极为克制。行为要像声闻乘行者,接着是缘觉乘行者,然后才是菩萨乘行者。此称为见地由高处开展,同时行止从低处而上。

  大手印、大圆满和中观的见地,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虽然有句话说:

  “根为大手印,

  道为中观,

  果则为大圆满。”

  以见地本身来说,三者并无任何差别。依照我的传承,我们并非从三者之间选择一种特定见地。心的赤裸、自然状态,并不专属于中观、大手印或大圆满其中的任何一种。此处的意思是,此三者本性相同。大手印的觉醒状态和大圆满或中观的觉醒状态,并无不同。无论你所遵循的是哪个道路,这三者最终的成果都是成佛;就像你可以从北方、南方或西方前往菩提迦耶的金刚座一样,你都会到达同一个地点。你从哪个方向前往,并无差别,最后的终点都是相同的。

  要当个真正的瑜伽行者,确实了悟这三个伟大见地的人,首先就要认识觉性的自然状态。接着要修学以维持此认识的相续性,以便此认识的力量能有所进展。最后,得到某种程度的稳定性。这是唯一纯正的方法。尽管有些人想要马上就能如此。他们不想忍受任何的前行修持,也不打算顺服于称为“正行”的本尊修持,有些人只想要得到见地而不管其他。要是果真如此就已足够,也就算了,但真实修持的情况并非这样。

  为何不能只教见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不少人会因此错过重点,反而相信:“我只需要见地就好!没什么要做的!我可以放弃任何的活动!”当然,从某方面来说这可能为真;然而,当某人过早放弃一般约定俗成的佛法修持时,此人将不会修持任何的净除业障和积聚资粮法门。同时,他对见地也不会真正了悟、有所进展、或得到稳定。最后的结果就是,见地还是一样的观念,行为却没有善恶的考量,这就是莲花生大士所说的:

  “于见地中丧失行止。”

  见与行一致

  我们需要结合见与行。莲花生大士也这么说:

  “见虽高于天,

  行比面粉细。”

  (尽管你的见地比天还高,你的行止却要持守得比大麦粉还细。)

  要了解“比面粉细”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依据业果律则取舍善恶,并对最小的细节也要加以注意,这是为了让见与行之间维持一致。相反的,若让行为离开了见地,便会让自己信以为不需要前行修持、不需要善行、不需要供养、不需要忏悔恶行。此人可能会愚弄了自己,误信于只需安住离戏即可。老实说,其真正的意思是,此人不会有任何修行上的进展。究竟上来说,的确绝对是没有可做之事,但这唯有当此人到达了解、体证、了悟的彼岸之后才真是如此。仅仅在智识上持守见地的信念,却不曾经历过修习,这是个严重的误解。这即是自我声称为“大圆满行者”而偏离修道的样子。

  藏地有许多行者都曾犯下此一重大错误。然而如果是西方人犯此错误,我们并不能真的责备些什么,因为在西方国家,佛法目前才刚占有一席之地,对修行的了解也才刚刚建立。另一方面,藏地却是个佛法教导与传播已有诸多世纪的地区,然而还有许多人却如上述那般走偏,而且还不是只有少数而已。坦白说,藏族修行者之中具有“假装知道之见”的人,可能比持有真实洞见的人还要多。

  我觉得我无法真的责备这类西方人什么,他们听闻了关于佛陀和印度成就者如何领受心性和无为法教的故事,就这么想:“嗯,我们都一样,没什么要做的,一切都以原来的样貌即可。”

  老实说,要达到正确的见地,并非如此简单。你必须和一位真正的上S产生连结,必须具有必要的智识,接着你必须经历所有的修习。睁大了眼怒目注视着功德主,还带着一种大圆满的气氛环顾四周,这可容易得多。绝大多数这般行为的人,其实都是江湖骗子。通常他们是不得不这么做:要是不来点儿欺骗,就难以过活并收集到供养。扮演纯朴的禅修者并保持低调严谨,是不会成功的——如此的话有谁会知道你的了悟呢?如果你刚好是个傲慢自负的喇嘛,还对名声与财富有着强烈的嗜好,就得要吹嘘一下了。你需要说说自己持有多少个佛法的传承和法教、闭关了多久、了悟有多么特殊、如何降伏天众和魔众等等之类的。于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你就像腐烂的肉被苍蝇覆盖般,有着成群的功德主和追随者。是的,老实说,在藏地,假喇嘛要比真喇嘛还来得多。

  有些人习惯性地认为,禅修一阵子之后必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好比去大学读书以后,十或十五年就可以拿到学位。许多人心里是这么想的:“我能让此发生!我能够做到证悟!”不过,此事并非如此。你不能制造证悟,因为证悟是无可建构的。对于觉醒状态的了悟,牵涉到是否精进于容许无二觉性重新得其自然的稳定性。若无这种精进,没有承担任何艰苦,是难以达到证悟的。

  当你面对着因概念构造出来的见地、而无法在所谓“禅修”上有所进展的事实,或许会有些气馁:“我都无法证悟!我花了三年在闭关,却什么都没发生!”另一方面,如果你以纯正的方式修持,你绝对会证悟,这是毫无疑问的。以虔诚、悲心、慈爱,勤勉地修习,且反复于非造作平等性中安然放下,你一定会发现修行的真正征兆。这些征兆包括强烈感受到生命无常与时间的不可浪费、佛法的真确无误、三摩地修习有着真正的利益,以及的确有可能征服概念性的思惟。

  尽管根据教导,这些是修道进展之中最令人赞叹的征兆,但具有物质主义倾向的人却不会认为这些有这么了不起。他想要获得一个令人膛目结舌的禅修经验。如果有什么能让他看到、听到、甚至是碰触得到的惊异事情,他会想:“哇!我现在真的有成就了!这和我先前经常的样子完全不同,多么美好的经验啊!如此之乐!如此之明!如此之空!我觉得彻底转化了!这一定真的就是了!”(仁波切轻笑着)

  另一方面,当你达到了无念的“平坦旷野”,概念思惟消融之后的单纯安静,没有什么是相当特别可看、可听或执取的。你可能会觉得:“这真的会带我到哪里吗?这一点儿也不特别!”老实说,见地并非什么壮观惊人之物,相反的,根本无法明确指出什么特定的东西。无法理解这个事实的人会认为:“这有什么用?我如此努力了多年,却什么都没真的发生!也许观想某个本尊还比较好。也许我该念诵某个特别的咒语让我具有威力,这样我就能显示某种修行的成果、某种真正的成就!”人们的确会落入这种思惟的陷阱中。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细微烦恼依然具备,最终又再度显现,并且掌控你的全部。它们怎可能不这么做呢?每个人都受到烦恼所征服,除非他们能在无二觉性中获得稳定。唯有觉醒状态的片刻才不会被迷妄情绪所绊住。无二觉性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物质主义导向的修行者却不欣赏。一种变异的状态、特殊的经验、超凡的梦境,才是他想要的。当这些发生时,他会自我恭贺一番:“真捧!这次是真的!”此即是人性的弱点。

  我的根本上S桑天·嘉措曾经说过:

  “我从来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

  年岁增长,

  我对佛法真实性的信任也增长。

  我对三身的真谛有信心。

  八岁起,我就看见心性,

  也从此未曾背离之。

  我的精进会有变化,

  当然有时也会变得散乱,

  但绝大多数时候我都持守心性的修持。”

  这个我只听他说过一次,此外他从未讨论这类个人的事情。

  桑天·嘉措同时也是如此具有知识和博学多闻,对各种小细节都如此注意,对各种小任务都如此熟练,如此沉着而值得信赖,所以人们视他为玛尔巴大译师般的人物。桑天·嘉措对各类事务都很精确严格,因此如果你得到他对某件事情的承诺,其后绝对不会听到他说忘记了。他就是这种人,极为值得仰赖、完全可以信任。

  他的双眼燃烧着吓人的明耀,如同油灯燃烧将尽的火焰,有点象是小猫的亮眼。来到他跟前,会觉得他好像正穿透你的最深核心,而你最深处的秘密都裸露摊开。不管怎样,他对所有的日常事务都一丝不苟且谨慎而为,无论出世或世俗两方面皆然。他向来不会故作姿态或摆出高阶的了悟。在藏地,以下这类人是从来不缺的,就是那些向来不会把他们空无一物却怒目睁视的眼光放低到地面的人,那些滔滔不绝地说着这类胡言乱语的人:“轮回与涅槃的一切现象都是大平等!”(仁波切笑着)实际上,你哪能从这类虚伪中获得什么!

  所以你看,是有可能于见地中丧失行止,也有可能于行止中丧失见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获得医药和教育,绝对是好事。不过,这必须以四无量心的态度来做,对名声和尊崇没有自私的目的,也不会老是想着:“我在做善事!我对他人有善心!”以四无量心来做事,能产生一般的有所缘之善业。以清净、无私心的动机来帮助他人,是最佳的有所缘之善;这真的很奇妙!

  另一方面,无所缘之善则为无念觉醒性的修习。许多人会问:“坐着禅修,怎么会对人有帮助?走出门并给予人们食物和医疗照顾,并且建造一些学校,应该好得多了。”人们可能会有这种态度:在自己有所成就之前,便想为他人的福祉做些事情。帮助他人绝对是好事,他人也的确能多少有些受益。帮助他人当然能为你带来善业,但是这种利他主义的行为并不必然表示你将会解脱。唯有当你自己解脱之后,才能对所有众生带来真实且无量无边的利益。

  如何进免落入修道陷阱

  要避免修道陷阱的重要技巧,就是对佛法的研习与信任。研习的意思是经由对法教的研读和领会,而理解何谓真、何谓假。不过,我们应该实际精勤修学的真正知识,是对于见地的了解。见、修、行和果,全都有赖于见地。精进于禅修,涉及到生起次第;精进于行止,则意指菩萨道的修习。

  对三宝的不变信任,是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你可用以下思量来获得这一信心:若没有殊胜的佛陀,这个世界不就变得全然盲目吗?怎么可能有人会达到解脱轮回或全能证悟的境界呢?唯有透过研读并遵循殊胜佛陀的无瑕之语、殊胜佛法,我们那先天盲目的双眼才能张开。若没有那些透过口述或笔录之语而弘扬且传续这些法教的人,法教必然早已消失殆尽。佛陀出现在世间且教导之后,可能就什么都没了,整个过程可能甚至不到一百年。今日我们依旧有佛陀的法教可学,这都要感谢殊胜的僧伽,主要包括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萨众、胜者之子,以及阿罗汉等。我的角色就是教导佛法,无论这是否为炫耀,我绝对领受到了殊胜僧伽的加持。当我想到这些,三宝的慈爱真的是难以思议,那么,我怎可能不信任他们?

  另外一个因素是知识,能帮助我们分辨何为真、何为假。在古代,佛陀会开示,世界上共有三百六十种盛行的宗教和信仰系统,称为“三百六十种邪见”。因为它们并不正确,主要内涵为不同变相的常见(恒常主义)和断见(虚无主义)。真实的见地是由佛陀所教。一个简单的理由是:有情众生无法了悟没有概念混杂的正确见地,因为有情众生的心都是概念性的。能够超越概念心的唯一方法,就是依循全然觉醒者佛陀的话语。

  知识能分辨真假、分辨禅修正确与否。当我们对于所学逐步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随着我们的知识变得宽广,执着便会自动减少。执着和执取不就是轮回之根吗?如果不再有对于苦痛或欢愉情境的执取,我们便从轮回解脱了。如同帝洛巴所言:

  “你并不是受到自身经验所限,

  而是受自身执取所缚。

  因此应当断除你的执取,那洛巴!”

  常言又道:

  “学习的征兆是柔和且守戒。”

  想象一张纸被火烧了,纸会变得绝对柔软。修学有成的真正征兆,就是一种祥和之感。

  “禅修的征兆,是烦恼的减少”,

  意思是观看心性的修习能消融你的三毒或五毒,而后者为你本质未经认出的表显。当你认出本质的那一刻,烦恼便消失无踪,犹如火焰熄灭一般。

  有情众生追逐着各式各样的无尽事物,现在该是休息的时刻了,否则我们将继续流转于轮回六道之中。除了观照外,没有别的方式能真正阻断或停止你的业。是我们的业行和烦恼逼着我们在轮回中徘徊,而这些业行和烦恼即是我们需要弃绝的。我们不就是需要停止被业行和烦恼所控制吗?见地的片刻不就是真正不受制于业和烦恼吗?佛陀之所以能不受制于业和烦恼,真正的原因在于见地;业和烦恼一直占据着(有情众生)见地的堡垒。

  对于见地的了悟,真实且透彻,能消融业和烦恼的遮蔽,并让本然觉醒性的功德开展,此为“佛陀”的真义,心的觉醒状态。如果你真能让此发生,不就是没有一切缺失且圆满所有善德吗?正确的见地能清除所有的谬误,而见地的稳定能揭露离于遮蔽的心之本性,如同没有法染上任何颜色或依附任何事物的天空。然而天空本身并非什么会消失的东西,请了解此关键要点!

  短暂的片刻,多次的反覆,此为修习的方式,因为一开始,我们对于内在状态的真正认识无法持续多久。有些人会说:“我禅修了好久,有一年都在闭关!相信我,我做了三年闭关!”我们倾向于认为三年闭关是个可以令人吃惊的事迹。老实说,三年闭关哪能和无始轮回相比?那只不过是一丝灰尘!

  有些人可能会抬起胸膛,自满的宣称:“我做到了!我禅修了整整三年!”我在尼泊尔的早期,有个老者常会告诉人们:“其实我做得稍微比佛陀好些,他花了六年在尼连禅河的岸边修行,我可是做了九年闭关!”(仁波切轻笑着)

  常言道:如果计划在未来某个时候再去修行,就是让障碍在甚至还没修行之前便能溜入。绝大多数的人都让光阴悄悄流逝,想着:“我真的想要多加修持佛法,也一定要在此生中的某个未来时期这么做!”还有些人可能会相信,该是自己为他人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时候了,但其实他们并不具备有效利益他人的资格。他们认为:“现在我将要教导!我真的能帮助他人!我可以创造不同!”于是他们在世间忙碌追逐,假装为有情众生做些事情。

  无有散乱的无修

  一般来说,有些人对于理解心的自然状态是相当敏锐的。要是他们也能在认识之后修持就好!不仅是心的自然状态,我们需要尽力修习善行。而从事恶行根本不需要努力,那是自发的。杀人、偷盗他人财物、说谎等等,几乎根本不需要努力。你不必教导昆虫如何自相残杀。有情众生都不必修习,就会以其肉身犯下三种身方面的恶业(杀、盗、淫),我们相当自发地从事这类恶行,即使是动物也不必教导就会彼此杀戮。

  通常我们不需要学习,相当自然地就会做出四种语方面的恶业:妄语(说谎)、恶口(言语粗暴)、两舌(造谣中伤)、绮语(闲言碎语)。也没有谁需要修习三种意方面的恶业:瞋(恶意)、贪(渴求)、痴(持有错误的观念)。我们似乎都十分清楚如何从事这些行为。有情众生在这方面早就是专家了,这是由于过去业力的成熟而极为自然所发生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佛法却是我们需要修学的。

  要把一块大圆石推上山顶,我们需要一路往上推;但若要让大圆石滚下山谷,我们不必做些什么,只要让它去,它就会自己滚下山。轻轻一推,石头就会自己向下滚,推石头上山可不那么简单。同样的,若我们对从事恶行的冲动让步,就是受到业力所控制。其他的时候,我们对法教感到有信心,觉得心地善良、悲悯且虔诚等等,不过这种情况相当稀少。因此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修行的人如夜空星辰那么多;想要修行的人如同白昼晨星那么稀有”,这也就是由于无始以来业的缘故。

  对那些具有善业的人来说,情况就不同。一位噶举派的伟大祖师曾经唱道:

  “即使于我母胎中,

  修道之愿已觉醒,

  我具学法之渴望。

  到了我年方八岁时,

  我已安住平等舍。”

  这就是善业成熟的例子。

  再次地,虽然你可能有非常高层次的见地,你仍应该持守精细层次的修习。此处,精细所指的是仔细关注且牢记无常与死之必然。当你达到恒时不离心性的认识时,那么,无常便不是个重要的课题。哪个是无常的,就让它是无常的;哪个不是,就让它不是。唯有当你对此毫不分心,才能不必去想无常。

  “高层次的见地”在此是指仔细关注事物的本貌,例如无常。“好的禅修”不只是指生起次第或瑜伽修持的娴熟,而是指面对一切无常的事实,同时也是指达到无有散乱的程度。换句话说,此人晚间不入睡,因此不会落入迷妄的睡梦状态,而能认清梦之为梦;在沉睡时,有持续而延长的明光觉醒。当一个行者达到这种程度时,就不用再想着无常了。

  证悟的藏文为jangchub,意思是“已清净的圆满”,或是于梵文中为bodhi“菩提”,其字义为两种遮蔽和习气的全然清净,以及一切智慧功德的圆满。犹如莲花的花蕾,从污泥生长而全然绽放。而在此之前,我们都应该依照祖师的教言来进行修行:

  “去到闭关处,

  森林或山中。

  偏僻安静地,

  舒适座垫上,

  专一祈请师,

  悲心思无常,

  以此自激励。”

  康区有句话说:“当你想要把水煮沸,你可以吹燃火焰或抽拉风箱,只要能让水能煮沸就行。”同样的,如果我们所修的各种不同修持都能利益我们的相续,那就好。如果你能不必禅修且无有分心的安住于无二觉性之中,一切都没问题。但如果你的无二觉性仅仅是个想象,或者你在禅修中试图建构,这便将只会是个概念。如果觉性被牵着鼻子走,你就是在妄念中。此处的关键要点就是无有散乱的无修。当无二觉性全然离于迷惑和散乱,那么你的水就真的煮沸了。

  全文终

上一篇:17 中阴《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祖古乌金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