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极乐愿文

民俗学-极乐愿文51-55笔记

创建日期:2022-11-08

  民俗学-极乐愿文51-5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55笔记

  1、在各种恶语中,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所以,我们不能随便评价佛像,如果说某位佛菩萨身相不庄严,自己必定会感受痛苦的果报。如果觉得佛像的外观不理想,只能说工匠的手艺不好,不能直接说佛像不好。

  2、为了让四众弟子顺利往生净土,法王如意宝以前规定:为了忏悔罪业,每年要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为了往生极乐世界,每年要念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

  民俗学-极乐愿文54笔记

  1、虽然每尊佛都有加持力,祈祷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都有功德,但由于因地的不共愿力,西方阿弥陀佛在接引往生净土上有不共的能力,所以道友们应一心忆念和祈祷阿弥陀佛。法王如意宝曾说:“我们在临终时不能一会儿想宝髻佛,一会儿想药师佛,虽然每尊佛都非常好,但如果自己想得太多,则很难一心专注,这对解脱反而不利。”

  从现在起大家就要为死亡做好准备,随时随地都应该有这样的念头:如果死亡突然降临,我一定不能忘记阿弥陀佛!全知麦彭仁波切曾说过:在临死或中阴时,只要不忘忆念佛陀,仅以此也能往生清净刹土。

  2、以前我在传讲《六中阴引导文》时经常想,大家应该在中阴时认识本性或文武百尊而获得解脱。这次我在传讲净土法时也经常想,如果道友们都知道临终时如何祈祷阿弥陀佛,对临终也提前有所准备,那该多好啊!

  3、离间语有无量的过患,而断除离间语则有与其相反的无量功德,如:生生世世能值遇善友,与亲友情意稳固,谁也无法使之关系破裂,等等。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说,断除离间语有四种功德:

  一、于现在世中能令自他和合无诤,所在安乐。

  二、以和合故众人爱敬,过去所有离间语罪悉得销灭,于三恶趣心无忧惧。

  三、于来世得五种果:一者能获金刚不坏之身,世间刀杖无能损坏;二者于所生处得善眷属,无诸乖诤不相舍离;三者于所生处设不遭遇善友知识为说法,亦能自然觉悟无二法门,于佛法僧深生信向无有退转;四者令诸有情一心一事欢喜相向,速能证得慈三摩地;五者而能劝发一切有情修习大乘令不退转。

  四、远离间语,常和合语,得善眷属随顺调伏,乃至涅槃不相舍离。

  《十善业道经》中说,断除离间语有五种功德: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4、第三种语恶业——恶语。恶语是指刺伤、扰乱他人心的语言。俗话说“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意思是,虽然没有刀箭那样尖锐的顶部,但是伤害人的恶语能深深刺入人心。

  具体而言,恶语有哪些呢?下面这些都属于恶语:“杀死你”、“打倒你”、“消灭你”等难听的语言;“你是狡诈者”、“你是盗贼”、“你是屠夫”、“你是妓女”、“你是乞丐”等指责种姓过失的语言;“你家世恶劣”等指责家族过失的语言;“你的父辈世世代代都如何造恶业”等揭露罪业的语言;“你是破戒者”、“你是破誓言者”等加以谴责的语言;“聋子”、“瞎子”、“哑巴”“小矮子”、“大个子”、“大胖子”等指出身体缺陷的语言;“你的脸像狮子脸一样”、“你的声音像狗叫一样”等用旁生比喻人的语言;无中生有、捏造抹杀的语言。诸如此类都属于恶语。此外,在《大方等大集经》中也讲了六十四种恶语,大家可自行翻阅。

  5、只有上师才有资格指出弟子的过失,倘若不是上师,即使别人有错也不能轻易揭露,否则会激怒对方。而且,上师也必须是为了帮助弟子才能说过失,如果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说过失也是不合理的。当然,如果自己真正具有悲心,指出别人的过失也是可以的,这就像在无有自私心的前提下,父母为了孩子,老师为了学生,都可以说他们的过失。作为弟子,应该虚心接受上师的批评。

  6、在说恶语之中,根据对境不同,其过患也有大小的差别。其中,极重恶语是指诋毁佛像、佛塔,或者对佛菩萨、比丘、沙弥、上师、父母说粗语。此外,对破戒的比丘、沙弥或者在家男女进行恶语中伤过失也非常大,甚至对旁生说“断角”、“跛足”等恶语也有过失。

  7、造成恶语的因缘有哪些呢?主要有二:一是心中产生烦恼,二是口中言说粗恶的语言,这两种因缘和合时就会造下恶语之业。

  8、在说恶语方面,无论自己说还是煽动他人说,果报是完全相同的。

  9、说恶语的等起主要是嗔恨心,也有以其他烦恼而说的。

  10、恶语的果报都是不悦意的。其异熟果是堕入三恶趣,如《正法念处经》云:“常说善妙语,舍离垢恶语,垢恶语污人,能令到地狱。”其感受等流果、同行等流果亦不妙:即便得到人身,也将转生于恶劣的环境,听不到一句悦耳之语,恒时心情烦躁,遭受众人的憎恨,经常担惊受怕,犹如野兽一样忐忑不安,经常遇到恶友,而且生生世世喜欢口出恶言。

  民俗学-极乐愿文53笔记

  1、在上师瑜伽的修法中,要观想上师的三处发光融入自己的三处,接着观想上师化光从自己的梵净穴融入心间,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变成无二无别,如是清净四种障碍,获得四种灌顶,现前四身果位。我们可将阿弥陀佛的本体观为上师而如是修持,这样就能恒时不离上师阿弥陀佛的加持。

  2、上面的修法就是密宗的道灌顶。有些人很想得受灌顶,总是为得不到灌顶而痛苦,其实灌顶可以通过上述的方式得到,不一定需要有一位真正的上师。虽然在最初趋入密宗时,需要真正的上师作灌顶,但之后就可以通过观想的方式来得受灌顶。这种修法非常甚深,表面上看,观想上师化光融入自己的身体只是一种简单的观想,有些人觉得和世间的某些功法很类似,但它的功德却远远超过世间的功法。

  3、修持净土法需要一定的次第——首先懂得十不善业,之后遮止十不善业,在此基础上精进念佛,这才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

  4、十不善业中的离间语。所谓离间语是指挑拨他众关系的语言。

  5、从后果的严重性来看,离间语可分为大离间语、中离间语和小离间语。

  大离间语是指破和合僧,即挑拨佛陀和眷属之间的关系。以前佛陀在世时,提婆达多曾造下破和合僧的罪业,如今由于佛陀不在世,也没有像提婆达多那样站在佛陀对立面的比丘,而且舍利子、目犍连二大尊者又不在世,所以不会出现真正的破和合僧。与之类似的是挑拨高僧大德和眷属之间的关系。在末法时代,挑拨师徒关系的人特别多,如果挑拨金刚上师和弟子的关系,毁坏他们之间的密乘誓言,这种人的果报相当严重。

  中离间语指的是破坏寺庙之间的关系,或者破坏四位僧人以上、八位僧人以下的两群僧人之间的关系。

  小离间语是指在关系融洽、友爱和睦的僧俗男女两人以上,或在邻里之间、夫妻之间说东道西、搬弄是非、制造不和,使他们产生怨结、发生争斗。

  直接说妄语或通过谄诳手段搞离间以及怂恿别人说离间语的罪过是相同的。从离间的方式看,离间语可分两种:一种是直接离间语,即直接说挑拨的语言;另一种是间接离间语,表面上似乎不是挑拨,甚至乍听起来像是在和合双方,但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挑拨离间。

  6、离间语有何等果报呢?

  说离间语的意乐是贪嗔痴三毒,所以其异熟果是相应堕入三恶趣。

  离间语的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也会眷仆不和,而且不愿意住于一处,心态很不稳定,始终飘来飘去的,无论前往哪里都会遇到说离间语之人,而且生生世世喜欢说离间语。

  佛经中对离间语的这些果报说得非常清楚。《华严经》中说:“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说离间语会让众生堕入三恶趣,即便得到人身也会感受两种等流果:一是眷属不和合,就像地狱的众生一样互相嗔恨,二是眷属极其恶劣,方方面面都不如意。

  7、藏地特别讲究修行的环境,如果一个道场发生过破坏僧团、批斗上师、被破誓言者染污等事件,在那里修行不但不会产生功德,反而会违缘重重。而好的地方很容易产生修法的功德。

  法王如意宝在建立喇荣五明佛学院时,为学院制定了三大纪律——团结和合、清净戒律、闻思修行,法王平时也经常强调僧众要团结,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多年以来全院僧众一直相处得很融洽,大家的闻思修行也非常有成就。

  8、一般来说,虚伪不实、不知羞耻、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心灵肮脏、两面三刀、胡说八道的人好说离间语,因此一刹那也不应与这种人相处。《因缘品》中说:“无信吝啬者,挑拨离间者,智者勿亲近,莫交往恶友。”如果依止恶友,自己也会变成恶人,因此我们应远离恶友,亲近能促进自己上进的善友。

  民俗学-极乐愿文52笔记

  1、壬二、忏悔四种语恶业:妄语离间绮恶语,发露忏悔语四罪。

  无始以来,我们曾说过无数的妄语、离间语、绮语、恶语,因此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发露忏悔这四种语罪业。

  2、妄语分为四种:上人法妄语、大妄语、中妄语和小妄语。

  上人法妄语是指本来没有见到本尊、鬼神等却说已经见到了,本来未曾获得证相、神通、授记等却说已经获得了。戒律中讲得很清楚:出家人说此妄语破根本戒,居士说此妄语破五戒中的不妄语戒。有些人即便有一定的境界,也见到了一些景象,但也不能随便说,否则,如果是比丘也会犯下一个堕罪。

  大妄语是指对上师三宝恶语中伤、无理诽谤,或者欺骗上师、父母等严厉对境。如声称佛教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虚构的,或者说某位大德是假上师,或者说某寺院的僧众是骗子,等等,这些都属于大妄语。上师、三宝、父母是极为严厉的对境,我们千万不能诽谤、欺骗他们,如果缘这些严厉的对境造恶业,必定会感受极为痛苦的果报。

  中妄语是指为了诱惑别人而说欺人之谈。不管是否达到目的,只要说了这样的语言就属于中妄语。

  小妄语是指见到了说没见到,本来知道却说不知道,以添枝加叶而说谎,甚至开玩笑时说妄语。

  在说妄语方面,不管是自己亲口说妄语,还是怂恿别人说妄语,两者的罪过都一样。

  3、说妄语的等起是贪嗔痴三毒。为了获得利养是以贪心说妄语,比如商人做虚假广告。为了害他人是以嗔心说妄语,有些媒体也以嗔心发表不公正的新闻报道。自己虽无有功德却声称有功德是以痴心说妄语,有些人本来非常低劣,连世间的高尚人格都没有,却自以为有诸佛菩萨的境界,而且还到处自吹自擂,此类增上慢者就是以痴心说妄语。

  4、妄语有何果报呢?

  妄语的异熟果是堕入三恶趣。以上品烦恼说妄语将堕入地狱,以中品烦恼说妄语将堕入饿鬼,以下品烦恼说妄语将堕入旁生。同样是堕入地狱,根据造业的轻重不同,有些妄语会堕入复活地狱,有些会堕入号叫地狱,最严重的会堕入无间地狱。

  妄语的感受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连父母都不相信他的话,本想说实话却成了说妄语,口齿不清、结结巴巴,口中发出难闻的气味,不管到哪里总会遇到妄言欺骗者,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是徒劳无益。尤其是见到了却故意说没见到的人将转生为盲人。

  妄语的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喜欢说妄语。

  5、既然说妄语有许多过患,那什么人容易说妄语呢?那些不护根门、贪嗔强烈、喜求利养、多嘴如鹦鹉一样、无有惭愧、草率行事的人常说妄语。

  民俗学-极乐愿文51笔记

  1、在十不善业中,现在正在讲身体的三种不善业,前面已经讲了杀生和不与取,今天讲非梵行。

  所谓的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上至比丘,对成年女人、幼女、旁生或者非人作不净行,以及一般在家人在非处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的是邪淫,而此处说的是非梵行,这是为了便于对一般人阐述,或者因为嘎单派教言中也出现过。梵行是指断除一切淫行,因此这里所说的非梵行,既包括梵行居士至比丘之间的人作不净行,也包括一般在家人作邪淫,所以范围更大。

  在共同的十不善业中,淫业指的是邪淫,在居士五戒中,淫戒也只是要求断除邪淫。

  2、首先,按照严重的程度,邪淫可分为三类——大邪淫、中邪淫和小邪淫。

  大邪淫是指对母亲、阿罗汉尼、尼姑等作不净行,这属于近五无间罪。

  中邪淫是指不仅对别人的妻子作不净行,而且对自己的妻子在白天、斋戒日、妊娠期间、不愿意的情况下行淫,或者在佛像、佛塔、佛经以及上师所在的地方行淫。中邪淫的罪过也很严重。

  小邪淫是指具足上述邪淫的一分,这也有不同程度的许多种类。

  在行邪淫方面,自己行邪淫和教唆他人行邪淫的罪过是一样的。

  3、邪淫的等起。经论中说,以贪心、嗔心、痴心都可引起邪淫。一般来讲,大多数邪淫都是贪心引起的,有些邪淫是嗔心引起的,还有些邪淫是痴心引起的。

  4、邪淫有什么果报呢?

  邪淫的异熟果报极其可怕。总的来说,根据动机的强烈程度,邪淫者会相应地堕入三恶趣:以下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旁生;以中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饿鬼;以上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地狱,如《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说:“下劣淫欲行,直往于无间,受苦不可当,三世佛皆说。”分别而言,行邪淫者会转生于地狱的铁柱山,或转生在不净淤泥中,或转为女人胎中的寄生虫。

  邪淫的感受等流果是:即便转生为人,妻子也会被他人强抢,或者妻子不称自己的心、性情恶劣、喜欢偷盗,或者夫妻关系不和睦,等等。

  邪淫的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变成贪心强烈的众生,而且与前世一样喜欢行邪淫。行邪淫者若转生为男人,会对女人贪得无厌,若转生为女人,则会对男人贪得无厌,如果转生为旁生,也是成为鸡等贪心强烈的旁生。

  5、《法苑珠林》中提到,邪淫有十种罪过:

  一、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与他妻行淫者经常担忧被其夫所杀。

  二、夫妇不睦,常共斗诤。

  三、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

  四、不守护身,妻子孤寡。

  五、财产日耗。

  六、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

  七、亲属知识所不爱喜。

  八、种怨家业因缘。邪淫者经常会结怨仇之业。

  九、身坏命终,死入地狱。

  十、若出(从地狱出来)为女,多人共一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

  6、到今天这堂课为止,我们已经讲完了身体所造的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这三种恶业。这些恶业都是未来成熟恶果的因,因此一定要好好发露忏悔。何谓发露忏悔?所谓发露是说出所造的罪业,对罪业不加隐瞒。有个人对我说:“上师,我在您面前发露忏悔。”我问:“你造了什么恶业?”“这不能讲。”这样的“发露”不叫发露,这是覆藏。所谓忏悔是使自相续与罪业二者截然分开。

上一篇:民俗学-极乐愿文46-50笔记

下一篇:民俗学-极乐愿文56-60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