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20课3菩提心生起之法+违品
《前行备忘录》【第二十课/第三节】
【既然如此,倘若以后仍旧出现犯堕罪等情况,那势必成了惭愧之处,被人所耻的对象。】
既然如此,倘若以后仍旧出现犯堕罪等情况,那势必成了惭愧之处,被人所耻的对象。因为我们现前在诸佛菩萨面前已经发誓,从今天开始要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证到佛果,在受菩萨戒乃至平常修法之前发了这个誓,倘若以后犯了根本戒的话,那是最惭愧的事情,也是最可耻的行为,要记住啊!修法必须先要知道该怎么去行持,连了知都没有具备之前,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犯了堕罪之戒,因此,要记住这些观念。
刚刚已经说过,菩萨戒不管是寂天菩萨和龙树菩萨哪门派法,总的来说一切支分戒条都树立在两条根本戒之上,即舍弃众生和舍弃众生成佛两条。有没有细致观待一下自己啊?比如说当遇到自己怨敌的时候,内心当中若舍弃了这位众生,那你已经犯了菩萨戒。其外一切支分戒都守持,但由于根已经断绝的缘故,上面的这个树枝也会倾倒,这是决定的。是否有这样的现象?前两天已经说过,即便现前的一个怨敌,在无始时来也做过你的父母,只不过是现前由于起烦恼的缘故,对你不好而已,我们现前应该要对这样的母亲生起更大的慈悲心才对。
就像我们家里有两位母亲,一位非常善良,具有很多功德,另一位烦恼很沉重,一个身体非常好,一个身体非常不好。那这两者在我们的面前都是平等的,现前我们更要照顾这个有烦恼和痛苦者,绝不能舍弃众生哪!以现前小小的事情而抛弃众生,一旦有这种心念的时候,即便不犯后一条,但是前一条已经犯了,菩萨戒已经不在你的身边了,等待你的可能就是五无间地狱。犯过这样菩萨戒没有?有时候我开玩笑说,汉族人的情绪飘动太厉害了,就是告诫你们:你们的情绪飘动太大,有时候无意当中可能会犯菩萨戒啊!都说要受菩萨戒,菩萨戒不仅仅已经受过,甚至平常在发愿的时候已经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过誓,但现前一旦犯了堕罪,就完全欺骗了那么多的佛菩萨。
小乘的戒只不过是在几个比丘面前发愿,但现前你在诸佛菩萨面前已经发誓,把所有的佛菩萨都给骗了,那称之为什么?当然是罪大恶极的大骗子。骗谁不行,还去骗诸佛菩萨,所以绝不能当这种败类啊!功德和败类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我天天都在讲解,我们汉族人的情绪飘动的太厉害了,当一个人在你面前说一些好话的时候就非常高兴,在有一点点不高兴的时候就什么都不管,即便当时金刚地狱呈现在你面前,你都会说:“先等一下,我先把这个烦恼起完再说”。要记住,绝不能顺着自己的情绪飘动。是的,汉族人的条件从小直到现在都非常好,都是这样娇惯过来的,因此现前有一点点娇气很正常。但要记住,现前我们站在佛法的立场之中,可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格而飘动,这样的话很容易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宗的誓言。当前我们行持善法是为了获得涅槃,但是由于小小的疏忽可能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要记住这一点。下面讲菩萨戒。
【自从发起殊胜菩提心到没有出现根本堕罪之间,名称上也转变成“即刻得名诸佛子”, 】
自从发起殊胜菩提心到没有出现根本堕罪之间,名称上也转变成“即刻得名诸佛子”,叫菩萨了,就是我们的名已经转变,以前我们称之为凡夫,现前已经称之为菩萨。所以若要是不犯根本乃至支分堕罪,那我们就是菩萨,要是再去寻找菩萨的话,真找不到。平常我在汉地看病期间,召集很多弟子去放生的时候很少,有一次在温州的时候,温州的居士和一些出家人都说,我们一起去放个生吧。那天我看到他们买了很多生,当我看到这个放生的场面时心中就在想,所谓的菩萨还需要到哪里再去找呢?到哪里去寻找比现前这个菩萨行还更菩萨行的行为呢?救度一切众生,并且愿望所有的众生都能获得遍知果位,此外还有什么菩萨道菩萨行呢?真的,有时候汉族人的行为非常非常好,这是好的方面。但是一旦情绪飘动的时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若要是不犯根本堕罪的时候,名已经转变成菩萨。所以,若要是没有犯根本堕罪的弟子们,以后你的名字就可以叫菩萨了。
【意义上转变为(“世间人天应礼敬”),不仅仅成为包括天等在内的众生之主,而且也是本师佛陀应礼、应供的对境。】
从意义上面也有改变,不仅仅世间人应礼敬的对境,也成为包括天等在内的众生之主,而且也是本师佛陀应礼、应供的对境。因为我们现前已经是救度一切众生之怙主,不仅仅是世上所有人的应供对境,还是佛菩萨的应供对境,我们现前真是不可思议,不得了。但要记住,犯戒的过失也不得了啊!
【金刚手菩萨扛在肩上作为本尊、护白法的梵天等净居天神吉祥怙主七十尊等等予以保护,】
金刚手菩萨扛在肩上作为本尊、护白法的梵天等净居天神吉祥怙主七十尊等等予以保护,因为具备菩萨行的缘故。所以即便你现前不天天地念诵护法神,护法神时时都在护持着你的事业,这是决定性的。能不能行持善法,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若要是具备菩萨的心态和行为,即便不刻意去供这些护法,一切护法都在你的身旁。因为具有这种菩萨心态和行为者,是世间人天应顶礼和尊敬的对境,还是一切佛菩萨所应供的对境。
【居于何处消除贫困诸如此类的所有功德会一举而得。这样的菩提心虽然容易发起,却难以生起。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从四无量心或慈心和悲心或者唯一的悲心开始修。如果自食其言,背弃承诺,那并不是像破了别解脱戒骗一骗五六位亲教师、轨范师,一旦退失了菩提心,那么相续中同时犯下四黑法,也就是欺骗了应供,欺骗了所有佛菩萨,以谄诳的行为欺骗一切有情,总而言之就像骗狗一样欺惑所有圣者和凡夫,犯下非常严重的弥天大罪。】
居于何处消尽贫困诸如此类的所有功德会一举而得。这样的菩提心虽然容易发起,但却难以生起。就像我们刚刚所说的,从词句的角度发菩提心很容易,但是真正在内心深处生起菩提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形成一切人天应供的对境乃至救度一切众生的怙主,我们必须要遵照菩萨的行为行持一切善法,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从四无量心或慈心和悲心或者是唯一的悲心开始修。如果自食其言,背弃承诺,那并不是破了别解脱戒般只是骗到五六位亲教师、轨范师,受别解脱戒的时候,最多在十个比丘面前受持,一旦退失菩提心,那么在相续中会同时犯下四黑法。哪四黑法呢?会时时会打妄语,不管站在哪个立场之中,都会对一些众生打妄语;第二是欺骗;第三会诽谤;第四令一切众生不让他们进入大乘佛法,而趋入下乘派之中,会呈现这四黑法,是四种白法的反面,也就是欺骗了应供,欺骗了所有的佛菩萨。一旦破了这个誓言,谄诳的行为欺骗了一切有情,就像骗狗一样欺骗所有圣者和凡夫。现在很多汉族人平常怕被狗咬,所以就拿几片饼干骗狗,你真对狗那么慈悲吗?当然不是,完全是骗狗的。我想这儿的狗也已经知道汉族人的心态了,不是好心给我们什么东西吃,而是骗我不咬他,可能有些美美的你还这样骗我。犯下非常严重的弥天大罪。
4.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如云:“若有成佛彼足矣,若无成佛无计施,成佛无误之种子,胜菩提心愿生起。”意思是说,如果具备了菩提心,那么成就佛陀的条件一切齐全,如果没有菩提心,那就无计可施了。其中的“种子”是指佛性,佛性有自性住佛性和随增长佛性两种,自性住佛性是指一切有情相续中所拥有的如来藏智慧,随增长佛性(即修行生佛性)是指世俗菩提心。在修行佛果的过程中,自性住佛性是因,随增长佛性是缘,因此佛性犹如种子。】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如云:“若有成佛彼足矣”。菩提心的功德有多大?若要是具有菩提心的话,成佛这个已经够了,没有其他的法就已经够了。“若无成佛无计施”,若要是没有这个菩提心,有什么都不够。“成佛无误之种子,胜菩提心愿生起。”这个胜义菩提心愿生起,意思就是说,如果具备了菩提心,那么成就佛陀的条件一切齐全,如果没有菩提心,那就无计可施了。其中的种子,指的是佛性。佛性有两种,自性住佛性和随增长佛性两种,自性住佛性是指一切有情心相续所拥有的如来藏智慧,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解的三身无二之佛性,随增长佛性指的是修行者依靠修行的方式而成办这种佛性,指的是世俗菩提心。依靠世俗菩提心,而成办胜义菩提心的方便道。在修行佛果的过程当中,自性住佛性是因,随增长佛性是缘,因为佛性犹如种子一般,而成办这类果实。
(1)名义转变之功德
【相续中生起这样的一颗心,正如前文所说,就拥有名义转变的功德】
从共同的角度来说,相续中生起这样的一颗心,就拥有名义转变的功德,名转变为菩萨。义转变成什么?不仅仅是人天所有的应敬礼的对境,还是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乃至一切菩萨所应供的对境,即是从义的角度转变功德。
(2)一切善根趋入大乘之功德
【以妙树果实比喻的所有善根都趋入大乘的功德、】
以妙树果实比喻的所有善根都趋入大乘之功德,平常只要具有菩提心的话,所成办的一切善事,都会进入大乘之功德,由于具有菩提心的缘故,这是第二种功德。
(3)善根转为无漏功德
【胜过未被菩提心摄持的所有善根如同芭蕉树之果实只是享受一次乐果就会穷尽的功德,有这三种功德。】
第三种功德,是胜过未被菩提心摄持的所有善根。要是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所有善根,如同芭蕉树之果实般,只能享受一次快乐,就会穷尽的功德。只要具有菩提心的话,你的功德永远穷尽不了。
【哪怕仅仅是供一盏灯,但如果缘佛果来供养,那么善根将因为佛陀的功德数(不可思议)、众生的数目(无量无边)而与日俱增。积累了无间罪定业的人,相续中如果生起了珍宝菩提心,只需要在线团弹起般短暂的时间里堕入恶趣。杀人夺马、放火烧宅之类的所有不定罪业,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一瞬间就如同劫末火焚烧草堆般一扫而光。所以,它能将业和烦恼的障碍从根本上铲除,逐渐去除所知障。】
哪怕仅仅是供一盏灯,如果缘佛果来供养,那么善根将因为佛陀的功德数不可思议,众生的数目无量无边而与日俱增。即便是造了无间罪定业的人,相续中如果生起珍宝菩提心,就如同线团往地上一摔,突然会弹起来,就像这样一般,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当中堕入恶趣,只要有菩提心的话。现前很多人说,没有进入佛门之前,已经造下了很多罪堕,那现前该如何忏悔呢?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尤其是菩提心,功德更为殊胜。杀人夺马、放火烧宅之类的所有不定罪业,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一瞬间,就如同劫末火焚烧草堆般一扫而光。所以,它能将业及烦恼的障碍从根本上铲除,逐渐会除所知障。
【有关此类的详细功德利益,在《华严经》中有阐述;不详不略的功德,在《入行论》第一品有说明;简略的功德,诚如弥勒菩萨所说:“阻塞恶趣道,显示善趣道,引至无老死,顶礼菩提心。”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忆念菩提心的功德,就不会退失菩提心,也不会出现犯根本堕罪等情况。为此,在发心开端和结尾令自他欢喜时都要忆念。】
有关此类的详细功德利益,在《华严经》当中有阐述,中等不详不略的功德,可以去看看《入行论》当中的第一品;若要是简略的功德,诚如弥勒菩萨所说:阻生和堵塞一切恶趣道,显示善趣道,引至无老死,就应该要顶礼菩提心。时时要发菩提心为妙。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忆念菩提心的功德,就不会退失菩提心,也不会出现犯根本堕罪等情况。为此,在发心开端和结尾令自他欢喜时都应该要忆念到这些。
四、愿菩提心学处
【“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的方便,分别是愿菩提心的学处和行菩提心的学处。已生不退失的方便是愿菩提心,】
“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的方便,分别是愿菩提心的学处和行菩提心的学处。下面讲解它的学处。作为受过菩萨戒的弟子,应该要守持什么样的戒律呢?戒律分为根本和支分很多种,这里头讲解的是根本戒,因为一旦根本出了问题,那支分就会顺着它消失,支分只是保持根本的一种方便道而已,最主要的是必须要护持根本戒。上面所讲解的“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分别就是指愿菩提心的学处和行菩提心的学处。已生不退失的方便是愿菩提心。
(一)菩提心违品
1.什么是菩提心的违品
【能失毁菩提心的因是谋取自私自利的意乐和它的助伴嗔恨心,这两者能使菩提心退而不增。】
先从愿菩提心开始讲解。能失毁菩提心的因,是谋取自私自利的意乐和它的助伴嗔恨心。
2.菩提心违品的过患
一旦有这两种显现,就很容易舍弃众生和舍弃众生成佛。刚才已经说过,情绪高涨乃至面对自己亲人的时候可能不会舍弃,但若要是情绪低落乃至面对怨敌的时候,若要是不犯第一条和第二条戒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时时都要观想,即便是一个怨敌,无始以来也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前两天在讲解四无量心的时候不是说过吗?即便是怨敌也不确定永远就是怨敌,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当中如是观想而达到平等之心,绝不能犯根本戒。这两者能使菩提心退而不增。
【如何退失呢?如果失坏了愿菩提心的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就已经犯了根本堕罪,即使支分的其他堕罪没有失毁,也无济于事,就像树根已断树枝自然倾倒一样。】
如何退失呢?如果失坏了愿菩提心的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舍弃众生和舍弃众生成佛中的一个,就已经犯了根本堕罪。类似有过这样的显现吗?我们在座的弟子细致观待一下,刚刚已经说过,当你情绪高涨乃至面对亲人的时候可能不会,但是情绪低落,或者面对怨敌的时候真没有过吗?
(1)舍弃众生
类似这样的显现,我在汉地时,在有些导师面前这样的话都能讲得出来。我觉得汉地的有些居士太无知了,即便一位导师在说这种话的时候,还不清楚这位导师是不是一位具德的导师。像有些导师站在世间的立场之中,若要是服从他的言教,那你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要是不服从,从今天开始他要舍弃你成佛。天哪,一听到这句话我就想,下面的弟子何必去寻找这种烦恼呢?当今我们行持善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不是为了凑个热闹,即便是热闹,我也没有看到热闹而是烦恼啊!真的非常非常可怜!所以,我在《普遍胜利》的后记中说,很多不具德导师,不仅仅现前,从无始以来直到现前,仅仅依靠轮回的过失和涅槃的功德来控制下面的弟子,谁要是不听从他的言教,就当众说你只能下金刚地狱。金刚地狱也不是你说了算吧?那阎王爷等一切众生,也太糟糕了吧?好像地狱就是他家办的一般,阎王爷天天在他面前蹲着,听他的吩咐去做事,也不会这样。还有很多人说什么,谁要是不听从他的言教,就要把你家全都诛了。密宗当中是有诛法,前两天你们听《十七部续》这个传承的时候,加上《一髻佛母续》,这个就是诛法续,十八部续。《一髻佛母续》诛法是有这么一部,但是一髻佛母也不是你们家的佣人啊!你说什么她就跟随着你办什么。现前很多人都敢说这样的话,看到这些现象真的很糟糕。
那时候,我对身边的青绕和洛布他们说,我们现前主要是以看病为主,平常在行持善法当中应该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即便没有像其他人所做的事业那么大,但我们应该要对得起因果,对得起自己。现前虽然在藏汉两地,很多地方的人都已经知道我们了,但是我们必须要谨慎。为什么?因为现前即便可以欺骗众生,但阎王爷可不是那么容易欺骗的,金刚地狱也不是哪个导师办的,因此时时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前两天在讲解因果时,即便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也只能随顺释迦牟尼佛的教言而行持,像因果最终谁都不懂,阎王爷让犯戒的弟子遭受痛苦,也是一个因果关系。现前有些人依靠说他的一个密宗的导师,来控制一切众生,也不是他说了算的。
有时候我真觉得,平常在我心目当中汉族人非常有智慧,但是怎么一进入佛门全都变得愚钝了。平常从智慧的角度当中,不要说是男众,像女众的智慧也强得不得了,尤其在成办世间事业之上,谨慎得不得了,绝不会令他人有欺诈自己的机会。但怎么一进入佛门的时候,全都变得愚钝了。这就好像在诽谤你们一样,但可能也没有多大的区别。猪为老大,我们决定可以算是老二了,就愚痴到这个地步,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想,可能是末法时代的象征吧,可能就是这么一个缘分,真觉得非常非常可笑。
如果要是犯了愿菩提心两个条件之中的任何一个,就已经犯了根本堕罪,即使支分的其他堕罪没有失毁,也无济于事,就像树根已经断了,树枝自然会倾倒一样。
【如果失坏了根本,则难以恢复,假设失坏了支分,则容易恢复。怎么才算失毁两个条件呢?也就是舍弃有情和舍弃遍知。】
如果失坏了根本,则难以恢复,假设失坏了支分,还容易恢复。怎么才算是失毁这两个条件呢?也就是舍弃有情众生和舍弃成佛遍知,就是这两条,要记住,不管你受哪一个派的戒,龙树派还是寂天派。龙树派当中最重要的根本戒就是这两条,愿菩提心的学处和行菩提心的学处,愿菩提心学处的违品就是刚刚所讲解的这两条,谋取自私自利和它的助伴嗔恨心,而带来舍弃众生和舍弃遍知。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要细致一点哪,说自己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都变了,能获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果位吗?
【舍弃有情:对于加害自己或者杀害父亲的凶手,或者虽然不是凶手,却是自己不喜欢的某人说“你对我如此这般……”,当时终归是由自私自利心念所引起的。当生起嗔恨心之际,就会互相舍弃。可见,自私自利的心态和嗔恨心这两者能失毁以悲心缘有情这一条件,比如从许多捆在一起的棍棒中取出一个,那其余所有的棍棒自然东离西散。同样,舍弃了一个有情,即便没有舍弃其他有情也于事无补,已经犯了根本堕罪。】
舍弃有情:对加害自己或者杀害父亲的凶手、或者虽然不是凶手却是自己不喜欢的人,舍弃而成办解脱。若要是具有这等显现的话,那已经犯了菩萨的根本戒啊!就像是一个碗,要是有一点点缝的话,还可以修补一下继续用,若要是完全变成一堆灰的话,那只能重新造,补是不可能了。当时总归是由自私自利的心念所引起,当生起嗔恨心之际,就会互相舍弃。我们这两天所传讲的平等之心,就是贪和嗔平等,由贪生起的亲人,嗔恨心生起的怨敌,都必须要做到平等。前面的这个因绝不能舍弃,要不后面的支分很容易犯,可见自私自利的心态和嗔恨心这两者,能失毁以悲心缘有情这一条。比如说,捆在一起的棍棒中取出一个的话,其余自然就会散掉,同样舍弃了一个有情,即使没有舍弃其他有情,也于事无补,已经犯了根本堕罪。有些说,我舍弃了一个众生,没有舍弃很多众生。舍弃一个众生,就相当于舍弃一切众生,已经犯了根本戒。以后要知道这些戒条,时时护持为要。
(2)舍弃遍知佛果
【舍弃遍知佛果:就拿一个布施为例,所布施的事物头颅、肢体,布施的对境一切众生,时间是在轮回未空期间,数目是每一位众生没有不得到尽微尘数头颅肢体的。依此类推,持戒等也需要如此成就。我等大师曾经在菩提树下就布施过超过大地微尘数的头颅肢体,在其余地方就不言而喻了,佛陀是这样修学六度万行的,我们也要效仿而学修。】
舍弃遍知佛果,就拿一个布施为例,所布施的事物头颅、肢体,布施的对境一切众生,时间是在轮回未空期间,数目是每一个众生没有不得到尽微尘数头颅和肢体的。依此类推,持戒等也需要如是成就。我等导师曾经在菩提树下,就布施过超过大地微尘数的头颅肢体,在其余地方就不言而喻了,佛陀是这样修学六度万行的,我们也要效仿佛陀,随顺佛陀的方式行持为妙。
【在积累资粮的过程中,资粮道、加行道者,也会因为害怕魔障而叹息道:唉!我实在修不了如此大的成就,还不如修行声闻缘觉阿罗汉的果位呢!】
在积累资粮的过程当中,资粮道、加行道者,也会因为害怕魔障而叹息道:唉!我实在修不了如此大的成就,还不如修行声闻缘觉阿罗汉的果位呢!就是说,若要是提不起这种正念,不咬紧自己的牙,即便是资粮道与加行道的修行者,有时候也会由于害怕魔障的缘故而如是放弃修学。现在不是说修阿罗汉的果位,但是行持这样善法的人比比皆是。
有些修密宗修到一定阶段就想:算了,我还是不修密宗,回到家去修净土吧;要不像这样净土的法门也难修,还是修这个。很多人说,密宗有那么多的观想乃至等持等等,显宗才叫方便呢!显宗持名念佛就可以成佛了。要记住,持名念佛也要做到一心不乱,我们现前所讲解的不管是观想乃至等持,不就是为了达到一心不乱吗?即便是显宗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成办事一心不乱三种之一,还有有像念佛和有想念佛,都是为了达到一心不乱。但是没有如是讲解的导师,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我就这么念诵阿弥陀佛,心里不管起不起贪嗔痴烦恼,最终我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这般的信心。我们也不排斥他的这种兴趣,可能有功德的吧?但要记住的是,没有调伏自己的内心,光在口里念诵,即便谁给你讲解念阿弥陀佛有功德,我们现在行持的一切善法哪个没有功德啊?但由于我们不知道该如何修行,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束缚的缘故,所以离西方极乐世界越来越远。当你以持名念佛的方式念诵阿弥陀佛的时候,请问西方极乐世界在何处呢?你不会说在西方很远的地方有这个净土的吧?若有的话,那现前比到汉地我们更接近于西方是吗?现在走多远,就有西方的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说过。像有些老太婆说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老太婆走都走不动,怎么走到西方去的呢?所以要记住,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某个据点之上,还是讲解贪嗔痴烦恼从自相续当中消尽的时候,即为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在持名念佛的时候,若不调伏自己的内心,能往生吗?我们这两天也在讲解,意识支配一切,若不调伏成一心,能往生吗?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讲解:自净其意,此乃佛教。佛教的宗旨就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的宗旨是什么?调伏自己的内心为妙。
尤其无上窍诀大圆满,像我们平常修行的时候,即不着重于口诵,也不着重于身做礼拜,为什么?因为心为根本,从根本上用功,因此就不需要树立那么多戏论。现前到汉地的时候,有些人说“我是密宗的,上师你知道这个手印叫什么手印……”这个手印,可能手不是那么灵活,很多呆子手都是这样的,就没什么意义,连为什么要做手印都不知道。有时候又跑过来问“这个心咒你会不会念诵”,我有时候真的不会念。所以要记住,这些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以开玩笑的方式讲解,但是所传讲的一句一词和佛法完全没有脱离,都是以如何调伏内心的方便而传讲,因此要记住这些道理。
【没有领受见道的所证万法如幻境界而舍弃遍知佛果,归根到底也是从资粮道加行道起首先就谋求私利的心行所导致,】
没有领受见道的所证万法如幻境界而舍弃遍知佛果,归根到底也是从资粮道加行道起先就谋求私利的心行所导致。所以像这种显现,都是由于谋求自私的缘故,即便是弟子与导师之间犯戒也好,平常道友与道友之间犯戒,都是由于这个自私的缘故造成。你若把它放开一点,哪还会出现这样的显现。所以我们在破人我的时候,就讲解有我相对就会有他,他对我好起贪心,他对我坏起嗔恨心,平等起痴心,贪嗔痴就是产生一切烦恼之根源,说到根处还是这个我执造成的,就是刚刚所说的谋求私利。
【显宗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也会依靠这一己私欲的念头而失掉。】
显宗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也会依靠这一己私欲的念头而失掉。决定会的,什么事情都是由于我执太强的缘故。我们两个说话,由于有时候不符合自己的心态,就开始争执起来。还不是自私的原因吗?甚至有时候说导师不好,怎么个不好?因为这位导师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导师叫你这样,你可能想那样,所以就说导师不好,还是来源于自己的私心而产生。是不是这样?细致观待啊!家里夫妻二人有时候产生一些吵嘴的事,还不是自私的缘故造成的吗?我说这个杯子放在上面,你说放在上面不对,还不是自私的原因?所以,我们把这个自私放开一点,哪来的烦恼啊?可能很多人说:“对对对,上师讲的很有道理,那我从明天开始就这样去做。”但是习气烦恼沉重的时候,会不会想到导师的这个教言,即便想到,先搁置一旁再说。要记住,绝不能这样,因为我们现前是修行者,什么叫菩萨行为?菩萨的行为就必须要放宽一些,绝不能时时站在私心立场之上,说别人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就是由于不符合你的心态。总不能说你想的全都是对的吧?有什么根据呢?当然,你可以讲出一个道理出来,他也可以讲出一个道理,归根到底,谁对谁错谁知道呢?所以,作为一名行菩萨行的弟子,应该要放松一些。当然,有时候可能会觉得,这样一来,是否会形成一个完全没有主观的人,就是说全都放松。当然,这些都得有一些智慧才对。是的,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人都会这么想,一点都没有主观能力,就完全没有规 律了。很多人说,世上的人全都变成这样,那么会不会变成和谐平等的世界,就不会有你我争斗的事了。我想:永远不会的,因为众生本身是众生,世上的众生永远不会全部达到这样的境界,只不过是我们现在行菩萨行的弟子必须行持之外,你向全世界说“现在你们都这样修学,什么都不管”,世上所有的人都不管的话,那现在什么都不发达。现前为什么众生的烦恼这么沉重,寿命这么短暂,乃至一切科技不这么发达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由于时时谋求私心乃至烦恼沉重的缘故所致,要是到了人寿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候,所成办的一切都会更和谐。
【与密宗的上师和道友发生矛盾而破誓言,归根到底也是由谋求自我欲望的心行所致。所以,我务必要念念想到前面所说的谋求私利的过患和珍宝菩提心的功德。】
与密宗的上师和道友之间矛盾而破誓言,归根到底也是由于谋求自我欲望的心行所致。是否是这样?细致观待,从世间开始,作为一个谋生的人、一个家庭的夫妻、兄妹之间、道友与道友乃至道友与导师之间,有时候产生不如意的现象,不就是由于谋求私利的心态导致的吗?都是的,务必要念念想到谋求私利的过患和珍宝菩提心的功德。
【简而言之,就是寂天菩萨所说的“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能仁圆满佛陀出有坏全心全意追求的是利益他众,结果证得了圆满佛果,而所有凡夫俗子从无始以来一直成办自我利益,结果仍旧停留在成办一己私利上面,到头来还是没完没了地流转。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快乐是由利他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所得,诚如月称菩萨所说:“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简而言之,就是寂天菩萨所说的“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为利他,且观此二别”。观这两者就能知道,凡夫人天天为了自己,最终得到的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天天为了他人,最终得到的是什么?从这两种心态和行为当中就能知道,凡夫与圣者之区别。能仁如来圆满佛陀出有坏全心全意追求的是利益他众,结果证得了圆满佛果,而所有的凡夫俗子从无始以来一直成办的是自我利益,结果仍旧停留在成办一己私利上面,到头来还是没完没了地流转,这些都知道。世间出世间一切快乐都是由利他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所得,如月称菩萨所说:“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自私自利是厉魔
【今生后世大大小小的痛苦,也就是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通通归结于成办私利的心行。为此,把这个自私自利取名为厉魔。就算是母牛的奶没喝到嘴,人们也会习惯性地认为那是妖魔在作怪,】
今生后世大大小小的痛苦,也就是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通通归结于成办私利的心行。为此,把这个自私自利取名为厉魔。比如说母牛的奶没有到小牛的嘴中,人们也会习惯性地认为是魔鬼在作怪。像牧区的人就会这么讲:小牛生下来去吃母牛奶的时候,没有到它的嘴边,可能这都是魔鬼在作怪,应该要多念些驱魔的咒语。现前汉族弟子虽然没有养什么母牛,但平常在修的过程当中,有时候也会有这种疑疑鬼的现象,“我今天耳朵动了一下,是不是魔鬼啊?我今天坐着的时候,好像听见什么声音。要不今天我为什么会这么好?今天为什么我突然想到要喝一口水?”天哪!有时候心念太多了,喝水就是太渴的原因,难道还要想什么魔鬼的事?说“这两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梦都是一种,这可能说明了什么”,没说明什么,可能就是无始以来你习气太沉重的缘故。归根到底,就从习气上面去观待,不能从果上面去寻找。意思就告诫在座的弟子,心念不要太多,什么事情都想到魔鬼。
以前也说过,有事如是想到魔的人,魔即便不在你的身边,你也把它请到你的身边来了,很多都是这样的。所以告诫在座的弟子:诚恳地祈请你们以后心念不要太多,实际当中并没有什么魔的力量,当然,我们把贪嗔痴称之为一个厉魔的话,是它的力量。但是并不像我们所想的一个眼睛大大的、头发乱乱的、拿着一个刀,可能就站在你的身旁,永远不会有这样的魔。所以执著不要太强,你真要是想驱魔的话,那好好修行,这就是在驱魔,要不真没有魔,但你会招来一个魔,也有可能性啊!
米拉日巴在山洞打坐的时候,当时魔对米拉日巴说:“你心中没有魔的话,我这个魔对你又有什么关系?”就如同我现前觉得这个杯多讨厌,到后面的时候必须把它舍弃才行,但这个杯要是会说话的话,它就说“你要是内心当中没有魔障的话,我这个杯对你有什么损害?我是我,你是你,就是由于你天天想着我,所以我就是一个佛你也把我当成魔了”。现前不是这样的吗?在座的很多弟子,可能就是身边的一个佛,也有可能性,但由于你执著太强的缘故,佛也只有走了,只有逃到他方去,魔开始继承佛的地位,因为是你招来的,不能这样。我想你们喜欢的不是魔,而是佛,那何必那么执著呢?好,要记住这一点。时时把自私自利当魔,那非常好,时时要驱这个魔,你就迅速可以成办解脱。
【那么自私自利的这种心念使暂时佛子菩萨地的功德和究竟遍智果位的一切功德到不了我们自相续中,它才是真正的大魔头。要驱逐这个厉魔,就该把菩提心立名为驱魔的仪轨。】
自私自利的这种心念,使暂时佛子菩萨行的功德和究竟遍智果位的一切功德到不了我们心相续中,它才是真正的大魔头。要驱这个厉魔,就该把菩提心立名为驱魔的仪轨。时时从心念乃至行为当中,都在菩提心乃至菩萨行当中去驱魔。
【那要怎么驱逐它呢?就是修炼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和自轻他重的菩提心,从而能达到不退失菩提心并把成办私利的魔王驱逐出境的目的。】
那要怎么驱逐它呢?就是修炼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和自轻他重的菩提心,这个下面会讲。从而能达到不退失菩提心,并把成办私利的魔王驱逐出境的目的。
至于下面这三种功德我们明天再讲吧,今天就讲这么多。今天所传讲的,不管是站在等持的立场之上乃至意念造作之中,对我们今后修学的重要性不用所言,功德非常非常大,回去的时候应该多看看。这两天我也问了一些居士和出家人,回去的时候是否天天阅读《前行备忘录》,很多人都说他至少再阅读几遍,我听了非常非常高兴。你们也知道,下午我讲不了什么法,中午这一座就靠医生给我多吃点药。都说是药三分毒,但即便是有毒,我也必须要这样做,这几个小时要讲成法,不得不这样。你们也应该可怜可怜我所讲解的这个法,因为讲法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知道这些道理,回去的时候多阅读几遍,这也作为师徒关系的一种誓言吧!回去的时候,还是多阅读几遍。
下面我们就开始做回向。
今天我们所传讲的一切善法之善根,以及过去所成办过的一切功德,未来即将要成办的一切善法,与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都聚集一起,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证得圆满菩提胜果。
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及历代传承祖师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何回向。
我这么讲解的缘故就是,历代传承祖师乃至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对我们太亲近的缘故,所以这样观想着觉得更亲近一些,平常观想阿弥陀佛、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等等,都一样的。
因此,历代高僧大德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