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极乐愿文

民俗学-极乐愿文91-95笔记

创建日期:2022-11-18

  民俗学-极乐愿文91-9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95笔记

  1、己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无解轮回海,如罪犯脱狱,愿义无反顾,趋往极乐刹。

  无始以来,众生沉沦于无有解脱的轮回大海,愿我们像罪犯越狱一样义无反顾地舍弃轮回苦海、前往极乐世界。这就是本颂所强调的发愿内容。

  2、愿断诸贪执,如鹫脱网罗,瞬间便越过,向西方空中,无量世界刹,诣至极乐国。

  愿我们断除一切贪执,就像鹰鹫从网罗中逃脱一样,一瞬间越过西方的无数世界,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度。

  依靠往生的强烈心愿,中阴神识犹如逃脱网罗的鹰鹫、飞翔的鹅王或者被急掣之风吹动的白绫一样,瞬间便可飞越无量世界,顺利到达极乐刹土。这个道理很简单——虽然徒步到远方非常慢,但只要一忆念,自己的心就可以到那里。只要平时精进修行,一旦临命终时,无有质碍的中阴身被善业之风吹动,阿弥陀佛的愿力在前相迎,自己的信心和欢喜心在后推动,不需要长途跋涉的艰辛,顷刻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3、往生净土的最关键因缘是什么?一是自己的信心,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这些因缘具足后就可以顺利往生。如果具足清净的信心,在此基础上精进念佛、持诵《阿弥陀经》、观想阿弥陀佛,因缘成熟时就能自在往生净土。

  4、己四(发愿往生后所获之功德)分五:一、愿获得妙相随好身;二、愿断除疑障;三、愿得授记闻佛法;四、愿赴其他清净刹;五、愿游不清净刹土。

  5、庚一、愿获得妙相随好身:愿面见彼刹,住世无量光,净除诸罪障

  愿我刚往生极乐世界,就面见于彼刹住世的无量光佛,依靠佛陀的加持,遣除一切登地的罪障。刚到极乐世界时还是凡夫,见到佛陀后马上会变成登地的圣者。

  6、《观佛三昧海经》中提到,往昔空王佛时,有四个比丘造了严重的恶业,有一次他们伤心地想:我们实在是业力深重,以出家身份造了这么多恶业,以后肯定不会有解脱的希望了。正在此时,从空中传来一个声音:“你们不要伤心,虽然空王佛已经涅槃了,但如果去朝拜空王佛的像,依然能够净除罪障。”四位比丘听后非常欢喜,便到塔中朝拜如来的像。他们在佛像前如山王崩塌一样五体投地,精进发露忏悔,结果摧毁了八十亿阿僧祇劫的罪障。从那以后,他们世世得见诸佛,现在已成就了佛果,即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以及北方微妙声佛。

  7、如果是罪业深重者或者有怀疑者,即使往生到极乐世界也不能立即面见阿弥陀佛。如《净土论》云:“狐疑人生极乐边城七宝宫殿中,五百岁不见佛,名之为胎。”许多佛经中也说,怀疑者到极乐世界后会生于莲花胎中,五百岁不得见佛。

  8、四生中最胜,莲花蕊中生,愿得化生身,刹那身圆满,愿获相随好。

  愿往生净土后获得四生中最殊胜的莲花化生之身,一刹那圆满身体的一切支分,并获得相好庄严。

  我们应该发愿:愿仅以意幻便在极乐世界的珍宝莲花蕊中圆满化生。化生非常容易,一动念头就可以,就像中阴期间一想就能入胎一样。所以临终时要想到:我一定要在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这样的作意非常重要。

  9、诞生有四种:化生、胎生、湿生、卵生。四生中最殊胜的是化生,因为这对自己和父母都没有损害,而卵生、湿生对自己有损害,胎生不仅对自己有损害,对父母也有损害,相比之下,化生自来自去,非常快乐。当然,化生有很多种,恶趣和天界也有化生,这些并不是很殊胜,唯有莲花化生最殊胜。莲花化生不仅极乐世界有,娑婆世界也有,像莲花生大士和圣天论师都是莲花化生的。

  化生有一个特点,它不像胎生那样有漫长的住胎期,而且出生以后一刹那身体就会圆满,不需要逐渐长大,死后身体也立即消失,不会留下一具慢慢腐烂的尸体。《俱舍论》的有关注疏说,化生者死后没有尸体,身体会立即消失。因此,我们应该希求极乐世界的殊胜化生。

  民俗学-极乐愿文94笔记

  1、财产、友伴以及自己的身体等,轮回中的一切都是不可靠的,都会被无常四边吞噬,所以我们应该放弃一切贪执。

  无常四边也叫四堕,即生际必死、积际必尽、聚际必散、高际必堕。《正法念处经》中对此说道:“一切法皆尽,高者亦当堕,和合必有离,有命皆归死。”意思是,一切积累最终会灭尽,一切高者最终会堕落,一切聚合最终会分离,一切生命最终会死亡。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靠的事物,聚合的时候很快乐,一旦分散也没什么可痛苦的,这就是聚际必散。来到世间当然很好,但最终自己和亲友都会离开世间,也没什么可伤心的,这就是生际必死。人的地位再崇高,也有掉下去的时候,这就是高际必堕。今天有再多的财富,明天也可能沦为乞丐,这也没什么可伤心的,这就是积际必尽。

  2、故乡属地宅,犹如梦境宅,愿知不成实。

  故乡、属地、房屋犹如梦境一样,但愿了知其不成实有。应该将故乡、属地、房屋观想为梦中的景象,不要将其执为实有,贪执这些法也是不合理的,进而断除对它们的贪执。

  3、断除贪执有两种方法:一是胜义的方法。如学习中观后,依靠破除四边的理证进行分析,最后就会知道:原来自己执著的万事万物连芝麻许实质都没有,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执著它们呢?二是世俗的方法。即认识到轮回万法虽有显现,但与梦境或者幻师变现的象马没有差别,也没什么可贪执的。也就是说,认识到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如梦幻泡影,就能远离一切贪执。这就是《现观庄严论》和中观诸论的殊胜窍诀。

  如果想消除贪执,就要经常观想:我什么也不贪恋,一切都没有必要,这些无有恒常、无有稳固、无有实质、诱骗凡夫的虚幻之法有什么用呢?这样长期串习,就能逐渐减弱乃至断除贪执。

  4、所谓的修行,就是将自己的心转入正道,如果在有生之年念念不忘往生净土,这就是一种最好的破瓦法。大家每天一边用中观对治贪执,一边观想:我不贪财、不贪人,什么都不贪,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其实这就是破瓦法,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境界的人来说,除此以外再没有断除中阴的更好窍诀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以及传统的破瓦法需要复杂的观想,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如果能做到什么都不贪执,死的时候自由自在地往生净土,这就是最殊胜的破瓦法。

  活着时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能坦然面对,临终时也能在平静的心态中往生。

  民俗学-极乐愿文93笔记

  1、发愿不贪执亲友与财食:食财亲友朋,无常如梦幻,愿毫无贪恋。

  饮食、钱财和亲友皆是无常的,犹如梦幻一般,愿我们对此毫无贪恋。

  2、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是什么呢?除了舍法罪和五无间罪以外,还有对亲友、钱财、饮食、资具等的贪执。所以应当发愿不要对这些有强烈的贪执。如果我们特别贪执它们,甚至临死时还依依不舍,那肯定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话,自己学了一辈子的净土法即生没用上就太可惜了。

  对有些人来讲,一心念佛确实可以往生;而有些人则不一定——本来是可以往生的,可是临终或者死后自己喜爱的对境现前时,因为产生了贪执的心念,结果不能如愿往生净土。

  3、“地狱不存在,如果存在,那我们往下一直挖到地核,为什么找不到地狱呢?天人也不存在,如果存在,为什么月球上没有发现天人呢?”

  其实这种说法不值一提。经论中并没有说,凡夫的肉眼都能看见地狱、饿鬼、天界的众生,这些言论根本没有道理。

  4、人活着时贪执什么,死后神识就会缠在上面。在藏地,因为害怕亡者阴魂不散,所以亡者生前喜欢的东西别人都不敢要,一般会送交寺院处理。比如我很喜欢这个茶杯,我死后别人都不敢要它:堪布天天用这个喝水,还是交给寺院处理吧。甚至寺院出售的旧东西有些人都很害怕,担心是不是死人的东西。

  如果某人临终时一直贪执你,他死后一段时间里你经常梦见他,这说明他还在缠着你。这时你应该念烧施仪轨,或者请僧众为他作佛事。

  作为修行人,对于自己贪执的东西,要么生前处理掉,要么死时不想它,临终时内心要舍弃它们,作意将其供养诸佛菩萨或者布施一切众生。总之,临终的心态很重要,如果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心,即使平时天天念佛,也可能因为一念贪执而毁坏一辈子的修行。

  民俗学-极乐愿文92笔记

  1、庚二、断除贪执:设使人转人,受生老病死,浊世违缘多,人天之安乐,犹如杂毒食,愿毫无贪求。

  即使来世继续转生为人,依然要感受生老病死的痛苦,而且末法时代有许多修行的违缘;即便转为天人,也不会有真正的安乐。总之,人天的安乐犹如杂毒的食物一般,但愿我们对此无有丝毫贪执。

  民俗学-极乐愿文91笔记

  1、只有具足出离心,自己所修的善法才能成为解脱之因;如果没有出离心,善法只能成为随福德分善根,而不能成为出离轮回的随解脱分善根。

上一篇:民俗学-极乐愿文86-90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