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极乐愿文

民俗学-极乐愿文21-25笔记

创建日期:2022-10-31

  民俗学-极乐愿文21-2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25笔记

  1、谁闻阿弥陀佛号,表里如一自深心,仅生一次诚信心,彼不退转菩提道,顶礼怙主无量光。

  不管是什么人,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后,并不是装模作样、口是心非,而是表里如一、从心坎深处仅仅生起一次诚挚的信心,从此他就获得了证悟菩提的种子,并将逐渐趋入不退转大菩提的圣道,因此恭敬顶礼怙主无量光佛。

  2、一个人学佛要成功,除了信心要过关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看破世间。圣者看世间只是一场戏,就像老人看儿童的游戏一样。我们虽然没有圣者的境界,但也要尽量看透世俗生活的迷乱本质,生起一个真实无伪的出离心。

  二、要有长远心。应该将佛法融入生活,不紧不松地长期行持,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以学密来讲,最起码要下十年、二十年的工夫,首先花几年时间把理论搞懂,同时修好加行,然后再趋入正行,最后才会现前一定的境界。

  3、“仅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便趋入不退转菩提道”,这一说法有两种解释方法:

  一、对即将往生极乐世界的入道菩萨来说,这一说法可直接理解。所谓的入道菩萨,狭义来讲是见道以上者,广义来讲是资粮道以上者,发起无伪的世俗菩提心后就进入了资粮道,按传承上师的讲法,有无伪菩提心的人绝不会堕入恶趣,所以资粮道行人可以说是入道的菩萨。这些人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后应该不会再退转了。

  二、对可往生极乐世界的未入道者来讲,这一说法不能直接理解。对这些人来说,所谓“不退转”是指获得了将来趋入不退转菩提的种子。如果在一头牦牛耳边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么所谓“不退转”,并不是说从此以后它再也不会堕入恶趣、即生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其密意是牦牛的相续中有了不退转菩提的种子。就像前面公案中的樵夫,他以一句“南无佛”,就在相续中种下了未来得道的种子。

  4、有些人会怀疑:为什么仅仅听闻佛号就能获得不退转,佛号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一方面这是阿弥陀佛往昔的发愿力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一切如来名号的功德所致。《诸佛菩萨名号集》中讲到,许多如来的名号都有听闻之后不退转的功德。《释迦牟尼佛广传》中也说,听闻释迦牟尼佛名号后,逐渐于大菩提道中不退转。《大阿弥陀经》中说:“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得闻,若得闻者,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5、闻佛阿弥陀名号,乃至未获菩提间,不转女身转贵族,生生世世具净戒,顶礼善逝无量光。

  无论是男子还是女人,如果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并能受持,乃至未得佛果之间,永远不会再转为低劣的女身,恒常转生在贵族之家,并且生生世世具有清净的戒律,因此恭敬顶礼善逝无量光佛。

  所谓女人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之后不再转为女身,这还需要一些条件——根据上面的教证,要发菩提心,还要厌恶女身。如果有的女人觉得女身很好,愿意生生世世做女人,那即使听到阿弥陀佛名号,来世也不一定会转为男身。所以,自己的意乐很重要。

  民俗学-极乐愿文24笔记

  1、庚二、思维持名号功德而顶礼:无数广大三千界,遍满珍宝作布施。不如听闻极乐刹,阿弥陀佛名号后,以信合掌福德大,是故敬礼无量光。

  在无数的三千大千世界遍满珍宝,以此作上供下施的功德非常大,但这远远不如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和极乐世界的功德之后,以信心作一次恭敬合掌的功德。因此,恭恭敬敬顶礼无量光如来。

  2、每个人都会离开世间,希望道友们躺在最后的床上、说最后的语言,即将孤身一人离开时,不要忘了祈祷阿弥陀佛。在临终时,虽然身体衰败了,但心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努力念一句佛号、单手对佛作礼一次也很有意义。当然,临终的表现取决于生前的串习,真正的修行人在面对死亡时,一定要有不同于世间人的表现。

  民俗学-极乐愿文23笔记

  1、从怙主无量寿的侧面来顶礼阿弥陀佛:您之寿量无数劫,不趣涅槃今住世,一心恭敬祈祷您,除非异熟业果外,寿尽亦可享百岁,遣除一切诸横死,顶礼怙主无量寿。

  这里主要是说,阿弥陀佛就是长寿佛,依靠他的加持和发愿力,除了真正异熟果报成熟而寿尽以外,其余的横死、违缘皆可遣除,故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与修长寿法有同等功德,所以我们应恭敬顶礼这样的怙主——无量寿佛。

  紧接着讲:怙主阿弥陀佛您的寿量长达无数劫,真是不可思议。不趣入涅槃,如今仍在极乐世界住世。

  专心致志观想时,如果忆念许多其他琐事则是三心二意,绝不能这样观想。而要忆念:无论是苦是乐、是上升还是下堕,我无有其余的皈依处、指望处。如果能带着这种心念虔诚祈祷,就会获得加持。

  所以在观想、祈祷阿弥陀佛时,应遣除其他分别念,而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观修。同时也要发自内心这样忆念:从今天开始乃至生生世世我都要祈祷您、皈依您、供养您,除了您以外,我再也不寻找世间的邪魔外道等作为自己的导师。无论生活是快乐还是痛苦,也无论是上升到极乐世界,还是下堕到三恶趣当中,我都全心全意依靠您。

  倘若不是半信半疑,而是一心一意以恭敬心祈祷阿弥陀佛您,除了三尽异熟果的情况以外都可以延续寿命。这很重要,不是三心二意,而是一心一意。所以平时祈祷阿弥陀佛时,一定要一心专注地祈祷。若能专注祈祷,除了三尽异熟果的情况之外,皆能延长寿命。

  2、阿弥陀佛也不能救的三尽异熟果是哪三种呢?三尽是指:往昔杀生过多之异熟果而寿尽,或因往昔所积福德耗尽而寿尽,及引业犹如尽力之箭自然落地般地穷尽而寿命完结。

  有些人前世杀了很多众生,杀生短命的缘故,他今生肯定有寿障。这种寿障,念阿弥陀佛、放生、念长寿佛都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必须以寿命来偿还。所以以前特别爱杀生的人,今生肯定短命。还有一种,因为有些人往昔所积善根、福德全都耗尽了,所以也不可能再活下去。关于最后一种,有些经论讲:就像向空中射出的箭一样,力尽之时自然就会掉落下来;同样引业尽了的这种人,也没办法延寿。

  除了这三种人以外,暂时的违缘、横死,皆可依靠佛陀的加持遣除,从而延续寿命。而这三种寿命完结的人谁也无法使其延寿,正如所谓的“药师佛虽亲降临,无法延续寿尽命”。否则只要祈祷阿弥陀佛,由于暂时违缘导致的生命危在旦夕也可遣除,从而活到一百岁。若没有祈祷,在违缘来临时,生命就会终结。

  3、经中说念佛可以遣除暂时的天降霹雳、被水冲走、兵器所害、悬梁自尽等违缘,以及因福德失损而遭到鬼神窃夺寿命、诅咒等损毁灵魂寿命等十八种横死。关于横死,《药师经》宣说了九种:一者生病没有治疗或未如法治疗而便横死;二者横为王法之所诛戮;三者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在《佛说九横经》和《佛医经》中,也宣说了九种横死。这些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常有发生,所以大家皆应好好祈祷阿弥陀佛。

  4、有些人认为:既然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有所不能,那就说明佛陀并不是万能,也即他们并不能救度一切众生。其实这种分析很片面。在现实生活中,医院并不能治好所有患者的病,但医院需不需要呢?需要。它起不起作用呢?起作用。也即:虽然有些众生的病它无能为力,但对大多数众生来讲,打针吃药确实管用。同样的道理,我们祈祷阿弥陀佛等诸佛菩萨,或者说做佛事、做功德、放生等,对寿命已尽的众生来讲,这也确实没办法;但对大多数众生来讲,暂时的违缘的确可以消于法界。为此,我们一定要至诚顶礼,能赐予如此无死寿命悉地的怙主无量寿佛。

  5、总的来说,业力和寿命已尽与否有四种情况:(一)业力已经尽了,但寿命并未尽:诸如上半生享受安乐,下半生感受痛苦;也即享受安乐的善业,在上半生已经尽了,但寿命并未终结,所以下半生要受苦;(二)寿命已经尽了,但业力尚未尽:诸如此地狱中的众生死后,又转生到彼地狱当中,或人死后又转生为人,或旁生死后又转为旁生等;也即此期寿命已尽,但转生为地狱、人和旁生等的业力并未穷尽;(三)业力和寿命全都尽了:诸如从人间死后而堕入地狱当中,也即转生为人的善业及寿命皆已穷尽;(四)业力和寿命皆未尽:诸如终生享受安乐,也即在生命存活期间,享受安乐的业力一直没有终结。这些道理大家一定要懂,若真正懂得,那就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也能坦然接受各种不同因缘。

  6、关于业,《俱舍论》云:“异熟受业定不定,顺现法等三定业。”意谓:异熟受业分定业和不定业两种,定业是必定要感受果报的业,而不定业则指虽然造了业但不一定感受果报。定业可分三种,即: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和顺后生受业。顺现法受业是即生当中必定感受果报的业,也即遇到严厉的对境或发心极其猛烈的情况下造的业。顺次生受业是下一辈子感受果报的业,如五无间罪等。顺后生受业是在下一辈子之后感受果报的业,很有可能这种业在几千、几万年之后才成熟。

  其实,明白业的差别、分类等相关业的道理非常重要。佛经云:“业之范围极大也。”正因为业的范围极其广大,所以凡夫人就不可能凭分别念来衡量业的道理。通过念佛能遣除暂时的寿障,以使自己宿业感召的寿量达到究竟,也即中间的寿障全部遣除,所活寿命非常圆满。

  7、这以上是观想阿弥陀佛具有不同功德,并从不同名号的角度来作顶礼,比如,因为阿弥陀佛具有遍知的功德,所以顶礼遍知无量光佛;又因为他是最胜导师,故顶礼导师无量光佛,等等。单单因为报身与化身的差别,而分开叫长寿佛与阿弥陀佛;以及因身体所放光芒无边或智慧光芒无量而称为无量光佛,又因为寿量无边或能赐予众生长寿而称为无量寿佛。可见只是名号不同而已,所以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有两种本体。

  8、如果求得破瓦法传承,也就获得了《极乐愿文》传承及长寿灌顶;如果求《极乐愿文》传承后读诵,那么也就获得了长寿灌顶与破瓦法传承。当然这是从获得利益与加持方面来讲的,并非真正获得了其他法的传承,若要为别人传授,则应另外接受真正的传承。

  民俗学-极乐愿文22笔记

  1、阿弥陀佛的发愿已经圆满成就的缘故,任何众生只要能以清净的心来忆念、发愿、回向,彼在临终时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也即在阿弥陀佛的慈悲加持力与自己的信愿力聚合的前提下往生。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只有自力、他力都具足才能顺利往生。如果缺少了他力,仅仅依靠自己的努力,凡夫也不能往生;如果缺少了自己的努力,阿弥陀佛也不可能把你强引到极乐世界,若这样就能解脱,那佛陀早就把一切众生引往清净刹土了。

  2、下面讲临终时如何往生之理。因此,如果是今生积累资粮等的上等修行人,则临终显现各种隐没次第景象时,忆念阿弥陀佛而往生净土。

  即生当中认认真真念佛、观佛以及积累资粮的这些上等修行人,在显现各种隐没次第景象时,(关于隐没次第,中阴法门中有宣讲),他们当即就能忆念阿弥陀佛,这样就能自在往生。

  3、中阴法门特别重要。在藏传佛教中,不管是萨迦、格鲁,还是宁玛、嘎举,各大教派都有极殊胜的窍诀。尤其是前译宁玛派的殊胜教法里面,有《闻解脱》的中阴窍诀,它非常细致地宣说了中阴界的种种景象。

  现在《西藏生死书》广为大众接受,许多人都从中得到了很大利益,其原因就在于,本书以通俗的语言阐述了莲花生大士的中阴教言。

  在座的道友,很多以前都接受过中阴法门的灌顶和教言,这样以后,不管什么时候离开人间,自己应该有一些把握。若活着的时候,自己也尽心尽力修过密法中的中阴法,或显宗中的净土法,那当中阴的隐没次第现前的时候,就会无惧生死。

  4、中阴法门讲,在临终时,会出现四大隐没次第。本来人活着时,四大是均衡的,但死亡来临时,四大就会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像一个人要搬家,他自然会翻箱倒柜地在旧房子里折腾一番;同样,我们的意识在四大假合的房子里住了几十年,现在要离开这个旧房子,肯定会有一番大的折腾。

  首先是地大融入水大,此时感觉身体特别沉重,出现被大山挤压或坠入深渊的感觉。随后水大融入火大,此时口水、眼泪、鼻涕流出来,也有口干舌燥的感觉。接着火大融入风大,体温从身体的边缘开始内收,有些人是从脚向上内收(即下身先凉),有些人是从头顶向下内收(即上身先凉)。最后风大融入意识,此时呼吸停止;要注意的是,虽然此时呼吸已经停止了,心脏和脉搏也停止了跳动,但内在的意识尚未离开身体,所以那时不能碰亡人的身体,亲朋好友也不要哭哭啼啼。

  如果中阴法门修得比较好,那这辈子也会像已经死过很多次一样:对死亡的每个阶段都很熟悉。以前学院中的明慧法师对中阴法门很有信心,活着时也有所准备,所以她在临终时对身边的道友说:“现在是地大融入水大……”如果修得不好,自然就不能了知。修行好的人都像死过很多次一样,对死亡非常有经验。

  5、以上讲了上等修行人临终时的往生情况,下面讲罪孽深重者临终时如何往生。倘若是杀猪、杀牛等罪孽深重之人,就会由罪业自相显现出见到阎罗王、狱卒、所杀众生等种种景象,那时虽然没有能力祈祷阿弥陀佛,但仅能忆念也可往生。一念乃至十念也能往生,所以大家在离开人间时一定要忆念阿弥陀佛。

  为什么罪业深重之人,仅仅临终忆念阿弥陀佛也能往生净土呢?如律藏中说:“纵然大海有,离开波涛时,佛陀却恒时,不离所化众。”一般来讲大海不可能有离开波浪的时候,即使出现了这种情况,而大慈大悲的佛陀也会恒时不离众生,也即佛陀关心、度化众生的事业永无止息。所以在临终时,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会来到他面前,此人也因面见佛陀而清净转生恶趣的业障,故不经中阴,即在外气刚断、内气未断时,就直接被接引到极乐世界。

  其实,这与《普贤行愿品》中所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之义相同。当然临终忆念阿弥陀佛很重要,若当时能忆念,凭借阿弥陀佛的加持,自相续中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障就会被遣除,这样就能马上见到阿弥陀佛,并顺利往生极乐世界。若没有以忆念将阿弥陀佛的加持融入心,相续一直被障碍遮障,那即使阿弥陀佛在你面前,你也不一定能见到,更何况说往生呢?

  6、以上讲了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下面讲中阴时如何往生。如果临终没有能够解脱,则死后立即便会出现四恐怖声、三险地等无法想象的中阴境现,这时应当忆念阿弥陀佛,若能忆念,当下就能往生净土。

  所谓四恐怖声,是指地、水、火、风四大发出的四种恐怖声。有些教言书里面讲,因为原来的四大现在完全要重新改变,所以会发出这些声音。地大的声音就像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地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水大的声音就像整个世界遭受洪水冲击时的音声,火大的声音则像三千大千世界被烈火焚烧时所发出的声音,风大的声音就像整个世界遭受狂风猛吹时的声音。

  所谓三险地,指中阴期间出现的贪嗔痴自相,因为这三种景象很恐怖,所以叫三险地。贪心的自相:整个世界好像有十万个红色太阳照射一样,出现红彤彤、红艳艳的景象;嗔恨心的自相:整个世界好像有十万个月光照射在雪山一样,出现白茫茫的景象,其实这是精血的自相;愚痴的自相:整个世界就像二十九号的夜晚一样,出现黑乎乎的景象。此时若不认识就会特别害怕,若学过中阴法就能了知。此后亡者会进入昏迷状态,苏醒过后就会出现文武百尊的显现,不过未学过中阴法门的人也很难认识。在出现这样的景象时,若能马上认识到这就是心的自相,或这就是阿弥陀佛等的显现的话,自己不但不会害怕,反而会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

  例如,现在突然出现天降霹雳、大地震动等恐怖现象即能忆念三宝者,比知“上师知(喇嘛钦)”、“阿弥陀佛”。此刻是处于惊慌失措、无可奈何的地步而忆念的。倘若这时能够忆念,那么由于中阴意识已脱离了肉体,它就像水面的皮筏,或像王命不可违的捎口信者一样,极其容易转变,因此轻而易举便可往生。因为中阴身已经脱离肉体束缚的缘故,它到哪里都非常容易,即使越过千山万水也没任何阻碍,所以此时只要能专注忆念阿弥陀佛,当下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可见在看见人死之后,应立即为他们念佛,发现人快要死时,在他的旁边也不要说引生贪嗔的话语,更不要哭哭啼啼,那时应尽量以佛法来帮助他获得解脱。如按中阴窍诀所说那样,摸一摸他的头顶,或拽一拽他的头发,以使他的意识能从头顶出去;或者按照显宗的传统,召集佛友们为他助念。

  释迦牟尼佛在许多经续中都说: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降临到中阴界,刹那便将彼者接引到极乐世界。可见这样的净土法门并非杜撰,也不是臆造,所以我们才敢大胆地说:只要一心一意祈祷阿弥陀佛,最后就能往生。

  因此,如果从现在起就把阿弥陀佛的身色标帜等观修熟练,那么到了临终,就会像遇到以前熟悉之人一般认出。

  民俗学-极乐愿文21笔记

  1、有些人认为:烧毁佛经或将佛经扔到河里,以及诽谤前后世和业因果,诸如此类的行为才是舍法罪,所以舍法罪并不容易造。其实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若不注意,平时很容易造下舍法罪。其实,阻挠别人讲法就是舍教法、让别人断传承也是舍教法。若没有忏悔清净,今世根本不可能往生,所以大家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

  2、以上是舍教法,下面讲舍证法。若对于他人受出家戒等制造障碍,这也是舍证法。

  以前,有些人想在我面前出家,但我不知道他的道心稳不稳,于是说:“先观察四个月再说。”那这是不是舍法罪呢?不是。因为《毗奈耶经》要求,对发心出家者应先观察。但有些人并没有任何依据,随随便便就劝别人不要出家,他们的语言听起来特别可怕,一听就知道,他并未好好学习过佛法,否则不会这样说话。

  若对他人受持少分戒律学处制造违缘,这也是舍证法。唆使别人舍戒的言行,都是在造舍证法罪。若对修法者制造违缘,这也是舍证法。总之,舍证法就是毁坏法身,罪业非常严重。对闻思修持一句一义之法也不能造违缘,否则便是舍法罪。

  舍法的罪过极为严重,它远远超过五无间罪,在谤法罪中,尤其可怕的是毁谤密法。更为可怕的谤法罪——擅自删改佛经。佛陀金刚语所蕴含的直接、间接等意义,皆能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绝对不能删改佛经。

  3、以上详细分析了舍法罪,下面讲五无间罪。五无间罪,即杀父亲;杀母亲;杀罗汉;破坏僧众和合,如挑拨佛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恶心出佛身血,如怀恶心以石击佛陀等使其身出血。

  以破和合僧而言,真正破和合僧是像提婆达多那样,挑拨佛陀及其眷属之间的关系,但这只有在佛住世时才能造下;而现在有些人在上师与上师之间、上师与弟子之间、弟子与弟子之间、僧团与僧团之间经常制造矛盾,最后破坏了僧众和合,这就是相似的破和合僧。又比如,有人以恶心毁坏佛像、佛经,或者殴打上师和道友,或者用石头砸上师的门窗等,这些都是相似的恶心出佛身血。

  即使是造如此深重恶业之人,如果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总有一天能远离轮回,最终得以往生。虽然他们得以往生极乐世界,但因业障所致,数年之中不得面见佛颜。因此说,极乐世界也有此类凡夫众生。

  4、紧接着讲,无论造舍法罪还是五无间罪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除此之外,对阿弥陀佛您深信不疑、诚心发愿的一切众生,临终或中阴界必得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已现前成就了一切宿愿。可见,要往生极乐世界,一方面需要阿弥陀佛的加持,另一方面也需要自己深信发愿。若自己不愿往生,虽然阿弥陀佛的加持不可思议,但他也不可能拽着头发把你拉到极乐世界去。

  欲求往生净土者皆应猛厉发愿,一定要想:娑婆世界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但愿我临终时毫不贪恋这一切,而直接前往极乐世界。如果能经常这样发愿,肯定会如愿往生净土。

  5、阿弥陀佛是如何发愿的呢?《弥陀经》云:“设我作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闻我名号,生大信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其实本愿当中,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讲得清清楚楚:“发菩提心”是发菩提心,“闻我名号,生大信心”是明观福田,“至心发愿,欲生我国”是发愿回向,“修诸功德”是积资净障。

  在这里阿弥陀佛说,任何一个众生只要如理修持这四种因,在临终时我与大众就会接引他往生净土,若此愿不成,那我就不成佛,而现已成佛,自然这条大愿已圆满成就。所以只要大家如理修持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就一定能往生,而修这四因一点也不难,故无量众生皆可依净土法门往生极乐世界。

  颂云:“何者闻我名,愿恒诣我刹,我愿妙圆故,众刹有情至。”阿弥陀佛说,任何一个众生只要听到我的名号,愿他们皆能往生我的刹土,如今我的发愿已经圆满的缘故,十方世界的众生皆可往生极乐世界。

  如此阿弥陀佛的发愿力、悲心力与自己的信心意乐等因缘全部聚合,即可往生极乐世界。而最终能否往生,关键是看自己是否具足真信切愿,若具足,则必定能往生。

上一篇:民俗学-极乐愿文16-20笔记

下一篇:民俗学-极乐愿文26-30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