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极乐愿文

民俗学-极乐愿文86-90笔记

创建日期:2022-11-17

  民俗学-极乐愿文86-9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90笔记

  1、愿八大菩萨,神力临空中,指示极乐道,接引得往生。

  在危在旦夕之时,即中阴的恐怖景象即将出现时,祈愿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以神变降临到自己前面的虚空中,一边以悦耳的音声说:“善男子,善来”,一边指示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在五彩缤纷的虹光中伴随着妙音在前方领路,自己不需要见到中阴的恐怖景象而直接被接引到极乐世界。

  2、有缘者方能得到佛菩萨的接引,所以大家生前要多念修阿弥陀佛、八大菩萨的仪轨以及《普贤行愿品》等发愿文。

  关于八大菩萨,《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中和此处的说法相同,而《药师经》和《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中的说法则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净土法门里,主要是依靠阿弥陀佛和这里所说的八大菩萨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3、宗喀巴大师也有一个《极乐愿文》,与此处乔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内容相仿。宗大师说:“愿我一旦命终时,明现佛陀无量光,如海眷众所围绕,信悲遍满我相续。愿现中阴境即时,八大佛子示正道,往生乐刹以化身,接引不净刹土众。”意思是,愿我临命终时,见到如海眷属围绕阿弥陀佛,依靠他们的加持,我的相续中遍满对圣尊的信心和对众生的悲心(在一切功德中,信心和悲心是最重要的);愿中阴的景象显现时,八大菩萨立即现前,他们为我指示极乐世界的道路,并亲自接引我往生净土,自己往生后再以化身度化不净刹土的有缘众生。除了宗大师,果仁巴大师和法王如意宝的极乐愿文也有此类内容。

  4、突然横死,没有太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六中阴》里的刹那往生法。即在突然遇到生命危险时,如突然发生地震、翻车、大火或者落水时,当下忆念头顶上安住着上师阿弥陀佛,或者心识立即专注于头顶,这样死后就可获得解脱。

  法王如意宝以前讲《上师心滴》时说,得过密法灌顶和窍诀的人,尤其是对本性有所认识的人,临死时如果有能力就自己明观法性,如果自己不能明观,上师或道友可以引导他:“出现中阴光明显现时,你要认识自现而获得本地,不可退转。”这样说三遍以后,临终者安住于本来清净的法界而去世,死后就不会堕落。

  在显宗里,临终解脱的殊胜方便就是刚才提到的十念法。如果有能力,临终者自己念十遍“南无阿弥陀佛”,如果自己不能念,旁边的人可以为他念。《无量寿经》中讲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其中第十八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意思是,我成佛后如果有众生想往生我的刹土,下至十念我的名号都能往生,如果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完全成就了因地的大愿,并且正在极乐世界转F轮,所以我们应该对十念法坚信不疑。

  5、为什么临终容易获得解脱呢?这是因为临终的心识力量极大。势力强大的国王发布一条命令,下面的人不得不执行;同样的道理,临终的心识力量也很强大,故此时只要一心祈祷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很容易的。

  6、庚一、对轮回之痛苦生起厌离心:恶趣苦难忍,人天乐无常,愿生畏彼心。无始至今生,漫长漂轮回,愿生厌离心。

  三恶趣的痛苦极其难忍,人天善趣的安乐虽然看似快乐,但也是无常的,没有任何实义,愿我对六道生起畏惧心;从无始到今生,自己漂泊轮回的岁月已经足够漫长了,愿我对轮回生起厌离心,一刹那也不想再与它共住。

  7、何谓出离心?对于轮回的一切,甚至善趣的美好,不产生刹那的贪执,这就是真正的出离心。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出离心,往生净土是很困难的。

  民俗学-极乐愿文89笔记

  1、在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中,第一是明观福田,即观想阿弥陀佛主眷以及阿弥陀佛的刹土,第二是积资净障,第三是发菩提心,第四就是发清净愿。

  所谓发清净愿,就是将一切善根回向给众生,愿自他一切有情往生极乐世界。

  2、己一、发愿临终面见佛菩萨:与我结缘众,愿临命终时,化身无量光,比丘僧眷绕,亲临吾等前,见彼心欢悦,无有死亡苦。

  愿我和与我结缘的众生在临终时,无量光佛的化身以及比丘眷属们降临在面前,见到这些圣众之后吾等生起极大的欢喜心,于无有任何痛苦中安然往生净土。

  3、往生净土有不同层次。《无量寿经》中讲到了三种往生——上辈往生、中辈往生以及下辈往生:上辈往生需要舍欲出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如果能具足这些因缘,临终时阿弥陀佛会亲自接引其往生净土;中辈往生不需要出家,但要发菩提心、一心念佛、积累资粮,临终时阿弥陀佛的化身会接引其往生净土;下辈往生不需要其他因缘,但要发菩提心并专心念佛,这种人临终时梦见阿弥陀佛并往生净土。

  4、据历史记载,乔美仁波切临终时,带着自己的母亲、眷仆甚至门犬一同往生极乐世界。以前萨迦派的索朗则模大师也携带自己的眷属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要随学他们,应该这样发愿:凡是与我结缘的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5、当死亡的征相依次出现时,如果能一心一意称念佛名、观想佛身,这对亡人利益极大。《观经》中说:“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在生死关头,如果能称念十声阿弥陀佛名号,由于当时的心力特别强,能够立即清净相续中的罪业,进而顺利往生净土。

  如果是一个修持过往生四因的人,临终时则会非常吉祥:阿弥陀佛由比丘眷众们围绕,降临在面前虚空的彩虹中,引导自己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只要生前好好修行、发愿,任何人临终时都能出现这样的境界。当然,如果自己非常精进,活着时也可能面见阿弥陀佛,但由于临终时的心非常专注,那时更容易面见阿弥陀佛。

  临终时面见佛陀非常有意义,因为依靠面见佛陀而生起无比的欢喜心,相续中的罪业当下会无余清净,之后便可自在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佛陀的加持和自己清净心的力量所致。

  当自己漂泊于中阴界或者即将堕入恶趣时,如果能想起阿弥陀佛并念诵其名号,当下也会获得解脱。生前串习什么,临终时就会现前什么,所以我们平时应多念佛号、观音心咒,多坐禅,到临终时自己就会这样做。

  民俗学-极乐愿文88笔记

  1、要经常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佛教徒,我不是为了逃避世间的苦恼学佛,也不是为了自我解脱学佛,是为了一切众生而学佛的,我应该发起无上的菩提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饶益有情!

  2、佛法不在于外面的建筑、佛像、经书,而在于人的内心。从证法的角度来说,只要人心中有如法的善念,这就说明证法存在;从教法的角度来说,只要人的心里了知法义,这就说明教法存在。

  3、以上讲完了七支供。对于这些道理,大家要从今日起精进修持。当我们想行持善法并且具足顺缘时,如果没有立即行持,而是一拖再拖,善心就会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因此大家要抓紧时机行持善法。凡夫人的善心不会存留很久,如果没有精进行持善法,很容易生起恶心。

  4、按喇拉曲智仁波切的传统,在举行极乐法会时,一边观想以上所讲的意义(即七支供的后四支),一边双手合掌,口中缓缓地念诵《极乐愿文》:“闻听他人行善时……使此人身具意义。”

  5、暂停偈:“已获趋极乐刹胜人身,欢喜积累白法资粮者,愿不沉迷劣缘轮回事,恒时精进行法祈加持。

  意思是,已经获得了可以往生极乐刹土的殊胜人身,并且又欢喜积累白法资粮的人,愿你们不要沉迷于轮回的无义琐事,恒时精进行持善法,活到老修到老。为此祈祷上师阿弥陀佛赐予加持。

  要恒时精进于善法,仅仅依靠自己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一方面自己要努力,同时也要有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的加持,这样修行才会善始善终。

  6、以上讲完了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二个因——积资净障。下面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三个因——发菩提心。

  7、丁三、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助缘,虽然在《极乐愿文》中没有单独宣说,但它可以包括在回向支中。前面我们讲了,要把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获得无上的佛果,所以发菩提心已经包括在回向支里了。此外,在最初的“加行发心殊胜”中,我们也概括性地讲述了菩提心。

  8、如果要实地修持菩提心,可以观想:在自己前面的虚空中,安住着阿弥陀佛等诸佛菩萨以及金刚上师,然后在圣众面前受菩萨戒。

  受戒时,首先念三遍:“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然后念三遍:“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或者念三遍:“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最后念:“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辗转益增长。”

  如果每天这样受菩萨戒,不仅能生起、增长菩提心,还可积累不可思议的福德。我不管到哪里去,每天都不间断地念《发心仪轨》。在学院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念一遍《发心仪轨》,晚上课前还和大家共同念一遍。

  按严格的要求,大乘修行人一天要六次或者三次发菩提心,如果不能这样,最起码一天要一次发菩提心。这样相续中的菩提心会生起、增上乃至不退,有许许多多的功德。

  9、为什么发菩提心有这么大的功德呢?因为一切佛、菩萨、声闻的安乐都是由此出生的。如《华严经》云:“菩萨发心功德量,亿劫称扬不可尽,以出一切诸如来,独觉声闻安乐故。”

  如果以发菩提心来修炼自心,即便我们因宿业所感而堕入恶趣,也会因发心的善业而不产生邪念。如果能长期修持菩提心,一般来讲不会造恶业,即使因为往昔的恶业转生到恶趣,也会跟恶趣的其他众生不同,你相续中的善心不会退失,而且以恶趣的身份也可以净除业障。

  何时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一个人在轮回中的流转就有尽头了。娑婆世界的菩萨如果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将轻而易举实现所愿。

  10、最后是暂停偈:“自利声缘亦无此胜心,不思自利愚者岂知晓?成办二利圆满正觉因,祈愿修习利他菩提心。

  偈颂的意思是,希求自利的声闻缘觉都没有如此殊胜的菩提心,更何况连自利都不考虑的世间凡愚呢?成办自他二利、圆满正等觉的因就是菩提心,所以祈祷诸佛菩萨加持,愿自己修持如意宝般的菩提心。

  民俗学-极乐愿文87笔记

  1、行持善法后,可以进行两种回向:一、愿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即以智慧缘佛果和以大悲缘众生来回向;二、愿不等到来世,善根今生就成熟,获得暂时的圆满。

  2、己二、为成办暂时利益作回向:愿善我今速成熟,遣除十八种横死,身康力壮韶华丰,如夏恒河无尽财,无魔怨害享正法,如法成就诸所愿,弘法利生大益成,使此人身具意义。

  回向获得暂时圆满具体包括:愿自己即生长寿,远离十八种横死。横死有许多种,《药师经》中提到了九种:生病不遇医生、王法诛戮、非人夺精气、火焚、水溺、恶兽啖食、堕下山崖、中毒、饥渴。其他经典中讲到了十八种横死。也可以愿自己健康无病,或者愿自己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等等。

  如果这样回向,依靠三宝的加持力、自己的发愿力以及善法的功德力,各种因缘具足后,即生就可以获得长寿、健康、财富等圆满。

  为什么要回向获得暂时的圆满呢?菩萨的目的就是利他,为了不等到来世、依靠此身成办自他二利,菩萨也需要拥有世间的圆满,所以可以回向善根在今生迅速成熟于自身。

  我们可以回向:遣除十八种横死,使寿命长如日月;无有病魔损害,如金刚岩石一样健康,一切魔众都无法摧毁;风华正茂、青春美满,如尽情绽放的莲花;身强力壮犹如天子;财富无穷无尽,并且如夏季的恒河水一样不断增长;等等。只要精进行持善法,依靠三宝的加持,自己就能拥有这些圆满。

  3、在家人也可以讲经说法。《大智度论》云:“佛法有五种人说:一者佛自口说,二者佛弟子说,三者仙人说,四者诸天说,五者化人说。”在五种说法者中,仙人、天人和化人这三种都是在家身份,佛弟子中也有一部分是在家身份。其他经论在宣说善知识的法相时,也没有说必须是出家人。所以在家人只要具足条件,完全可以讲经说法。

  4、有些佛经中说末法时代有五乱,如:比丘从白衣学法;白衣位居上座,比丘位居下座;比丘说法不行承受,白衣说法以为无上。但这与我们说的在家人弘扬佛法不同。当今时代,出家人在人群中连千分之一都不到,如果完全依靠出家人弘扬佛法,根本不能满足众生的需要,所以懂佛法的在家菩萨应该站出来讲经说法。智悲光尊者、敦珠法王等许多广弘佛法的在家大德。所以在家人弘扬佛法没什么不可以的。

  民俗学-极乐愿文86笔记

  1、戊五、对治舍法之请转F轮支:十方浩瀚世界中,圆满正觉后不久,我于彼等前祈请,迅速广转妙F轮,佛以神通知彼义。

  修行大乘佛法要有积资净障的方便,请转F轮就是一种重要的方便法。转F轮是将佛陀相续中的智慧如同轮子一样转到所化众生的相续中。

  2、在《华严经》中,宣说了转F轮的十种条件:过去的愿力,大悲心,不舍众生,智慧自在,言辞自在,等等。如果不具足这些条件,F轮是转不起来的。

  在一切转F轮中,以佛陀转F轮最为殊胜,因此我们要像往昔大梵天供养金轮、帝释天供养右旋海螺那样祈请佛陀转F轮。在《方广大庄严经•大梵天王劝请品》中,对这个过程讲得比较详细。

  世尊当时说了一个偈子:“我得甘露无为法,甚深寂静离尘垢,一切众生无能了,是故静处默然住。”

  当时佛陀观知有三种众生:一种是正聚众生,不管转不转F轮,他们都能开悟;一种是邪聚众生,即使转F轮也无法饶益他们;一种是不定聚众生,如果佛没有说法,他们不能解脱,如果佛说法,他们就会解脱。佛陀观察到这些情况后,答应了大梵天的请求,来到鹿野苑为众生转F轮,最终度化了无量众生。

  当时树神劝世尊在别处转F轮,佛陀说:过去九万一千俱胝佛都在鹿野苑转F轮,所以我也要在鹿野苑转F轮。

  具足因缘时,大家应该请具德上师转F轮,如果在具有智慧和慈悲的上师面前请法,上师相续中的甘露妙法肯定会对众生带来利益。请转F轮的功德很大,不仅可以听闻妙法,还可以净除舍法罪,遣除修行中的违缘,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的光明,永远不会转生于暗劫,也不会转生于三恶趣。

  3、戊六、对治邪见之请不涅槃支:于佛菩萨持教师,诸欲涅槃彼等前,祈请住世不涅槃。

  往昔铁匠之子珍达请求佛陀住世,佛陀因此多住世了三个月,我们也要像他那样祈请诸佛菩萨、持教上师长久住世。

  以后在见到上师或者诸佛菩萨示现涅槃时,我们应该祈请他们不入涅槃。不仅如此,自己还可以观想:在有意趋入涅槃的诸佛菩萨或者持教善知识面前,诚心祈请他们为利益众生而于无数劫中住世,他们以神通了知后欣然应允。

  4、关于佛陀示现涅槃的缘起,《贤愚经》中有记载。当年佛陀对阿难说:“何人得到四神足,可以住世一劫,我对四神足极为善修,我应该住世多久?”佛陀连续说了三遍,可是由于魔王波旬的干扰,阿难没有听到这番话。阿难离开后,魔王便请佛陀入灭:“世尊在世间教化很久了,度化的众生如恒河沙,现在您已经老了,可以入涅槃了。”佛陀从地上拈起一点土放在指甲上,问魔王:“大地上的土多?还是指甲上的土多?”魔王说:“大地上的土多。”佛陀说:“我没有度化的众生就像大地上的土一样,我度化的众生就像指甲上的土一样。”随后佛陀对魔王说:“三个月后,我会涅槃。”

  5、一般来讲,诸佛菩萨示现涅槃有三种原因:

  一、如果没有所化众生,就像没有水器则不能显现月影一样,佛陀的色身也会自然而然融入法界。佛陀住世是为了度化众生,不是为了生活等其他目的,一旦有缘的众生度化完毕,自然就会趋入涅槃。高僧大德也是如此,所以在祈请上师住世时,要从度化众生的角度祈请。

  二、诸佛菩萨如果住世时间过长,众生会生起他们将恒久住世之想,导致对修法产生懈怠之心,为了使众生生起无常心,圣者们会示现涅槃。

  三、末法时代的众生刚强难化,行持各种非法邪行,如果暂时无法调伏他们,善知识也会生起厌烦心而趋入涅槃。

  以前世亲论师看到一个出家人在耕田,他不禁感慨佛陀的教法衰败了,于是倒念佛顶尊胜咒而示现圆寂。从很多善知识的传记看,如果弟子的行为不如法,尤其是破誓言的现象比较多,上师往往会示现圆寂。

  6、登地的圣者生死是自在的,如果他们愿意,想住世多久就能住世多久,圣者住世取决于许多因缘,如果他觉得对众生有利益,就会继续住世,反之则会选择提早离开。

  7、祈祷圣者住世很重要。《普贤行愿品》云:“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圣者度化众生的能力非常强,即使他一句法都不说,只是安住在世间,也能利益无量的众生,所以我们要劝请他们长久住世。

  8、戊七(对治怀疑之回向支)己一、为众生获得究竟佛果作回向:以此为主三世善,回向一切诸有情,愿皆速得无上果,根除三界之轮回。

  所要回向的是什么呢?是包括现在的善根在内的过去、未来的一切善根,即自己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

  回向给谁呢?给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这是以大悲缘众生而回向。

  为什么目的而回向呢?愿一切众生早日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就像抖空口袋一样彻底空尽三界轮回,甚至连众生之名也得不到。这是以智慧缘佛果而回向。

  9、回向与发心在内容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回向是在做善法以后,而发心是在做善法之前。《现观庄严论》在讲发心时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大乘的发心要缘众生和佛果,回向也应该缘这两个方面。

  汉地净土宗也有类似的回向。印光大师曾说:“回向有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这与藏传佛教的说法只是在提法上有所不同,在缘众生的大悲和缘佛果的智慧上没有任何差别。

  10、虽然回向的方法有许多,但是“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的方法是最好的。

  如果凡夫人将有漏善根执为我所而不作回向,善根很可能被嗔心等烦恼所毁,如果以菩提心摄持而作回向,善根则不会失坏。《大宝积经》中说:“由回向菩提,所有善根无复失坏。”由此可见,回向菩提的善根是不会失坏的。为什么这样呢?《菩萨藏正法经》中对此解释道:“舍利子,譬如百川流注大海,其水无尽。今此善根回向菩提亦复如是,无有穷尽。”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善根,我们做完任何善法后都要立即回向。

上一篇:民俗学-极乐愿文81-85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