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观庄严84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甲二、所说论义=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丙一、名义(7,33课)+丙二、译礼(8,34课)+丙三、论义+丙四、尾义
丙三、论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13-133,34-82课,含八个小结)+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82-96课)
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庚一、认清显现许实空之世俗(135,82-84课)+庚二、分析彼世俗之自性而宣说
庚二、分析彼世俗之自性而宣说=辛一、显现许无欺而存在+辛二、现基必为实空
辛一、显现许无欺而存在=壬一、如何显现(138,84课)+壬二、以何因而显现之理
13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认清显现许实空之世俗:
故此等实法,持唯世俗相,若许此体有,我能奈彼何?
138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二庚二辛一壬一、如何显现:
未察一似喜,生灭之有法,一切具功用,自性知为俗。
2、我们现在所见所闻的这些有实法,它的实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现在所显现的一切万法,世俗中无欺显现,胜义中一经观察则无有任何自性。因此,再再通过离一多因进行观察,抉择出一切法无有自性的道理,正是为了遣除世俗真相的违品增益,从而显露出世俗的实相。
3、显现与空性圆融一味+现空双运
瓶子、柱子等作为有法,以离一多因、金刚屑因等进行观察时,可以了知现在的显现就是空性、空性就是显现。现空双运,圆融一味。
瓶子上根本不存在的一个实有空性和瓶子本身不空的显现二者,或者说瓶子上没有柱子,柱子不存在的空性与瓶子的显现二者双运是根本不合理的。
应该说现在眼前见到的红色柱子的本体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呢?这一点,通过中观应成派的共同因和不共因进行观察,它的本体的确丝毫也不存在,不存在的同时也可以像水月一样显现,所谓的现空双运应该如此来理解。
如果明白显与空二者无离无合, 就已经通晓了有实法的本相。比如幻化师变化出大象和骏马时,正在显现的马象等虽然显现,实际却是不实虚妄的,也就是显现和虚妄兼而有之。
4、为什么要分名言谛和胜义谛?
因为我们在名言中所做的事不可能一概否定,而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也不行,除眼耳鼻舌身以外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大家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到达这种境界,这就是我们所希求的目标。因此,希望大家在修行过程中不要偏向于一方,这一点比较重要。
5、唯识宗观点:认为所谓的空性,就是遍计所执法如同毛发般不存在。
中观观点:这一点说得非常正确,在真实的立场上,承认依他起识实有这一点,实际上也属于遍计法。因为依他起的本体如果真实存在,那么从中产生的遍计二取法也应该成立,就如同父亲成立的话,儿子也应该成立一样。然而,通过上述理证观察,你们所谓的遍计法根本不能成立,实际是空性的,如果遍计法成立为空性,你们所承认的依他起识也应该成立为虚假、空性的。
6、正如《象力经》中,佛陀当时问舍利子:“舍利子,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诸法的本相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你应该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你究竟是如何抉择的。”舍利子思考之后回答佛陀:“世尊,了知一切诸法的本相也无可了知,为什么呢?佛陀也说明了一切诸法如同幻化一样本来不存在,原因是,真实义中一根毛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法也是根本得不到。”
7、水月
对于无有自性与缘起显现二者无别如水月般空而显现这一点,应该生起殊胜定解,其中,无有自性是从胜义谛方面而言的,也可以理解为中观自续派所承认的空性;缘起显现则是指世俗当中的显现。比如柱子的本体,以中观胜义理观察时是空性的,在它本体空性的同时不灭显现,二者如同水月一样无离无合。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也讲到了水月的比喻,水月正在显现的时候,月亮的本体在其上一丝一毫也不存在,虽然不存在却是明明显现的,这就是现空双运方面的比喻。对于这一点要生起殊胜定解,不是听别人说说,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证智慧进行观察,从道理上彻底通达。
8、修法
修的时候首先需要观察,中间观察安住轮番修行,到最后无须观察直接在无有执著相中入定。所以,首先应该思维:现在所见所闻的法没有丝毫自相,只是分别念认为它存在而已。就像有眼翳的人,一个医生告诉他:你现在见到的黄色完全是假的,海螺的本色应该是白色。这时在他的心中生起一种确信,医生说的是对的,海螺本来是白色的,只是以自己病的原因看不见而已。这就是对对境方面有所认识,具有执著相的一种作意。
《现观庄严论》当中经常说入定分有现和无现,自相续中生起殊胜定解以后,以执著相作意,这就是有现行境者如幻之定解。如实修行实相,就是指远离一切破立的分别戏论,也称为无现行境者之如虚空入定。即便按照承许入定为有现的观点来讲,指的也是离戏实相,并非分别念所安立的一种实有法,这一点无有任何分歧。
9、最究竟的智慧
这样的现空双运实际是后得智慧中得到的,真正菩萨的入定境界,现和空的两种戏论全部消于法界,远离一切戏论。因此,不管是中观应成派还是中观自续派,从最究竟的智慧来讲,空性的基性(显现部分)与无有自性的空性,这二者其实也是一种不清净的心。
一切诸法的本性,比如我们可以看见的柱子的显现,以名言量来建立;看不见的柱子的本体空性——所显现的根本不成立,用胜义量的离一多因进行抉择。这样建立和遮破的两种分别念,到了最后也同样需要摒除,如同燧木和燧垫摩擦之后可以燃火,之后这二者也会被焚烧殆尽一样。因为圣者的入根本慧定当中,根本不会有名言量所得到的显现和胜义量所得到的空性二者。
抉择空性是通达名言的方便,各种的显现法则是证悟空性的途径。实际上,这些全部都是依赖于分别念,现空双运的境界也是暂时安立在世俗当中,麦彭仁波切之所以把单空安立在世俗当中的原因也在这里。
10、显现许无欺而存在:未察一似喜,生灭之有法,一切具功用,自性知为俗。
所谓的世俗需要具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未察一似喜”,胜义中观察时,即使微尘许的法也得不到,但在世俗中没有经过详细观察时,对于心境比较好的修行人,不论春夏秋冬各种存在的现象都会觉得特别快乐,因此说“似乎欢喜”。
现在世俗中的一切显现法,如果真正去观察,全部如同水泡一样马上就会破灭。所以《中观二谛论》中也说:所谓的世俗最好不要观察,只要一观察,任何法都是得不到的。
有生有灭、因缘聚合的有法,是世俗谛的第二个法相。然后,名言中火有火的热性、水有水的湿性等,每个法都具有它自己的功用,并非如石女儿、兔角一样,这就是世俗谛的第三个法相。
因果本体刹那生灭的有法,对于这一切真实不虚并具有做所欲之事功用的有实法之自性,就是此处应当了知的世俗。
11、法相:起功用
所谓的“世俗”是像龟毛、兔角与常有自在天等一样徒有虚名,还是缘起无欺能起作用,到底是哪一种呢?名言中的一切缘起法具有无欺的一种作用,比如瓶子,印度人、中国人都有不同的称呼,虽然表示方法不同,但是大家都知道它有装水的作用。那么,这种起功用的法以及不起功用的法二者,究竟哪一种才是本论所承许的真世俗呢?
《入中论》当中讲到,世俗也分真世俗和假世俗。此处所讲的世俗法相,应该是指真世俗的法相。按照静命论师的观点,所谓的假世俗根本不具足世俗的法相,静命论师将起功用承许为世俗法的原因就在这里。
此处所说的世俗并不是如同龟毛、兔角等一样,仅以语言安立、不可现见、不能做所想之事的无实法。比如下大雨的时候,水沟没有做好、房子漏水,这时你即使想用兔角来做水沟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对于缘起显现的本体,名言中真正能起作用的瓶子、柱子等,虽然根本经不起智慧的观察、分析,但是,单单从未经观察这一侧面,尤其心境比较好的修行人,不论春夏秋冬都会觉得特别快乐,因此说“似乎欢喜”。
12、说有说无
《显句论》中说的:对一个乞者说“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那人却说“把没有的东西给我”,这样一来,给者也是根本没有办法表达。同样,万法究竟的实相一经观察,根本没有办法说有说无,单单从未经详细观察的角度而言,一切法似乎实实在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