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中观庄严

哲学-中观庄严83笔记

创建日期:2023-04-01

  哲学-中观庄严83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甲二、所说论义=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丙一、名义(7,33课)+丙二、译礼(8,34课)+丙三、论义+丙四、尾义

  丙三、论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13-133,34-82课,含八个小结)+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82-96课)

  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庚一、认清显现许实空之世俗(135,82+83课)+庚二、分析彼世俗之自性而宣说

  135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二庚一、认清显现许实空之世俗:

  故此等实法,持唯世俗相,若许此体有,我能奈彼何?

  2、一切万法虽然实际并不存在,但在世俗中还是有一种假相存在,这一点是事物的本性,任何人也无法改变。一切万法的本体,在胜义中,暂时来讲是远离实有的空性,究竟远离一切戏论;世俗当中,一切法都有它的自相。真正宣说了万法真相的,唯一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教思想。

  3、众生的心通过修行之后,最后获得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这时,心和外境完全达到一致;乃至没有获得一致之前,相续中就仍然存在障碍。比如,以佛陀的如所有智看一碗水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法界,这就是一碗水的究竟实相,也就是达到了心境一致的状态。简单来讲,比如名言中海螺的本色应该是白色,但具眼翳者怎么都看不见,什么时候眼翳完全治愈,这个人可以见到白色的海螺,这时已经是心境一致了。

  任何一个法,胜义中有胜义的究竟实相,世俗中有世俗的究竟实相,任何一个有境如果与这种究竟实相格格不入,即便百般观察,也唯是增加自己心的颠倒分别增益而已,不可能如理如实见到对境的本体。

  4、任何一个众生,在胜义中必须寻找胜义的实相,真正通达法界的本来面目,然后精进修行、断除自己的障碍,最后获得这种境界,这就是胜义中的一种希求。

  世俗当中,对于一切名言不要颠倒分别,比如海螺本来是白色、空中只有一个月亮,这就是名言的一种实相,如果能够如理如实地见到,就是所谓的心境一致。否则,纵然如何观察,都是增加自心的颠倒分别念而已,并未通达对境的本来实相。

  5、事物的本性,可以叫做它自身本来具有的自性或者特点,比如名言中火的热性谁也无法改变,胜义中的本体则是法界,这一点谁也不能改变,虽然从现相来讲可以有所变化,但真正从本质上来讲是不可能改造的。一切万法具有特别强大的自性或本性,任何人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改变。

  譬如,世俗中火是热性的,对于这一点,谁也无法建立其不是热性。颂词中讲到“唯世俗”的意思就是说,受持真假中假的本体,也即唯一的世俗相,而真实的本体成实永远不会存在,所否定的即是胜义谛的体相。

  6、这一偈颂的意义极其深奥,十分重要,从中可以领受到:胜义中对于一切万法的观察与遮破,全部都可以成为通达世俗显现法的方便;而世俗中的一切显现,也成了证悟胜义的方便,因此对二者不必一取一舍,完全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

  7、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一再说:究竟观点来讲时,除显现以外没有空性,除空性以外也没有显现;正在显现的时候不舍空性的本体,正在空性的时候不舍弃显现的本体。所以,大家对此处所讲的内容一定要通达,了知现在见到柱子、瓶子等一切显现的本体就是空性的,所谓的显现应该成为证悟胜义谛的一种方便方法。我们经常说现空无二的原因就在于此,大家应该清楚其中所讲的意义。

  8、从颂词字面的意思来看,静命论师说:如果承认这些法本体存在,那我又怎么能破斥?实际意思就是说,一切现相法都是无实体的,而无实体就是所谓的胜义。现在的万事万物,显现的同时就是空性的,这就是世俗的本体。

  假设这些显现法如同正在显现的那样,其本体也实际存在的话,那它已经不是世俗而是胜义了。为什么呢?因为世俗就是虚假的意思,无论如何,这些显现法如果具有一种真实的体性,怎么观察也不空的话,那已经不是世俗了,而且,世俗成为一种真相,所谓的胜义谛也就根本不存在了。为什么称为胜义呢?胜义就是真相。为什么叫做世俗呢?世俗就是假相。如果你将假相也称为真相的话,胜义谛也就没有必要安立了。

  9、大家观察二谛的时候,在平时的所作所为任何一种威仪当中,应该了知一切法全部是空性的,此空性也是与显现无二无别的。

  对于所谓的缘起空性不能认为:柱子没有的地方是空性的,柱子存在的地方是显现的,显现和空性就像黑色和白色绳子搓在一起一样。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是对所谓的空性根本没有通达。

  应该明白:万事万物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显现,但是它的本体无法成立,这就是世俗,所谓的胜义也可以依此成立。

  10、正由于诸法远离一体与多体,以此可知万法在胜义中无有自性的缘故,才说这一显现许是虚假的,从而获得了世俗的法相。

  由此可见,胜义谛与世俗谛是交相辉映的关系,彼此间根本不存在任何妨害。《定解宝灯论》中说:刚开始的初学者,认为胜义谛与世俗谛好像存在能害所害,空的时候不能现,现的时候不能空;但是获得一定境界之后,现即是空、空即是现,二者根本不成为能害与所害。空性缘起之间一者无有另一者也不可能存在的相辅相成之义。

  11、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这样的空性在名言中无欺地缘起显现是不灭的。因此,《中论》也说:缘起和空性是同一个含义。但在这里讲的时候,胜义谛中的空性和世俗谛中的缘起,也就是显现和空性之间,一者存在时另一者不可能不存在,一者不存在另一者也不会存在。我们学习《中观庄严论》、《中论》等很多中观方面的论典,目的就是要在相续中了知现空无有自性的缘起空性的意义,如果这一点已经通达,在这个世界上也就再没有更重要的事情了。

上一篇:哲学-中观庄严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34-82课)小结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