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教言宝藏

行为学-教言宝藏69课10-18

创建日期:2022-08-25

  行为学-教言宝藏69课10-18

  十、至诚恭敬作祈祷 现未中阴作摄受(四)

  上师说过,我家乡的这位老和尚决定即生能成就。也就是说,明增得三光呈现之前就能成就。人的呼吸停止后,紧接着出现四大分解、五根断绝即外隐没次第,内隐没次第就是明增得三光呈现以前。在此呈现前瞬间成办解脱就称之为第一本净解脱,所以老和尚完全不需要禅定夜,也不需要长时间保留法体。

  但由于我的家乡比较偏僻,我怕很多人不了解其中的道理,如果完全按照我的方式来做,可能会有很多人产生疑惑:“平常一般人都要放三天甚至还更长一些时间,怎么这个老和尚的身体一两天就被完全处理掉了,是不是这些人不懂?”为了让他们在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就决定将法体留存七天。

  老和尚圆寂前曾嘱咐身边的人,一断气就要通知我,他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但我想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虽然我没有在他身边,但在法界中,我和他并没有距离。很多人是站在情感的角度,希望到时能够到弟子身边。

  很多人都知道,我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一般吃不消跑出去,但有时也会因为事情紧迫而不得不走一趟,所以当时我和青绕师就去了家乡,处理这位老和尚的一些身后事。当时也遇到很多当地人,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能见见老和尚的法体。我想,这是否有必要?但后来又想到我们上师曾经说过,如果他圆寂后,身体可以在世间多留一段时间,就可以为众生做很多事业。

  确实如此,我们的上师圆寂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有上百万的信众来亚青寺谒见我们导师的法体。这些过来参拜法体的人都要立誓,有些立誓以后不再打猎;有些发誓以后不再偷盗,不再抽烟喝酒,甚至很多还发愿念诵各式各样的咒语等等;很多出家人也立誓与道友互相尊重、不产生矛盾,并且清净持戒,行持各式各样的善行等等,这些都是在谒见导师法体期间必须要立的誓。上师示现涅槃前一直为众生做事业;示现涅槃后,法体也能为一百万人做那么大事业。

  所以我也在想,如果当地人只是希望见一面老和尚,献根哈达,可能真没有多大必要,毕竟从尊重的角度出发,虽然老和尚已经示现涅槃,但我也不想让老和尚的法体还要这么受累。于是我就告诉他们:“我今天把法体摆在这里让大家瞻仰,你们就必须要在他面前立誓。因为老和尚涅槃前的愿望就是希望当地所有人都幸福快乐,行持善法、断除恶法。今天我们就重新再咬咬牙,完全履行导师的教言。”当地人非常配合,来谒见法体时,都立下了清净的誓言。

  十一、至诚恭敬作祈祷 现未中阴作摄受(五)

  虽然我们现前没有亲身经历临终,但也可以体会到自己对死亡无常的感受。如果观想无常时,内心有强烈的恐惧感,就意味着虽然我们平时做过不少善行,但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相信每一个人平常都在念诵各式各样的咒语;无论是大礼拜还是磕小头,各种身体勤作不曾间断,乃至内心中也在寻求很多善念。但无论身口意三门做过多少善法,都要观察自己的内心有多么清净。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某一个据点,而在清净心之中。

  我们继续讲解前面公案提到的这个老和尚。我们暂且不提这位老和尚有多少功德,因为一个真正的导师在圆寂后,也必然会为当地乃至所有众生带来利益,这是特定的事。我们后来依据这个老和尚生辰日期的缘起,最终没有火葬而是选择土葬。接下去我们讲解他土葬那天的示现,大家都能知道,他有多么大的功德。

  我们的上师如意宝是虹光身,往昔我也曾在法王如意宝面前汇报过天界的虹光身与真正佛的虹光身之间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佛的虹光身可以度化众生的心相续,令有缘众生的内心得到很多改变,而天界虹光身做不到这一点。

  我们说过,真正的佛,是否以示现涅磐相度化众生,观待如何更加利益众生的因缘而定。如果能为众生带来真正的利益,或者为以后创造好的缘起,就说明这位导师就是真正的佛。

  老和尚土葬的那年,高原地方非常干旱。据说,从前一年的秋天直到开春,整个冬天基本没有下过一场雪,也没有下过一场雨。外面的树叶基本都光秃秃的,想要找到一片绿叶也非常困难。但是在我们决定给老和尚土葬那天,天就开始变阴,有了要下雨的趋势。土葬出殡的那天,更是除了下雨飘雪之外,还出现了彩虹。冬季、春天一般是没有彩虹的,因为温度湿度不够,相对很难形成彩虹的。彩虹主要出现在夏天和秋天。但当时不仅有彩虹,还开始下雨下雪,很好地缓解了持续的干旱。所以当地的老百姓高兴得不得了。此前有不少当地人说,这么干旱的地方,恐怕连冬虫夏草也长不出来了,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就是因为这时有一个佛菩萨呈现涅槃,为当地一切众生带来了利益,所以他们都非常开心。

  以前喇嘛仁波切有一位上师叫安忠嘉智,他在动荡的年代遭受了极大的迫害。可能当时是因为众生业力沉重的缘故,安忠嘉智受到了长时间的批斗。有一天他告诉狱友,他今天就要走了。他们说,前面受的苦基本已经过去了,现前快熬出头了,为什么今天要示现涅槃呢?尊者说,不是由于经受不起天天批斗才要走,而是当地可能会出现一些瘟疫,今天示现涅槃就是消除众生的这个苦。由此可知,佛菩萨无论是显现世间还是示现涅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同样,通过这些显现,已经不需要我为大家讲解这位老和尚有多么殊胜,因为他已经呈现了自己的功德。

  我们讲解这一系列内容的目的就是讲解,修行能令临终自在。而我们也迟早要面对无常,这是特定的事。无论我们活在世上时,条件有多么优越,地位有多么高,权利有多么大……当死亡呈现时,我们可能就是世上最脆弱的一位。今天就不妨问问自己,我们从事这么多善行,内心改变了多少?终有一天,我们必须面对这可怕的事,谁都跑不了,你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

  我们从事一系列善行的目的是为了清净自己的内心,从现实生活而言,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家庭是否比以前和睦?也就是说,通过平时行持善法,往昔强大的自我感现前是否有所减弱?另一方面,由于有了佛教的背景,我们的事业是否开始往上增上,而不是往下堕落。如果是,就说明你的修法正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再问问自己,不久的将来,无常必定会呈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说得长一点,五十年内,在座的每一位都会化为骨灰,无论你有多么不愿意,它都决定无疑地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当无常降临到身边的一瞬间,比如就是今天,就是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否能够自在?若不自在,就意味着我们以上所做的祈祷以及善行还不够圆满、不够成熟。任何事都有因果,前面付出多少,结果就会有相应的呈现,所以接下去的修行仍旧要加把劲才行。

  十二、我乃无始溺轮回 如今您以大慈悲

  【我乃无始溺轮回

  这是上师一句谦虚之词。但这也是在告诫我们,无始以来至今,我们一直沉溺于轮回之中,说明我们前世所造的业障,即贪嗔痴烦恼有多沉重。今天想要脱离轮回轨道,就必须断除轮回之因——贪嗔痴。

  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具有宿世烦恼沉重的习气,难免有意无意中会产生一些贪嗔痴烦恼。但无论为什么呈现,如何呈现,贪嗔痴三毒都能完全断送我们的解脱命根。因此为了迅速成办解脱,我们今天就必须要断除贪嗔痴。

  【如今您以大慈悲

  “您”指的是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也就是说,正是由于上师大慈大悲的摄受,今生我能获得大宝暇满人身。

  无始以来直到现在,我们一直沉溺于轮回当中,今天能得到如此殊胜的人身,都来自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和上师大慈大悲的加持,否则我们就与世间凡夫无异。

  十三、大宝暇满此人生(一)

  【大宝暇满此人生

  外相获得上师圆满摄受,内相五根圆满,密相具出离心和信心圆满者,称之为暇满人身,也叫十八种珍宝人身,但并不是人人都能获得这样的人身。经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天我们能拥有暇满人身这个条件,都来自于宿世所造的善因,当然也离不开上师的加持。

  只有拥有这样圆满的人身,才具备成办解脱的一系列条件。没有前面的因就没有后面的果,我们常常说十八种珍宝人身等于解脱的原因正在此上。汉地有一句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种下的是白菜的种子,就绝不会长个瓜出来,这种因果颠倒的现象是不会产生的。因此,正是由于自己宿世所造种种善因,才能在今生感得十八种珍宝人身之果。

  可能有时内心被世俗所吸引,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人家这样也不错,我也想学”等等。这时就需要提起正知正念,多观想暇满人身方面的功德。要记住,正是由于他人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才无法具备暇满人身这样的条件,现前自己能拥有大宝人生,是极其稀有难得,是自己累生累世行善所感得的果,可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

  《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从难得之因、难得之数、难得之喻这三方面讲解了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说得更现实一点,今天你所居住的城市中有多少人,其中对佛法心生净信者又有多少?要记住,只是内心对佛法有一点兴趣,可不代表他已经具备十八种珍宝人身,只有具足外内密三种圆满者才称之为具备十八种珍宝人身。细致想想这能有多少人?真的是少如晨星,极其稀少,甚至可以说是少得没法再少了。

  如今汉地很多地方,尤其沿海一带看起来信仰佛教者众多,但也只能说是对佛法有兴趣的人很多,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其中真正具备十八种珍宝人身者,数量还是非常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时时观待自己十八种珍宝人身,是否能时时具备?

  想要获得解脱,就必须具有解脱之因,否则无法获得解脱之果。今天就先问问自己:外相获得上师圆满摄受是否具有?圆满得到导师摄受才称之为外相圆满,如今自己是否具有?有些信众,虽然以前也依止过很多导师,但也仅仅是为了依止而依止,是否真正依止导师的圆满传承,恐怕很难说言。即便所谓得到传承也要看看,是上师正在为你宣讲并且开许将一切道理都圆满教授赐予给你,还是和往昔一般,虽然你心目中尊重的导师很多,但平常也仅限于拜见导师,做一些供养或求个传承而已?后者可不能称为得到圆满摄受。

  所谓圆满摄受是指,导师将因地直到果位间的一系列教言,即成办解脱的整个过程,在没有丝毫吝啬的前提下,无私地传授给你,并且你也得到了这方面的开许,这就叫做圆满摄受。如今在座弟子都已经具备这个条件,真的是非常幸运,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

  第二、五根圆满。这还是来自于宿世因缘。如果今天我们是看不见的瞎子,听不见的聋子,尤其是意识不能控制,不知道三恶趣的道理,就无法称之为内相五根圆满。所幸今天我们的五根和内心都很清净。

  第三、具有出离心和信心。如果没有出离心,就无法对轮回生起厌离,甚至还会觉得轮回很好。如今很多世间人,天天忙着赚钱,忙着自己眼前的事,以为这就是世上最快乐的事。当然,他平常也会遇到一些坎坷烦恼,在烦恼起现的时候,他可能觉得轮回还不圆满,但内心仍旧无法放弃世间追求,也无法生起对轮回的厌离心。这就说明,由于业及烦恼作怪,虽然自己身处轮回苦海,却不觉得有多苦。

  以前格萨尔王降魔期间,虽然诛死了很多恶魔,但由于后面没有做好安置超度,他的母亲堕入了地狱当中。格萨尔王就亲自到地狱去救度母亲并且还要带很多众生一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当时有很多众生不太愿意,觉得上去还会更痛苦。正是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快乐的原因,就认为自己当下可能是最好的。

  又比如难陀的公案中所讲解般,从最初对人间执著到对天界执著,始终无法对轮回生起厌离,最终在佛陀的加持下,才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同样,现前很多人忙碌于自己当前的事业,认为完成自己的事业,赚很多的钱,就是世上最快乐的事,也是他心目中最圆满的快乐。但细致分析,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样的快乐不成立,可很多人还是不知不觉中,将它当成最圆满、最究竟的快乐。

  由此比照可知,如今我们今天具备这么好的条件,真的是极其难得。尤其从出离心的角度来说,能逐渐开始认识轮回的痛苦而心生厌离,并且已经有了渴求解脱的信心,这样的人身极其珍贵,可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内心必须时时铭记这一点。

  十四、大宝暇满此人生(二)

  今天我们能拥有暇满人身这个条件,是非常值得庆祝的事。如果不是宿世有这样的善因,今生就不会有这样的善果。而没有这样的果,无论生前有多么成功,在面对死亡时,可能都是世上最脆弱的人,最终只能带着满肚子的痛苦离开这个世界。

  可能很多人会想:“死了就死了吧。”今天你可能觉得说这句话很轻松,但真正面对死亡时,你就不会这么想了,平时还是应该从多方面考虑一下为妙。莲花生大师说:“今生再长也只是稍许个月,未来的时间则是无量的。想要生生世世获得安乐,修行佛法就是今生必办的头等大事。”这也是告诫我们,要把握今天所拥有的这个条件,加把劲,精进修法。尤其当我们感到懈怠,并且三门与正法背离时,就要及时提起正念,想一想人身难得。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来自于宿世几千几万年,甚至无数劫中行善而得到的结果,如果这来之不易的结果在自己这一生中白白消耗是多么可悲的事!

  “可悲”并不光是口中说说而已。今天你把修法搁置一旁,像其他世人一般生活,无论过得好还是过得坏,都是在人间享受福报。可是一旦无常降临到身边,前面你所享受的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如今这个时代,老年人信佛的更多一些,这是什么原因?要知道,这些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曾顽固得不得了。如果你在他面前说信仰,不把你打一顿就谢天谢地了。可今天别说是打你一顿,如今他进入佛门,修起法来可精进得不得了。为什么会如此?人逐渐变老后,内心就会越来越空虚。这份“空虚”感来自何处?年轻时候都曾心怀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似乎分分秒秒都能感受到这份梦想成真带来的快乐。可是,随着年龄的增上,不再意气风发,追求之心也不再如年轻时那么炽盛,内心就开始逐渐感到空虚,而空虚带来的结果就是无聊。

  以前追求理想过程当中,总觉得时间短,这件事情还没做完,又要做那件事。如今年龄越来越大,又觉得时间太长太无聊,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打发。很多老人就因此聚在一起,今天去外边旅游一下,明天相约去外面跳个舞,或者在外面打一晚上麻将……目的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因为他们不想独自面对黑黑的屋子,内心太寂寞,太空虚,甚至觉得自己进入了魔鬼的屋子,感到非常恐惧,因为他们已经越来越开始怕死。

  以前我们也都知道,无论年龄大小,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已经特定的死亡更是距离自己越来越近,此时对死亡的恐惧感无法控制地增强,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烦恼痛苦也越来越多,这时说什么他都信。

  比如我们也常常在电视上看到很多老年人吃亏上当的新闻。当时只要是一个江湖医生,在外边搞一个泥丸说是天仙丸,能治百病,就有很多老人愿意买一颗回去试试,原因就是因为太怕死了,希望吃下去能多活几天。但我们现前不能这样,而是要真正去理解什么叫真正的佛法,并在圆满认识的前提下去信仰。这样去做,以后才会呈现圆满的结果。

  以上就是讲解,由于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以及一切总集大恩根本上师的大悲加持,如今我已经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

  十五、具此大义诚善矣

  【具此大义诚善矣

  具有十八种珍宝人身是非常幸运的事,如果不好好运用此生暇满人身,就犹如得到摩尼宝却仍旧一无所有般可惜。我们知道,摩尼宝能消除世间一切平凡,令人心想事成。它有外三系、内三系,将它放在屋顶上,并在摩尼宝上方摆放宝幢,祈祷三遍,就能赐予给你想要的一切。但如果你没有这么去做,它就只是一块石头而已。好像世间人得到一辆车,但是因为你不会开的缘故,对你来说它也就只是一堆金属合在一起的一个金属组合而已,起不到任何作用。但如果你懂得如何运用,它会给你创造很多方便,带来事业上的帮助。所以,宝贝再好,也要会用。

  我们今天能够拥有珍宝人身这个条件,是来自于宿世的因缘,但现在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想要善巧运用暇满人身,平时就要多修修法。诚如无垢光尊者所言:“具此如法行持正法之际,切勿无义虚度人生,当作清净究竟意乐为妙。”因此,能精进修法,就是在珍惜人身。以上就是讲解十八种珍宝人身的重要性。

  十六、具德上师未摄受 获得人身无意义

  【具德上师未摄受,获得人身无意义

  已经获得人身,但没有得到一位具德上师的摄受,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往昔善星比丘在地狱遭受痛苦,祈请释迦牟尼佛曰:“我现前实在没法忍受痛苦,能否让我获得解脱快乐?”释迦牟尼佛说:“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得到一位具德上师的摄受,即便我们现前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人身条件,也没有什么利益,无法创造出更好的果实。但这里所谓得到摄受,是指必须得到上师的圆满摄受,即从因地直到果位之间的整个过程,导师都能传授给我们,依止这样的导师,非常重要。

  如今汉地的修行者比比皆是,但他们往往最缺乏的就是次第道。今天在座的信众,都能依止这个传承修学是非常幸运的事。我也依止这个传承修学有将近二三十年的时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本传承都是非常圆满的传承,因为它很有次第道,无论当前的根机有多低劣,只要遇到了这样圆满的传承,相信不久的将来,成办解脱近在眼前,

  因为本传承完全符合我们的条件。

  当然,前提是相关的内容平时还是要多去看一些。最近也常常有人和我说:“前两天我已经看过了《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操作修行方面,书中都讲得非常细致。当有了这些基础并且随着修行见解逐渐增长,就会有更高的法可修,这非常符合我的条件。”确实如此,但还要记住一点:如理如法修学,尤其是平常传讲的这一系列条件都必须要令其成熟。因此,如果身边有人想修上师瑜伽,还是先建议他去看一些相关的法本资料。

  往昔由于条件不具足,资料并不圆满,因此导师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讲,但如今资料非常丰富,平时还是要多去看一点。我也常常在想:难道仅凭听闻一遍,就能圆满听懂导师的密意吗?恐怕还是挺困难的。但如今科技发达,这些资料都有各种硬拷贝,可以反复闻思,不懂的地方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观看。所以我们身边的这些修行辅助条件应该说是很圆满的,紧接着就要靠自己了。但修行绝不能马马虎虎,这一点必须铭记心中。今天无论是如何马马虎虎地修行,时间还是一样往前走,一旦无常降临到身边,马马虎虎的结果就只有痛苦,所以我们应该要实实在在、如理如法修学为要。

  总的来说,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具德上师的圆满摄受,获得人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在这一点上,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已经具备这个条件,所以,追随导师教言、如理如法修学真的非常重要。很多人舍弃世间休闲过来听法,我们也每次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词来描述一个道理,讲解上师瑜伽。相信认真听闻,依教奉行,会对接下去上师瑜伽的修学提供很好的帮助。

  另一个方面来说,从理论上通达什么是佛教,能给自己创造很好的条件。修行是为了成办生生世世的快乐,仅凭在某一位导师面前求个传承,或者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最终能成熟多少真不好说。建议平时多去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学习历代传承祖师是如何依止导师的,就知道自己现前应该如何去做。以上就是讲解“具德上师未摄受,获得人身无意义”。

  十七、此生世间之欺惑 此时若不断贪欲 如童蒙行失人身 更失未来解脱利(一)

  【此生世间之欺惑,此时若不断贪欲,贪欲如童蒙行失人身,更失未来解脱利

  世间欺惑太多,如果不能断除贪欲,就会如小孩子的行为一般自欺欺人,最终失去人身,更失去了成办解脱的利益。

  世间各式各样的诱惑众多,眼前看得见、耳朵听得到的种种对境,时时都散发着诱惑,内心也很容易顺着这些诱惑而产生极大的贪欲。比如看见别人有很多钱,听到别人已经发家致富等等,就觉得自己也会想要追求,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拥有这些,贪欲也逐渐开始增上。

  当然,我们进入佛门也不是说以后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一个真正修行者,当然可以有理想、有追求,我们今天讲解的是,不要将理想和追求形成一种极端。极端最终的结果是非常糟糕的。我相信每一个人,对极端的事所产生的后果,都有过体会。

  我们也说过,即便是创造世间事业,只要有佛法的背景,事业会越来越增上。因为佛教并不是说不能有理想和追求,而是告诉大家,理想和追求要符合自己的条件、量力而行,因此修行人不会完全没有把握地去做什么事。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有时由于贪欲太强,被蒙蔽了眼睛,而完全丧失了自己。试问你饿的时候,如果有个完全不认识的人给你东西,你会什么都不管,都往口中放么?不敢的,尤其到陌生的地带就更不敢了。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地人说免费带你去某个地方,你会跟着去么?也不敢。但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就敢去追求一些不符合自己条件的事呢?就是贪欲在作怪。以前我在某个城市见到一位居士,他告诉我说,他以前是做生意的,并且自己的企业也经营得很不错,后来跟随我学习佛法,觉得解脱很好,因此想逐渐缩小企业规模,只留一两家作为以后的事业,以便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跟随导师一起好好修法。

  我想,这挺好的,因为人如果时时处于强大贪欲之中,即便全世界都属于你,还是会觉得不够圆满,觉得能拥有第二个世界、第三个世界……甚至月球和太阳系也全都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就好了,就算不知道拥有这么多能做什么,还是会觉得自己必须有那么多才能感到满足。所以当时也和他说:“这样也很不错的,因为你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总的来说,无论我们如何讲解都是以佛法为背景讲解消尽贪嗔痴烦恼才是目的,而不会要求你要做多少事才行。现前很多人都是居士,要求你们不做任何事,恐怕就无法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即便我口中提出这样的要求,你也做不到。但在从事世间事业过程中,有了佛教的背景,就会时时铭记量力而行这个道理。这样一来,无论以后做什么事,都会往好的方向去发展,而不是以一种赌博的心态去生活。

  如果这位居士能够按照他所说的去做,烦恼就会越来越少。但是后期他因为朋友的介绍,认识了一个算命先生。这个算命先生给他算了几次命,每次都非常准,他自己也因此赚了很多钱。后来这位算命先生又劝他说,既然现在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而且年纪也还轻,为什么不再翻倍去赚点钱呢?他的贪欲也因此开始增长起来,问算命先生,应该做点什么?算命先生建议他说,可以从事一些金融方面的事业,他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福报,应该可以赚很多钱。然后他押上自己的一切,还问身边朋友借了很多钱投资,最后股票跌得一塌糊涂,他也不例外。实在走投无路,就跑到楼上喝了一瓶安眠药自尽了。他死后到了哪里,我们看不见也不知道,但大家都看见他的家人遭受了极大的痛苦,需要去填补这些漏洞,而这一切就是因为贪欲太重。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在不冷不饿的前提之下,精进修法,你就是一个最幸福最快乐的人。”现前有很多人虽然拥有很多财产却不敢用,放在家里怕老鼠咬;放在外面又怕被查,因此时时处于烦恼之中。如果我们活在世上有几千、几万年那么长,当然可以慢慢享用财产,但我们的寿命都只有几十年,甚至更短,如果一辈子因此都在痛苦之中,还有什么意义?

  十八、此生世间之欺惑 此时若不断贪欲如童蒙行失人身 更失未来解脱利(二)

  此生世间欺惑太多,若不断除自己的贪欲,天天都想到:别人做这个,我也要做这个;别人做那个,我也要做那个……每次听别人说一些相关的内容,内心就烦恼得不得了。比如本来今天一天内心都很清净,但是听到有人开始讲这个那个事,内心也蠢蠢欲动“我也要做做这样的事”,这种诱惑会让你的贪欲逐渐炽盛,最终烦恼沉重的程度比往昔更甚。

  佛陀一再告诉我们,无论今生、临终还是未来,都要去创造快乐。而我们无法获得快乐的最大原因就是贪欲太重。诚如颂词所云,此世若不断绝贪欲,行为如稚童小儿一样,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最终就只能收获悲惨的下场。不仅失去十八种珍宝人身之意义,更失去未来解脱之利益。因此,时时观照内心,断除贪欲非常重要。

  下课回家后,也不妨去想想自己与贪欲相关的事情,相信你会发现,一生当中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离开过贪欲,但想要断除贪欲,首先要知道该如何去做。佛教的宗旨是断除贪嗔痴烦恼,但这是从理论的角度而言,现实角度还需要根据个人的条件去做,但无论如何,最终都要配同“断除贪嗔痴烦恼”的教言去做,唯有如此,才是永远的胜利者,而所谓的“胜利”,是指烦恼越来越少。

  前两天我也听很多人说:“我家里有一点点积蓄,但是听说如果投资到一个朋友那边,一个月或者一年后就会有很多利息,但现前连本钱都要不回来。”细致想想,这不就是因为你个人贪欲太重的原因导致的么?世界上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更何况这个馅饼会掉到你的口中,可能吗?不可能的,所以很多人就是因为自己的贪心而吃了很多亏。

  如果从事世间事业时,不仅你本身有相应条件,而且能量力而行,可能最终不仅不会烦恼,心情也会非常愉快。但现前完全相反,由于自己内心一点点的贪欲作祟,内心比以前更烦恼。

  以上就是讲解此生世间欺惑太多,若是不断除贪欲,行为就会如蒙童一般,自欺欺人,最终失去暇满人身,更失去了解脱的利益。因此断除贪欲非常重要。

  总体来说,我们今天是在讲解共同外前行,也是在讲解做人的道理,以及如何对治烦恼、令智慧增长的一种方便善行。这些都是我们平常要修的法,平时修上师瑜伽导修期间,每次都应该如是行持。但始终要记住一点,共同外前行直到菩提间为止,都不能放弃。以上就是今天的讲解教言内容。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PDF

上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69课1-9

下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70课1-8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