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2卷24上笔记
13、分别见妄
13、1分别见妄,别业妄喻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迭。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24场前部
1、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
虽然佛陀给我们苦口婆心地讲了这么多因缘法和自然法等等法门,但是阿难说:我还是搞不明白,今天又听到了“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就更加重了迷茫,不知所措了。
《正脉疏》中说诸和合相是因缘聚合的相,不和合相实际上是自然相。
2、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祈愿大慈大悲的佛陀,给我们施予大智慧的双目,开示我等众生真正的本来觉性,本来的这种光明的稀有的清净的觉性。
3、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佛陀开始宣说,宣说什么呢?“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大陀罗尼”,这里是指实相真理、实相般若、般若空性。陀罗尼有总持的意思,也有咒语的意思。有多字陀罗尼、一字陀罗尼、无字陀罗尼,就像经典里面的无字般若、一字般若,一个“阿”字的这种般若字。
“诸三摩提”,主要是楞严三摩王为主的三摩地,将要讲到25种诸圣禅定法。
“妙修行路”,就是后面讲的55种妙修菩提的道理等等。
这些实际上佛陀是准备在下文当中所讲到的空性也好,禅定也好,或者说修行六度万行这些道理。
4、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佛陀当时说阿难尊者,你虽然广闻博学,但是你对寂止和胜观的修行不足够,所以心的本体没有了悟。意思就是说,你闻思很好的,但是你修行不怎么样,以细微甚深的神秘观照方式来修持奢摩他还不够,观照禅定不足够。修行不好的话,对法义掌握的也不是很好的。
“奢摩他”主要是寂止,“微密观照”是胜观。
5、《万善同归集》当中说:“二力最大,以业力故入生死,以定力故出生死。”两种力量是最大的,一个是业力,因为业力让我们入于生死轮回当中;还有一个就是定力,就是禅定的力量,人因为有了定力,他可以出生死轮回。
6、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众生在轮回的世间里,都有两种颠倒起分别作用而显现妄见的。有了这两种颠倒的分别妄想的话,就会当下造业,并随着自己的业力,不断地漂泊和流转。
有两种妄见:一个是自己个别业力现前的妄见,另一个是众生共同业力现前的妄见。
众生都会感受别业和共业,别业一般来讲叫做什么呢?就是自己的五蕴的相续当中,依靠特殊的这种业,自己感受的,这种也叫做别业。自己的业报现前,就是报业;什么是共业或者同分业呢?就是所有的众生所共同造的业现前。汉地经常叫做是依业,依靠什么样的业而现前的,叫做依业。
下面讲这两个业的果报,先讲别业,然后讲共业,就是别业和共业这两个妄见。
7、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迭。
佛陀告诉阿难,比如说我们世间人当中,有个人的眼睛发红了,出现一些障碍:晚上的时候在灯光上,看到一个五颜六色重叠的圆光。
能显现圆光,这是他的眼睛出了问题,这个比喻就是说个别众生的业力现前。这个别业不仅仅是一个众生,部分众生的别业也有,比如说我们这些人一起生病的话,从我们内部来讲,可以说是生病是我们的共业,但是对于更大范围的众生来讲,生病只是我们的别业。
8、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
有眼翳的人看到灯上面有圆光,这个圆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圆光,到底是灯的颜色,还是见的颜色?
9、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
首先破是灯色,如果你说圆光是灯的颜色,那么为什么没有眼翳的人看不见了圆光?因为这个圆影是唯独有眼翳的人才能看得到,所以你说这个圆光是灯色的话,是说不通的。
10、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
如果你说这个是见色,见的这个色法,如果是见色的话,那见已经变成了颜色,你说只有有眼翳的人才见到这个圆形,这个怎么能说得过去呢?这个肯定是说不过去啊,因为只要是色,有眼翳的人,没有眼翳的人,都可以看得到的。
11、佛陀对阿难有一种因明的这种辩论方法,就是跟他辩的吧。你说是见到色的话,那这个色是灯色,还是见色?灯色的话,就其他人也应该看得到的。如果是见色的话,那为什么只有有眼翳的人看得到呢?其他人为什么看不到?无眼翳的人也应当看得到。
这个辩论是双是,是灯也好,是见也好,都破了。这个圆影也不是灯,也不是见,把这个道理已经破了。下面就是非灯非见,要破这两个,反方面的道理。
12、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
下面第二个分析方法,如果你说这个圆影,除了灯以外,另外有一种存在,就是灯以外还有一个这样的圆影存在的话,那么旁观的屏、帐、几、筵也好,或者是柱子也好,瓶子也好,或者屋子也好,这些当中也应该出圆影。
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灯以外还有圆影的话,那就是圆影不观待灯;既然圆影不观待灯,那么旁边的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产生圆影呢?应该也能产生圆影。实际上,其他东西上没有圆影,这样灯以外的圆影就都破了,非灯是不可能产生圆影的。
13、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
这是另一种分析方法,如果你说刚才那个圆影,除了有眼翳者的见以外,另外有的话,那应该就不是眼睛的对境了,这样为什么说有眼翳的人看到圆影呢?不能说的。
因为这个圆影是除了见以外另外存在的,它就不观待眼根了。这样的话,眼根有病和眼根没有病的,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什么关系,你不应该说是有眼翳的人才看得到这个圆影。你既然承任有眼翳的人能看得到这个圆影,所以非见是不可能产生圆影的。
14、这个是双逆,就破了双逆,也就是非见和非灯,这两个道理已经破了。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讲这个道理。
15、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你应该知道这个色实际上是在这个灯上;而圆影是眼睛有病才见到的,只有眼睛有病的人,他才能看到圆影。这样一来,圆影与眼翳者的见都有毛病,是错误的。虽然这个灯它是正常的,但是因为有眼翳病而出现了圆影,这样的话,他的能取和所取都被染污了。
影和眼翳者的见都是俱眚的,眚是眼翳的意思嘛。如果你见到了这个眚的本质的话,见性实际上是没有病的。错误的只是假影和病眼,而不是心性。
16、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上面的道理如果总结起来,这个圆影是灯也不能说,是见也不能说,就是灯和见都不能说;这个圆影也不能说不是灯、不是见,就是非灯和非见都不能说。
万事万物的显相就像眼花看见的空中毛发一样的,也不是外境,也不是心,也不是非心,只是迷乱现象。
同样的道理,在别业的面前所显现的现象,相当于圆影一样的东西,不能说是见,也不能说是灯,也不能说是非见和非灯,这四边都不能说,那这个圆影是哪里呢?其实圆影本体上就像空中的鲜花一样,根本没有成立的。
每一个人自己感受的比较特别的业力,实际上它并不是外境,也并不是自己的心,就像是中间现而无自性的二月一样的,你说是月亮不行,不是月亮也不行的。
17、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
就像我们捏着眼睛看月亮,那就变成两个月亮了,其实它也并不是月亮的本体,因为第二月是不可能有的,也不是影子,为什么呢?因为是我们通过手指捏着眼睛以后出现的。
18、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
有智慧的人不应该说,我们通过手指来捏自己眼睛以后,月亮是有形状的或月亮是没有形状的。你不能这么说,这只是一种因缘,自己捏了一下眼睛而已,除此之外,有形或无形的月亮都找不到。这是从所取方面讲的,你看二月的时候,月亮的对境,形和非形都找不到的。从有境的这种见方面讲,二月的这种见,你不能说见到二月,也不能说离开见能看到二月。
二月在它的本体上从来没有形成过,也从来没有不形成过的;能见到二月的这个有境的见也从来没有形成过,也从来没有不形成过。这样的话,我们说这个二月是如何如何,然后想出来二月是如何如何,然后见到了二月是如何如何,其实这些都是痴心妄想,就是白日做梦。
19、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对于眼翳造成的圆光,你说是灯,那也是胡说八道的;如果你说是见,也是胡说八道的。这两个如果不能成立的话,更何况说你分别为非灯和非见,非灯和非见更是很遥远了。
20、通过这样的比喻来讲,实际上众生别业所现前的个人的痛苦也好,快乐也好,或者说别人感受不到的,你自己所感受到的一些对境,就完全同旁边一个有眼翳的人的所现一样的。
眼翳就是别业,眼睛就像是心性。没有见到真实的东西,反而见到另外一个事情,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自己有一种业,就像是刚才有眼翳的人的病一样。一旦治好了他的眼病,那圆影也就不存在了。
二、再听梦先生聊聊:
第23场中部
陀罗尼翻总持,大陀罗尼就是大总持。总持什么?总持一切法,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佛所教授的总起来说叫陀罗尼,三个字就解决了。这又加个大字,就是形容着这一法比较着更深入,形容词,其实就是菩提,妙菩提路。
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就把佛所说一切法、一切的妙义,都在这个咒语当中。陀罗尼就是总持法门,就把三藏十二部都包括了,所以叫总持;而且是含着无量的义理,这叫妙总持。
楞严咒是最长的,我们可以把它缩短一个字,嗡,或者说唵,那叫大总持;或者说吽,唵嘛呢叭咪吽,就光念一个字,吽吽吽吽,这就叫总持法门,所有咒语都包括里头了,整部华严经也包括里头,吽!就行了,就念了一部华严经,所以叫大总持。
多字陀罗尼,楞严咒;少字陀罗尼,唵嘛呢叭咪吽;一字陀罗尼,就一个字,吽!它也具足了。这差别的很多,意义完全一样的,叫大陀罗尼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