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3卷33下笔记

创建日期:2023-02-21

  民俗学-楞严3卷33下笔记

  卷三

  14、4、3十八界妄,鼻香识性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

  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

  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

  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 。

  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

  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旃檀木。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则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

  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

  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

  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

  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33场下部

  1、理路小科判

  [破鼻识=甲一、依靠鼻根所生+甲二、依靠香尘所生+甲三、根和尘和合生

  甲一、依靠鼻根所生=乙一、以双翼的肉团产生+乙二、以嗅觉产生

  乙二、以嗅觉产生=丙一、以肉为知+丙二、以空为知+丙三、以香为知]

  2、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

  阿难,你应该明白的,鼻根,还有香尘,作为因缘,然后产生鼻识,是吧?

  3、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

  那这个鼻识,是依靠鼻根所生,成为鼻识界,还是是依靠香尘所生,成为香识界?

  就是说,你的鼻识是依靠香而产生,还是鼻根而产生的?

  鼻识=甲一、依靠鼻根所生+甲二、依靠香尘所生+甲三、根和尘和合生

  4、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

  如果你说鼻识是你的鼻根当中产生的话,那阿难,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到底你的鼻根是什么?

  你说这个香气或者臭气的话,是鼻根当中产生,那你要给我说:你的鼻根是什么?

  5、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

  那你所谓的鼻根是那个双翼的肉团来产生的,还是取那个嗅觉——嗅觉动摇的这种功用、性能来取的?是鼻根的肉里面产生的,还是鼻子的知觉来产生?

  分两个方面分析:甲一、依靠鼻根所生=乙一、以双翼的肉团产生+乙二、以嗅觉产生

  6、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

  第一个小问题:乙一、以双翼的肉团产生

  如果是你的鼻翼当中产生的话,鼻翼是肉质的,实际上是我的身体;而身体的这种知觉,其实是触觉。那这样的话,应该名为身,并不是鼻;对境应该名是触尘,而不是香尘。

  如果说是鼻翼产生,鼻翼其实是身体的肉,肉的话变成身根,不是鼻根。如果身根当中产生的,是身识,不是鼻识。这样的话,那就不合理的。

  7、鼻尚无名,云何立界?

  如果鼻根都根本找不到,得不到名称的话,那怎么会是得到依靠鼻根而产生的这个识,根本找不到的。

  如果你说是鼻根,以这个双爪鼻翼来产生的话,就变成身根了,所以不能安立鼻识。这是第一个方面的观察。

  8、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

  第二个方面的观察,乙二、以嗅觉产生

  是我的鼻根当中产生的,但是依靠鼻子的这种嗅觉来产生鼻识,这个也不合理的。

  如果我用嗅觉来了知的话,那你的心中想:这个鼻子当中的嗅觉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嗅觉用分三个方面来分析的:

  乙二、以嗅觉产生=丙一、以肉为知+丙二、以空为知+丙三、以香为知

  9、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 。

  第一个,丙一、以肉为知

  如果依靠鼻子的肉的知觉的话,肉是这个身体的知觉,身体的对境原本都是触尘,不是香尘,这样的话,鼻识没办法的了知的,不可能产生,只能产生身识。

  所以第一个你说是与肉有关系的话,那是不成立的。

  10、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

  第二个问题,丙二、以空为知

  如果你说鼻子里面有一些空,气体入于鼻孔里面,然后我就感觉得到的。那这样的话,空它自己知道了,你的鼻子里面的肉就不应该有知觉了。

  11、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

  如果鼻子里面的肉没有知觉的话,那么这个身体就没有什么知觉了;身体没有什么知觉的话,那么虚空就应该变成你这个阿难呐。这样的话,今日你阿难就无所住了,你自己都已经变成了虚空了,虚空就是应无所住。

  因为你说的是鼻子里面的空来觉知,那你身体都不应该有知觉;你说是用空来闻的,那你就变成了虚空了;你变成了虚空的话,你原来的身体就没有知觉了,这是你不能承认的。

  12、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

  第三个问题,丙三、以香为知

  如果你说是以香味来了知的话,那香味自己就能知道香味了,跟你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关系了。

  13、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旃檀木。

  如果香味臭味自己能了知的话,那你鼻子闻到的伊兰臭及栴檀木香,不应该是从伊兰及栴檀木当中产生。

  以香味来了知的这个识,不依靠旃檀和不依靠伊兰,不依靠这些,就能嗅到伊兰臭及栴檀木香,自然而然产生伊兰臭及栴檀木香。

  伊兰说是在末利神山的一种特别臭的木头,而且有红色的花,也比较好看。但是吃了以后的话,马上会死亡的,是这么一个毒药。那个毒药的话,也特别臭,四十由旬当中都是臭气满天。

  旃檀木的话,就是玛拉雅或者说是牛头檀香,有特别好的味道,有好的香气。

  14、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

  旃檀和伊兰,一个是好闻的,一个是不好闻的,这两个没有来的话,你应该闻到香味和臭味的,但真的是有吗?

  15、臭则非香,香则非臭。

  如果味尘真的有自相的话,那可以一个是有的,一个是不应该有的。那这个臭气在鼻根当中,永远都是不能有香气的。如果有香气的话,那你的鼻根当中,永远都是不能有臭气。

  16、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

  如果有自相的,一个是香气,一个是臭气,两个都是一个人闻的话,那你一个人就应该有两个鼻根,两个鼻根的话,应该有两个鼻识。两个鼻识的话,一个人就是变成两个补特伽罗了。

  17、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

  阿难,如果变成两个补特伽罗的话,那对我问问题的这个阿难,也应该有两个了,因为你有两鼻识,有两个鼻识的话,阿难也应该有两个,到底真正的阿难是什么样呢?

  那这样实际上也是不承认的,阿难今天,佛陀一会把他变成虚空了,哪里都不存在;一会把他变成两个阿难,变成两个人。

  因为对方承认以香来知道的,香毕竟是一个对境,如果香上面有臭和香的两个自性的话,这个鼻子有两个鼻识,有这个过失。

  18、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

  如果我们的这个鼻识是一个,就是香和臭无二,臭就是香,香又成臭,香和臭二性都没有了,这样的话,这两个当中哪里有鼻识产生?

  19、若因香生,识因香有。

  甲二、依靠香尘所生

  如果说,我们的鼻识是因香而产生,鼻识也不用根,是依靠香而有的。

  如果你说是这个鼻识是依靠香的尘而产生的话,那它这里讲了一个比喻:

  20、如眼有见,不能观眼;

  就像是眼,有见,但不能观自己的眼睛,

  眼是能见,它可以看到对方,但是眼睛它自己看自己是不能看的。

  [《中论》3观六情品: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若不能自见,云何见余物?

  逻辑推理线路:眼睛不能自己看到自己,所以是空性不存在的;由于能见的眼睛是不存在的,所以其所见之色法也是空性不存在的。

  线路的基础平台:如果眼睛不是空性,是实有存在的话,它一定能自己看到自己。]

  21、因香有故,应不知香。

  那同样的道理,因为你的鼻识是依靠香而有的缘故,这个香识不能知道香。

  [眼识不能通过眼睛看到眼睛;同理香尘之自产鼻识不能通过香尘闻到香尘,所以香尘之鼻识是不存在的]

  22、知即非生,不知非识,

  鼻识如果真正有知觉的话,不可能是香当中产生的,如果说不知的话,鼻识的法相就不具足。

  你说香产生的鼻识,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如果有知觉的话,那不可能香当中产生的,因为香是对境;如果你说没有知觉,那也不能安立为鼻识。

  这样的话,那个香实际上不应该有知觉。因为毕竟是香尘,是对境,像我们的声音的话,它没有知觉,没有意识;色尘的话,也没有知觉。

  23、香非知有,香界不成。

  如果香尘没有知觉的话,那香识是不能成立的。

  24、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

  如果你说这个鼻识,不知香的话,那这个鼻识的界,怎么从香当中成立呢?

  鼻识是依靠了知香,然后建立起鼻识。如果你说是这个识,根本不知道这个香气,那这个鼻识就没有办法建立为界,十八界当中没办法建立界。

  25、既无中间,不成内外。

  破和合生,也就是说是境和根两者产生,也不合理的。甲三、根和尘和合生

  里面的根也不成立,外面的香尘也不成立的话,那中间有一个鼻识,就更不可能的。

  26、彼诸闻性毕竟虚妄。

  那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平时就是用鼻根来闻香气,这样的说法,只不过是在名言当中,就是未经观察的情况下,如梦如幻的得到而已。实际上,真正像上面一样去观察的时候,毕竟是虚妄的,它是世俗的。

  27、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

  所以通过以上的观察,那么鼻根和香尘为因缘而产生所谓的鼻识的这个界,实际上是从三个方面,从根的层面讲,从尘的层面讲,从识的层面,三处的话去观察,最后是了不可得,就像是石女的儿子和空中的鲜花,一模一样的。

  28、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那么鼻根、还有香尘,还有鼻识界,这三者的话,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3卷33上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