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3卷33上笔记
卷三
14、4、2十八界妄,耳声识性
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
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
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
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
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
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33场上部
1、抉择十八界的时候,本来有六根、六尘、六识,但如果我们破了其中的六识的话,那根和尘,自然而然就会倒塌的。所以我们十八界抉择的时候,主要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个识着重的分析。
按照《因明》和《俱舍论》的说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的本体是无分别的,这是现量的,我们叫做五根识,包括意识的话,那就是六种现量。然后我们怎么知道声音是好听的,色法是好看的,这些的话,是后来用分别念来进行分析。
2、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
你应该是明白的,耳根和声尘作为因缘,然后产生了耳识。
3、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
那么这样的这种耳识是依靠耳根所生,称为耳识为界呢?还是依靠声尘所生,以这个声识为界?这个识的话,是什么样的识?是根而产生,还是境而产生的?
4、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
如果你说这个声音是耳根当中产生的话,那外境动和静的声音尘应该不会现前的。因为耳根上没有这些声音尘,所以根本听不到声音的。
耳朵的对境,有一种是动摇的声音,有一种是静止的声音,除了这两个以外是没有的。
5、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
耳根是无情法,它自己不能成为知觉,是没有知觉的,那没有能知的根,必然不会有所知的声音。
所知没有的话,耳识怎么有形貌呢?这些长音短音的各种形象的声音尘,没有办法听到。
如果它是耳朵而产生的话,那光是耳根的因,它不可能有知觉。如果这样的话,那耳识就没有形象不能成立。
6、若取耳闻,无动静故,闻无所成。
如果说我是依靠耳根而听到的,这样的话,因为耳根上面没有动和静的声尘,那所谓的你的听闻,是不能成立的。如果我们偏要用耳根来听闻的话,现在是没有声音,没有动静这样的缘故,其实这个耳识是不成立的。
你所谓的听闻,因为跟外面的声音一点关系都是没有的,所以只不过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实际上你的真正的听闻是不能成立的。
7、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
你的耳朵,还杂着身体的色,其实是身体的一部分,身体的对境是触尘,所产生的识,应该是身识,并不是耳识,怎么会是变成你的耳识呢?不应该的。
这个触尘怎么会成为耳识呢?应该是变成身识了,不应该成为耳识。
8、则耳识界复从谁立?
如果成为身识的话,那你的耳识从哪里建立的了?
你说是耳识是从耳根当中产生,当我们一观察的时候,其实耳根是身体的一部分,那身体的部分的话,它的对境是触尘;那依靠触尘,和依靠身体两个结合起来,结果产生身识,并不是耳识。那这样一来的话,如果你真的说耳朵听的话,那你的耳识是怎么建立的?怎么成立的?这是第一个从耳根方面的观察
9、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
第二个方面从声音产生,如果你说耳识,耳朵听闻的那个识觉,应该是从外面的声音当中出来,这样的话,这个耳识应该有声音以后才有的,那跟你自己的耳根和跟你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10、无闻则亡声相所在。
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没有听闻的话,那这个声相到底在哪里?声相已经没有了,没有识处了。
比如说这种声音,听到没有?如果是没有听到的话,那这个声音到底在哪里呢?怎么知道呢?根本没办法分的。像聋子为什么听不到声音呢?因为他没有听到声音。
如果这个耳识是声音当中出来的话,跟你的耳根没有什么关系,你就听不到,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跟你们没有什么关系的话,你肯定听不到。你没有听到的话,那这个声相在哪里?根本不知道。
11、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
如果你说耳识是声音当中产生的话,那你应该承认你有听闻才有这个声相,对吧?
如果你说是声音当中产生的话,那所谓的声音要安立的话,你先有了听闻才有了这个声相,应该是这样的。
12、闻应闻识,
如果这样的话,你的耳识应该听得到,你不但要闻声音,而且还要闻到了这个声识。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听闻是声音当中产生的话,那这个听闻肯定有识,耳识。如果没有耳识的话,不可能听到。
如果有耳识的话,声音当中就有这个条件的,那这样的话,我听声音的话应该是听耳识了,不是听声音了。因为闻的话,必须要有这个识的介入,如果识的介入没有的话,没办法听闻。那这样的话,如果你说是声音当中产生的话,那我不但要闻声音,而且还要闻到了这个声识。
13、不闻非界。
如果你说我没有闻到这个声识的话,那它就不能安立为界。
因为你的听闻是声音当中产生的话,那这个声音自带耳识,这样声音和耳识和耳根三缘都有,你才能听到。现在你说没有这个耳识,那只有声音和耳根两缘,你根本听不到。
14、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
所以你不但闻声音,而且闻到了这个声识,那这个声识已经成了被要闻的对境,就像是声音一样的对境的话,变成所闻,怎么有能闻呢?
本来我们的这个识是能闻,现在变成了所闻,那谁去能闻呢?没有了。
15、若无知者,终如草木。
如果你这个闻没有知觉的话,那这个能闻已经变成了没有知觉的草木一样的,就是像草木一样的。
如果是声音当中出来的话,那有没有听闻?您说有听闻;有听闻的话,当时我的耳识和耳根都没有介入的时候,声音当中有听闻,那听闻肯定是有这个识,不然的话,没有识没办法听;如果有识的话,那我要听闻的时候,我不是听声音,应该听这个识,这个识变成我的对境,识本来是能闻,现在变成了所闻,有这样的过失。
16、不应声闻,杂成中界。
前面分别是从耳根当中产生也破了,声音当中产生也破了。这样的话不应该说耳识是在声尘和耳根混杂在一起,中间就成为一个耳识,这个是不能的。
17、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
因为如果是的话,那耳识对着声尘的有一部分,对着耳根的有一部分。那这样到底耳识指的是什么?这样一观察的时候,没有中位,如果内在的耳根和外在的声尘上面都找不到的话,那这个耳识怎么会成立呢?
就像中观当中经常也是观察,外境当中也没有我,然后心当中也是没有我,中间也没有我的话,我到底在哪里呀?所谓的耳识的话,我们刚才声音当中也是没有找到的,耳根当中也是没有找到的。那这个耳根和声音以外,也没有其他的产生的因缘。这样一来,这个耳识的话,根和境中和来也无法成立的意思。
这是破和合而生,前面是破声音生处,和破耳根生处,就是这样的。
18、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
耳根和声尘这个因缘,产生所谓的耳识的界,三处都没有。
从识它自己的本体来讲,也确实是没有的——从耳根的本体来讲的话,也找不到。然后声尘的本体来寻找,也是了不可得的。这样一来的话,从三处都是没有。
19、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声界应该指的是识界吧,耳识的界。
耳根和声尘两个结合起来产生耳识界,这三个,本体当中都是因缘生和非因缘生都没有得到的。但是实际上显现不灭的这种如来藏的妙力,可以说是不用否认,应该是存在的。
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听过任何声音,因为这个声音是了不可得,耳根了不可得的话,那所得来的耳识,认为是这样那样的识觉呢,也是没有的。确实胜义当中这些都是了不可得的,我们要懂得这个空性的话,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