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4卷46下笔记
卷四
14、7如来藏性,周遍离戏
14、7、5怖头狂走,非然非缘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除灭,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46场下部
1、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
阿难把佛陀的话重复一下,你不是刚刚说杀盗淫的业,三缘断的缘故,三因都不生,我们的心是自然得到菩提的,并不是依靠其他因缘而产生的。
阿难觉得这样好像是一种自然生一样,不太好。一般阿罗汉他们对因缘很重视的,缘起咒“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一切佛法依靠缘起而产生的,而且很多阿罗汉是以缘起性空而证悟的。
2、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
因缘法讲的比较清楚的,明明知道是因缘而产生的,但是如来为什么顿然放弃所有的因缘产生。如果这样,我有点不大承认。
3、我从因缘心得开悟。
怎么不大承认?我是当时您说因缘法的时候心得开悟。
阿难虽然是个初果,证悟的境界不是很高的,但实际上当时如来说因缘法——因为当时讲《楞严经》的时候,阿难就开悟了,初果了。
4、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不仅仅是单独我这么一个小沙弥,小年轻的阿难声闻,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年轻之辈的小沙弥,是依靠因缘而开悟的。而且今天在座的,楞严大法会里面的特别了不起的那些长老,比如大目犍连,还有舍利佛,还有须菩提等等,刚开始从老梵志那里听闻,后来在佛陀那里听因缘法而开悟的,最后得成无漏。
须菩提和舍利子、目犍连以前可能全是老婆罗门,以前在一些老梵志们面前得过一些道,后来闻到佛陀的因缘法,最后开悟,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得成无漏的果位。
5、今说菩提不从因缘,
今天你刚才说的菩提没有因,无明都不存在,没有什么因,今天你说不是因缘产生。
6、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
那我们王舍城里面有一个外道,叫做拘舍梨,他说也是自然而成就的。
圆瑛法师《楞严讲义》卷四:“若是则王舍城,拘舍梨外道等,所说八万劫后,自然成道,犹如缕丸,极处停止,不假修证者,翻成为第一义谛矣!”
拘舍梨说八万劫当中,人自然待着,最后自然而然就能成就。比如有一些丸子,放在线条槽上,它滚着滚着,最后自然停下来一样的。
我们这些阿罗汉全部是依靠因缘而开悟的,但佛陀你今天说不是因缘而产生的话,你的观点跟王舍城外道的观点一点差别都没有,阿难还是敢问敢说。
7、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唯有祈求大慈大悲的佛陀,您开发我们迷闷的心,给我们转法轮。
阿难说你的观点跟王舍城外道的观点是一模一样的,你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请慈悲开示。
8、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除灭,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
佛陀跟阿难进行辩论了,看我跟外道相同还是你跟外道相同?
阿难啊,我们城市里面的演若达多,确实他中间发过疯,精神一段时间不正常了,后来就正常了。正在发狂的因缘如果灭除——因为一段时间确实心烦意乱,外面狂奔,最后这种狂性的因缘已经灭除,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不狂乱自然出现了?
因为阿难觉得因缘产生是可以的,但是自然产生是不合理的。如果“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的话,这个是一种自然产生,他认为是这样的。
但佛陀在这里问,狂性如果灭,那不狂的心是不是自然出现?如果你说是,其实因缘和自然法也是仅此而已。
你说狂性已经灭了,实际上他的心原本就是这样的。除了这个以外,我们也没有承认一个常有的自然法,这跟外道完全都是不同的。
只不过是狂性堙灭,自然回到自己原来的这种状态当中;中间是发过疯的,后来就正常了,正常的时候还是正常人。但是你说只要正常就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不是这个意思。
其实把狂性堙灭,叫做因缘法;把本性自然出现,说是一种自然法,但仅此说说而已。
9、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
佛陀告诉阿难,演若达多他的头本来都是已经自然具足,本来头也没有失去过,一直具足,没有一个它的头不存在的时候。
从演若达多来讲的话,他正在狂奔的时候也好,或者照镜子的时候也好,或者是最后回来的时候,他原来的头一直是在,一直都是在他的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他的头中间没有了,后来又回来了,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10、何因缘故,怖头狂走?
什么因缘说演若达多的头已经没有了?他害怕失去了自己的头,开始狂奔而走,这是以什么因缘?你找不出一个因缘,因为他的头一直是在的,如果不在,才可能有一种因缘。
比如牛群当中丢了牦牛,确实牦牛不在,我就心很烦的,到处去找,最后在某个地方找到,确实牛群里面当时是没有牦牛。我找的是对的,因为当时是没有的。
但是我们心的失去,并不是像丢牦牛一样的,不是这样的。丢牦牛确实是中间丢了,最后找到了,但我们心的失去不是这样的,本来都是没有丢过。
11、若自然头,因缘故狂,
如果演若达多的头自然已经具足了,但是因为他照镜子的这种因缘,突然觉得没有头,所以他的心产生狂乱。
这相当于是一种疑问,因为我的头自然是存在的,但是因为我照镜子,觉得是已经没有了,就开始害怕了,这个因缘,我的心狂乱了。
12、何不自然,因缘故失?
如果你认为本来头是有的,但是因为这样的因缘的缘故,我的心狂乱的话,那么为什么不能说,是因为自然有的,而舍弃这种因缘呢?因为头是自然存在的,这样你为什么不舍弃因缘?
13、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
本来他的头从来没有失去过,只不过狂性起来,最后妄想出现。但是整个妄想出现的过程当中,从来都是没有变易过,以什么样的因缘这样出现呢?
他的头一直——以前是怎么样,以后也是怎么样,一直是。头本来都是没有失去,只不过是因为狂性而出现妄想,在这个过程当中从来也是没有变化过,丝毫也是没有变化过。
14、本狂自然,本有狂怖。
如果你认为这个狂,它是一种自然,本来已经有了这种狂乱的心,如果你认为本来的这个狂也是自然性的出现,这样的话,是不是本来已经有这样的一种狂怖的心?
我们心的本性,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迷乱的这种无明存在?
15、未狂之际,狂何所潜?
如果是这样,没有狂乱之前,这个狂乱的心,应该藏在某一个地方,隐藏、潜伏在某一个地方。但是藏在哪里?这个也是没有的。
如果这样的话,演若达多当时没有照镜子之前,他的这种狂乱的心,应该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或者是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是一直等着机会,一直藏在他的身边。当时他照镜子的时候,也是在旁边作怪。一直有这么一个狂乱的心,一直跟着他。但是根本说不上的。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心,是在内外还是在别的地方。
16、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这样的这种不狂的自然,那头本来都是没有妄想,没有虚妄的。如果这样怎么会是狂走?狂乱而奔走,没办法走的。
17、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如果你认为本来自己是有头的,但是后来认识到自己没有头的时候,心里狂乱而奔跑。如果这样,你认为本来有的是一种自然,认为后来发现不存在是因缘,其实这两个都是戏论。
所有的因缘和自然法都是戏论,都是一种不实有的,一种游戏而已,游舞而已。
18、阿难尊者一直对外道的自然法比较排斥,他认为因缘产生是合理的,但是自然产生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的;富楼那尊者自然而了知,心性本来具足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因缘而产生,怎么样也是不合理的,觉得因缘法不可靠的,一直问无明怎么有没有因。他们两个问题的侧重点不同的。
在这个时候,表面上看来是对阿难的一个回答,但实际上佛陀是对阿难和富楼那尊者,这两者所承认的因缘法和自然法在同一个时间破。意思就是说真正的有一个实有的因缘法也是不成立的,真正的一个自然法也是不成立的。
通过演若达多的比喻,实际上是我们的心,当它被认识的时候,所有的迷乱当下就没有了。其实认识的话,并不是重新得到的,只不过自己原来迷乱的心已经恢复正常。
什么时候开悟的话,我们可以把它换成另外一个名字:“我什么时候恢复,我什么时候变成正常人?”我们可以这么说。
每个众生就像是演若达多一样的,都正在轮回当中狂奔,因为害怕认为自己没有头而发疯。如果遇到一个明智的上师,说他从来没有丢过,但是那个时候如果他的狂性还很厉害的迷乱显现的习气非常深厚,那怎么样跟他说,怎么样去治疗、吃药,也是很难很难恢复正常的。
但如果真的因缘具足,自己也是有信心,各方面因缘具足,可能很快的时间当中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