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9卷104中笔记
19魔境五十
19、5魔境五十,想阴十魔
19、5、2想十魔二,贪求经历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渴仰,邪见密兴,种智销灭。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04场中部
1、第二个是贪求经历,这个叫做魃鬼,魃鬼来扰。
2、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
跟前面一样的,善男子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受蕴已经尽了。
3、不遭邪虑,圆定发明。
不遭其他邪分别念的控制,圆满的禅定越来越明显。
4、三摩地中,心爱游荡,
在这样的三摩地当中,心爱求一种游荡。
游荡的话,在禅定的过程当中,为了让禅定越来越深入,身体不断去求,比如换个道场,像跑跑居士、跑跑和尚,到处去了解、体验;或者心理上,到处去接触一下,体验一下。其实一贪求游荡的话,魔王就找到机会了。
5、飞其精思,贪求经历。
他心里面有一种非常精进的意乐和向往,有这样的追求,开始贪求这样的经历,往外希求一种游荡的经历。
6、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那么这个时候,天魔一直等着。魔王像有些猫找老鼠,一直在那等着。看一个人的相续当中产生了一些贪心,产生了一些分别念的时候。
7、飞精附人,
魔王就很快飞过去,以天神的方式,以饿鬼的方式,附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这里有三个众生,一个是魔,一个是被附体的人,还有一个是求禅定的,这三个众生互相起作用。
8、口说经法。
被魔附体的人,开口说法,讲得很好,非常吸引人。
9、其人亦不觉知魔著,
被魔附体的人,不知道自己着魔了。
10、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自己说我已经获得了无上涅槃。
11、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并且来到了刚才求游荡的善男子的地方,开始给他讲经说法。
12、自形无变,
这个说法的人,不像前面一样变成比丘、比丘尼,他没有变化,还是以他的形象显现。
13、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
可是听法者忽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坐在莲花宝座上。
14、全体化成紫金光聚。
而且自己的身体就像是佛陀的身体一样,全部都变成纯金的、瞻部洲金色。
听法者的感应很大,身体都变成这样,看起来还是很厉害的。
15、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
每一个听他课的人,听他法的人,个个都看到自己的身体坐在莲花座上。大家从来都没有,欢喜得不得了。
16、是人愚迷,惑为菩萨,
这个求禅定的人比较愚笨、迷惑,认为被魔附体的人是菩萨。
17、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愚痴的人也投其所好,然后根据他的想法,生出一种淫心,诽谤清净的戒律,慢慢破了佛的戒律,偷偷的行持不净行、行持贪欲。
18、可能因为《楞严经》的缘起是阿难与摩登伽女的关系,所以每一个阴魔都讲到贪欲上,跟淫行结合起来。其实各种各样的显现都会有的,不一定非要从贪欲上讲。
19、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
被魔附体的人口中还说,现在佛陀正在应世,在某一个地方,有某一个人,是某个佛的化身亲自来到这里。
20、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
某一个人是某个菩萨的化身,他也来到人间。
21、其人见故,心生渴仰,
那个游荡的人,听到被魔附体的人这样一说的时候,心里非常渴望,有信心。
22、邪见密兴,种智销灭。
他的邪见日益剧增,他的一切种智、一切智慧,慢慢就消亡了。
23、此名魃鬼,
这种附体的名字叫做魃鬼。魃鬼一般是旱灾出现的时候,经常有。
24、年老成魔,恼乱是人。
魃鬼慢慢老了,就变成了魔,扰乱这些修行人。
25、厌足心生,去彼人体,
这个鬼到一定的时候,有一点满足了,有一点累了,他就离开了附体,走了,
26、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禅修的弟子和被附体的上师,做了很多不如法的事情、违背国法的事情,受到法律的惩罚。
27、汝当先觉,不入轮回,
所以你们应该先要知道,千万不要堕入这样的轮回当中。
28、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如果一直迷惑不知,执迷不悟,明知故犯的话,那最后一定会是堕入无间地狱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