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10卷111中3笔记
19魔境五十
19、7魔境五十,识阴十魔
19、7、4识十魔四,知无知执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11场中部3
1、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善男子,穷究一切行蕴空,已经灭了生生灭灭,然后在寂灭精妙当中,没有圆满。
2、若于所知,
这里修的时候,把识蕴当做一个所了知的法。
3、知遍圆故,
这个所知能遍于一切器情世界,能圆满一切世界。
4、因知立解,
所以依靠它能建立世间万物。
他认为,依靠所知、依靠心识,可以建立、产生世间万物,“心生万物”。
5、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
如果这样的话,世间当中的一切无情物,松树也好,柏树也好,十方各种草木,都可以称有情,那么与人没有什么差别。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心生万物,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心的幻现,跟人没有什么差别。
6、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
他们认为,草木也可以变成人,因为都是心生的。人死后也可以变成十方草木,所以没有什么区别。
7、无择遍知。
有情物、无情物,没有什么选择的,全部都是心识的一种游舞、状态。
8、“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是外道的观点,不是《楞严经》佛教的观点。
外道认为一切都是心造,所以动物植物没有什么差别,有情物和无情物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种心的幻现。这样的话,因为萝卜白菜也有生命,所以也不能吃;或者不用吃素,因为吃素与吃荤没有差别,草木与动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
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差别,在《大般涅槃经》当中讲过,“众生佛性住五阴中。若坏五阴名曰杀生”。植物无五蕴为无情物,动物有五蕴为有情众生。
9、生胜解者。
把这些认为是非常殊胜定解。
10、是人则堕知无知执。
这种人堕入到什么呢?堕入知和无知的执着的邪见当中。执着为一切要么是知,要么是无知,全部都在一种所知的心识当中产生。
11、婆吒霰尼,
他会转生什么呢?婆吒、霰尼的外道当中。
婆吒和霰尼是两个外道的名字。婆吒叫“避去”,霰尼叫“有军”。
《执掌疏》卷十:“婆咤霰尼。二外道名。婆咤。亦云婆私咤。名义集云。跋阇。此翻避去。善见律云。初为牧童。毗舍离王未登位时。共相游戏。童为王蹋。泣诉父母。父母曰。汝应避去。因此立名。霰尼。或云先尼。名义集云。西尼迦。此翻有军。立名之意未详。”
可能这个牧童后来很厉害,建立了自己的宗教,变成了非常出名的外道,不然的话,佛陀也不会提他的名字,
12、执一切觉,成其伴侣。
他执着一切都是觉知而产生的,最后堕入婆吒和霰尼的宗派当中,成为了他的眷属。
13、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已经迷惑了佛菩提,失去了正知正见。
14、是名第四计圆知心,
这是第四种邪见、阴魔。他们认为有一个圆满的所知心。
15、成虚谬果。
成就什么呢?成就一个特别虚妄、渺茫、错误的结果,
16、违远圆通,背涅槃城,
远离了圆通妙定,违背了涅槃城。
17、生倒知种。
最后转生到颠倒的、一切都是有一种所知的邪见种姓当中去了,这也是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