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10卷112中2笔记

创建日期:2025-05-19

  民俗学-楞严10卷112中2笔记

  19魔境五十

  19、8魔境五十,摄义垂范

  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乾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提,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112场中部2

  1、如是法门,

  这个楞严法门,摧伏五十魔的修行法门。

  2、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

  过去世的恒河沙数劫,有微尘数的如来也是依靠这个法门开悟,获得了无上道。

  3、识阴若尽,则汝现前,

  在你修行过程当中,如果识蕴已经破了,已经灭了的话,能现见什么呢?

  4、诸根互用。

  六根可以互用,不会有障碍的。

  5、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乾慧。

  如果六根互用的话,这种修行人就可以入前面讲的干慧地,金刚干慧是一种三摩地。

  6、圆明精心,于中发化,

  “圆明”指的是报身,“精心”指的是法身,“于中发化”,就是化身。也就是说,现前法、报、化三身。

  7、如净琉璃内含宝月。

  法、报、化三身通过比喻来说,如清净的琉璃当中,出现月光,清清楚楚洞彻一切。

  获得了三身果位时,内外都示现光明,照见一切万法。

  8、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

  我们前面讲到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的境界,依次而得到。

  9、入于如来妙庄严海。

  最后,入于如来的妙庄严功德海当中。

  10、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圆满菩提以后,最后了不可得,“无智亦无得”。

  11、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

  这是过去无数的先佛世尊,他们在修行寂止奢摩他,还有胜观毗婆舍那的过程当中。

  12、觉明分析,微细魔事

  他们依靠觉明智慧进行分析,抉择了上面所讲到的微细的五十种阴魔。

  确实,我们在其他的经论当中基本上没有发现修行过程当中的这些微细违缘。

  13、魔境现前,

  越修邪见越大,越修嗔恨心越重,越修贪心越深,这个时候说明是魔境现前了。

  14、汝能谙识,

  魔境现前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它:“我现在着魔了,要祈祷上师三宝,我不能这样,先稍微停一下。我晚上睡不好,白天做不好,肯定是出问题了,不能太精进了,不能太放松了……。”

  15、心垢洗除,

  应该把自己不良的习气、毛病尽量地洗除。

  16、不落邪见。

  不落入邪知邪见当中。

  自己应该知道自己的修行、行为,如果自己的见解有点不对了,好像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也退了,对众生的大悲心也退了,因果正见也退了,自己怎么办?还是要好好的忏悔,好好的祈祷,这个很重要。

  17、阴魔销灭,

  如果上面所讲的五蕴的五十种魔全部消灭了。

  18、天魔摧碎,

  那外在魔王波旬的天魔都会被摧毁。

  19、大力鬼神,褫魄逃逝,

  大力鬼神都非常害怕全部逃离了,魂飞魄散。

  20、魑魅魍魉无复出生。

  小的魑、魅、魍、魉,也不会出现的。

  21、蕴魔归根结底是执着,对任何一件事情特别执着的话,这个时候魔王就可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魔就会来干扰你。你心情也不好,身体也不好,事情也不顺利,等等。

  如果从根本上抛弃执着,无所谓的,在这个世间当中,短暂的几十年,有什么的?从胜义和世俗来讲,所追求的任何一个法,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如同阳焰,如梦如幻。完全放松下来的话,你所谓的违缘就消除了,世间大大小小的这些魔众也会消除。

  22、直至菩提,无诸少乏。

  如果这些阴魔已经消的话,直至菩提之间,功德全部齐全,不会缺少的。

  23、下劣增进,

  如果是一个小乘行人的话,会一直往前,趣入大乘,有进步。自私自利的心可能很快就荡然无存,开始求大乘菩提心。

  24、于大涅槃,心不迷闷。

  会求大的法,于大乘涅槃,心也不会愚昧。

  25、若诸末世,愚钝众生,

  如果未来的末法之世,特别愚钝的这些众生。

  26、未识禅那,

  不认识上面所讲到的这些禅那,这些次第修行。

  27、不知说法,

  也不知道佛陀所说的五十种阴魔。

  28、乐修三昧。

  自己一味的修行。

  29、汝恐同邪,

  这样的话,可能会受到上面所讲到的这些魔的危害。

  30、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

  所以要一心一意念佛陀的大顶楞严咒,如果实在不会念的话,念大白伞盖咒也可以的。

  31、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

  如果自己能诵的话,还是每天诵一点;如果实在不能诵的话,写在自己的禅堂、卧室里面,或者像系解脱一样,戴在身上。

  如果把楞严咒放在系解脱里面也可以,不会冲突,都是智慧的妙用。

  32、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带上的话,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当然业力现前的话,有一些违缘,楞严咒也可能救不的。

  33、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

  佛告诉阿难,你们应该恭敬地虔诚地钦奉十方如来最究竟的智慧。

  34、最后垂范。

  《楞严经》是十方如来最究竟的智慧,是最后垂示修行的典范,是佛陀的遗嘱——佛陀最深的一个精华,最深的一个教言。

  只要《楞严经》在的话,佛法就不会灭。佛陀最后劝我们,对十方如来最究竟的修法精髓,也是佛陀最甚深的、最主要的教言,一定要恭敬、修行。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10卷112中1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