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40(479-490)笔记
1、《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
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戊一、总说修三智相之加行+戊二、宣说次第与同时修之道次第
戊一、总说修三智相之加行=己一、宣说圆满摄修相之现观——正等加行+己二、宣说各分位究竟之现观——顶加行
己一、宣说圆满摄修相之现观——正等加行=庚一、摄所修三智之相+庚二、宣说实修加行之现观。
庚二、宣说实修加行之现观=辛一、趋入加行实修之身份补特伽罗+辛二、宣说修行实修加行之自性+辛三、广说彼之差别分支。
辛三、广说彼之差别分支=壬一、所得功德之差别(384)+壬二、所断过失之差别(385)+壬三、所知法相之详细分类+壬四、所行道之差别。
壬四、所行道之差别=癸一、宣说顺解脱分资粮道+癸二、宣说顺抉择分加行道+癸三、宣说随正等菩提分不退转众。
癸三、宣说随正等菩提分不退转众=子一、略说差别基+子二、广说各自差别相法。
子二、广说各自差别相法=丑一、宣说加行道不退转之相法+丑二、宣说见道不退转之相法+丑三、宣说修道不退转之相法。
丑三、宣说修道不退转之相法=寅一、总说不退之特点+寅二、别说殊胜净地之加行。
寅二、别说殊胜净地之加行=卯一、能依法身之因——有寂平等加行+卯二、所依报身之因——清净刹土加行(480)+卯三、事业化身之因——善巧方便加行。
卯一、能依法身之因——有寂平等加行=辰一、真实宣说(478)+辰二、遣诤(479)
卯三、事业化身之因——善巧方便加行=辰一、本体+辰二、分类。
辰二、分类=巳一、摄义而宣说(484)+巳二、广说分类。
巳二、广说分类=午一、所修对境之善巧方便(486)+午二、能修加行之善巧方便。
午二、能修加行之善巧方便=未一、本体(488)+未二、断证特点(489)+未三、作用(490)
479、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一辰二、遣诤。
无业等问难,如经已尽答。
480、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二、所依报身之因——清净刹土加行;
如有情世间,器世未清净,修治令清净,即严净佛土。
484、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一、摄义而宣说;
境及此加行。
486、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二午一、所修对境之善巧方便;
超过诸魔怨,无住如愿力。
488、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二午二未一、本体;
及不共行相。
489、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二午二未二、断证特点;
无著无所得,无相尽诸愿。
490、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二午二未三、作用。
相状与无量,十方便善巧。
2、正等加行里面的殊胜净地之加行,它分为有寂平等加行、清净刹土加行、善巧方便加行三种,寂平等加行的意义即是轮回和涅槃究竟平等,比喻为晚上的梦和白天的现实无有差别,八地以上的菩萨完全能够通达这样的境界。下面是遣除对此问题的诤论。
3、辰二、遣诤:无业等问难,如经已尽答。
“等”字里面还包括其他两三个问难,
3、1对方的问题有几个,首先一个是“无业”:如果白天和晚上一模一样的话,那么,因为晚上做梦的时候没有业道,则白天也应该没有业道,杀人放火,做任何善不善的行为,都不会造业了。因为经中讲过,虽然梦中造业,但因为不具足加行,所以并不会圆满业道。
弥勒菩萨在这里说:这些在佛经中已经全部圆满回答了。那么佛经中是怎么回答的呢?先答对方第一问:不会有这个过失,因为醒梦无别是从对境上面讲的,而在造作者方面还是有一定差别。对于已经证悟了诸法如梦境界的人来说,完全可以承许白天和晚上没有差别,但对于没有证悟此理的人来说,却因耽著的不同而感受不同的果——因为对晚上做的梦没有那么强大的执著,所以梦中不会造业,第二天可以从容醒来;白天虽然本质上也是梦,但因为对这种梦有特别严重的实执,所以也会圆满看似真实的业道。按照因明的方式,我们的回答是“不遍”或者“不一定”。
3、2舍利子尊者继续辩论(这组问答在佛经中是发生在舍利子和须菩提之间的。):执著大小的差别不应该成立,因为佛陀在经中说过,梦醒两种状态中都是远离业和心的。
须菩提答道:佛经的密意指的是业和心在胜义中不存在。从胜义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承许梦和醒都不存在,但世俗中梦和醒中的业都是存在的,因此我们的回答是“不一定”。若说“名言中即是如此之故”,那么我们的回答是“不成立”,因为世俗中二者确实都是存在的。
3、3在以简别胜义世俗的方式回答完对方的第二问后,舍利子又举手发问了: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在梦中修行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会不会增上善根?
须菩提回答:作为证悟空性的人来讲,在梦中修行三解脱门也可以增长善根,因为白天修持可以增上善根之故。
证悟者白天修行跟梦中修行是不是一样呢?应该是相同的,可以说就是梦境的三解脱门与白天的三解脱门在本体上是没有差别的。
3、4这是须菩提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然后舍利子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在做梦时行持布施等六波罗蜜多,会不会圆满资粮?
这个时候须菩提就不回答了,因为他觉得这跟前面的问题比较相似,于是他就把话筒递给当时在场的弥勒菩萨(众笑),让他回答,但弥勒菩萨没有很好地回答,他说:“你是让我以我的名称‘弥勒’来作答吗?还是以色受想行识中的哪一个法来作答?如果是以我的名称‘弥勒’(慈氏)来作答,那么名称都是空性的,也没有什么可回答……”这样回答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表示一个缘起。弥勒菩萨是一来菩萨,释迦牟尼佛的补处,因此要在讲最甚深的般若法门时跟我们结上善缘。那他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呢?其密意在很多经典中也宣讲过:因为众生的邪知邪见无量无边,在现今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时代不可能遍说解除此等邪见的方法,只有等待未来弥勒佛转F轮时一一给予回答了。这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另一方面,“弥勒”此名称实际上已经间接回答了对方——胜义中修六波罗蜜多亦是空性,就如前面须菩提所答的一样,在世俗中,则像“弥勒”这个假名一样,修六波罗蜜多也会产生功德。
对于诸法同梦之理的四个问难,佛经中是以这样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回答的。
4、卯二、所依报身之因——清净刹土加行:如有情世间,器世未清净,修治令清净,即严净佛土。
清净刹土加行,其本体即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依靠清净刹土获得自在的资粮而成就色身的差别,
例如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在有情方面是极不清净的,有地狱、饿鬼、旁生等恶趣,人类中也有很多根基低劣、具足贪嗔痴各种烦恼,在器世间方面,地形凹凸不平,有很多脏乱差的现象。为了改变这样不清净的状况,菩萨便发愿以修治而令情器世界如极乐世界、文殊庄严刹土以及东方琉璃刹土般清净,并以之为所缘不断积累资粮,这样,他将来成佛时的刹土,有情全部会是具足五眼六通、智慧广大的菩萨,器世界是清净七宝所成,连不清净的沙砾瓦石之名也听不到,这样的修行就叫做清净刹土加行。
5、卯三(事业化身之因——善巧方便加行)辰一、本体:
善巧方便加行的本体是依靠善巧方便获得自在而成办二利。
6、巳一、摄义而宣说:境及此加行。
略说有两种——境善巧方便和加行善巧方便。所谓境善巧方便,就是佛陀所获得的二利究竟之果位,以善巧方便利益众生,这是从我们所饶益的对境方面而言的。所谓加行善巧方便,就是能修加行的善巧方便因——三清净地度化众生的殊胜善巧方便,是自己修行的善巧方便,这都是从有境方面来讲的。
善巧方便有两种,一种是果位的善巧方便,一是因位的善巧方便。因位的善巧方便,直接是指《现观庄严论》三清净地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间接则是指我们现在也需要善巧方便。
7、午一、所修对境之善巧方便:超过诸魔怨,无住如愿力。
自利法身方面的善巧方便有两种:
第1、所断之特点:由于已经断除二障及其习气而越过四魔怨敌。四魔就是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有了五蕴,就会依靠它产生众多痛苦,因此说五蕴是一种魔障;贪嗔痴等烦恼也是一种魔,它使我们无法获得自在,超越三界;同类的生命结束时会产生非常大的痛苦,这叫做死亡魔;所谓天子魔,是指在我们相续中出现的一些修行的违缘,比如懒惰、打瞌睡、生起贪嗔之心等。
第2、所证之特点:由于已经证悟了万法平等清净的本性,所以既不会住于涅槃寂灭的边,也不会住于轮回显现的边,而是无有耽著地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第3、他利色身的善巧方便:依靠往昔发愿而具备任运自成趋入他利色身的力量,很多利益众生的事业都是自然而然成就的,这是依靠前世发愿的力量直接饶益有情。
8、午二(能修加行之善巧方便)未一、本体:及不共行相。
第4、能修加行之善巧方便的本体:虽然依靠殊胜方便智慧了知真实际,但为了利益众生,在因缘成熟之前不会现前,不像声闻阿罗汉那样,一旦证悟就立即趋入寂灭定。菩萨不断地利益众生,这就是不同于声闻、世间仙人的善巧方便。
9、未二、断证特点:无著无所得,无相尽诸愿。
第5、所断之特点:由于已经断除了善巧方便的违品——三轮执著而无有贪著。痛苦的根源就是执著,无论对上中下的任何对境执著,都会带来许多痛苦和违缘,因此《现观庄严论》经常提到“断除执著”,若能做到这一点,就称为菩萨的无著善巧方便。
所证之特点:
第6、由于证悟了真正实相四边无我,故而是本体无缘空性解脱。因为他已经真正证悟了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或者说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所以一切万法的本体空性方面已经解脱了。
第7、由于证悟道无相,故为因无相解脱。修道没有相的执著,所以叫做无相善巧方便。
第8、由于证悟果无愿,故为果无愿解脱。不像我们现在,有想要获得果位的执著,当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对果希求的愿望也没有,这叫做果无愿善巧方便。
10、未三、作用:相状与无量,十方便善巧。
第9、暂时的作用:因为现前证悟而了知一切甚深广大之法门,所以对讲授菩萨的不退转相非常精通。
第10、究竟的作用:由于因方便之加行圆满而现前了知一切境相的无量善巧方便。世出世间的一切相都是菩萨善巧方便的对境,菩萨对这些相都非常精通。
10、以上是十种善巧方便。至此就讲完了三清净地所摄的有寂平等、清净刹土、善巧方便三种加行,这一品的全部内容——从资粮道一直到十地末尾之间的所有正等加行也圆满宣说完毕。下一堂课讲顶加行。
现观庄严科判
479、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一辰二、遣诤。(第40课)
无业等问难,如经已尽答。
480、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二、所依报身之因——清净刹土加行;(第40课)
如有情世间,器世未清净,
修治令清净,即严净佛土。
481、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事业化身之因——善巧方便加行)分二:
482、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一、本体;(这个科判没有颂词)
483、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分类)分二:
484、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一、摄义而宣说;(第40课)
境及此加行。
485、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二(广说分类)分二:
486、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二午一、所修对境之善巧方便;(第40课)
超过诸魔怨,无住如愿力。
487、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二午二(能修加行之善巧方便)分三:
488、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二午二未一、本体;(第40课)
及不共行相。
489、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二午二未二、断证特点;(第40课)
无著无所得,无相尽诸愿。
490、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一己一庚二辛三壬四癸三子二丑三寅二卯三辰二巳二午二未三、作用。(第40课)
相状与无量,十方便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