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现观庄严

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27-40课(366-490)小结1-2

创建日期:2021-12-01

  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27-40课(366-490)小结1-2

  1、科判分布

  《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1-3品)+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

  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戊一、总说修三智相之加行+戊二、宣说次第与同时修之道次第

  戊一、总说修三智相之加行=己一、宣说圆满摄修相之现观——正等加行(4品)+己二、宣说各分位究竟之现观——顶加行

  己一、宣说圆满摄修相之现观——正等加行=庚一、摄所修三智之相+庚二、宣说实修加行之现观

  庚一、摄所修三智之相=辛一、略说所修相之本体(370)+辛二、广说彼等各自事相

  辛二、广说彼等各自事相=壬一、广说基智之行相(372)+壬二、广说道智之行相(373)+壬三、广说遍智之行相(374)

  庚二、宣说实修加行之现观=辛一、趋入加行实修之身份补特伽罗+辛二、宣说修行实修加行之自性+辛三、广说彼之差别分支

  辛一、趋入加行实修之身份补特伽罗=壬一、总法器(377)+壬二、别法器(378)

  辛二、宣说修行实修加行之自性=壬一、宣说甚深智慧之本体大平等之禅定(380)+壬二、宣说广大方便相三智加行之分类(381)+壬三、宣说实修分位界限加行之差别(382)

  辛三、广说彼之差别分支=壬一、所得功德之差别(384)+壬二、所断过失之差别(385)+壬三、所知法相之详细分类+壬四、所行道之差别。

  壬三、所知法相之详细分类=癸一、略说法相、名相之本体(387)+癸二、广说彼之详细分类

  癸二、广说彼之详细分类=子一、宣说能表之法相+子二、宣说事相自性相

  子一、宣说能表之法相=A丑一、证悟智慧之自性——智相+丑二、彼之差别自性——殊胜相+丑三、方便作用之自性——作用相

  丑二、彼之差别自性——殊胜相=寅一、略说本体(416)+寅二、广说自性+寅三、彼要点之摄义(422)

  寅二、广说自性=卯一、现见苦谛智慧四种殊胜相(418)+卯二、现见集谛智慧四种殊胜相(419)+卯三、现见灭谛智慧四种殊胜相(420)+卯四、现见道谛智慧四种殊胜相(421)

  丑三、方便作用之自性——作用相=寅一、基智加行之作用相(424)+寅二、道智加行之作用相+寅三、遍智加行之作用相(428)+寅四、如是宣说之摄义(429)

  寅二、道智加行之作用相=卯一、智慧之作用(426)+卯二、方便之作用(427)

  子二、宣说事相自性相=丑一、基智加行事相之自性(431)+丑二、道智加行事相之自性(432)+丑三、遍智加行事相之自性(433)+丑四、如是宣说之摄义(434)

  壬四、所行道之差别=癸一、宣说顺解脱分资粮道+癸二、宣说顺抉择分加行道+B癸三、宣说随正等菩提分不退转众

  癸一、宣说顺解脱分资粮道=子一、略说本体方便智慧之差别(437)+子二、广说彼分类之差别(438)+子三、以引申义根基之差别归纳宣说(439)

  癸二、宣说顺抉择分加行道=子一、本体+子二、分类

  子二、分类=丑一、暖位(443)+丑二、顶位(444)+丑三、忍位(445)+丑四、胜法位(446)

  A丑一、证悟智慧之自性——智相

  丑一、证悟智慧之自性——智相=寅一、宣说基智之智相+寅二、宣说道智之智相+寅三、宣说遍智之智相

  寅一、宣说基智之智相=卯一、了知基之总实相方式(392)+卯二、了知基之别实相方式+卯三、了知基之特殊实相方式(397)+卯四、如是宣说之摄义(398)

  卯二、了知基之别实相方式=辰一、了知总心之分摄方式(394)+辰二、了知分别断治之详细分类方式(395)+辰三、了知特殊心之一切所缘详细分类方式(396)

  寅二、宣说道智之智相=卯一、了达道之总实相方式(400)+卯二、了达道之别实相方式+卯三、了达道之特殊实相方式(405)+卯四、如是宣说之摄义(406)

  卯二、了达道之别实相方式=辰一、分别了知体空性道之方式(402)+辰二、分别了知因无相道之方式(403)+辰三、分别了知果无愿道之方式(404)

  寅三、宣说遍智之智相=卯一、了知遍智之总实相方式(408)+卯二、了知遍智之别实相方式+卯三、了知遍智之特殊实相方式(413)+卯四、如是宣说之摄义(414)

  卯二、了知遍智之别实相方式=辰一、了知身神境神变之差别方式(410)+辰二、了知意教诫神变之差别方式(411)+辰三、了知语记说神变之差别方式(412)

  B癸三、宣说随正等菩提分不退转众。

  癸三、宣说随正等菩提分不退转众=子一、略说差别基+子二、广说各自差别相法

  子一、略说差别基=丑一、本体+丑二、分类(450)

  子二、广说各自差别相法=丑一、宣说加行道不退转之相法+丑二、宣说见道不退转之相法+丑三、宣说修道不退转之相法

  丑一、宣说加行道不退转之相法=寅一、略说自性(453)+寅二、广说相之分类(454)+寅三、摄义(455)

  丑二、宣说见道不退转之相法=寅一、略说自性(457)+寅二、广说相之分类(458)+寅三、摄义(459)

  丑三、宣说修道不退转之相法=寅一、总说不退之特点+寅二、别说殊胜净地之加行

  寅一、总说不退之特点=卯一、略说自性(462)+卯二、广说安立+卯三、相法之摄义(475)

  卯二、广说安立=辰一、由释词而认清修道之本体(464)+辰二、广说彼行相之详细分类(465)+辰三、宣说离增损相说法之遣诤

  辰三、宣说离增损相说法之遣诤=巳一、遣除于资粮之详细分类之诤+巳二、遣除于道断治之详细分类之诤。

  巳一、遣除于资粮之详细分类之诤=午一、遣除于胜义中“有”增益之诤(468)+午二、遣除于世俗中“无”损减之诤(469)

  巳二、遣除于道断治之详细分类之诤=午一、遣除证悟胜义之法断得不合理之诤+午二、遣除以世俗刹那法不得遍智之诤(474)

  午一、遣除证悟胜义之法断得不合理之诤=未一、辩论(472)+未二、答辩(473)

  寅二、别说殊胜净地之加行=卯一、能依法身之因——有寂平等加行+卯二、所依报身之因——清净刹土加行(480)+卯三、事业化身之因——善巧方便加行。

  卯一、能依法身之因——有寂平等加行=辰一、真实宣说(478)+辰二、遣诤(479)

  卯三、事业化身之因——善巧方便加行=辰一、本体+辰二、分类。

  辰二、分类=巳一、摄义而宣说(484)+巳二、广说分类。

  巳二、广说分类=午一、所修对境之善巧方便(486)+午二、能修加行之善巧方便。

  午二、能修加行之善巧方便=未一、本体(488)+未二、断证特点(489)+未三、作用(490)

  2、《现观庄严论》以八事七十义的窍诀对广大甚深的般若法门进行概括

  八事=三智+四加行+法身=(遍智+道智+基智)+(正等加行+顶加行+次第加行+刹那加行)+法身

  七十义=30三智+四加行+法身=(10遍智+11道智+9基智)+(11正等加行+X顶加行+X次第加行+X刹那加行)+X法身

  3、正等加行

  前面讲三智是从见解的角度,宣说了三智的本体和分类等,第四品讲三智是讲如何修行三智;而且前面是分开讲的,这里是合而为一来讲的。

  对于菩萨、佛陀和声闻缘觉的智慧,不可能无缘无故获得,必须先以理论来了知其具体含义,然后再以四加行来次第现证,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4、正等加行11法(课中没有很明确的指示,结合《现观略义讲记》列示)

  正等加行11法=1加行相173+2加行20+3加行功德14+4加行过失46+5加行性相91+6大乘顺解脱分5+7大乘顺抉择分+8有学不还44+9生死涅槃平等加行+10清净刹土加行+11方便善巧加行10

  一、加行相[圆加行所修之行相]:庚一、摄所修三智之相

  加行所修的对境或者智慧差别,便是加行相的法相。可分为一百七十三种。

  173正等加行的行相=27基智相+36道智相+110遍智相。

  27基智相=4苦谛相+4集谛相+4灭谛相+15道谛相

  36道智相=8染污法之因——集谛+7清净法之因——道谛+5染污法之果——苦谛+16清净法之果——灭谛

  110遍智相=37共同声闻同分基智相+34菩萨同分的道智相+39佛陀的不共行相

  二、加行[能修诸加行]:辛二、宣说修行实修加行之自性

  为了获得自在,而总摄三智进行修持的(菩萨)瑜伽,便是加行的法相。可分为二十种。其界限,是从小资粮道直至最后有际之间。

  三、加行功德:壬一、所得功德之差别

  因修习加行而获得的暂时与究竟功德,即是加行功德的法相。可分为十四种。其界限,是从大乘资粮道直至佛地之间。

  四、加行过失:壬二、所断过失之差别

  对加行的生起以及增上作阻碍的魔业,便是加行过失的法相。可分为四十六种。其界限,在七地以下。加行过失共有四十六种魔业:依靠自身的有二十种,依靠自他二者任何一方的有二十三种,依靠他身的有三种。

  五、加行性相[加行定相]:壬三、所知法相之详细分类

  表示大乘加行本体或者功能的智慧便是加行性相的法相。可分为九十一种。其界限,是从大乘资粮道直至最后有际之间。

  91加行性相=16基智智相+16道智智相+16遍智智相+16殊胜相+11作用相+16自性相

  六、大乘顺解脱分:癸一、宣说顺解脱分资粮道

  能够利益远离(痛苦)之殊胜法,但其体性尚不属于清净善根位阶段的道,即是大乘顺解脱分的法相。可分为五种,有信、勤、念、定、慧五种分类。其界限,是从入道直至获得加行道果位之间。

  七、大乘顺抉择分:癸二、宣说顺抉择分加行道

  具有缘众生为对境的殊胜之相,并以修所生慧为主体的胜解行智慧,便是大乘顺抉择分的法相。可分为四种(一、暖位10;二、顶位;三、忍位;四、胜法位)。其界限,在暖顶忍胜法等四位。

  八、有学不还[有学不退转相]:癸三、宣说随正等菩提分不退转众

  具备不堕有寂任一边际确定标志的菩萨,便是有学不还的法相。可分为分别住于加行道、见道、修道三道的三种。其界限,是从大乘暖位直至最后有际之间。

  44不退转相=20加行道不退转相(11暖+6顶+2忍+1胜法)+16见道不退转相+8修道不退转相

  九、生死涅槃平等加行[三有涅槃平等加行]:卯一、能依法身之因——有寂平等加行

  以证悟轮涅二者无有自性而进行修习的加行,即是生死涅槃平等加行的法相。其界限,相似的,是从大乘资粮道开始;而真实的,则在(三)清净地。

  十、清净刹土加行:卯二、所依报身之因——清净刹土加行

  能使自己将来成佛的刹土之器情二世间都远离过患,即是清净刹土加行的法相。可分为两种。其界限,相似的,是从大乘资粮道开始;而殊胜的,则在(三)清净地。

  十一、方便善巧加行:卯三、事业化身之因——善巧方便加行

  能了知行持方便善巧的十种对境[十种方便善巧]是应时还是非时的加行,即是方便善巧加行的法相。可分为十种。其界限,相似的,是从大乘资粮道开始;而主要的,则在(三)清净地。

  5、加行相之基智相27=4苦谛相+4集谛相+4灭谛相+15道谛相

  苦谛的实相有四种:

  1、了达无有无常与非无常之戏论的行相。

  2、了达不生苦及非苦戏论的行相。

  3、了达远离空非空戏论的行相。

  4、了达不被证悟我无我戏论所害的行相。

  集谛的实相有四种:

  5、了达无有因非因之戏论外的行相。

  6、了达无有集非集之戏论如虚空的行相。

  7、了达生非生戏论不可言说的行相。

  8、了达无有缘非缘戏论之名的行相。

  灭谛的实相有四种:

  9、了达无有灭非灭戏论、无去的行相。

  10、了达不被寂与非寂戏论所夺的行相。

  11、了达无有妙非妙之戏论、无尽的行相。

  12、了达无有离非离之戏论、无生的行相。

  在道位中,烦恼障的对治——证悟人无我之道谛的实相有四种:

  13、了达无有道非道之戏论而无作者的行相。

  14、了达无有如非如之戏论而无知者的行相。

  15、了达无有行非行之戏论而无迁变的行相。

  16、了达无有出非出之戏论而无调伏者的行相。

  所知障的对治——证悟法无我之后得智慧有漏道谛的实相有五种:

  17、了达无本体如梦之法相的行相。

  18、了达无生如回响之法相的行相。

  19、了达不灭如眼华之法相的行相。

  20、了达重新寂灭如阳焰之法相的行相。

  21、了达自性涅槃如幻之法相的行相。

  所知障的对治——证悟法无我之入定智慧无漏道谛的实相有六种:

  22、了达染污分别之对治——无染污的行相。

  23、了达清净分别的对治——无清净的行相。

  24、了达染污分别的对治——无染的行相。

  25、了达戏论相之分别的对治——无戏论的行相。

  26、了达自之现观分别的对治——无执的行相。

  27、了达退失分别之对治——不动的行相。

  6、加行相之道智相36=8染污法之因——集谛+7清净法之因——道谛+5染污法之果——苦谛+16清净法之果——灭谛

  从集谛相断治的角度宣说有八种:

  1、证悟集谛之差别法因相的智慧有了达断贪之离贪的行相。

  2、了达断除本体贪欲而不住轮回的行相。

  3、断除果喜爱轮回而寂灭的行相。

  4、证悟集谛之差别法集相的智慧有了达断除贪心而无贪的行相。

  5、了达断除嗔心而无嗔的行相。

  6、了达断除痴心而无痴的行相。

  7、证悟集谛之差别法生相的智慧有了达断除因之分别而无有果烦恼的行相。

  8、证悟集谛之差别法缘相的智慧即了达断除贪执有情而无有情的行相。

  从道谛相立宗及合理性的角度宣说有七种:

  9、证悟道谛的差别法道相的智慧——了知本体无量之智相。

  10、了知与二边不相关联的行相。

  11、证悟道谛差别法如相的智慧——了知本体无别的行相。

  12、了知无有戒禁取的行相。

  13、证悟道谛的法别法行相的智慧了知本体无分别的行相。

  14、了知无不可量的行相。

  15、证悟道谛之差别法出相的智慧就是了知本体无贪的行相。

  苦谛的行相从自法相与总法相的角度来说有五种:

  16、证悟苦谛的差别法无常的智慧——了达无常的行相。

  17、证悟苦谛的差别法苦相的智慧——了达苦谛的行相。

  18、证悟苦谛的差别法空相的智慧——了知空的行相。

  19、证悟苦谛的差别法无我的智慧——了知无我的行相。

  20、证悟苦谛的自性无有戏论相的智慧——了知无相的行相。

  灭谛的行相从本体的角度来说有十六种:

  证悟灭谛的差别法灭相的智慧包括三种:

  21、了知证悟境空性的行相。

  22、了知证悟内空的行相。

  23、了知证悟内外空的行相。

  证悟灭谛的差别法寂相的智慧包括八种:

  24、了知证悟境空空的行相。

  25、了知大空的行相。

  26、了知胜义空的行相。

  27、了知有为空的行相。

  28、了知无为空的行相。

  29、了知离边空的行相。

  30、了知无始终空的行相。

  31、了知无舍空的行相。

  32、证悟灭谛的差别法妙相的智慧即是了知证悟境自性空的行相。

  证悟灭谛的差别法离相的智慧包括四种:

  33、了知证悟境一切空的行相。

  34、了知法相空的行相。

  35、了知无缘空的行相。

  36、了知无实体空的行相。

  7、加行相之遍智相110=37共同声闻同分基智相+34菩萨同分的道智相+39佛陀的不共行相

  共同声闻同分基智的三十七相,也即三十七道品,共分为七个部类——

  第一部类、彻知有实法之道的四念住:1、了知身念住的行相;2、了知受念住的行相;3、了知心念住的行相;4、了知法念住的行相。

  第二部类、由勤作所生之道的四正断:5、了达已生恶不善法令断的行相;6、了达未生恶不善法令不生的行相;7、了达未生善法令生的行相;8、了达已生善法令增长的行相。

  第三部类、修行等持之道的四神足:9、了达欲定断行具神足的行相;10、了达心定断行具神足的行相;11、了达勤定断行具神足的行相;12、了达观定断行具神足的行相。

  第四部类、现观加行之道的五根:了知13、信;14、精进;15、正念;16、定;17、慧的五种行相。

  第五部类、与现观关联之道的五力:了达18、信;19、精进;20、念;21、定;22、慧力的五智相。

  第六部类、现观之道七觉支:了达23、念觉支;24、择法觉支;25、精进觉支;26、喜觉支;27、安觉支;28、舍觉支;29、定觉支的七智相。

  第七部类、清净出离之道的八正道:了知;30、正见;31、正分别;32、正语;33、正业;34、正命;35、正勤;36、正念;37、正定圣道的八种行相。

  菩萨同分的道智相有三十四相,也分在七部类中——

  第一部类、对治之道三解脱门:即了知1、体空性;2、因无相;3、果无愿解脱门的三种行相。

  第二部类、幻化道三解脱:了知4、有色观色解脱;5、无色观色解脱;6、净色解脱的三种行相。

  第三部类、现法乐住之道——无色定:了知7、空无边定;8、识无边定;9、无所有定;10、有顶定的四种行相。

  第四部类、寂止之道:11、了知灭尽定的一种行相。

  第五部类、出世间道九等至:了知(12-15)四禅、(16-19)四无色及(20)灭尽定的九种行相。

  第六部类、所断之无间道:(21-24)了知现见对境四谛的四无间道的四种行相。

  第七部类、佛陀之道:(25-34)了知布施等十波罗蜜多的十种行相。

  佛陀的不共行相有三十九种,分在五部类中——

  第一部类、十力:1、知处非处智力;2、知业报智力;3、知种种解智力;4、知种种界智力;5、知根胜劣智力;6、知遍趣行智力;7、知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8、知宿住随念智力;9、知死生智力;10、知漏尽智力的十种行相。

  第二部类、四无畏:了知11、正等觉无畏;12、漏永尽无畏;13、说障法无畏;14、说出离道无畏的四种行相。

  第三部类、四无碍解:了知15、法无碍解;16、义无碍解;17、词无碍解;18、辩无碍解的四种行相。

  第四部类、佛十八不共法:19、如来无有误失;20、无暴卒音;21、无忘失念;22、无不定心;23、无种种想;24、无不择舍;25、志欲无退;26、正勤无退;27、念无退;28、慧无退;29、等持无退;30、解脱无退;31、一切智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32、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33、一切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34、于过去世无著无碍智;35、于未来世无著无碍智;36、于现在世无著无碍智的十八种行相。

  第五部类、本体的差别:37、了知诸佛所说之真如的行相;38、了知自在驾驭万法之自然本性的行相;39、了知一切相现前菩提之佛陀的行相。

上一篇: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40(479-490)笔记

下一篇: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27-40课(366-490)小结2-2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