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19下-22上课愿菩提心小结(2-2)
前行备忘录20课3菩提心生起之法+违品笔记
29、【既然如此,倘若以后仍旧出现犯堕罪等情况,那势必成了惭愧之处,被人所耻的对象。】
菩萨戒不管是寂天菩萨和龙树菩萨哪门派法,总的来说一切支分戒条都树立在两条根本戒之上,即舍弃众生和舍弃众生成佛两条。
小乘的戒只不过是在几个比丘面前发愿,但现前你在诸佛菩萨面前已经发誓,把所有的佛菩萨都给骗了,那称之为什么?当然是罪大恶极的大骗子。
30、菩萨戒。
【自从发起殊胜菩提心到没有出现根本堕罪之间,名称上也转变成“即刻得名诸佛子”, 】
叫菩萨了,就是我们的名已经转变,以前我们称之为凡夫,现前已经称之为菩萨。所以若要是不犯根本乃至支分堕罪,那我们就是菩萨,要是再去寻找菩萨的话,真找不到。
【意义上转变为(“世间人天应礼敬”),不仅仅成为包括天等在内的众生之主,而且也是本师佛陀应礼、应供的对境。金刚手菩萨扛在肩上作为本尊、护白法的梵天等净居天神吉祥怙主七十尊等等予以保护,】
【居于何处消除贫困诸如此类的所有功德会一举而得。这样的菩提心虽然容易发起,却难以生起。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从四无量心或慈心和悲心或者唯一的悲心开始修。如果自食其言,背弃承诺,那并不是像破了别解脱戒骗一骗五六位亲教师、轨范师,一旦退失了菩提心,那么相续中同时犯下四黑法,也就是欺骗了应供,欺骗了所有佛菩萨,以谄诳的行为欺骗一切有情,总而言之就像骗狗一样欺惑所有圣者和凡夫,犯下非常严重的弥天大罪。】
31、4.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如云:“若有成佛彼足矣,若无成佛无计施,成佛无误之种子,胜菩提心愿生起。”意思是说,如果具备了菩提心,那么成就佛陀的条件一切齐全,如果没有菩提心,那就无计可施了。其中的“种子”是指佛性,佛性有自性住佛性和随增长佛性两种,自性住佛性是指一切有情相续中所拥有的如来藏智慧,随增长佛性(即修行生佛性)是指世俗菩提心。在修行佛果的过程中,自性住佛性是因,随增长佛性是缘,因此佛性犹如种子。】
(1)名义转变之功德
【相续中生起这样的一颗心,正如前文所说,就拥有名义转变的功德】
从共同的角度来说,相续中生起这样的一颗心,就拥有名义转变的功德,名转变为菩萨。义转变成什么?不仅仅是人天所有的应敬礼的对境,还是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乃至一切菩萨所应供的对境,即是从义的角度转变功德。
(2)一切善根趋入大乘之功德
【以妙树果实比喻的所有善根都趋入大乘的功德、】
平常只要具有菩提心的话,所成办的一切善事,都会进入大乘之功德,由于具有菩提心的缘故,这是第二种功德。
(3)善根转为无漏功德
【胜过未被菩提心摄持的所有善根如同芭蕉树之果实只是享受一次乐果就会穷尽的功德,有这三种功德。】
第三种功德,是胜过未被菩提心摄持的所有善根。要是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所有善根,如同芭蕉树之果实般,只能享受一次快乐,就会穷尽的功德。只要具有菩提心的话,你的功德永远穷尽不了。
【哪怕仅仅是供一盏灯,但如果缘佛果来供养,那么善根将因为佛陀的功德数(不可思议)、众生的数目(无量无边)而与日俱增。积累了无间罪定业的人,相续中如果生起了珍宝菩提心,只需要在线团弹起般短暂的时间里堕入恶趣。杀人夺马、放火烧宅之类的所有不定罪业,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一瞬间就如同劫末火焚烧草堆般一扫而光。所以,它能将业和烦恼的障碍从根本上铲除,逐渐去除所知障。】
32、四、愿菩提心学处
【“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的方便,分别是愿菩提心的学处和行菩提心的学处。已生不退失的方便是愿菩提心,】
33、(一)菩提心违品
【能失毁菩提心的因是谋取自私自利的意乐和它的助伴嗔恨心,这两者能使菩提心退而不增。】
【如何退失呢?如果失坏了愿菩提心的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就已经犯了根本堕罪,即使支分的其他堕罪没有失毁,也无济于事,就像树根已断树枝自然倾倒一样。】
如果失坏了愿菩提心的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舍弃众生和舍弃众生成佛中的一个,就已经犯了根本堕罪。
【如果失坏了根本,则难以恢复,假设失坏了支分,则容易恢复。怎么才算失毁两个条件呢?也就是舍弃有情和舍弃遍知。】
怎么才算是失毁这两个条件呢?也就是舍弃有情众生和舍弃成佛遍知。愿菩提心学处的违品就是这两条,谋取自私自利和它的助伴嗔恨心,而带来舍弃众生和舍弃遍知。
平等之心,就是贪和嗔平等,由贪生起的亲人,嗔恨心生起的怨敌,都必须要做到平等。舍弃一个众生,就相当于舍弃一切众生,已经犯了根本戒。
34、【没有领受见道的所证万法如幻境界而舍弃遍知佛果,归根到底也是从资粮道加行道起首先就谋求私利的心行所导致,显宗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也会依靠这一己私欲的念头而失掉。】
【与密宗的上师和道友发生矛盾而破誓言,归根到底也是由谋求自我欲望的心行所致。所以,我务必要念念想到前面所说的谋求私利的过患和珍宝菩提心的功德。】
【简而言之,就是寂天菩萨所说的“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能仁圆满佛陀出有坏全心全意追求的是利益他众,结果证得了圆满佛果,而所有凡夫俗子从无始以来一直成办自我利益,结果仍旧停留在成办一己私利上面,到头来还是没完没了地流转。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快乐是由利他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所得,诚如月称菩萨所说:“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35、【那么自私自利的这种心念使暂时佛子菩萨地的功德和究竟遍智果位的一切功德到不了我们自相续中,它才是真正的大魔头。要驱逐这个厉魔,就该把菩提心立名为驱魔的仪轨。】
【那要怎么驱逐它呢?就是修炼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和自轻他重的菩提心,从而能达到不退失菩提心并把成办私利的魔王驱逐出境的目的。】
就是修炼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和自轻他重的菩提心,这个下面会讲。从而能达到不退失菩提心,并把成办私利的魔王驱逐出境的目的。
前行备忘录21课1自他平等+交换笔记
36、(3)安住调伏妄念
顺着见解增长,当然可以逐渐进入到智慧转为道用,安住调伏妄念四大解脱之上——裸露解脱、显现解脱、自我解脱和本来解脱。但这个见解是非常高,在没有达到这种见解之前,前面的这些过程都要铭记心中。
这就是三种调顺烦恼的方法。也可以归纳到成熟口诀法当中,先从意识转为道用之中来成办解脱,当意识转为道用见解逐渐增长时,就可以进入智慧转为道用之中,五种辨别当中传讲的还是四大解脱。华智仁波切在《三句精要》之中说:“印证见解、断定自决和解脱自信。”这三者当然树立在智慧转为道用之中,前面的意识转为道用为因法相乘之见解,是成办后面见解的方便和基础,当智慧转为道用的时候,就可以把密宗所传讲的三个要义——印证见解、断定自决和解脱自信,归纳到这上面去。
37、菩提心的最大的魔障——谋求自利。要遣除这个厉魔,应该从哪个角度去修炼呢?要从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和自轻他重的菩提心当中去成办圆满的菩提心。
38、【其一、修自他平等:正是由于从无始以来没有做到自他平等,才导致对我和我方贪恋,对仇敌和敌方憎恨,现在必须要对我和我方放下贪爱,对他和他方放下憎恨。这两者的根本实际上就是牟取一己私利的心态和行为。所以,认识到它的过失以后,就绝不能再一如既往,而务必要做到自他患难与共、风雨同舟。】
39、【首先发愿:但愿一切有情具足增上生人天果报直至圆满佛陀之间的快乐——乐果和信心、出离心、珍宝菩提心等乐因。随之希求:如果他们能够具足乐因及乐果,那该多好。接着发誓:我一定要使他们具足乐因及乐果。然后虔诚祈祷三宝。】
40、以四无量心修平等心
【尽管所有众生都不想受苦,可是却遭受着三界轮回三苦的苦果直接危害、集谛业和烦恼间接危害,缘于这一切众生而平等观作母亲,这是舍无量心;】
【缘于不具备快乐的众生希望他们具足乐因及乐果,这是慈心;缘于具足苦因及苦果的众生希望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这是悲心;我和一切有情是母子关系,作为孩子的我必须要关注母亲的疾苦,如果不需要子女关注,作为母亲的有情各得其乐,那么我绝不会闷闷不乐而大发嫉妒,必然感到欢喜,而不会无动于衷,会满怀喜悦之情,这是喜无量心。】
【以上四无量心入定后得时,知母、念恩必须一一修行。】
【随后,再想到,这些有情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比如,我的头痛那是天人的痛苦;喉咙痛,那是非天的痛苦;心脏痛,那是人的痛苦;腹部等下身疼痛,那是三恶趣众生的痛苦。】
【如果众生的头痛,作为菩萨必然会痛心疾首。】
前行备忘录21课2自他平等+交换笔记
41、【胜义菩提心,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空性定解。】
即便是四无量心也分为四种不同的等持。这种无自性的空性定解就叫做等持,也就是我们当前修的成熟口诀法乃至上师瑜伽导修等。
【简而言之,华智仁波切亲口说过:“如果快乐,同样做花喜鹊,如果痛苦,同样当黑乌鸦。”意思就是说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修自他平等是道位时从心态和行为两方做到平等和果位时证悟自他一切法为等性的方便。】
【因此,自他一切的一切从法性空性的侧面是平等,从空性显现的侧面是平等,从世俗显现的侧面是平等,从现空双运的角度是平等,这是修行显宗的等性义。】
42、(二)自他交换
【所以,在修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时,如果有什么过失灾难,主要由自己来承担。现在必须要驱逐我执这个厉魔,就把自他交换的意乐,取名为驱魔仪轨。】
是什么力量让释迦牟尼佛能布施自己的一切呢?就是说,一旦断绝我执之厉魔,就能做到这一点。现前我等做不到的最大原因,就是这个我执厉魔太厉害了,时时站贪嗔的立场之中,无法行持善法。
43、【为了便于更容易修成,应该这样结合呼吸来观想:老母的苦因及苦果,以黑气的形象向这边呼过来,与之同时和我自己的气一并从鼻孔吸进体内,如此一来,我就具有了苦因及苦果,老母离开了苦因及苦果,如同太阳脱离了罗睺罗的危难一般,母亲的痛苦要由我来承受。心里要想:母亲的痛苦我要承受,在行为上,母亲的痛苦我来遣除。反反复复加以思维。】
【之后以大慈心施舍:但愿母亲具足增上生决定胜之间的安乐;如果她具足这些安乐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具足这些安乐;为了使她具足安乐,虔诚祈祷三宝。但愿母亲具足信心、出离心、珍宝菩提心这些乐因;如果她具足这些乐因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她具足安乐之因;为了使她具足乐因,虔诚祈祷三宝。】
【仅仅是这一点也不能饶益她,还要观想:我身体的快乐、内心的快乐等增上生决定胜之间的乐果和信心、出离心、珍宝菩提心的乐因一并奉献给慈母,回向给慈母。在观修“我来奉献、母亲获得”的时候需要结合呼吸来观修:我的福寿荣华、身体受用、幸福安宁一切快乐的事物以白气的形象就如同香、烟冒出一样,从鼻孔中出来,气向外排散运行的同时,母亲一并向内吸气,由此我离开了乐因及乐果,母亲如同身上穿衣一般获得、拥有了乐因及乐果。心里要想:为老母谋取乐因及乐果,行为上必须从细微的快乐起为老母成办。
44、【在结座时修三种关联:但愿遍布虚空际的一切有情身体的病痛、心里的痛苦、意愿的违缘、堕落的罪业、一切障碍速在当下成熟于我的相续;如果能够成熟于我的相续,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的所有这些罪业、痛苦成熟于我的相续;为了能做到这一点,虔诚祈祷三宝。】
45、【随后观想:众生的一切堕罪以黑气的形象从自己的鼻孔而入,渗透融入到内心中爱重执著我的这个厉魔当中,就好似氆氇放在染料中一样,它具足了苦因及苦果。对一切有情爱重、珍惜,把他们看作至关重要、至珍至爱、大有必要、必不可少的。最终,为了容易修成,结合呼吸等观修法都与前面是相同的。】
46、2.修喜心
【接着修喜心,心里想:我们母子二人中母亲的快乐,作为孩子绝不会心生嫉妒,因此心中满怀喜悦,行为上只会为她去谋取快乐,而绝不会以嫉妒心驱使给她造成痛苦,所以必须要成办快乐。】
【把牟取一己私利的心态和行为,看成是不足爱重、无足轻重、不值珍惜、不足为喜、无关紧要的,务必要驱逐牟取自利心行的这个厉魔。但愿一切众生具足安乐;如果他们具足安乐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具足安乐;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心里观想:我的福寿荣华、身体受用、幸福安宁所有快乐的事都回向给一切众生,布施给一切众生,施舍给一切众生,但愿他们获得;如果他们能够获得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获得。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在观想时也结合呼吸来修,以上修法必须从心态和行为两方面来修行。】
47、【自他交换归根到底就包括在“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当中。】
【既然它是菩提心,那必然具备两个条件。所以,以大悲心取受(亏损失败),是以悲心缘有情的第一个条件,以大慈心施舍(利益胜利)是以智慧缘正等菩提。】
前行备忘录21课3自他平等+交换笔记
48、【交换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执著相交换,一切众生是我,三善趣是身体的上身,三恶趣是身体的下身,必须把众生执著为我。或者,一切众生是我的母亲,我作为孩子,“一切众生是我的母亲”是把众生执为我所。】
【二是爱重交换,要放下以往爱重自己的心态,现在要珍视一切众生,把他们看成是至关重要、至珍至爱,大有必要、必不可少的。】
【三是苦乐交换,以往,一切利益胜利通通围绕着自己,所有亏损失败都围绕着他众,一切温暖自己去取受,所有寒冷给予别人。现在,也就是从今天起,要将一切利益胜利通通奉献给他众,所有亏损失败全部自己取受,一切温暖奉献给别人,所有寒冷自己面对。总而言之,凡是幸福安宁快乐的事都给予其他众生,其他众生的所有痛苦由我来承受。结合呼吸等观修法依然如前。】
【(四是自他交换)本来无有自己,我们却执为自己,原本无我反而执为我,这种执著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的心是前世在天界等漂泊不定的神识,如果想到身体的因,那就是因和缘,因是前世之因,也就是善不善的因,缘是父母的精血,风心进入父母精血之间使身体得以形成,这颗心也是其他的心,这个身体也是将其他的身体执为我,将以前、现在、以后执为我的这种我执从无始以来一直串习,为此世间八法同品方面的利、称、誉、乐始终围绕着自己,以至于利益胜利都是归属于自己,亏损失败给予他众,而世间八法违品方面的衰、讥、毁、苦围绕着别人,其实就是以这种过失造成我们漂泊至今。】
比如说我们在破人我的时候,观待谁是我呢?从外境山河大地当中观察,山河大地并不是我,即便是我,和你现前感觉到的身口意三门完全无关,你说这个身体是我的身体,并不是我。
从外缘当中来说是父母的精血组成的,神识也是他相续的一个神识,它是天界乃至中阴界中漂泊不定的神识,当因缘和合的时候,在父母的精血当中,气识融合到这上面而形成这么一个身体。从身体乃至灵魂多方面去观待,也并不是我,都是他的,由这个角度当中去观待,而断绝我执这个厉魔。
将以前、现在、以后执为我的这种我执从无始以来一直串习,为此世间八法同品方面的利、称、誉、乐始终围绕着自己,所以就觉得这个我是真实的。以至于利益胜利都是归属于自己,亏损失败给予他众,而世间八法当中的违品方面的衰、讥、毁苦围绕着别人,其实就是以这种过失造成我们漂泊到至今。
49、【所以,现在绝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要把牟取私利的过患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懂得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把他人当作自己,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进而做到“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依靠这所有众生的恩德,生生世世能获得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究竟证得圆满佛果。 】
50、念诵修自他交换
【下面通过念诵来修炼:“乐时安乐回向众,但愿利乐满虚空,苦时承担他痛苦,但愿苦海悉干涸。”“但愿等同虚空诸有情,离苦苦因成熟我相续,但愿我之利益善资粮,为母有情悉得而成佛。”】
平常我看到很多导师,在快乐和痛苦的时候,就依靠这个念诵来交换。当自己有些痛苦的时候,依靠这种念诵来交换自他。
愿我现前遭受有的一切痛苦,愿能代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的痛苦,愿我现前在承受痛苦的当下,能消尽一切众生的痛苦。愿我之利益及现前所修学的一切善法乃至积累的一切资粮,令成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之因,时时依靠这种念诵做交换非常重要。
前面和后面都等同,比如说当我们在遭受痛苦的时候,这时候就应该要知道这个交换,不管是身体、心态乃至外缘多方面的一些痛苦,这时候就要想到,但愿这种痛苦能代替三界六趣一切父母的痛苦,现以我遭受这种痛苦,能消尽三界六趣一切父母之痛苦,愿我平常所行持的善法乃至今天行持自他交换的善根,能令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获得幸福,应该时时依靠这种观想乃至念诵来做自他交换,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现前在遭受痛苦的时候,因为消尽一切恶因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遭受痛苦就可以消尽前面的恶因,一种是依靠修法的方式。我们现前在遭受痛苦同时,又依靠修法,把这种痛苦转变于善法,也就是转为道用的话,即可以迅速消尽无始以来造的一切恶因。现前身上有病苦者,可以迅疾消尽病魔,有痛苦者可以消尽痛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51、【在吃饭、睡觉、走路、安住等一切行为举止中,依靠这种念诵来修炼。】
【再者,“三境三毒三善根”,如果拥有乐因及乐果、遇到苦因及苦果,尤其是出现破誓言等情况时,要断除这些不幸的念头,而依靠菩萨的善巧方便把一切转为道用。】
【也就是说,在拥有快乐之因和快乐之果的时候,要道用为菩提心的本体,以大慈心施舍乐因及乐果。在遇到苦因及苦果时,非但不成为菩提道的违缘,反而以大悲心取受,我们要千方百计努力通过这种方式把快乐痛苦转成道的本体。】
【也就是说,把乐因及乐果奉献给一切有情,施舍世间八法的四种同品,取受苦因及苦果,坦然接受世间八法的四种违品。】
前行备忘录22课1自他交换笔记
52、即便像《大圆胜慧》和《文殊大圆满》这样殊胜的法本,若要是不借助上师的窍诀,也无法成办解脱啊!所以都要铭记心中。
53、发心之引导,若要发殊胜的菩提心,那么必须从四无量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开始,行菩提心的学处还没有讲解,那先从愿菩提心当中去行持这种心念为主。
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含两个缘,悲心缘众生和智慧缘正等菩提。
54、【抑制妄想:当自己身体感到不适的时候,包括遭受一点头痛之类不足挂齿的痛苦在内,都要想到:但愿一切有情三有三界轮回的所有痛苦都承受在这上面,】
当你遭受痛苦的时候,若要是能转为道用行持,那哪来的痛苦呢?这种痛苦已经成为成就菩提的辅助,这就叫作善巧方便。在遭受业及烦恼时,若要是能把业及烦恼转为道用的话,那绝不会成为菩提违缘,而会形成一种辅助。这就叫作善巧方便。
不管你在座上还是在座下,时时都在痛苦的因果和快乐的因果范畴之中,若能把这四种都能转为道用的话,那你时时都在修法之中。
55、我们一生所成办的整个过程称为迁转,临终这一时刻称为圆满,前面的迁转是为了在圆满当中生起一刹那的善念。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即便以前迁转都为善业,但圆满的时候若为恶念的话,决定会顺着圆满飘动。若不做长时间修行的话,到达圆满这一时刻,能想起来是不可能的。若还能把这些业及烦恼乃至起现的苦因集谛转为道用的话,这就叫做修法,不管你在座上还是在座下。
56、如何断绝业及烦恼及一切过失,有很多方便道,在自他平等、自他交换的过程当中也传讲了这些道理,如何从内心当中观想自己现前遭受的一切痛苦去和众生交换,这些都称之为意识转为道用。
前行备忘录22课2自他交换笔记
57、应该要布施身体、受用和善根三种事物,使它们成为一切众生得乐的资本、离苦的条件。
58、修断法的时候,就是这样布施给一切众生,先把身体布施,有一些布施的仪轨,受用怎么布施给众生,善根怎么布施给众生等等。完全断绝执著,而成办心的本性,就是在断法之中证悟到的自性。与我们现前行持的等持没有丝毫之区别。
59、(二)自轻他重
【接下来修自轻他重,在思维自他交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屡屡串习,达到纯熟程度以后,就要在付诸实践上行持自轻他重,处在凡夫位也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像仁慈瑜伽上师那样,这来自于世俗菩提心修炼达到纯熟的力量。】
仁慈瑜伽上师有一次在讲法的时候,在他讲法的道场外有一只野狗走来走去,有个人就用石头打过去,这时候法座上的这位导师说他自己非常痛,下面的弟子都呆了,那个人在打狗,怎么法座上的导师抱着自己的肋骨说痛。导师把衣服撩起来给大家看时,上面肿起了很大一块。什么原因呢?就是修持自他交换的原因。
就像仁慈瑜伽上师那样,这来自于世俗菩提心修炼达到纯熟的力量。反观下你的内心,你的菩提心真正达到圆满了吗?愿菩提心当中有两种缘,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正等菩提,尤其是以大慈悲取受一切痛苦,就是说时时依靠自他交换的方式,把世上所有众生的痛苦用呼吸和心念纳入到自己的心相续之中,把自己所有的快乐奉献给他人。后面在智慧缘当中,就是舍法给他人。是否天天都在做这样的事情?若达到纯熟的时候,你可能会做得到。
其外很多都要注意,可能就是个人执著太强的缘故所致,身上有一点点感觉时,不要起很多分别。因为我们是世俗凡夫众生,平常感到不愉快、不舒服的显现,都很正常。这时候不要再起很多分别,是谁把痛苦都堆积在自己的身上等等。
60、【而真正的自轻他重,(登地以上才能做到,)证悟见道的智慧同时现前四平等性义,也就是证悟到自他胜义离戏平等性、证悟世俗如幻平等性、证悟佛与众生平等性、证悟我与佛陀平等性,在那时,才到了能直接成办他利的开端。如果头颅被砍断带走,也只是视为粪土而别无他想,因此到了那时真正能做到自轻他重。在初学者的阶段,必须通过修炼世俗菩提心来实现自轻他重。】
现前四平等性义=自他胜义离戏平等性+世俗如幻平等性+证悟佛与众生平等性、+我与佛陀平等性
61、【斩断我执的方法,包括以方便斩断和以智慧斩断两种,首先要以方便斩断我执,也就是通过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的途径,最初依靠方便来断掉自私自利的分别念,随后凭借依靠方便的方便生证悟胜义的智慧把我执斩草除根。】
斩断我执=方便斩断+智慧斩断=方便斩断(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智慧斩断(胜义的智慧)
要符合这两个条件,第一,依靠起心动念的方式修学方便道世俗菩提心,再行持等持胜义菩提心来圆满这种功德。
62、【起初,反反复复修行、抉择世俗菩提心,然后要着重修炼胜义菩提心。对于一己之私的心念,是通过世俗菩提心压制、依靠胜义菩提心根除。】
63、历代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曰:妄念乃至昏沉沉重的时候,用剖析法调伏妄念;逐渐对见地有所认识的时候,用粗直视调伏妄念;更进一步时,用细直视调伏妄念;最终以安住调伏妄念来成办解脱。
64、【我们要清楚,不管享乐受苦都要转为道用。身为一个人,绝不会永恒快乐或恒常痛苦,都是偶尔快乐偶尔痛苦,苦乐交织。当我们拥有快乐或遭受痛苦的时候,要把它变成菩提道的本体。】
前行备忘录22课3自他交换笔记
65、已经生起来的菩提心让它不退失,要依靠什么?当然要修四无量心,发殊胜菩提心,还要护持它的学处,
菩提心=修四无量心+愿菩提心(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菩提心学处
66、【在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菩提心的基础上,获得不为八风所动的威力以后再修自轻他重,心里思维:我从今天起,不管获得解脱也好,没得解脱也罢,地狱、饿鬼、旁生等六道众生的痛苦理当由我来承受忍耐,我的幸福安宁快乐的事等博施给一切有情……】
67、我们在修破瓦法的时候不是讲过吗,在临终的时候先堵塞九门,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能贪执。此时若要是能做得到的话,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供养给三宝,若要是从行为上面做不到,则从心态当中观想,就是为了断绝对事物的贪执。
现前我们不能圆满证悟到解脱的最大障碍就在于执著上,对身体的执著,对受用的执著和对善根的执著。对身体的执著是非常强烈,对受用的执著也是这样,现前很多人为了世间的受用可以抛弃自己的生命,就是由于对世间事物执著的缘故。对善根的执著也有,很多人从事善法目的就是依靠这种善根来成办解脱,对善根来说没有执著是不可能的。现前我们必须要抛弃这个执著,靠什么方式呢?平常依靠禅定、布施、供养的方式来断绝这个执著,因为供养完以后,就属于他人了。
很多人说把自己的身口意三门供养给上师及一切诸佛菩萨,若真正已经供养完以后,那这个身语意可不是你的啦,你现前不能从事很多恶业,因为这已经不是你的身语意三门了。从此以后若要是成办不善业的行为,就已经违背了当时的立誓。
68、【把它执为我所,那显然不是菩萨的风范。如果把身体受用以及善根,毫不吝惜、毫无贪恋地施舍给一切众生,那么直接是利益众生,间接是利益自己。】
【以上这些是不退失愿菩提心的方便法。】
以上这些是不退失愿菩提心的方便法。下面是不退失行菩提心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