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坛经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1笔记

创建日期:2022-11-10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1笔记

  第一课笔记

  1、《坛经》在藏地没有传承,我小心谨慎、简明扼要地从字面上给大家解释。

  [第五课]这次是与大家共同学习,不算正式传讲。没有得过传承而给大家传讲,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不太合理。不过我知道有些法师虽然没有传承,但是与大家共同学习,按照汉传佛教的传统是可以的。

  [慈诚罗珠上师讲授《坛经》第1课智慧品1]

  对于《六祖坛经》,我们不会广泛地去、深入地去、展开地去讲,只讲《六祖坛经》的一些核心思想。

  我没有《坛经》的传承,而在藏传佛教,我们讲的所有东西,都是有传承的。

  虽然我没有《六祖坛经》的传承,但是我今天给大家讲授《坛经》,一方面找了一些《坛经》本身的文字作为解释依据,另一方面用大圆满、大手印和其他中观和般若的佛理作为解释依据,所以我觉得在内容上面,不会有太大的错误。

  2、惠能大师圆寂的时间是公元713 年,离现在(传法时2012年) 已经有1299 年,接近1300 年了。“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做佛事。”

  3、总的来讲为什么叫“坛”呢?据说[《讲记67》中第9页少一字:刘]宋朝时有一位大德叫求那跋陀罗,他在广东的法性寺专门造了一个戒坛,又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写“将来当有一位肉身菩萨在此坛受戒”,有这样一个预言。

  后来又有一位智药法师,在此地种了一株菩提树,也预言“将来有一位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有这样的授记。六祖证悟以后,在近16 年中都以在家身份与猎人同住,有时候悄悄地放生,他不吃肉,吃肉边菜,汉地很多大德也在不同的场合讲过。后来,他确实在那个戒坛受具足戒,而且在那里转法轮。以这样的缘起,后学的弟子们认为这位肉身菩萨就是六祖大师,因为与授记确实非常吻合。

  4、《坛经》主要有五种不同的版本,距今已有1200 多年的历史, 在这样的历史辗转中,我们用分别念来判定哪个最可靠,哪个最不可靠,恐怕任何人都不能确定。我自己认为编辑《坛经》的大德们都是有一定的悲心和智慧的人,一定能懂得前辈高僧,尤其是六祖惠能的密意。

  5、敦煌本《坛经》,是在敦煌发现的一种《坛经》的版本,约为12000 字,又晦涩难懂,是最古老的一种版本。因系手抄本,故也称作“敦煌写本”。敦煌写本有两种抄本,一种是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早年从敦煌盗运出去的大批中国古代珍贵文献之一, 1922 年,日本学者矢吹庆辉在大英博物馆所藏的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它, 并翻拍成照片。中国最早利用这一发现进行研究的,是胡适先生。另一种是敦煌当地文化名流任子宜于1935 年在敦煌千佛山之上寺发现的,其抄写字迹工整,错漏较少,系敦煌写本中的精品。后,不知所踪。上世纪八十年代,周绍良先生等人在敦煌县博物馆重新看到了这个馆藏号为077 的抄本,并拍成了照片。周先生经过整理校勘,以《敦煌写本坛经原本》为名,1997 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通过内文对比,可以确认这两种抄本源自同一种版本。

  [慈诚罗珠上师讲授《坛经》第1课智慧品1]

  我们今天用的是敦煌版本。

  注:《敦煌坛经校译注------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李申校译,方广锠简注,中华书局,2018年7月第一版。敦煌版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忽略不计,以慈诚罗珠上师课堂板书经文和李本经文作为敦煌版本的标准经文。

  宗宝本又称流通本,即元朝僧人宗宝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的改编本,题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总共有十品,篇幅最长,达到了24000 多字。这也是流传最广的版本,普遍收录于明版诸本大藏经中,所以也称“流通本”。

  从唐朝到元朝之间的五种不同版本中,最普遍广弘的就是最后的宗宝本。原因有两种:一个是人们认为这是经过多次修改、编辑和校对的,因此非常可靠;还有一个原因是,元、明、清各个朝代的皇帝都特别重视此版《坛经》。

  索达吉上师传讲基本以此版本传讲。

  注:慈诚罗珠上师上课时,手头常翻阅一本《坛经》,书面大字《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没能看清小字。跟据书名和指念经文判断,很可能是宗宝本。

  慈诚罗珠上师时常取宗宝本经句经义解说敦煌版经句经义。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