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现观庄严

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27-40课(366-490)小结2-2

创建日期:2021-12-01

  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27-40课(366-490)小结2-2

  8、加行20

  1、所谓不住加行,就是证悟色等基道果任一法,都是本体空性、远离四边八戏的。

  2、对境不存在,故而有境三智的本体也不落于一切相的执著中,这叫做不行加行。

  3、以不住不行的方式来修行基智的二十七相,因为真正通达了一切万法的基无比甚深,所以叫做基智甚深加行。

  4、以不住不行的方式来修行道智的三十六相,证悟菩萨相续所摄的一切道甚深难测,非凡夫分别念可及,这叫做道智难测加行。

  5、以不住不行的方式来修持佛果的一百一十相,证悟这些果自性无量的缘故,无法以凡夫的智慧来衡量,这是遍智无量加行。

  6、对前面所讲的一百七十三相,以入定和出定交替的方式,通过不住加行、不行加行的途径来修行,作为资粮道的凡夫人,需要经历千辛万苦、漫漫岁月才能现前证悟,因此称为劬劳久证之加行。

  7、以不住和不行加行的方式继续修行,获得加行道暖位的道相时,利根者就会得到必定成佛的授记,故而称之为得授记加行。

  8、以不住加行和不行加行的方式修至顶位,就不会从菩提道中退转,所以叫做不退转加行。

  9、忍位时通过修正等加行而从声闻缘觉地出离,再也不会堕入小乘之中,更不会产生世间的自私自利心,所以叫做出离加行。

  10、到胜法位时,通过正等加行的不住加行和不行加行的方式来修行,将见道的所有障碍一一遣除,因此称为无间加行。

  11、得到见道第一地菩萨时,通过修无漏智慧本体的正等加行而接近菩提,因此称为近菩提加行。

  12、在修道不清净七地中,以不住加行和不行加行的方式继续修持初地证悟的空性境界,可以非常迅速地圆满菩提,所以叫做速疾加行。

  13、无勤地成办利他,因此称为利他加行。

  14、以无分别智慧照见一切万法无增无减、如如不动,本来离戏,这叫做无增无减加行。

  15、因为泯灭了所有分别念,故而根本见不到法和非法、善和不善、好和坏等二元对立的法,这叫做不见法非法加行。

  16、凡夫去观察色等五蕴所摄的每一法的因、体、果、行相、作用等任何方面,会发现它们都是不可思议、难以衡量的,但八地菩萨的智慧对这种不可思议也不加分别,因此叫做不见不思议加行。

  17、凡夫习惯对色法等的法相、本体、因缘进行分析,觉得它们有一定的自性,但是八地菩萨完全照见一切万法的平等性,在他面前,色等的行相、本性全都无有任何分别,这叫做不分别本体加行。

  18、到了第九地时,通过修不住加行和不行加行而获得四无碍解,可以相应不同的众生随机说法,令他们获得声闻四果、缘觉果、无上菩提果这六种有如珍宝般的果位,所以叫做能与珍宝果加行。

  19、十地菩萨时,也同样以不住、不行加行的方式修持,使前面九地的垢染全部得以清净,因此称作清净加行。

  20、从凡夫资粮道一直到十地末尾之间,以入定和出定轮番的方式来修前面所说的这些加行,称为结界加行。

  9、加行功德14

  1、远离违缘的功德——蒙受佛陀加持而摧伏魔力。

  2、蒙受一切佛陀以神通垂念。

  3、修般若空性的人蒙受十方诸佛菩萨以智慧观照。

  4、迅速趋近究竟圆满菩提。

  5、暂时获得值遇佛陀领受教言、生生世世转生人天善趣、然后以佛法饶益众生、最究竟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等四大利益。

  6、转生他世的对境功德——生于被授记菩提分法等般若兴盛的地方。

  7、能依道的功德——将圆满一切无漏对治法。

  8、所依补特伽罗的功德——成为为他众讲经说法之士。

  9、不受违缘损害的功德——作为佛陀的助伴而不会被魔所转,退失正道。

  10、因法修行的功德——生起不共善根。

  11、缘差别的功德——一切立誓如愿实现。

  12、所得果的功德——摄持广大果位。

  13、作用差别的功德——以四摄成办有情利益。

  14、圆满般若的功德——在生生世世中完整地获得般若的句义。

  10、加行过失46

  首先,是对般若法门不恭敬的五种过失——

  从智力的角度而言有两种:

  1、由于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证悟而执为难以证悟。

  2、认为由于智慧敏锐、才气十足而容易证悟。

  3、以身的染污法——伸懒腰等缮写般若等。

  4、以心的染污法——贪心等缮写般若等。

  5、以语的染污法——嬉闹等讽诵般若等。

  退失的七种因:

  6、以相似理由而退失,认为我没有得到授记而背离般若。

  7、从因大乘道中退失,对大乘道不起信心,就像舍弃树根而寻求树枝一样。

  8、从品尝果大乘之味中退失,对究竟果一切种智不起信心,如同不向主人乞讨而向仆人乞讨的狗一样。

  9、从体大乘法中退失,对胜乘不起信心,犹如已经得到大象而舍弃又寻找象迹一般。

  10、从所为之本体中退失,从小乘法藏中寻求所为,如同从蹄迹水中寻觅宝珠一样。

  11、从因果之关联中退失,希望从小乘道中获得大乘遍智,犹如以日月宫的标准来衡量尊胜宫的比喻一样。

  12、从无上特法中退失,认为上下乘相同而不知三身的特法,依次就像执著转轮王与山寨的小王平等、百味佳肴与豆泥平等、如意宝珠与假宝平等一样。

  13、趋入般若之缘,对繁多的欲妙境加以分别。

  14、将单单的缮写文字法行当作真正的般若。

  15、将单单无实的所诠耽著为般若。

  16、将单单的能诠文字经函耽著为般若。

  17、将无文字耽著为般若。

  18、作意城区等贪嗔之境。

  19、作意名闻利养。

  20、从魔所宣说的非道中寻求方便智慧。

  21、听闻者般若的讲闻等有强烈欲乐心,传讲者十分懈怠。

  22、听闻者在此地,传讲者在他境。

  23、听闻者具备知足少欲,传讲者不具备知足少欲。

  24、听法者具足头陀行功德,传法者不具足头陀行功德。

  25、听闻者具备善法,传讲者不具有善法。

  26、听闻者喜欢布施,传讲者具大吝啬。

  27、听闻者愿意供养,传讲者不愿接受。

  28、听闻者以略说能够理解,传讲者以广说而理解。

  29、听闻者了知经等妙法,传讲者不了知经等妙法。

  30、听闻者具备六度,传讲者不具备六度。

  31、听闻者善巧方便,传讲者不善巧方便。

  32、听闻者已获得陀罗尼,传讲者没有获得陀罗尼。

  33、听闻者想缮写般若文字,传讲者不想缮写般若文字。

  34、听闻者远离贪爱结等五障,传讲者没有远离贪爱结等五障。

  35、听闻者想独自远离恶趣,传讲者想结缘者都远离恶趣。

  36、听闻者喜乐独自趋往善趣,传讲者喜乐结缘者都趋往善趣。

  37、传讲者喜欢自己独处,听闻者喜欢眷属大众共集一处。

  38、传讲者不给随行的机会,听闻者却想跟随。

  39、传讲者希求少量财物,听闻者不想供养。

  40、传讲者去往有生命危险的地方,听闻者不去有生命危险的地方。

  41、传讲者去往发生饥荒的地方,听闻者不去发生饥荒的地方。

  42、传讲者去往盗匪等扰乱的地方,听闻者不去盗匪等扰乱的地方。

  43、传讲者为化缘而去看望在家人,听闻者不去看望在家人。

  44、凭借魔所宣说之经一类不该学修的非处邪教,用伪造的词句,在大乘教与修行人之间进行挑拨离间。

  45、将不是所修般若的不净观之类有缘的相似修行立为究竟的修行。

  46、对邪魔化为佛陀一类的现象(比如说邪魔外道、魔王波旬显为佛陀的身相而宣说一些经典)、不该起信的非处邪师生起信心。

  11、加行性相之基智智相16

  1、借助基智加行,依于证悟对境基的实相而了知果——如来出现之基的智相。

  2、借助基智加行了知基之实相——世俗本体世间五蕴生灭的一切法在胜义中无生无灭之基的智相。

  3、借助基智加行了知基——有情心之行在名言中分为八万四千等详细分类之基的智相。

  4、借助基智加行了知摄略而言,这些分别内收的入定心之基的智相。

  5、借助基智加行了知未入定的外散心之基的智相。

  6、借助基智加行了知在胜义中真如无尽行相本体之基的智相。

  7、借助基智加行了知基——心的这些法在名言中具有贪等所断烦恼之基的智相。

  8、借助基智加行了知对治法无有贪等烦恼心之基的智相。

  9、借助基智加行了知此等在胜义中广大法本体之基的智相。

  10、借助基智加行了知这些心在名言中趋入种种所缘而成为大所缘之基的智相。

  11、借助基智加行了知有境能取的数目无量之基的智相。

  12、借助基智加行了知以比喻在根前无法展示智慧本体之基的智相。

  13、借助基智加行了知在胜义中心无本体故而以五眼也不可见之基的智相。

  14、借助基智加行了知基在名言中以十四种无记见的差别而动摇等法与补特伽罗见之基的智相。

  15、借助基智加行,依靠在胜义中无有自性的特点了知心实相真如无我之基的智相。

  16、借助基智加行了知证悟如此真如而现前证悟法身再为他众开示的教法法身之基的智相。

  12、加行性相之道智智相16

  1、通过修行道智加行,了知道的实相——体空性解脱之道的智相。

  2、通过修行道智加行,了知道的因——无相解脱之道的智相。

  3、借助道智加行了知道的果——无愿解脱之道的智相。

  4、通过修道智加行,了知本体具有无生行相之道的智相。

  5、通过修道智加行,了知证悟无灭之道的智相。

  6、借助道智加行了知无染自性之道的智相。

  7、通过修道智加行,了知无净本体之道的智相。

  8、借助道智加行了知无有所断法体性之道的智相。所断就是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

  9、通过修道智加行,了知具有无对治本体行相之道的智相。

  10、通过修道智加行,了知无有依处本体之道的智相。

  11、通过修道智加行,了知具有虚空法相真如之道的智相。

  12、借助道智加行了达道的自性——无有相状戏论所破坏之道的智相。

  13、通过修道智加行,了知道的自性——果法无有造作相的道智智相。

  14、通过修道智加行,了知道之差别法——具无分别体性之道的智相。

  15、借助道智加行了达道的实相在名言中以三乘差别分析之道的智相。

  16、通过修道智加行了知这些差别在胜义中无有所缘相之道的智相。

  13、加行性相之遍智智相16

  1、本师能仁王依靠自己所现前的断证究竟法而了知安住于法身平等性中的遍智智相。

  2、了知现示他利法身的差别,在名言中宣说般若时,本师了知应该陈设坐垫等恭敬事的遍智智相。

  3、了知应当依教奉行而承事上师的遍智智相。了知宣说般若法门的善知识是非常难得的,他宣说的教言也极其难得,因此一定要依教奉行,并经常以身口意来承事上师。

  4、了知应当以赞叹尊重等令其生欢喜的遍智智相。

  5、了知应当以鲜花等供养的遍智智相。

  6、了知在胜义中这些都是无有作用的无生。

  7、依靠断证究竟的力量,对于如所有法、尽所有法无著无碍而趋入并了知的遍智智相。佛陀的遍智能了知尽所有和如所有的一切万法,可以无碍地趋入。

  8、了知初始宣讲、开示世间见所未见的甚深义四谛F轮的遍智智相。

  9、了知中间宣讲世间五蕴本体空性无相之F轮的遍智智相。

  10、了知对于想要通过听闻的途径而得法者,需以概括这些F轮的方式为其宣说的遍智智相。

  11、了知对于想通过思维而得智慧者,需以成熟他们相续的方式而令其知晓的遍智智相。

  12、了知对于想通过修行而证悟者,需以解脱他们相续的方式而令其现量证悟的遍智智相。

  13、了知最后转法性不可思议善分别F轮的遍智智相。

  14、了知宣说一切法自性涅槃寂静体性的遍智智相。

  15、了知一切种智的实相——有漏世间五蕴泯灭之涅槃本性身的遍智智相。

  16、了知有寂取舍之想泯灭、证悟寂静智慧法身的遍智智相。

  14、加行性相之16殊胜相

  1、苦谛法忍智慧以分别心不可思议。

  2、法智智慧无可比拟。

  3、类忍智慧超越以量权衡。

  4、类智智慧不可胜数。

  5、集谛法忍的智慧涵盖圣者的一切断证。

  6、法智的本体是由智者菩萨所了知。

  7、类忍智慧与声闻缘觉不共。

  8、类智智慧与小乘相比,现观的通达更为速疾。

  9、灭谛法忍智慧证悟真如无增无减。

  10、法智智慧修行六度不住之涅槃。

  11、类忍智慧通过行持二种资粮而真实成就大菩提果位。

  12、类智智慧无分别而缘取一切所缘法。

  13、道谛法忍智慧的殊胜所依就是法界体性。

  14、法智智慧具全波罗蜜多等一切道相。

  15、类忍智慧以内外摄持一并摄受。

  16、类智智慧无有享受、耽著道味之想。

  15、加行性相之11作用相

  1、对于即生无法作饶益的众生,要在来世令他们暂时获得人天福报,究竟成就如舍利子、目犍连一般的声闻果位(主要是声闻果位)。

  2、从今生而言,要使有缘众生暂时远离身心的痛苦,继而依靠修持十二缘起获得缘觉果位。

  3、令众生在究竟果位上不住轮涅二边,从一切痛苦中救拔出来,获得了菩萨的果位。

  4、通过无我智慧可以断除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因此需要以究竟获得无我境界、现前圣者的智慧作为皈依处。

  5、断除痛苦的因——业和烦恼而成为众生的住处(给予众生安慰之处)。

  6、由于证悟轮涅等性而起到友军的作用。

  7、由于证悟万法自性空性义而成为众生之洲岛。

  8、依靠大悲的力量,起到全面引导总体一切所化众生之导师的作用。

  9、方式是无勤任运成办他利的作用。

  10、不为自利而证得三乘果位的作用。

  11、究竟任运成办二利的事业就是能成就转F轮之所依的法身。

  16、加行性相之16自性相

  1、远离本体贪等烦恼的自性。

  2、远离果——三门染污法状的自性。

  3、远离因非理作意相的自性。

  4、远离违品与对治之分别的自性。

  5、以发菩提心的意乐而难行的自性。

  6、以不堕小乘的加行而决定大乘加行的自性。

  7、追求三大所修之所为果的自性。

  8、对境所修三轮无缘的自性。

  9、有境破除修行之一切执著的自性。

  10、缘取果遍智之一切法所缘的体性。

  11、缘取其差别法不随顺一切世间法的不共功德所缘的体性。

  12、其本体无碍趋入一切所知之智慧所缘的体性。

  13、缘取照见名言显现的功德基无我随应基智之相所缘的体性。

  15、了知相无生不共遍智相所缘之自性。

  16、了知这些胜义本体无生真如不可得所缘的自性。

  17、大乘顺解脱分5

  1、缘所依佛陀等三宝的清净信心。

  2、行为上精进行持布施等六度的行境。

  3、本体意乐圆满忆念般若的行相。

  4、寂止无分别等持。

  5、胜观了知基道一切法所有相为无相的智慧。

  18、大乘顺抉择分之暖位10

  下品暖位的两种行相

  1、平等心,即四无量心当中的舍心,它是对任何众生既没有嗔恨,也没有贪执,视一切众生为父母的亲怨平等之心。

  2、慈心,即愿众生能够当下得到快乐的心。

  中品暖位有三种行相:

  3、饶益心,即希望众生获得未来的一切快乐的心。

  4、无嗔恚之心,不管是什么样的众生,只要让他快乐就非常欢喜,没有任何嗔恨、嫉妒之心,主要是摧毁嫉妒。

  5、无损恼之心,即悲悯一切有情,平等施予慈爱,不希望他们受到丝毫损害。

  上品暖位有五种行相:

  6、视年长者为父母之心。凡是比自己年长的有情,不管有没有亲缘关系,都把他们当作真正的父母一样,这是大乘中很好的一种修法。

  7、视同龄者为兄妹之心。

  8、视年幼者为子女之心。

  9、视众生为情谊稳固的朋友之心。

  10、视众生为同一父系与母系的亲友之心。

  19、加行道不退转相20

  暖位的十一种相

  1、由于法的本体不存在而对色等遣除想。

  2、由于获得解信而对道尽除疑惑。

  3、由于成就宏愿而灭尽八无暇。

  4、以悲心驱使让自他奉行善法。

  5、由于修自他交换而对他众发放布施等。

  6、由于证悟实相而对甚深意义无有犹豫不决的心理。

  7、由于饶益他众而具备仁慈的身语意。

  8、由于行为清净而断除五种障碍。

  9、由于修行对治而精进摧伏一切随眠。

  10、由于一心不乱而具足正念正知。

  11、由于行为清净而使衣物等恒时洁净。

  顶位的六种相

  12、由于善根超胜世间而使身体不生一切虫类。

  13、由于善根清净而对众生无有谄曲心。

  14、由于无视利养而真实受持头陀行。

  15、由于修行布施等波罗蜜多而无有悭吝等违品。

  16、由于真实摄集善法,所以相应法性而行。

  17、由于将众生执为我所而为利他甘愿寻求地狱。

  忍位的两种相

  18、由于对自己的现观坚信不移而不会被他众牵引。

  19、由于善巧修行佛果的方便而对开显相似道的魔能够了知他是魔。

  胜法位的一相

  20、三轮清净的行为是诸佛欢喜的行为。

  20、见道不退转相16

  1、因为已经通达万法的真实意义,所以遣除了对于色法乃至一切智智之间所有法的执著之想。

  2、依靠佛陀的加持使无上菩提心坚固。

  3、由于了悟到大乘的殊胜性而退出小乘。

  4、由于获得了能辨别法和法性的妙观察智慧,而永远灭尽生起静虑等的所有支分。

  5、因通达一切万法的真实性而三门不造恶业,身体健康、堪能,内心也包容、轻安。

  6、由于善巧调心的方便而通晓享受欲妙的方法。

  7、由于见到在家的种种过患而恒常修持梵净行。

  8、由于心得自在而远离了诈现威仪、阿谀奉承等五种邪命,所享用的生活资具都是清净的。

  9、由于证悟了万法的本体空性而首先不以加行耽著蕴界处缘起之法,平时不以随加行而耽著。

  10、由于不分别一切违品,故而藉盗贼之隐语来宣说不以加行及随加行耽著障碍见道的一切违缘法。

  11、由于了知分别清净法的过失,故而藉军事之隐语来宣说不以加行及随加行耽著作为菩提之因的资粮助伴。

  12、由于不耽著所取能取,故而不以加行及随加行耽著藉城区之隐语等所宣说的根境等。

  13、由于通达布施等的特点而对悭吝等所断法不会以加行及随加行执为所依处。

  14、证悟具三解脱门的本体对治法在胜义中了不可得,虽然胜义中并不存在道法和果法,但在后得时仍然恒常不断地精进修行。

  15、对于三智本体的自地获得诚信、生起定解,进而安住于基道果的三地中。

  16、决定究竟为一乘,为了遍智等法义宁可舍弃生命。

  21、修道不退转相8

  1、世俗显现的一切法虽然在胜义中是无生,但在名言中显现产生并不矛盾,此即生远离增损而甚深。

  2、同样,虽然在胜义中无灭但在名言中显现为灭并不矛盾,即是灭甚深。

  3、尽管以了知其胜义实相的智慧证悟真如,然而以方便不现行,即是真如甚深。

  4、布施等所知的道虽然在胜义中无有,但在名言中显现为所知,即是所知甚深。

  5、道无生之理虽然在胜义中无所见,但在名言中见而不灭,即是能知甚深。

  6、道的一切行为虽然在胜义中无所行,但在名言中可以行持,即是行为甚深。

  7、所成无二本智虽然在胜义中无所成,但在名言中不舍成就相,即是无二甚深。

  8、资粮究竟的果位既不住有边也不住寂边,即是善巧方便甚深。

  22、方便善巧加行10

  1、所修对境之善巧方便所断之特点:由于已经断除二障及其习气而越过四魔怨敌。

  2、所修对境之善巧方便所证之特点:由于已经证悟了万法平等清净的本性,所以既不会住于涅槃寂灭的边,也不会住于轮回显现的边,而是无有耽著地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3、他利色身的善巧方便:依靠往昔发愿而具备任运自成趋入他利色身的力量,很多利益众生的事业都是自然而然成就的,这是依靠前世发愿的力量直接饶益有情。

  4、能修加行之善巧方便的本体:虽然依靠殊胜方便智慧了知真实际,但为了利益众生,在因缘成熟之前不会现前,不像声闻阿罗汉那样,一旦证悟就立即趋入寂灭定。菩萨不断地利益众生,这就是不同于声闻、世间仙人的善巧方便。

  5、能修加行之善巧方便所断之特点:由于已经断除了善巧方便的违品——三轮执著而无有贪著。

  6、能修加行之善巧方便所证之特点:由于证悟了真正实相四边无我,故而是本体无缘空性解脱。因为他已经真正证悟了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或者说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所以一切万法的本体空性方面已经解脱了。

  7、由于证悟道无相,故为因无相解脱。修道没有相的执著,所以叫做无相善巧方便。

  8、由于证悟果无愿,故为果无愿解脱。不像我们现在,有想要获得果位的执著,当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对果希求的愿望也没有,这叫做果无愿善巧方便。

  9、暂时的作用:因为现前证悟而了知一切甚深广大之法门,所以对讲授菩萨的不退转相非常精通。

  10、究竟的作用:由于因方便之加行圆满而现前了知一切境相的无量善巧方便。

上一篇:现观庄严论4品正等加行27-40课(366-490)小结1-2

下一篇:现观庄严论5品顶现观41(491-502)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