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3笔记
第三课
1、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他直接说来这里依止祖师求成佛,不是为了求发财、健康、长寿、无病,也没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希求。
[慈诚罗珠上师讲授《坛经》第1课智慧品1]
他虽然没有修菩提心,但是,他有菩提心了。他说:我只求这个,只要成佛,其他什么都不要。这就叫作菩提心。
你看他的智慧,还没有听到佛法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状态。那么他的菩提心是从哪里来的?一个长年在山上砍柴,然后卖柴禾为生的这样的人,字都不识的这样的人,他的菩提心、他的智慧,都从哪里来的?这些都是他的上一世带来的,天生就有菩提心。
2、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惠能非常厉害“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佛性如来藏的层面没有任何分别。我虽是低劣的岭南獦獠身,您是高高在上的北方和尚身,身份是有不同,但是在佛性上应该没有任何差别吧?您的佛性和我的佛性,屠夫的佛性与菩萨的佛性,没有差别吧?”
大圆满《稀有七句》里说:无间地狱中受苦众生的心与普贤王如来的智慧,无有尘许差别等等。身体上虽然有差别,环境上也有南北的差别,但是佛性没有差别,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资格和顺缘,这是从本性如来藏的角度讲的。很多道友在学等等,从这些《宝性论》和《大幻化网》了义的经、续中来观察,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成佛的光明离戏因。
3、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弟子的内心经常流露出智慧,这种智慧不离本性,如来藏的自性与光明无二无别即是福田。不知和尚还要让我做什么事务?”这种开悟的境界,胜义中不离光明自性,世俗中谁与他结缘,把他作为对境顶礼,即是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