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2笔记
第二课
行由品第一:“行由”是指修行的缘由和过程,相当于密法中所讲的付法缘起,或者说五圆满。
2、如果按当时所化众生共称的时间来讲,据可靠的史料记载,是公元677 年的春天,具体是春天什么时候不得而知。我昨天讲了,六祖圆寂的时间是公元713 年,我算这大概是在六祖39 岁的时候。有关历史中讲,他在寺院里讲法36年,也有说37 年。
3、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当时大师坐上法座以后,直接讲了禅宗最甚深的意义,这个偈颂大家一定要记住。《六祖坛经》的开头这一偈颂,直接明示禅宗要义,所谓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最甚深的意义,全部包含在此颂。通过自心了悟自心本体。
菩提的本性或者说如来藏、法身,只不过是众生暂时没有了达而已,实际上它的本体本来清净。在大圆满中,一切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这与《法界宝藏论》里的意义完全相同。如果我们用自己的心来观自己的心,了达心的本性时,当下就可以成佛。按照密宗的说法,认识心的本性后,是即生成佛。
《大幻化网》中也有类似的词句,意为本性始终不会改变,菩提心永无垢染。
无上密法大圆满中,一直讲自性清净,六祖在《坛经》中也多次提到了自性和清净两个词,这是非常重要的。
禅宗讲的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理。“不立文字”是说:当你认识本性时,一切文字都无法真正宣说。文字只是一种表示,就如同我们用手指去指空中的月亮时,手指只是一种表示法。同理,在密法中,也要依靠一种方便法去了知。
4、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关于他此处的“开悟”,有不同的说法,当然这里算是境界比较高的开悟。从他后面与五祖的对话中看,如果他没有一点了悟,那些话是说不出来的。但他到底是不是最究竟的明心见性或者见性成佛的境界,后学者也值得探讨。
夜奢尊者说:“在假相的世俗中有我,也有万法,我不承认没有;但是在胜义中全是寂灭,没有我,也没有万法。”他分了二谛,马鸣论师就无计可施了,怎么辩都辩不赢。
即使你的见解像虚空那么高,取舍因果也要像粉末一样细,这样才符合规律。当时六祖已经开悟了,但他还要去拜见善知识,这也是一种示现,大家应该清楚。
[慈诚罗珠上师讲授《坛经》第1课智慧品1]
六祖惠能大师没有修四加行,也没有修五加行,有一个人在念《金刚经》。他听到的时候,就有一种像“开悟”样子的感觉,一个特别特别不一样的感觉。我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呢?虽然六祖惠能大师在表面上,他没有修四加行、五加行,但是他已经具备四加行和五加行的内容了。
这些东西他从哪里学来的?他不是从哪里学来的,当他生下来的时候,先天就有一个这样的观念。他上一辈子是一个开悟的人,在怀胎昏迷的过程中,他忘掉了过去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基本的这些理解还在。
5、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奉持《金刚经》,见到本性,当下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