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坛经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5笔记

创建日期:2023-01-04

  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5笔记

  第五课

  1、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

  无上菩提必须要当下认识本心。(密法、禅宗、中观般若法门中都是这样讲的。)归根结底,你要观自己的本心,认识自己的本性,这种本性并不是新得的,它不生不灭。心的本体本来即是如如不动,只不过曾经没有认识。

  2、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证悟是认识自己心的本性,但认识本性的状态是什么样呢?

  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在行住坐卧,或过去、未来、现在的念头中,都能见到自己的本性。

  万法无滞:在见本性的同时,一切万法都无有任何滞碍。

  一真一切真:从密法的说法讲,认识心的光明、心的真相,或者说真谛、真如,一个真如,一切真如。比如说在一刹那中已经认识心的本性,这种光明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离开。

  万境自如如:各种各样的景象、境界或现象,都如如不动。

  在这样的真理妙用中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按照密宗的说法,当你认识自己本心时,就像波浪不离大海一样,不论你在一天的行住坐卧中产生多少个分别念,没有不清净的,一切均是法身光明的自现。

  3、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这般如如不动的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实相。所谓如如不动的真心,天台宗称它为“真如”,中观宗称它为“胜义谛”,在第三转法轮中称之为“如来藏”,按照密宗说法,叫“光明大乐”……如果任何人见到它,就是见到了无上菩提的自性。

  4、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要对所有人都观清净心,对其他的宗派也观清净心。把别人看作佛陀,不但没有罪过,反而有无量功德。对可怜的人,从佛教的慈悲观来讲,要维护,从清净观来讲,所有的众生至少都具有如来藏德性,也值得我们恭敬和尊重。

  注:敦煌版中,无此对话,只说“请一人读”,“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著”

上一篇:民俗学-坛经(索)1行由品4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