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丁一、略说(103)+丁二、广说彼之自性+丁三、摄义——缘无上菩提而教诫发心(以赞叹大菩提教诫发心而总结本品)+总结
丁二、广说彼之自性=戊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戊二、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
戊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己一、不可思议之功德(106)+己二、二利圆满之功德(107)+己三、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108-111)+己四、转依之功德(112-116)+己五、周遍之功德(117-119)+己六、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120)+己七、甚深难测之功德+己八、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德+己九、无量财富之功德+己十、成熟有情之功德
己七、甚深难测之功德=庚一、法相甚深+庚二、处甚深+庚三、事业甚深
庚一、法相甚深=辛一、清净之法相(123)+辛二、胜我之法相(124)+辛三、非应授记法之法相(125)+辛四、解脱之法相
120、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六、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
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
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犹如摩尼珠,无勤显自光,
佛陀无造作,定显诸事业。
犹如虚空中,世事不断现,
如是无漏界,佛业不间断。
犹如虚空中,事恒有坏生,
无漏法界中,佛业有生灭。
121、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甚深难测之功德)分三:
122、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一(法相甚深)分四:
123、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一辛一、清净之法相;
前后虽无别,无有诸障垢,
真如许佛陀,非净非不净。
124、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一辛二、胜我之法相;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
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125、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一己七庚一辛三、非应授记法之法相;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
问佛如是语,许为无记理。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27-111 2016年03月26日
接下来我们就讲《经庄严论》。
这次听众没有减少,跟去年的人数比较起来,还多了一部分人,这一点我很高兴。
我原来计划在三年当中完成《经庄严论》(实际20150324-20180713),但是现在看来,前面四分之一是去年翻译的,如果今年翻译四分之一的话,那还有明年和后年。如果各方面的因缘具足,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你们听众可能在思想上要有三到四年完成的准备。
我原来也讲过,如果把《经庄严论》全部听完的话,麦彭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都说过,听闻者能得到听闻所有大乘经论的功德;传授人、传讲者也会得到传讲所有大乘经论的功德。
对我个人来讲,在有生之年当中,如果寿命允许的话,不管怎么样,即生当中一定要把这部法讲完,有这样的想法。
你们听者的话,也是这样的。我看刚开始时,有一部分听者的发愿是非常坚定的。在一年多的时间当中,这种闻法的精神、稳固的信心,大家应该是没有退转的。
虽然我今天讲课所在的这个地方,听课的人不太多,只有几十个人吧,但是我看整个场面,学院那边的道友们,也是比较认真的。道友们穿的衣服都比较厚,听说学院这几天下大雪,比冬天还冷。
我所在的地方,虽然室外有绿叶、鲜花,但是室内还是要穿好几件大氅,所以两地差别不大吧,哪里都是冷......不讲了。
师念藏语传承。
念了两个偈颂,今天我们讲第十品《菩提品》,大家都知道,就是讲最后的佛果,宣说佛陀的很多功德。
今天在这里讲的内容,主要是佛的事业任运自成,在颂词当中是这样说的:
己六、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
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
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
声闻缘觉到最后示现涅槃的时候,他利益众生的事业,会有间断的时候。但是佛陀获得圆满菩提正等觉的果位之后,不会因为他没有什么思索、没有什么勤作、没有什么分别念,而导致他的讲经说法、所有善行的事业,全部中断,没有这种情况,在这里讲了一个比喻。
“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犹如天界当中的帝释天,以他的福报,当他愿意听到天鼓声的时候,即使天鼓没有人擂击,也会自然而然传出声音;当他不愿意享受妙欲的时候,那么鼓声就自然而然停止。这是天界天鼓的一个特点。
天鼓的另一个特点是,经常传出“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四法印的声音。在懈怠者面前,天鼓会传出无常的声音;当天人跟非天作战,获得胜利的时候,天鼓会传出非常美妙的声音。这是天界福报的原因。
我们可能会想,有没有这么一回事啊?实际上,在这个世界当中,有很多的秘密。比如说,现在信息时代的很多信息,在古人面前说的话,他们是无法相信的。当今人们享用的人间福报,有很多非常方便的工具和技术,古人都是想象不到的。你现在想看什么、想听什么、想做什么,跟古人比起来,有特别多的无有勤作、无有分别的行为。
“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同样的道理,佛陀住于无漏的法界当中,没有任何的分别念,他不会想:这个众生对我很好,我跟他有缘,给他传授一个妙法;那个众生对我不太好,我不给他传法。虽然佛陀没有这样的分别念,但是他随着众生的意乐和以前的善愿,这两个因缘具足的时候,就像天鼓的妙音自然而然传出一样,佛陀各种各样不同的事业可以显示在众生面前。
《摄大乘论》[注1]是无著菩萨造的,在陈真谛三藏翻译的版本里面讲了,“譬摩尼天鼓,无思成自事,如此不分别,种种佛事成”,像摩尼珠和天鼓一样的,没有分别念,也能成办许许多多的事情,同样的道理,佛陀没有分别念,也可以成办种种的事业。
佛陀能随应所化众生根机的不同,在各种不同的众生面前,显示种种的化身。现在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善知识发扬佛陀的精神,是主要弘法的使者。
我看到藏文当中有一部经典叫做《依止善知识经》,阿难尊者问佛陀:“依止善知识很重要吧?在佛教当中,它占主要的位置、主要的部分吧?”佛陀告诉阿难尊者:“你说的不对,在佛教当中,依止善知识是全部的内容。”[注2]。这部经只讲了这个内容,当中没有更多的内容,短短的,叫做《依止善知识经》。
在座的人可能不知道,或者不重视,依止善知识是那么重要。通过依靠、依止善知识,我们想象不到的、出乎意料的、很多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能自然而然获得。这也是佛事业不间断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依照善知识的教言,依教奉行很重要。
《华严经》当中也是这样说的,“欲求菩提者,当顺知识教”。也就是说,作为欲求菩提的人,一定要随顺善知识的教言。
当然所谓的善知识,是具有法相的善知识,而不是邪知识,也不是恶知识。
我上一堂课当中也讲了,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能远离善知识,这里也是这样讲的。不间断如来的家业、如来的事业,就要依止善知识,按照善知识的教言,继续修行。
有些人在生命的因缘当中,依止善知识的机缘比较长,而有些人可能只听一部法或者两三年之后,就被业风吹走了。因此在具有依止善知识机会的时候,尽量地以三欢喜依止善知识,而不应该扰乱善知识。
下面讲第二个比喻。
犹如摩尼珠,无勤显自光,
佛陀无造作,定显诸事业。
“犹如摩尼珠,无勤显自光”,就像世间当中的摩尼宝珠,没有分别念、没有想勤作,“我要发出光芒,遍照整个世界”,没有这样的想法。摩尼珠是非常好的宝珠,能自然而然发出光芒,遣除十方的黑暗。
“佛陀无造作,定显诸事业”,同样的道理,佛陀也没有想“我要利益这个众生,不利益那个众生”,没有这样的。佛陀以前世的发愿力,还有众生的善根,这几个因缘具足的原因,在不同的世间当中,化身的事业不会间断、身语意的幻化事业不会间断。
比如佛陀身体的话,以佛像的方式来利益众生;佛陀语言的话,以天人、人间的各种语言来利益众生;佛陀智慧的话,直接融入很多众生的心里,传出解脱道的声音,或者以各种妙行,引导众生离苦得乐。所以我们会发现,佛陀的事业是无有间断的。
这个道理,我们佛教徒应该要明白。不然的话,佛陀是不是想派这个人、派那个人专门做什么事?用其他宗教的有些观点来解释佛陀的事业。
我想我们佛教徒,如果不懂这些道理、不懂这些比喻,也许很难解释一些甚深的道理。我们应该要懂得,佛陀的事业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们以前学过的《入行论》当中也讲了,“摩尼如意树,无心能满愿,因福与宿愿,诸佛亦现身”,摩尼宝和如意树,虽然没有心,但是可以满足众生的愿;因为宿世的发愿力,还有众生的福德力,虽然佛陀没有分别念,但是就像摩尼宝和如意树一样的,在众生面前,佛陀以各种方式利益众生。在众生界当中,以各种形象、各种声音,让众生暂时获得人天福报,究竟圆满解脱。
菠萝是凉性还是热性的?菠萝是热性的吧?真的,吃菠萝上火。吃一点东西,有力气了。
师念藏语传承。
下面用了两种比喻。
犹如虚空中,世事不断现,
如是无漏界,佛业不间断。
这个也是通过比喻方式来讲的,佛在无漏法界当中的事业是无有间断,用了什么样的比喻呢?
“犹如虚空中,世事不断现”,就像在世界的虚空当中,各种各样的事业没有任何阻碍。
在广大的虚空界当中,由于没有障碍,有器世界成、住、坏、空的整个阶段;虚空没有阻碍的原因,有有情世界的行、住、坐、卧。比如说在大城市里面开车、堵车、吃饭、吃火锅的各种各样的事业,在虚空中没有什么阻碍和没有什么间断。虚空没有什么分别念,但是以这样广大无碍的因缘,它可以现前这样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
“如是无漏界,佛业不间断”,同样的道理,佛陀安住于无漏的法界当中,他的事业在世间当中是无有间断的。
很多人认识的佛陀,只是色身的佛陀,大多数凡夫人认为这个色身就是佛陀。实际上,佛陀色身的背后,还有报身、还有法身。这种法身和报身的本体,就是法性光明界,也就是无漏界。在这个无漏界当中,佛陀的事业在众生界当中是无有间断的。
在汉地的《宗镜录》[注3]当中讲过,“众生罪不现,如月于破器。遍满诸世间,由法光如日”,比如月亮的影子,如果水器存在,那它可以现前;如果水器不存在,它就不会现前。同样的,人们的信心,或者说三摩地的水器存在,那么佛色身的影子,就可以现前。再比如说,太阳的光芒照耀万物,同样的道理,佛陀无漏法界的光芒,可以照耀整个众生界,成熟众生、利益众生。
在这里讲,佛陀无漏法界的力量,在十方世界当中,无处不在,我们要有这样的定解。
下一个也是同样的比喻、同样的道理。
犹如虚空中,事恒有坏生,
无漏法界中,佛业有生灭。
“犹如虚空中,事恒有坏生”,比如说在虚空界当中,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当中的有些法正在毁灭,有些法正在生长。
在整个虚空世界当中,大家都知道,有些森林起火了,最后全部都被烧灭了;有些房屋被火烧了、有些房屋因地震而倒塌等等因缘,而没有了。但是在有些地方,因缘具足的时候,在虚空界当中,也有森林正在生长,也有房屋正在建造,也有万物正在生长。
同样的道理,人类和其他众生,在因缘不具足的地方,一大群一大群地死掉。最近在全世界的有些国家当中,因为恐怖分子,有很多的人体爆炸、有很多的恐怖袭击、有些是飞机失事,而死了很多人。在大的广场当中发生爆炸事故,死了很多人。这些众生正在灭亡当中,而有些众生在有些地方正在降生。比如很多孩子在医院里面诞生了,他们边哭边来到这个世界,说明《苦才是人生》。不然的话,在医院里面,哈哈大笑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可能会有的。现在的世间当中,也有其他众生的诞生。
在虚空界当中,有生有灭,这是一个自然规律。
“无漏法界中,佛业有生灭”,同样的道理,在无漏的法界当中,佛陀的事业也是一样有生有灭。
在众生因缘具足的时候,佛陀会化现各种各样身语意的化身,在众生面前诞生出现。比如说,有时候佛陀以具有相好的释迦牟尼佛的身相,在这个世界当中诞生,转FA轮;有时候佛陀以各种化身降生。
现在的藏传佛教,一个活佛圆寂了以后,不到三年,就又降生了,随后举行升座典礼。我在网上看到,国外的一个小活佛,在坐床仪式的时候,按照藏传佛教的一些传统,所有的信众要在他的座前过,他要给每个人摸顶。在摸顶的过程当中,旁边放了一个很大的蛋糕,那个小活佛很小,看到这个蛋糕,就一直想吃,不给下面的人加持摸顶。身边护持的人督促他加持,但是他经常忘了,一直想吃这个蛋糕。现在的藏传佛教,有时候好像活佛们这边圆寂,那边马上就出现了,这可能是因缘具足吧。
汉传佛教和其他佛教,也可能是这样吧,只不过他们没有这么认定而已。在其他教派当中,不降生是不可能的,也可以降生的。
这里的意思就是说,在虚空界,世间万物有生有灭;同样的,在无漏的法界,佛陀的化身也是有生有灭的。
因缘具足的时候,佛陀会降生,然后不断地利益众生;因缘不具足的地方,佛陀示现涅槃、善知识示现涅槃,活佛也示现圆寂、上师们也示现圆寂;在其他地方因缘具足的时候,他们又降生了,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包括以动物、草木、万物的方式来饶益众生,这也是有的。
所以说,佛陀的事业无有间断,是这方面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