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2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创建日期:2023-12-31

  NO.2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1、《内观·葛印卡教授的解脱之道》,作者:(美)威廉·哈特,译者:台湾内观禅修基金会翻译小组,海南出版社,出版年月:2009-08:

  快乐的真谛——葛印卡讲于达沃斯经济论坛

  自然的法则是:当你产生负面情绪时,不快乐也同时生起。当一个人在心里产生了负面情绪,便不可能感到快乐和安详。安详和负面情绪无法并存,就像光线和黑暗无法并存一样。我古老的祖国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展出了一套有系统而科学化的修炼方法,借由它,你就能在经验的层次上探究有关身心现象的真相。这个方法叫做内观,即是如其本来面目,客观地观察实相的意思。

  此方法帮助人们在自己的身体架构内,发展对于身心的感觉和理解的能力。内观方法牵涉到基本的自然法则,那就是不管任何时候,当心中有任何不净杂染生起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就会随之产生某些感受。一般人无法观察心中抽象的不净杂染,但经由正确的训练和练习,却能很容易的去观察呼吸和感受,而这两者都直接和心中的不净杂染相关联着。

  借由观察呼吸或感受,你便是间接地在观察心中的杂染,是如其本然地面对实相而非回避问题;接着杂染会失去它的力道,无法如过去一样地宰制着你。如果持续观察下去,杂染终将烟消云散,而你仍然保持着安详和快乐。

  就像这样,自我观察的技巧以外在和内在两个面向来揭示实相。之前,你总是张眼向外看,而漏失了内在的真相。人类总是向外寻求他们不快乐的原因,他们总是责备并试着改变外在的实相,由于对内在实相的无知,人们从来就不了解痛苦的原因源自内在,在他们自身的盲目反应中。

  你越练习这个技巧,就越快走出负面情绪的束缚。渐渐的,心会摆脱了杂染,变得纯净了。一颗纯净的心,总是对他人充满了爱,超然的爱,对他人的失败和苦难充满了怜悯,对他人的成功和快乐充满了喜悦,面对任何情境充满了平等心。达到了这个阶段,整个生活形态会开始改变,将不会在言语或身体上去侵犯别人的安详和快乐。相反的,这颗平衡的心,不但变得安详,而且也帮助别人变得安详,围绕在这种人四周的气氛会渗透着安详、和谐和真正的快乐,也会开始影响他人。

  这种对自身实相直接的体验、观察的技巧,就叫做内观。它是导向真正快乐生活的一种简单、直截了当的方法。

  要过快乐的生活,有许多不同的要素,其中有几项是和参加本次会议的在座有关的。虽然一切想要的钱财和资产,你都有了,然而当这个世界上有千百万的人仍为着下一顿饭而烦恼时,你怎么可能真正享用这些福分?赚钱供你自己、家人、依赖你而活的人使用,绝对没有什么不对,但你也必须记得回馈社会。你的财富是从社会中获得的,所以你也必须加以回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我不但为自己,也为他人赚钱。在商场上另外一个快乐的观点是:不管以什么手段来赚钱,都不应该伤及或危害到他人。这是一个重大的责任,以别人的安详和快乐为代价而赚到的钱,永远不会给你带来快乐。真正的快乐不是资产、成就、财富或权势,而是一种纯净和安详的内在生命状态。内观就是帮助每个人达到那个状态的工具。

  2、《A061 内观于世界经济论坛》,微信公号“去获得正见”:

  2000年一月二十七日至二月一日已于全球成立了超过七十五个内观中心的内观教师葛印卡,应邀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WEF)。此论坛是全球经济、商业与媒体领袖出席的最高层会议,藉由非正式会晤商讨世界面临的种种议题。世界经济论坛常被誉为高峰会之最,而今年的会议正值迈入一个新千禧年的首届,因此更具特殊意义。值得注目的是,灵性被添加入政商媒体领域的世界领袖们对商业富裕与政治影响力之中。

  葛印卡老师在多场会议的聚会里向与会人士讲演:「宗教的未来」、「死亡:探索这项禁忌」、「愤怒与如何处理它」以及「真正快乐的意义」。

  。。。。。。

  一月三十一日星期一,葛印卡老师担任会议的唯一讲者,讲题是「这就是最棒的了吗?快乐的真义」。

  [注2]《大般涅槃经》,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卷第三十二/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六:

  善男子。譬如良医知病说药。病者不服非医咎也。善男子。如有施主以其所有施一切人。有不受者非施主咎。善男子。譬如日出幽冥皆明。盲瞽之人不见道路非日过也。善男子。如恒河水能除渴乏。渴者不饮非水咎也。善男子。譬如大地普生果实平等无二。农夫不种非地过也。善男子。如来普为一切众生广开分别十二部经。众生不受非如来咎。善男子。若修道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3]1、《大智度论》,大正藏 No. 1509,龙树菩萨造,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卷八十八/大智度论释六喻品第七十七:

  问曰。九次第定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此是世间共有法。何以故。名为出世间不共法。

  答曰。四禅四无色定灭受想名九次第。灭受定但圣人能得。四禅四无色定。从初禅起更不杂余心而入二禅。从二禅乃至灭受定。念念中受不杂余心名为次第。

  凡夫是罪人钝根。云何能得三十二相。

  如转轮圣王提婆达难陀所得相。名字虽同而威德具足。净洁得处则不同于佛。如先分别转轮圣王佛相不同中说。又是相圣无漏法果报故。自在随意无量无边。转轮圣王等相。是福德业因缘不能自在有量有限。

  复次提婆达难陀。有三十相无三十二相。转轮圣王虽有三十二相无威德不具足。不得处与爱等烦恼俱。八十随形好具足。唯佛菩萨有之。余人正可有少许。或指纤长或失腹。有如是等无威德之好不足言。是故说言出世间不共凡夫法无咎。

  2、《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大正藏 No. 1450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卷第十八:

  尔时提婆达多语未生怨王。我以教汝今得王位。今须建立令我作佛。时王语提婆达多言。佛身有金色。汝身无金色。若为建立令作佛耶。复白王言。我身作金色。斯亦可得。其提婆达多即唤金匠报言。于我身上令作金色。金匠答曰。圣者。若能忍痛即可作得。答曰。我能忍痛。金匠即以热油涂身。受诸辛苦著金薄涂身。别有苾刍。问孤迦里迦苾刍曰。提婆达多今者何在。答曰。为染身金色不在。时彼苾刍闻已。即往彼看提婆达多。见受诸辛苦叫唤为身上金色。苾刍即来白佛言。其提婆达多。为身欲作金色受大辛苦。佛告苾刍言。时提婆达多。非是今时为身金色辛苦。于往昔时为金帽辛苦至死。往昔之时于婆罗痆斯城。有一妇人。夫主远行不在。有一乌鸟。来彼妇人前和美语声。其妇人言。如汝美声我婿平安早到与汝金帽。不久中间夫婿到来平安至家。其乌复于彼妇人前还作美声。时彼妇人即掷金帽与乌。得已即东去西别有鸱鸟为彼金帽。打彼乌头落地而死。佛言。尔时乌鸟者。今提婆达多是。佛告诸苾刍。于意云何。此提婆达多。于往昔时为金帽故。有如是习性仍在。为彼金薄身受其辛苦。

  又提婆达多白未生怨王言。我建立王今得王位。须立我为佛。王言。如来脚下有妙轮相。若为建立得号为佛。提婆达多复白王言。我能作足下轮相。时提婆达多。即召巧工问言。汝颇能于我双足下作轮相不。其人答曰。圣者。若欲能受痛。我当为作。提婆达多言。我能忍痛。时匠念言。其人有大气力。若拓印时脚跟踏我。必因兹致死。便即语提婆达多言。可向房中出脚。我即印上。答匠言好。时匠即烧轮形铁。如火色印其足下。其时受太辛苦。时有苾刍来问孤迦里迦言。其提婆达多今见何在。答曰。今在一处作脚轮相。时彼苾刍往彼房所。看提婆达多。至彼见提婆达多。为作脚轮相。烧脚受大辛苦。痛声叫唤。时彼苾刍。心生疑怪往如来所。唯佛能断疑惑。白言。世尊。我见提婆达多。为作脚轮相。受大辛苦疼痛。佛告苾刍。往昔之时亦为脚受苦。习性仍在。如往昔时。雪山之中有一大象。下山饮水。有一野犴随象后行。见象脚迹自作量度。我于此没当生天上。因兹跳掷。忽被枯木以查其身。遂便至死。佛告诸苾刍。于汝意云何。时彼野犴即提婆达多是。当于尔时。度量脚迹忘作观意。今时还为脚轮受大苦痛。

  3、《贤愚经》,大正藏 No. 0202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卷第三:

  (一五)锯陀身施品第十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尔时世尊。身有风患。只域医王。为合药酥。用三十二种诸药杂合令佛日服三十二两。时提婆达常怀嫉妒心自高大望与佛齐。闻佛世尊服于药酥。情中贪慕。欲同佛服复敕只域。当与我合。尔时只域。复与合之因语之言。日服四两。提婆达问。佛服几两。只域答言。日三十二两。提婆达言。我亦当服三十二两。只域答言。如来身者。不与汝同。汝若多服。必更为患。提婆达言。我若服之。自足能消。我身佛身。有何差别。但与我服。即习效佛。日日亦服三十二两。药在体中流注诸脉。身力微弱不能消转。举身支节。极患苦痛。呻吟唤呼。烦愦宛转。世尊怜愍。即遥申手以摩其头药时即消痛患即除。病既得愈。看识佛手。因而言曰。悉达余术。世不承用。复学医道。善能使知。

  于时阿难。闻说此语情用怅恨。长跪白佛。提婆达多。不识恩养。世尊慈矜。为之除患。方更吐此不善之言。有何情怀。能生此心。长夜思嫉。向佛世尊。

  佛告阿难。提婆达者。不但今日怀不善心欲中伤我。过去世时亦常恶心杀害于我。阿难白佛。不审过去伤害之事。因缘云何。佛言善听。当为汝说。唯然世尊。当一心听。佛告阿难。过去久远。不可计数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城。名波罗奈。尔时国王。名梵摩达。凶暴无慈。奢淫好乐。每怀恶忌。好为伤害。尔时其王。欻于梦中。见有一兽。身毛金色。其诸毛端。出金光明。照于左右。皆亦金色。觉已自念。如我所梦。世必有此。当敕猎者求觅其皮。作是念已。召诸猎师。而告之言。我梦有兽。身毛金色。毛头出光。殊妙晃朗。想今国界。必有此物。仰汝等辈广行求捕。若得其皮。当重赐与。令汝子孙。食用七世。若不用心。求不得者。当俱诛灭汝等族党。时诸猎师。得王教已。忧愁愦愦。无复方计。聚会一处。共议此事。王所梦兽。生未曾睹。当于何所而求觅此。若今不得。王法难犯。我曹徒类。永无活路。论此事已。益增闷恼。又复有言。此山泽中。毒虫恶兽。亦甚众多。远行求觅。必不能得。交当丧身。困死林野。且私募一人。令行求之。众人言善。更相简练。晓劝一人。汝可尽力广行求觅。若汝吉还。我曹合物。当重赏汝。设令山泽遇害不还。亦当以物与汝妻子。其人闻此。心自念言。为此众人。分弃身命。内计已定。即可当行。办行道具。涉险而去。行已经久。身羸力弊。天时盛暑。到热沙道。唇干渴乏。郁蒸欲死。穷酸苦切。悲悴而言。谁有慈悲。矜愍我者。当见拯济。救我身命。时山泽中。有一野兽。名曰锯陀。身毛金色。毛头光明。遥闻其语。甚怜愍之。身入冷泉。来至其所。以身裹抱。小还有力。将至水所。为其洗浴。行拾果蓏。来与食之。体既平复。而自念言。睹此奇兽。毛色光明。是我大王所须之者。然我垂死。赖其济命。感识其恩。未能酬报。何能生心。当害于此。若复不获。彼诸猎师。宗党徒类。当被诛戮。念此事已。悲不自胜。锯陀问言。何以不乐。垂泣而说心所怀事。锯陀语言。此事莫忧。我皮易得。计我前世。舍身无数。未曾为福。而能舍寿。今以身皮。济彼众命。心怀欢喜。如有所获。但剥取皮。莫便绝命。我已施汝。终无悔恨。尔时猎师。即徐剥皮。尔时锯陀。即自立愿。今我以皮。用施此人。救彼众人所爱之命。持此功德。施及众生。用成佛道无上正真。普度一切生死之苦。安著涅槃永乐之处。作此愿已。三千国土。六反震动。诸天宫殿。动摇不宁。各用惊愕。推寻其相。见于菩萨剥皮布施。即从天下来到其所。散花供养。涕泪如雨。剥皮去后。身肉赤裸。血出流离。难可看睹。复有八万蝇蚁之属。集其身上。同时唼食。时欲趣穴。复恐伤害。忍痛自持。身不动摇。分以身施。死于彼中。时诸蝇蚁。缘食菩萨身者。命终之后。皆得生天。尔时猎师。担皮到国。奉上于王。王见欢喜。奇之未有。善其细软。常用敷卧。心乃安隐。情用快乐。如是阿难。欲知尔时兽锯陀者今我身是。彼梵摩达王。今提婆达是。八万诸虫。我初成佛。始转法轮。上八万诸天得道者是。此提婆达。于彼世时伤害于我。乃至今日。犹无善心。长夜思害。欲相中伤。贤者阿难。及诸会者。闻佛所说。悲怅兼怀。各自感励。勤求法要。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因缘者。有发无上佛道意者。有住不退地者。咸各欢喜。敬戴奉行。

  4、《百业经》,索达吉堪布口译,来源mingguang.im:

  (29)第一只大熊——舍命救人遭彼杀害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次佛陀率众比丘前往嘎雅山【据印度史及根登群佩的记载,世尊在嘎雅山居住了七年】,途中佛陀示现感冒,请了当时最著名的耆婆医生用酥油、草药等调制成汤药供世尊服用,病愈后剩下许多药物。耆婆医生请问世尊如何处理,【译者:现在有些邪见:某某上师可能不是高僧大德吧,否则怎么还会生病呢?殊不知世尊在成正等觉后,仍然显现生病,其目的是使众生知晓因果无欺的道理。同样,现在的大德高僧所显现的病痛及许多凡夫不能理解的行为,都有其密意与调化方便。所以,切不可以凡夫之心测度大德高僧之腹,更不能信口评论、妄加言说,以免徒增自己的口业。若有不明白之处,应以诚心祈祷三宝加持,自己能明了其究竟之义。】佛告耆婆供养僧众即可。耆婆医生遵佛所教,均分给每位僧人,可谁也不敢接受。【译者:不敢接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佛有不共的功德,佛的药一般人不敢同佛一样享用;二是佛的法身与自己的肉身在体质上不同,恐怕自己吃了消化不了,难以吸收故不敢接纳。平时,我们对待上师的所给,也不要随便接受,要按《事师五十颂》的教言去做才比较如法。】

  提婆达多见状即追问原因,耆婆医生说:“这是世尊服后剩下的药,令我均供每位僧人,但谁也不敢接受。”提婆达多不以为然:“这有什么?他们不敢我敢。沙门果达玛【世尊】的药有什么,他服多少我照样能服多少。”耆婆医生劝诫他:“可能不行,世尊的功德非常人能比。你想跟世尊一样服用,可能消化不了。”提婆达多不听劝告,把剩下的药照世尊的服用量吃下去,果然因未能消化而生病。耆婆医生给世尊熬了粥,提婆达多知道了也要喝。医生说:“还要喝世尊的粥?你昨天吃的汤药还没消化呢!”提婆达多蛮横地说:“什么没有消化?沙门果达玛能消化,我也能消化,我就要喝!”他强行喝了后体内不调,一时疼痛难忍,在地上翻来滚去,大声哭喊。当时,提婆达多的狐群狗党【译者:世间有句俗语,再好的人也有三个敌人,再恶的人也有三个好友。】告诉阿难【据星云大师的《释迦牟尼佛传记》中记载:阿难与提婆达多是白饭王的儿子,佛陀与难陀是净饭王的儿子】:“快!提婆达多生病了,可能有生命危险,痛得倒在地上翻滚,医生也不见人影,该怎么办?”

  阿难对自己同胞兄弟特别关照,马上跑到世尊前祈求:“世尊,我的兄弟提婆达多已濒临死亡,请佛陀慈悲救护!”大慈大悲的佛陀立即前去给提婆达多摸顶加持,【译者:此经中显然世尊早就有摸顶之举,并非藏传佛教独辟蹊径的不如法行为,如果摸顶不必要的话,世尊仅念一句佛号就可以了。】并慈祥地说:“提婆达多,你天天加害于我与我子罗睺罗天天承敬我,在我的心中没有任何差别,是平等无二的。若我心中实具平等心,以此真实力的加持,愿你的病马上痊愈。”世尊言毕,提婆达多病痛刹那痊愈,高兴得跳了起来。很多比丘在提婆达多前赞叹说:“世尊对你的恩德很大,是世尊的加持使你病愈。”提婆达多却昧着良心埋怨道:“如果不是他的药我也不会生病,全都怪他,再说,我的病自生自灭,与他的加持无有任何关系!”一副蛮不讲理的神态。诸比丘闻此即禀世尊:“世尊,提婆达多的言行实不如法,非但不报恩,而且不知恩,人格真不好。”

  世尊告诸比丘:“提婆达多不但是现在不知恩不报恩,往昔也是对我恩将仇报。很早以前,距一寂静山林不远的城里有位穷人,天天上山砍柴割草,以卖草卖柴维持生活。一日在山上突然狂风四起,大雪纷飞。他走投无路,将近冻死的时候看见一个山洞,竭力爬了进去。洞里有一位菩萨幻化的大熊,大菩萨虽然身处恶道,心却没有堕落,它平时以积累果实草药维生,从未伤害过任何一个众生。樵夫爬进山洞后看见大熊,瞬间吓呆了,暗想今日肯定难逃被大熊吃掉的厄运,生起很大的恐惧。大熊安慰他【当时有些旁生也会说人话】:‘朋友,请不要害怕。’说着用自己的身体温暖他。因大雪封山,七天没有转晴,每天大熊都用身体温暖他,与他共吃水果维持生命。七天后天气好转,大熊慎重地对他说:‘现在您可以回去了。有很多怨敌想杀我,吃我的肉,念在我对您七天的救护之恩,请您不要对任何人说我在这里!’樵夫表面应承着说些感谢解救大恩之类的言辞就背着柴下山了。快到城镇时遇见两位猎人,猎人诧异他在山上冻饿七日仍然能活着回来,于是上前询问,樵夫把经过如实相告,他俩听后生起贪心想杀大熊,就对樵夫说:‘你带我们去,把那只大熊打死后给你三分之一的肉,如何?’樵夫心里盘算着:‘七天中它照料我,这也没什么;回到家也没什么吃的,如果我带他们去打死那只大熊得到一份肉,还能饱餐一顿。’于是他带着两位猎人到山洞前用毒箭射中大熊。负伤的大熊口说偈曰:‘吾常住静处,从未夺他财,饮用草水果,从未害他众。今知临命终,我亦无可奈,众生之苦乐,皆因往昔业。’说毕去世。两位猎人剥开熊皮,将肉分成三份。当樵夫伸手准备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份肉时,突然双手掉落在地。猎人惊惧地问:‘为什么你的双手会突然落在地上?’他如梦初醒地说:‘可能是因果报应。这只大熊在七天中照料我,也叮嘱我不要告诉任何人知道,我却带你俩来把它杀害,肯定是这个果报。’两位猎人闻言也很害怕,觉得大熊肯定不是一般的旁生,吃它的肉实不应理,就将熊肉送到经堂供养僧众。一位罗汉以神通观察,警告诸比丘:‘这是贤劫中一位大菩萨的肉,我们不能随便食用。’即说偈颂:‘此熊大缘分,菩萨持木轭,具有大悲心,三界皆应供。’之后罗汉、众比丘及猎人将熊肉做成遗塔供养。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大熊就是现前菩提的我,那个恩将仇报的樵夫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他往昔也是不知恩不报恩的劣种人。”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 Khenpo Sodargye 译

  辛七、无分别事业:

  犹如日光辉,照耀无我所,

  如是佛陀智,入亦无我所。

  犹如日光照耀何处,无有“入此照此”的我所。同样,佛陀之本智为利乐所化众生而趋入,也无有我与我所,因为于无分别中任运而趋入的缘故。

  辛八、顿知种种相事业:

  如射一日光,能照诸众生,

  如是佛陀智,顿现诸所知。

  犹如一日光射于某地,能顿时照亮彼地所有的一切色法。同样,佛陀之智慧能顿时显现三时十方所摄的一切所知,一时了知一切,并不是像前面了知一些后面了知一些、了知有些时不知其他那样的相似智慧,而是一刹那间了知一切所知,如同明镜中顿然映现处于行境中的一切色法而无有先后。

  辛九、智不入事业:

  犹如许日光,云等作遮障,

  如是佛陀智,众生过遮障。

  如同人们认为太阳光虽然放射,但以云、舍宅、洞穴等作遮障而不显现光芒。同样,佛陀的智慧光芒虽然普照,但以众生罪过作遮障而不显现,不堪为见佛化身及闻法等之器那些过失导致佛智不入。

  辛十、相应解脱也属智慧事业:

  犹如以结牵,染衣艳不艳,

  如是引力牵,众智显不显。

  虽然声闻缘现前了解脱轮回苦的无漏法界,但就像白衣打结煮在染料里,没有打结之处以染料改变,打了结之处白色图案更鲜艳,所以一件衣服有色彩鲜艳不鲜艳之别。同样,由以往学道中宏愿与二资粮的引力所感,于解脱界中智慧也有明显不明显,虽然声闻缘觉灭尽了轮回苦的根本烦恼,是解脱,佛陀也是灭尽烦恼障及习气而解脱轮回,但由于获得了永断所知障及宿愿、二资圆满的大智慧,因此不间断示现能成熟众生界的智慧事业幻化等,而声闻缘觉不具有这种。

  辛十一、甚深之摄义:

  说此无垢界,佛陀之法相,

  处事业甚深,空中画图案。

  安住于无垢法界一味,佛陀的法相四甚深、处甚深、事业十甚深,如同用色彩在虚空中绘画难以办到一样,寂灭戏论的法界如同虚空,以分别表示如此就像用色彩在虚空中绘画不会染色一样,但是应当了悟对不可思议处诚信,如同于虚空能画上色彩图案一般极为稀有。以上解说了甚深的功德。

  己八、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德:

  真如于一切,无别然清净,

  即是如来故,众生具彼藏。

  一切法的法尔真如法界于一切众生的心中无有差别本来具有,但客尘清净的真如就是如来,为此一切众生也都具有真如自性光明藏。如来藏无漏法界三时远离迁变盈亏,因此如来智慧身完全清净究竟就是恒常稳固寂灭无有迁变,以此理由也可成立。

上一篇:NO.2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